时滞型论文_李栋

导读:本文包含了时滞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结肠,拉普拉斯,可控性,微分方程,岩石,实根,稳定性。

时滞型论文文献综述

李栋[1](2019)在《基于岩石蠕变试验的时滞型岩爆孕育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岩爆是指围岩因开挖扰动而造成内部弹性应变能突发性地极剧释放,进而造成松脱、剥落、弹射甚至抛掷的动力失稳现象。岩爆按发生时间可分为时滞型岩爆和即时型岩爆。其中,时滞型岩爆由于发生在围岩开挖完成后的数小时至数十小时,对施工人员及施工设备的威胁更大。本文以某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处新鲜花岗岩为试验对象,首先确定了判定岩石卸载点的方法,并对试验用花岗岩的岩爆倾向性进行了判定。然后,分析了长期荷载作用下花岗岩的蠕变特性,并利用细菌觅食法对蠕变试验采用广义开尔文模型和饱依丁-汤姆逊模型进行参数反演分析。最后,对时滞型岩爆的孕育机理进行了研究。具体成果如下:(1)岩爆倾向性指数W_(et)需要将岩石加载至临近峰值强度而后卸载,而岩石的峰值强度在试验前难以确定,故导致岩石的卸载点难以确定。针对这一难题,通过单轴压缩试验,对比分析了岩石的裂纹损伤应力和声发射平静期的末期应力,发现二者均位于岩石破坏前的能量积累阶段,且均为岩石峰值强度的80%以上。但现有的试验仪器一般难以自动显示和监测岩石的体积应变,故认为可以利用声发射监测的手段进行岩石卸载点的判定。同时,室内试验和现场微震监测表明,该地下厂房处的新鲜花岗岩具有轻微岩爆倾向性。此外,由室内试验和现场监测结果对比分析认为,在硬岩的岩爆倾向性判定中,Kidybinski判据的判定范围明显偏小,而Singh判据则基本合适。(2)通过单轴加载和叁轴卸围压蠕变试验研究了花岗岩的蠕变特性。结果表明,在第一级荷载施加完成后,岩石在短时间内进行应力重分布,变形略有提升。在之后的蠕变过程中,岩石的变形主要集中在荷载变化时期,而在持荷时期变化不明显。在该阶段,岩石平行于开挖方向上的变形持续增加,而垂直于该方向上的变形增长不大。同时,岩石在该阶段产生剥离现象,变形有所增加。在达到临界荷载之后,岩石在短时间内经历了初始蠕变、等速蠕变和加速蠕变阶段,产生较大变形,最终发生破坏。最后,采用细菌觅食法,对蠕变试验采用广义开尔文模型和饱依丁-汤姆逊模型进行参数反演分析,得到了2种模型的蠕变方程。反演分析结果表明,2种模型均能够较好地反映花岗岩初始蠕变和等速蠕变阶段的蠕变特性,且误差较小。(3)通过在蠕变试验中进行声发射监测,分析了花岗岩在蠕变过程中的能量耗散规律和微裂隙扩散规律,并以此对时滞型岩爆的孕育机理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前期开挖过程中,岩石内已经有微裂隙的产生并有所扩展,并伴随一定的能量耗散。岩石内的主裂隙形成,岩石产生剥离现象,岩爆体初步形成。在开挖完成后,岩石由于施工扰动产生应力重分布,声发射数和能量耗散有所激增。该阶段主要发生原始微裂隙的扩展,仅有少量新的微裂隙产生。之后,岩石进入稳定发展阶段,声发射数和声发射能量均维持在较低水平,即出现声发射平静期。该阶段虽有新的微裂隙产生但扩展速度缓慢,岩石在进行破坏前的能量积累。由于该阶段接近岩石的最终破坏,因此可以作为岩爆预警的重点监测阶段。在破坏阶段,岩石在短时间内产生较大的能量耗散,微裂隙迅速扩展并最终贯通,岩石发生破坏,即产生岩爆现象。总之,可以利用声发射监测的手段进行岩石卸载点的判定。同时,花岗岩具有蠕变特性,且广义开尔文模型与饱依丁-汤姆逊模型均能够较好地反映花岗岩初始蠕变和等速蠕变阶段的蠕变特性。此外,岩石在经过前期积累阶段、开挖后应力调整阶段、稳定发展阶段后,最终形成时滞型岩爆。(本文来源于《长江科学院》期刊2019-05-01)

刘翠婷,马方励,肖俊勇,从仁怀,罗丹[2](2019)在《pH依赖-时滞型核桃肽结肠定位微丸的制备》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挤出滚圆/流化床包衣技术制备p H依赖-时滞型核桃肽结肠定位微丸。通过单因素试验,以体外释放度为评价指标,对包衣处方进行优化,优化的包衣处方为:以小伦包衣材料为pH依赖材料,乙基纤维素为时滞层材料,小伦包衣材料/乙基纤维素比例4︰6,包衣增重15%。优化处方制备的核桃肽微丸在模拟胃液中2 h、模拟肠液中3 h核桃肽不释放,在模拟结肠液中4 h核桃肽释放完全,具有明显结肠定位性能。抗氧化活性试验结果表明微丸制备过程对核桃肽活性影响不大。(本文来源于《食品工业》期刊2019年02期)

胡密,夏永辉[3](2017)在《一类带有脉冲的中立时滞型微分方程的周期解(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主要考虑了一类带有脉冲的中立时滞型微分方程.研究了一类带有非单调函数响应的脉冲捕食模型,得出该模型不存在周期解和存在至少一个或者两个全局周期解的充分条件.该方法是基于Mawhin重合度和对未知解采用新颖的先验估计技术.实例表明此方法是可行的也是有效的.(本文来源于《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7年03期)

陈俊秀[4](2017)在《时滞型泛函微分方程渐近行为的代数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时滞几乎存在于任何一个动力学系统中,时滞现象普遍存在并且常常是造成系统不稳定的一个重要原因.时滞系统及其稳定性已在许多学科被大量的,多角度的研究.在之前的研究成果中,基于解析曲线角度的频域扫描数学框架可以用来检测所有的临界虚根,而且频域扫曲线的代数性质可以用来判定临界虚根的渐近行为.但是从理论和实际的角度,这种方法需通过画频域扫描曲线进行人为分析.如果在大规模系统或者任务量较重的情况下效率较低,处理很复杂.现在我们想把参数扫描任务用计算机去实现,于是就提出了不同的方法一一时滞系统渐近行为的代数化研究.首先对于一类完全给定的Retarded型时滞系统来进行研究,建立了代数判据处理完全稳定性问题,把临界虚根与描述系统不稳定根个数变化的指标ANU联系在一起,从而对临界虚根渐近行为进行完整的分析.其次如果研究系统在一个空间内变化,就要从一个更加宏观的角度来考虑系统在参数空间的宏观分类.这基于代数判据是不够的,所以引入一个额外的工具一一多项式判别系统,与提出的代数判据一起使用来解决这个问题.通过多项式完全判别系统可以获得完全实根分类,但是根据研究,需要得到完全正实根分类,即临界虚根分类.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给出一个替代方法直接获得正实根分类情况.但是这种替代方法在系统含有参数情况下计算分析非常复杂,所以我们又提出了在参数空间进行完全正实根分类的新方法,只需要检测区间内一点的情况,就能够确定整个区间的正实根分类情况,这在一定程度上大大减轻了计算量.最后通过算法把参数扫描任务用计算机去实现,从而得到参数空间内完全稳定性分析及表达.(本文来源于《东北大学》期刊2017-05-01)

齐荣,蒋威[5](2017)在《无限分布时滞型微分系统的可控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拉普拉斯变换和基础解的方法,研究了带有无限分布时滞型退化微分系统可控性的问题,通过建立系统叁个可控性的充分必要条件得出结论,最后由具体例子对结论进行了论证。(本文来源于《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期刊2017年02期)

齐荣[6](2017)在《无穷分布时滞型微分系统的可控性和稳定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对泛函微分方程的不断认识,人们发现许多实际系统中存在着大量的时滞现象,有时仅仅是很小的时滞多会对系统造成很大影响.结合实际系统有一些复杂的系统如无穷分布时滞型微分系统,有限维时滞系统的一些结论对其不太适应.此外,可控性和稳定性是控制理论中重要的问题.因此,研究无穷分布时滞型微分系统的可控性和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研究的是无穷分布时滞型微分系统(?)和无穷分布时滞型退化系统(?)的控制性,稳定性.本文共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章,叙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给出本文所做的主要工作.第二章给出无穷分布时滞型微分系统和无穷分布时滞退化系统的通解.第叁章给出无穷分布时滞型微分系统和无穷分布时滞退化系统的可控性.第四章,讨论了无穷分布时滞型退化系统的稳定性问题.(本文来源于《安徽大学》期刊2017-02-01)

刘怡彤[7](2016)在《时滞型微分方程解的振动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研究二阶时滞微分方程,叁阶时滞微分方程和叁阶中立型时滞微分方程的振动性质,与此同时给出一些相应的、新的振动条件,共分为四章:第一章介绍了微分方程的国内外研究现状、选题的意义、本文的主要工作以及时滞微分方程振动性的几个基本概念。第二章考虑二阶时滞微分方程情况下的振动条件,所得结论推广和改进了文献[32]中的部分结论。第叁章主要讨论了带有两个参数的叁阶非线性时滞微分方程在0£p(t)<1情况下的振动条件,其结论进一步推广了文献[38]中的振动结果。第四章主要研究了带有两个参数的叁阶非线性中立型时滞微分方程情况下的振动结论,所得条件推广并且改进了文献[15]中的经典结论。(本文来源于《沈阳师范大学》期刊2016-05-25)

范勇,卢文波,王义昌,严鹏,陈明[8](2015)在《不同开挖方式下即时型和时滞型岩爆的孕育特征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深埋圆形隧洞,计算2种不同开挖方式下围岩的开裂范围及裂纹扩展长度,分析围岩开裂过程中的能量耗散规律,并采用可释放弹性应变能指标,判定岩爆发生的等级和位置。研究结果表明:与隧道掘进机开挖引起的准静态卸荷相比,钻爆法开挖诱发的瞬态卸荷加剧了围岩开裂效应,导致开裂过程中能量耗散值增大,使得开挖卸荷后围岩可释放弹性应变能减小,发生时滞型岩爆的风险降低;但由于受瞬态卸荷过程中能量高聚集特性的影响,可释放弹性应变能提高,钻爆法开挖发生即时型岩爆的风险增大。(本文来源于《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15年S2期)

张玉霞,辜鹏程,田睿,贾运涛,郭锋[9](2014)在《酶降解-时滞型载姜黄素结肠定位胶囊的体外释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以低酯果胶为材料的载姜黄素结肠定位栓塞型胶囊的体外释药情况,评价其结肠定位的释药特性。方法将非渗透性胶囊体、姜黄素自微乳微丸、栓塞片以及肠溶性囊帽组装成栓塞型胶囊,考察栓塞片处方中各因素对释药时滞的影响,评价其在模拟结肠环境中的体外释药行为。结果当羟丙甲纤维素的型号为K4M、低酯果胶∶羟丙甲纤维素=9.5∶0.5和片重为100 mg时,可达到结肠定位需要的释药时滞。具有相同处方栓塞片的胶囊在5%大鼠盲肠内容物溶液和0.5%果胶酶溶液中的释药时滞均缩短,说明其具有酶降解性。结论载姜黄素低酯果胶栓塞型胶囊具有酶降解-时滞型结肠定位释药特性。(本文来源于《第叁军医大学学报》期刊2014年16期)

张娇,李佳,夏枚,高敬轩,贺英菊[10](2013)在《pH敏感时滞型Combretastatin A4磷酸酯二钠结肠定位片的制备》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制备pH敏感时滞型CA4P结肠靶向片(CA4P-CT)。方法以一定比例的EC和PEG6000为时滞型材料,采用压制包衣法制备时滞层,以肠溶丙烯酸树脂Ⅱ、Ⅲ为pH敏感层材料,采用喷雾包衣法制备pH敏感层。结果当EC-PEG6000(8∶1)、压制包衣后片子硬度为14.340 kg.cm-1时,时滞层可控制药物在人工肠液中4 h后释药;pH敏感层增重5%,可保证靶向片的时滞不受胃排空的影响。结论通过调整时滞层材料比例、压制包衣片硬度及肠溶层包衣厚度,包衣片可基本达到结肠定位释药的预期效果。(本文来源于《华西药学杂志》期刊2013年03期)

时滞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挤出滚圆/流化床包衣技术制备p H依赖-时滞型核桃肽结肠定位微丸。通过单因素试验,以体外释放度为评价指标,对包衣处方进行优化,优化的包衣处方为:以小伦包衣材料为pH依赖材料,乙基纤维素为时滞层材料,小伦包衣材料/乙基纤维素比例4︰6,包衣增重15%。优化处方制备的核桃肽微丸在模拟胃液中2 h、模拟肠液中3 h核桃肽不释放,在模拟结肠液中4 h核桃肽释放完全,具有明显结肠定位性能。抗氧化活性试验结果表明微丸制备过程对核桃肽活性影响不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时滞型论文参考文献

[1].李栋.基于岩石蠕变试验的时滞型岩爆孕育机理研究[D].长江科学院.2019

[2].刘翠婷,马方励,肖俊勇,从仁怀,罗丹.pH依赖-时滞型核桃肽结肠定位微丸的制备[J].食品工业.2019

[3].胡密,夏永辉.一类带有脉冲的中立时滞型微分方程的周期解(英文)[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

[4].陈俊秀.时滞型泛函微分方程渐近行为的代数化研究[D].东北大学.2017

[5].齐荣,蒋威.无限分布时滞型微分系统的可控性[J].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2017

[6].齐荣.无穷分布时滞型微分系统的可控性和稳定性[D].安徽大学.2017

[7].刘怡彤.时滞型微分方程解的振动性[D].沈阳师范大学.2016

[8].范勇,卢文波,王义昌,严鹏,陈明.不同开挖方式下即时型和时滞型岩爆的孕育特征比较[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5

[9].张玉霞,辜鹏程,田睿,贾运涛,郭锋.酶降解-时滞型载姜黄素结肠定位胶囊的体外释药研究[J].第叁军医大学学报.2014

[10].张娇,李佳,夏枚,高敬轩,贺英菊.pH敏感时滞型CombretastatinA4磷酸酯二钠结肠定位片的制备[J].华西药学杂志.2013

论文知识图

=0.3,τ/T=0.426时平衡点特征根分布...pH依赖-时滞型5-FU微丸在大鼠消...时滞型液体渗透泵示意图包衣片盐酸小糪碱体外累积释放度结肠内容物中5-FU的含药量(% )

标签:;  ;  ;  ;  ;  ;  ;  

时滞型论文_李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