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蚜活性物质论文_樊朋飞

导读:本文包含了灭蚜活性物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泽兰,活性,蚜虫,物质,瑞香,狼毒,戊酮。

灭蚜活性物质论文文献综述

樊朋飞[1](2011)在《植物源杀蚜活性物质筛选及复配增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蚜虫是重要的农业害虫,其种类多,繁殖力强,世代周期短,因而防治难度较大。长期以来,蚜虫严重危害我国的花卉、中草药等各种农作物,还可传播各种病毒,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而目前农业防治主要以化学杀蚜剂为主,长期使用致使蚜虫产生严重的抗药性,特别是在花卉、果树、茶叶及中药材上的使用,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植物源杀虫剂具有低毒、安全、无残留等特点,因而从植物中找出杀蚜活性物质,进而开发出安全高效的植物源杀蚜剂,是开发新农药的有效途径之一。本研究对150种植物源物质进行了杀蚜活性物质的筛选,并对具较高杀蚜活性的物质进行混用增效研究和制剂研制,得出如下主要结果:1、以烟蚜、枸杞蚜为试虫,采用浸虫浸叶法,对150种植物源物质进行了杀蚜活性的筛选。结果表明,Z1、松节油,Z2、Z3、地肤丙酮提取物等5种植物源物质具有较高的杀蚜活性。2、通过对上述5种杀蚜活性物质之间及其与鱼藤酮、烟碱的复配增效研究,筛选出Z1+烟碱、Z1+松节油、Z2(丙酮提取物)+松节油、Z3(丙酮提取物)+松节油等4个具明显增效作用的组合,其c·f值分别为30.42、27.67、74.13、75.78;对Z1+烟碱、Z1+松节油2个组合的最佳增效比例研究表明,二者分别在1∶5和1.15∶1下增效最为显着,共毒系数(CTC)分别达292.93和309.17。3、根据上述结果,通过低毒溶剂和乳化剂筛选,研制成功了28% FJ-1环保乳油和14% FJ-2环保乳油2个植物源杀蚜剂产品;质量检测表明,2个制剂产品均符合商品农药质量标准。4、对FJ-1、FJ-2环保乳油制剂进行防治枸杞蚜虫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FJ-2在田间药效试验中表现出了较高的防治效果。在制剂稀释500倍的药液浓度下,1~7天的防效均在90%以上,与对照药剂5%吡虫啉乳油稀释3000倍的药液浓度下对枸杞蚜虫的防效无显着性差异,具有良好的应用推广价值。(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1-05-01)

陈琳[2](2007)在《瑞香狼毒灭蚜活性物质的结构优化和杀虫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农药创制研究中,以天然产物为先导化合物进行结构优化研究、开发新农药品种的方法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因为以具有活性的天然产物为先导化合物不仅可以更快、更经济的发现活性更高的类似物,而且因其内在的性能使产品更易符合环境保护与持续发展之需要。在本实验室前期工作中,我们从瑞香狼毒中分离出了叁个重要的具有杀虫活性的化合物,分别是1,5-二苯基-1-戊酮(A),1,5-二苯基-2-烯-1-戊酮(B)和1,5-二苯基-3-羟基-1-戊酮(C)。生物活性研究表明,化合物1,5-二苯基-1-戊酮和1,5-二苯基-2-烯-1-戊酮对棉花蚜虫和麦二叉蚜具有较好的触杀毒性和拒食活性,其致死中浓度(LC_(50))分别为0.47和0.23g/L,毒性实验表明化合物A和B对小鼠,白鼠和家兔毒性较低,属微毒级。化合物1,5-二苯基3-羟基-1-戊酮对菜粉蝶3龄幼虫的触杀致死中浓度(LC_(50))是0.48g/L。我们发现这些化合物与杀线虫剂Daphneolone,查尔酮,二氢查尔酮,黄烷酮等均具有C_6-C_n-C_6的基本结构,这个C_6-C_n-C_6基本结构可能对杀虫活性起着重要的作用。为寻找到高效低毒的环境友好的农药新品种,本文以C_6-C_5-C_6为结构模板,采用分子相似方法,设计合成了两个系列共20个目标化合物,其中7个化合物未见任何报道。通过氢谱和气质联用谱对这些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确认。并对目标化合物的灭蚜活性进行了生物测定。研究结果表明用杂环取代苯环能够提高化合物的活性,其中化合物呋喃甲酸苯丙酯显示了较好的活性,其致死中浓度LC_(50)为0.85 g/l。这将为我们下一步的工作打下基础。(本文来源于《四川大学》期刊2007-04-20)

邹先伟,蒋志胜[3](2004)在《植物源抗蚜活性物质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蚜虫是重要的经济害虫之一,植物源抗蚜活性物质和基因工程技术可用于延缓蚜虫抗药性并实施蚜虫的生态治理新策略。综述了植物源抗蚜活性物质的主要类型和抗蚜物质的转基因研究的概况,并简述了植物源抗蚜活性物质的发展前景。(本文来源于《农药学学报》期刊2004年03期)

王一丁,高平,张其红,郑勇,刘昆[4](2002)在《紫茎泽兰灭蚜活性物质的分离、纯化及其对棉蚜乙酰胆碱酯酶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紫茎泽兰 (Eupatoriumadenophorum )氯仿萃取物所含组分Ⅷ对棉蚜 (Aphisgossypii)具有较强的毒杀作用且得率较高 ,从中分离得到的紫茎泽兰素A对棉蚜无翅成蚜的致死中浓度 (LC50 ,浸渍法 )为 36 2 8mg/L。紫茎泽兰素A对棉蚜乙酰胆碱酯酶酶活性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棉蚜经 2 0 0mg/ml紫茎泽兰素A溶液处理 12h后 ,其体内的乙酰胆碱酯酶活性仅为对照组棉蚜酶活性的 30 3%。(本文来源于《高技术通讯》期刊2002年09期)

王一丁[5](2002)在《紫茎泽兰灭蚜活性物质的分离纯化、结构鉴定和灭蚜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实验表明有毒杂草紫茎泽兰的乙醇提取物具有较强的灭蚜生物活性。运用渗漉、萃取、薄层层析(TLC)、色-质联用(GC-MS)等技术,同时进行灭蚜毒力跟踪测定,我们首次从紫茎泽兰中分离得到了一种灭蚜活性物质——紫茎泽兰素A,其化学名为3β,5α—3—羟基—雄甾—16—内型[16,17—b]—1’—甲基吲哚,其分子式为C_(26)H_(35)NO,分子量为377。紫茎泽兰素A对棉蚜的毒力回归方程式为:y=4.33+1.19x,LC_(50)为362.8mg/L。棉蚜经2.00g/L紫茎泽兰素A处理,其24小时后的校正死亡率达81.3%,显示紫茎泽兰素A有很高的灭蚜活性,这对我们开发新型高效低毒杀虫剂具有很好的启示作用。 生物化学与毒理学实验表明紫茎泽兰素A对棉蚜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和Na-K-ATP酶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随着药液浓度的增加和中毒时间的延长而加深。棉蚜经2.00g/L紫茎泽兰素A溶液处理12小时后,其体内乙酰胆碱酯酶活性仅为对照组蚜虫体内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30.3%,其体内的Na-K-ATP酶活性仅为对照组棉蚜Na-K-ATP酶活性的21.60%。。紫茎泽兰素A对乙酰胆碱酯酶和Na-K-ATP酶的抑制作用是其导致蚜虫死亡的重要原因。较高浓度(2.00g/L)的紫茎泽兰素A亦对棉蚜α-乙酸萘酯羧酸酯酶表现 四f!I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出抑制作用,表明紫茎泽兰素A不仅可以作为杀虫剂使用,而且还可以与其它杀虫物质混用并发挥增效作用。 安全性实验表明紫茎泽兰素A 对大鼠的急性经口LD50)5000mg/KIn,对大鼠的急性经皮 LD50>2000mg/KIn,对家兔皮肤、眼粘膜无刺激性。紫茎泽兰素A属低毒类化合物,可望作为高效、低毒、安全、无公害农药在生产中应用。(本文来源于《四川大学》期刊2002-03-30)

侯太平,崔球,陈淑华,侯若彤,刘世贵[6](2002)在《瑞香狼毒中灭蚜活性物质的结构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报道从瑞香狼毒 (StellerachamaejasmeL .)根中发现分离到 2个显示高农药活性化合物 ,能有效杀灭农业重要害虫蚜虫 ,经波谱及元素分析 ,确定其结构为 1,5 二苯基 1 戊酮 (1)和 1,5 二苯基 2 烯 1 戊酮 (2 ) .(本文来源于《有机化学》期刊2002年01期)

侯太平,崔球,向瑞礼,侯若彤,刘世贵[7](2001)在《从瑞香狼毒中提取灭蚜活性物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作者以生物活性跟踪法对瑞香狼毒根的杀蚜活性物质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根的粉碎物经过乙醇浸提、分级萃取、分段柱层析与薄层层析相结合 ,分离纯化得到具有高灭蚜活性物质样品A和B .经HPLC分析 ,A ,B样品均为单一纯品(本文来源于《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1年05期)

张其红,侯太平,侯若彤,刘世贵**[8](2000)在《对紫茎泽兰中灭蚜活性物质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紫茎泽兰 ( Eupatorium adenophorum spreng)是一种世界性的恶性有毒植物 ,其侵占性和抗逆性强 ,大量消耗土壤肥力 ,是一种需要防除的有毒植物[1 ] .目前的研究已经发现 ,紫茎泽兰对柑桔全爪螨有一定的防治效果[2 ] ,对(本文来源于《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0年03期)

侯太平[9](2000)在《草地有毒植物紫茎泽兰灭蚜活性物质及制剂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 Spreng)系菊科泽兰属多年生半灌木植物,是危害我国草原的一种重要有毒有害植物。在本室的前期研究工作中,发现紫茎泽兰含有能杀灭蚜虫的活性物质,为了既能有效防除紫茎泽兰这一有毒植物,又能利用其有用的一面,本文对四川省草地上紫茎泽兰资源进行了调查,获得了该区城内紫茎泽兰的分布、危害、传播途径和蔓延趋势规律以及自然地理条件对紫茎泽兰生长的影响规律。 采用系统溶剂法和全面反馈优化法对紫茎泽兰中灭蚜物质进行了高效提取;利用膜分离技术对有效成分进行了初步的分段分离,结果表明,灭蚜活性物质是分子量小于1000的化合物;采用低压层析系统并结合薄层跟踪,对提取物进行初步的分离纯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对混合物完成纯化,获得了叁种高活性灭蚜物质;利用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等手段对获得的叁个化合物进行了理化性质研究,结果表明,活性物质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光稳定性和较好的脂溶性。为把该类活性物质研制成灭蚜剂提供了条件。 以紫茎泽兰中灭蚜活性物质为主体成分,系统地筛选了各类助剂,研制成最佳制剂配方,并在室内灭蚜药效实验和大田蚜虫防治试验中获得成功。为把以有毒植物紫茎泽兰作为原料,研制成新型的植物源灭蚜剂奠定了基础,也为草原有毒有害植物的防除找到了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本文来源于《甘肃农业大学》期刊2000-01-10)

陈勇,王海燕,许鸿章[10](1999)在《毒力虫霉EB-82灭蚜菌发酵产物中生理活性物质的化学研究Ⅲ.EB┐82C的分离和化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毒力虫霉EB-82灭蚜真菌的发酵产物中提取分离获得的具有灭蚜活性的物质EB-82C为一复合物,通过水解、GC、GC-MS和各种光谱学方法,证明EB-82C至少是由16个同系长链饱和及不饱和脂肪酸酯所组成。这些酸的碳链长度为14~26个碳不等。经过红蜘蛛粘胶法测定生物活性,证明EB-82C具有肯定的杀灭蚜虫的活性(本文来源于《中国抗生素杂志》期刊1999年04期)

灭蚜活性物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农药创制研究中,以天然产物为先导化合物进行结构优化研究、开发新农药品种的方法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因为以具有活性的天然产物为先导化合物不仅可以更快、更经济的发现活性更高的类似物,而且因其内在的性能使产品更易符合环境保护与持续发展之需要。在本实验室前期工作中,我们从瑞香狼毒中分离出了叁个重要的具有杀虫活性的化合物,分别是1,5-二苯基-1-戊酮(A),1,5-二苯基-2-烯-1-戊酮(B)和1,5-二苯基-3-羟基-1-戊酮(C)。生物活性研究表明,化合物1,5-二苯基-1-戊酮和1,5-二苯基-2-烯-1-戊酮对棉花蚜虫和麦二叉蚜具有较好的触杀毒性和拒食活性,其致死中浓度(LC_(50))分别为0.47和0.23g/L,毒性实验表明化合物A和B对小鼠,白鼠和家兔毒性较低,属微毒级。化合物1,5-二苯基3-羟基-1-戊酮对菜粉蝶3龄幼虫的触杀致死中浓度(LC_(50))是0.48g/L。我们发现这些化合物与杀线虫剂Daphneolone,查尔酮,二氢查尔酮,黄烷酮等均具有C_6-C_n-C_6的基本结构,这个C_6-C_n-C_6基本结构可能对杀虫活性起着重要的作用。为寻找到高效低毒的环境友好的农药新品种,本文以C_6-C_5-C_6为结构模板,采用分子相似方法,设计合成了两个系列共20个目标化合物,其中7个化合物未见任何报道。通过氢谱和气质联用谱对这些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确认。并对目标化合物的灭蚜活性进行了生物测定。研究结果表明用杂环取代苯环能够提高化合物的活性,其中化合物呋喃甲酸苯丙酯显示了较好的活性,其致死中浓度LC_(50)为0.85 g/l。这将为我们下一步的工作打下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灭蚜活性物质论文参考文献

[1].樊朋飞.植物源杀蚜活性物质筛选及复配增效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

[2].陈琳.瑞香狼毒灭蚜活性物质的结构优化和杀虫活性研究[D].四川大学.2007

[3].邹先伟,蒋志胜.植物源抗蚜活性物质的研究进展[J].农药学学报.2004

[4].王一丁,高平,张其红,郑勇,刘昆.紫茎泽兰灭蚜活性物质的分离、纯化及其对棉蚜乙酰胆碱酯酶的影响[J].高技术通讯.2002

[5].王一丁.紫茎泽兰灭蚜活性物质的分离纯化、结构鉴定和灭蚜机理研究[D].四川大学.2002

[6].侯太平,崔球,陈淑华,侯若彤,刘世贵.瑞香狼毒中灭蚜活性物质的结构鉴定[J].有机化学.2002

[7].侯太平,崔球,向瑞礼,侯若彤,刘世贵.从瑞香狼毒中提取灭蚜活性物质的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

[8].张其红,侯太平,侯若彤,刘世贵**.对紫茎泽兰中灭蚜活性物质的初步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

[9].侯太平.草地有毒植物紫茎泽兰灭蚜活性物质及制剂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0

[10].陈勇,王海燕,许鸿章.毒力虫霉EB-82灭蚜菌发酵产物中生理活性物质的化学研究Ⅲ.EB┐82C的分离和化学分析[J].中国抗生素杂志.1999

论文知识图

氯仿萃取物离心TLC分离的各组分灭蚜毒...氯仿萃取物的离心TLC图谱氯仿萃取物离心TLC分离的各组分得率示...紫茎泽兰素A对棉蚜乙酞胆碱酷酶(体内...氯仿萃取物的TLC图谱样品D的薄层检测结果

标签:;  ;  ;  ;  ;  ;  ;  

灭蚜活性物质论文_樊朋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