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封建专制主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封建专制主义,政治文明,民主,法制
封建专制主义论文文献综述
孙宏旺[1](2014)在《我国封建专制主义遗毒与政治文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将通过对我国封建专制主义遗毒的具体表现深入分析,从全面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保障法律的权威等角度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对策和建议,以期对我国肃清封建专制主义遗毒和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才智》期刊2014年03期)
屈建军,任慧英[2](2013)在《孙中山对封建专制主义的批判》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封建专制主义的本质是政治权力全面支配社会。封建统治者实施专制统治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垄断全国的资源和利益。为了创建民主共和政体,孙中山对封建专制主义造成的各种恶果进行了全面的清算和彻底的批判,在中国近代史上产生了振聋发聩的作用。但由于他对封建专制主义的根源剖析不够,因而其理论也有某种局限性。(本文来源于《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期刊2013年06期)
雷鸣,邓宏图[3](2013)在《封建君主专制主义理论形态及其演进——基于个体主义和经典博弈论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从统治阶级理论到国家主义理论再到均衡主义分析,西方理论界对封建君主专制主义的研究经历了从结构主义到个体主义的变迁。在这一过程中,基于博弈论视角的分析越来越显示出强大的解释力。博弈论的分析不仅很好地解释了国家主义理论所关注的君主的掠夺性、垄断性和暴力性,而且也关注了掠夺主义理论所不能解释的君主的宽容性、开明性和灵活性,同时还揭示了均衡博弈的多重性,从而有力地解释了各种不同的君主专制主义形态。(本文来源于《天津社会科学》期刊2013年04期)
李莉[4](2013)在《清除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封建专制主义遗毒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历史的车轮碾过封建主义,正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道路上前进。自解放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新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辉煌成就。几千年来根深蒂固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封建专制主义并没有随着社会的更替而彻底成为历史。本文以彻底清除封建专制主义在思想政治中的遗毒为目的,通过系统研究封建专制主义及其对思想政治危害的表现和影响,并提出了具体的清除封建专制主义遗毒措施,用以巩固社会主义社会的健康发展。封建专制主义对思想政治危害主要表现在官僚主义和官本位思想、封建特权思想和集权思想、家长制度作风叁个方面。封建专制主义对思想政治危害的影响分人治和专制两个方面。封建专制主义遗毒的清除主要通过加强民主改革和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法制程序两方面措施来进行。研究结果对清除当前思想政治中残留的封建专制主义思想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北大学》期刊2013-04-20)
叶剑锋[5](2012)在《破“旧”立“新”:近代思想家以西方政治理念对封建专制主义的解构》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代以降,在中、西文化的交流与剧烈碰撞的时代大背景下,中国知识界的先知先觉们在接受西方先进文化中的民主、民权、自由、平等、科学等进步理念后,他们以自由、民主、民权、科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异质)为武器对封建专制主义进行武器的批判。批判的结果引发了中国近现代史上一系列政治、思想、文化的"解缚"运动。评价这一思想运动,应秉持同情式的理解和批判式的反思两个尺度。(本文来源于《云南行政学院学报》期刊2012年05期)
何捷[6](2011)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基本政治制度,自战国时期以来,在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由于历史条件的变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各个方面也有所变化与发展。文中在介绍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含义、梳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历史演进之后,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进行了深入探讨。(本文来源于《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1年08期)
陈辽[7](2011)在《“铁血文明”是封建专制主义——叁评《大秦帝国》》一文中研究指出孙皓晖先生的《大秦帝国·序》,第一句话是"大秦帝国是中国文明的正源。"但这是句文理不通的错话。可以说"大秦帝国的文明是中国文明的正源",这在语法上是可以通过的。但不能说"大秦帝国是中国文明的正源"。因为,所谓"大秦帝国"在中国历史上只存在了15年,是个短命王朝。揆诸"大秦帝国"前后的文明史,"大秦帝国"不可能是"中国文明的正源"。我在《创作理念的误导作品自许的反差——评〈大秦帝国〉》(《文艺争鸣》2010年6月号上半月)一文中,以历史事实为据立论,指出:炎黄文明,乃是中国文明的正(本文来源于《扬子江评论》期刊2011年02期)
何捷[8](2010)在《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萌芽于战国,确立于秦朝,巩固和发展于西汉,进一步完善于隋唐,进一步加强和发展于宋元,到明清时期达到空前强化,并走向衰落。它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变化都伴随着君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总的发展趋势表现为不断强化。(本文来源于《南昌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0年12期)
叶剑锋[9](2010)在《论中国宗法家长制的统治及其对封建专制主义的卫护》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社会的细胞组织——家庭,笼罩在家长的专制统治之下。对于普通民众而言,一方面要受到在上的皇权专制,另一方面要受到在下的家长专制。家长制统治的专制特征表现为:经济专制、家长与家庭成员构成绝对的服从关系、家长对家庭成员实施棍棒专制、家长的专制权力得到国家的政权支持等。家长制统治对封建专制主义构成总体性支撑,它是中国专制社会的基础构造,是中国专制社会社会秩序的卫护者。(本文来源于《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期刊2010年03期)
叶剑锋[10](2010)在《论等级特权制及其对封建专制主义的卫护》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自有文字记载以来就是一个等级、特权制社会,等级无处不在,整个社会就是由等级链条串起来的。等级、特权的存在不仅是对人民自由的剥夺,而且更是对人民平等权利的剥夺。从根本上说,等级、特权是对平等的否定与拒斥。在中国传统社会,宗亲、官僚、权贵享有政治上、经济上和法律上的诸多特权。(本文来源于《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0年03期)
封建专制主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中国封建专制主义的本质是政治权力全面支配社会。封建统治者实施专制统治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垄断全国的资源和利益。为了创建民主共和政体,孙中山对封建专制主义造成的各种恶果进行了全面的清算和彻底的批判,在中国近代史上产生了振聋发聩的作用。但由于他对封建专制主义的根源剖析不够,因而其理论也有某种局限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封建专制主义论文参考文献
[1].孙宏旺.我国封建专制主义遗毒与政治文明研究[J].才智.2014
[2].屈建军,任慧英.孙中山对封建专制主义的批判[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
[3].雷鸣,邓宏图.封建君主专制主义理论形态及其演进——基于个体主义和经典博弈论的分析[J].天津社会科学.2013
[4].李莉.清除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封建专制主义遗毒研究[D].中北大学.2013
[5].叶剑锋.破“旧”立“新”:近代思想家以西方政治理念对封建专制主义的解构[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2
[6].何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7].陈辽.“铁血文明”是封建专制主义——叁评《大秦帝国》[J].扬子江评论.2011
[8].何捷.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发展[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0
[9].叶剑锋.论中国宗法家长制的统治及其对封建专制主义的卫护[J].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
[10].叶剑锋.论等级特权制及其对封建专制主义的卫护[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