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辨证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茶道养生,辨证性,普洱茶,紫笋茶
辨证性论文文献综述
王志成[1](2019)在《茶道养生的辨证性用法则》一文中研究指出茶叶不只是一种营养和风味型的饮品,它还是一种具有生理调节作用的功能性饮品。因此,饮茶或茶疗养生,只有在中医理论派生出的辨证性用理论指导下应用,才能达到养生保健的最佳效果。茶之辨证性用,即茶的药性与食性,其实就是茶在饮用中所具有的性(本文来源于《烹调知识》期刊2019年04期)
杨晓莉,闫红丽,刘力[2](2014)在《双文化认同整合对心理适应的影响:辨证性自我的中介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从双文化人对于文化认同的主观感知视角出发,采用问卷调查法,以西北多民族聚居区的藏族(281人)、回族(106人)和汉族(141人)大学生为例,探讨少数民族双文化者的双文化认同整合、辨证性自我与心理适应之间的关系,以及辨证性自我在双文化认同整合与心理适应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1)藏、回双文化者的双文化认同整合(和谐-冲突维度)对心理适应具有显着正向预测作用(β=.13,t(281)=2.25,p=.025;β=.23,t(106)=2.40,p=.018),对辨证性自我具有显着负向预测作用(β=-.23,t(281)=-3.97,p=.000;β=-.36,t(106)=-3.96,p=.000);汉族双文化者的双文化认同整合(和谐-冲突维度、混合-区分维度)对心理适应具有显着正向预测作用(β=.33,t(141)=4.12,p=.000;β=.27,t(141)=3.33,p=.001),对辨证性自我具有显着负向预测作用(β=-.31,t(141)=-3.82,p=.000;β=-.21,t(141)=-2.57,p=.001)。藏、回、汉叁个群体的辨证性自我对心理适应分别具有显着负向预测作用(β=-.48,t(281)=-9.16,p=.000;β=-.51,t(106)=-5.97,p=.000);β=-.60,t(141)=-8.76,p=.000)(2)藏、回双文化者的辨证性自我在双文化认同整合(和谐-冲突维度)与心理适应的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分别为81.9%,76.8%),汉族双文化者的辨证性自我在双文化认同整合(和谐-冲突维度、混合-区分维度)与心理适应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分别为51.1%,44.2%)。本研究说明,双文化认同整合对心理适应具有重要预测作用,辩证性自我在二者关系中起了中介作用。实践中可以改变少数民族双文化者的文化认同整合,进而改善其辨证主义观念,以增强心理适应。(本文来源于《第十七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期刊2014-10-10)
许荣正,王美萍[3](2013)在《关于穴性配伍的辨证性及在临床中的地位》一文中研究指出穴性配伍的辩证性,是建立在中医辩证施治及整体观念的基础上,运用腧穴功能的普遍性及特质性来构建针灸临床腧穴配伍处方。而穴性的辩证配伍规律也离不开腧穴的治疗功能及特性,它是在中医学所规定的"理、法、方、穴、术"的理论指导下,确立辩证取穴性,以穴性配伍作为处方原则,以期获得临床疗效的最大化。(本文来源于《2013浙江省针灸学会年会暨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期刊2013-07-06)
张洪才[4](2012)在《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辨证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人力资源开发的辨证性,构建新型的人力资源培训培养模式和管理机制,促进思政课教师人力资源价值的不断提升。(本文来源于《职业时空》期刊2012年09期)
杨蓉蓉[5](2012)在《冠心病临床心理护理对策及辨证性护理意义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冠心病临床心理护理工作实际中思辨性不够,不能体现临床心理护理"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和实践性强、方式多变、融合贯通的特点,心理护理缺乏辨证性。笔者通过研究冠心病临床心理护理文献资料,结合临床实际工作体会,分析临床心理护理工作现状和冠心病患者临床心理特征,提出针对性的临床心理护理对策。重点提出和探讨了辩证性临床心理护理对冠心病患者治疗预后的积极作用和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美容医学》期刊2012年12期)
张爱云[6](2010)在《论绿色科技与人的全面发展的辨证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科技进步在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严重的环境、生态等问题。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绿色科技的呼声越来越高。绿色科技与人的全面发展二者是和谐统一的,绿色科技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手段;人的全面发展也会影响和促进绿色科技的发展,是绿色科技发展的动力和价值尺度。(本文来源于《科教导刊(中旬刊)》期刊2010年10期)
杨冬冬[7](2007)在《“韩流”造成的中国文化之“衰落”的辨证性认知》一文中研究指出韩国文化,是在融合东西方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具有原创性的新文化。对于"韩流"大范围的向中国市场蔓延,我们应有辩证性认知,而不宜偏执一端,只在书斋内做纯学术性的词语推敲,而应"审时度势"地做现实审视。(本文来源于《新学术》期刊2007年06期)
蔡玉珍[8](2007)在《浅论现代和谐思维的辨证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和谐思维,对和谐思维的认识和理解非常重要,要反对对和谐思维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理解。和谐思维是辨证的,主要体现在普遍联系是和谐思维的根本,矛盾是和谐思维的基本范畴,发展是和谐思维的永恒主题。(本文来源于《前沿》期刊2007年04期)
李后兵[9](2005)在《《四个四重奏》的辨证性和神秘性》一文中研究指出艾略特的《四个四重奏》描述了现代人类在缺乏基本价值观念的世界中盲目地寻求权力和技术进步的过程中却丢失了自己的基本价值观念而未能获得救赎;这组诗在探索人类灵魂的同时也探讨了人类的历史。在这组诗中,艾略特把人类作为一个整体,对人类的哲学观念、宗教信仰和语言作为传递思想的工具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从辩证法和神秘主义的角度出发,艾略特在《四个四重奏》一直关注正确的诗歌表达和诗人的精神历程。然而,诗人却总是不能完成这一使命,因为在艾略特看来,“诗歌无关宏旨”。因此,为了摆脱现代社会伦理道德和精神的无序状态,通过对中国古代道家思想的敏锐洞察力,艾略特完成了他对语言作为表达思想这唯一手段但又不能完善地表达思想的认识,并同时对时间的内在历程,人类获得救赎的途径等方面从辩证法和神秘主义的角度进行了阐述。 本文的主体分为五章。第一章首先是本文介绍和文献综述,涉及艾略特研究的不同视角、艾略特研究的现状和本文在艾略特研究方面的相关依据。其次,作者指出《四个四重奏》在中国道家辩证思想和神秘主义等方面反映的相关依据。 第二章从中国道家的角度分析了艾略特的语言观,并指出诗人有义务去表达历史和世界,但是又同时指出诗人在这方面能力的欠缺,因为“诗歌无关宏旨”。作者首先从诗歌作为描述人类语言的工具这一角度出发,分析诗人的责任和义务。其次,作者分析了诗人的心理和诗歌探索。最后作者诠释了诗人不能全面表达世界和历史的原因:文本的不同解读的可能性,诗人应该是一流批评家的标准和艺术创造不可能孤立于一定的社会环境这一客观事实。 第叁章从艾略特中国道家的角度分析了艾略特对时间的理解,即时间在诗歌表(本文来源于《西南师范大学》期刊2005-04-01)
赵长河[10](2004)在《地域性 人文性 内审性 辨证性——2004年15种高考作文题综评》一文中研究指出2004年,应该是中国高考发展史上不得不让人特别关注的一年, 这一年有十五种高考试题。而语文学科。尤其会引发关注,因为这一年有十五种不同的高考作文题。以往,一年一两种高考作文题就总是引发阵阵不息的品评,更何况有十五种作文题的今年呢。2001年, 诚信的高考作文题就几乎是自然而然地引发了全国性的诚信运动, 2001年也几乎就是诚信年。当年,南京一考生以《赤兔之死》轰动全国,后来一家电动车生产厂家以"赤兔"注册商标,不知是否与那一年的诚信话题,那一篇《赤兔之死》有关。不管承认与否,(本文来源于《阅读与作文(高中版)》期刊2004年12期)
辨证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研究从双文化人对于文化认同的主观感知视角出发,采用问卷调查法,以西北多民族聚居区的藏族(281人)、回族(106人)和汉族(141人)大学生为例,探讨少数民族双文化者的双文化认同整合、辨证性自我与心理适应之间的关系,以及辨证性自我在双文化认同整合与心理适应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1)藏、回双文化者的双文化认同整合(和谐-冲突维度)对心理适应具有显着正向预测作用(β=.13,t(281)=2.25,p=.025;β=.23,t(106)=2.40,p=.018),对辨证性自我具有显着负向预测作用(β=-.23,t(281)=-3.97,p=.000;β=-.36,t(106)=-3.96,p=.000);汉族双文化者的双文化认同整合(和谐-冲突维度、混合-区分维度)对心理适应具有显着正向预测作用(β=.33,t(141)=4.12,p=.000;β=.27,t(141)=3.33,p=.001),对辨证性自我具有显着负向预测作用(β=-.31,t(141)=-3.82,p=.000;β=-.21,t(141)=-2.57,p=.001)。藏、回、汉叁个群体的辨证性自我对心理适应分别具有显着负向预测作用(β=-.48,t(281)=-9.16,p=.000;β=-.51,t(106)=-5.97,p=.000);β=-.60,t(141)=-8.76,p=.000)(2)藏、回双文化者的辨证性自我在双文化认同整合(和谐-冲突维度)与心理适应的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分别为81.9%,76.8%),汉族双文化者的辨证性自我在双文化认同整合(和谐-冲突维度、混合-区分维度)与心理适应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分别为51.1%,44.2%)。本研究说明,双文化认同整合对心理适应具有重要预测作用,辩证性自我在二者关系中起了中介作用。实践中可以改变少数民族双文化者的文化认同整合,进而改善其辨证主义观念,以增强心理适应。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辨证性论文参考文献
[1].王志成.茶道养生的辨证性用法则[J].烹调知识.2019
[2].杨晓莉,闫红丽,刘力.双文化认同整合对心理适应的影响:辨证性自我的中介作用[C].第十七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2014
[3].许荣正,王美萍.关于穴性配伍的辨证性及在临床中的地位[C].2013浙江省针灸学会年会暨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2013
[4].张洪才.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辨证性[J].职业时空.2012
[5].杨蓉蓉.冠心病临床心理护理对策及辨证性护理意义探讨[J].中国美容医学.2012
[6].张爱云.论绿色科技与人的全面发展的辨证性[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0
[7].杨冬冬.“韩流”造成的中国文化之“衰落”的辨证性认知[J].新学术.2007
[8].蔡玉珍.浅论现代和谐思维的辨证性[J].前沿.2007
[9].李后兵.《四个四重奏》的辨证性和神秘性[D].西南师范大学.2005
[10].赵长河.地域性人文性内审性辨证性——2004年15种高考作文题综评[J].阅读与作文(高中版).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