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河岸崩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河岸,模型,类型,机理,水务局,淮河,二元结构。
河岸崩塌论文文献综述
许旺,贺胜利[1](2019)在《河岸崩塌的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淮河河岸为研究背景,在典型断面河岸侵蚀和崩塌的基础上结合崩塌的影响因素,对崩塌类型、崩塌过程及崩塌特点进行整体分析。河岸崩塌的机理十分复杂,河岸土体组成、河岸形态结构、近岸水动力条件的不同都将引起河岸崩塌的形式及过程发生非常大的变化,与其相对应的崩塌引起的危害和治理措施也会不同。(本文来源于《治淮》期刊2019年04期)
宗全利,夏军强,邓珊珊,张翼,许全喜[2](2016)在《荆江段二元结构河岸崩塌机理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揭示二元结构河岸的崩塌机理,本文采用荆江河岸原型土体为试验材料,开展了上、下荆江二元结构河岸崩塌过程的概化水槽试验,分析了河岸的崩塌过程、机理及崩塌后土体的堆积、分解和输移特点等.试验结果表明:平面滑动破坏在上荆江概化试验中发生频率最高,其崩塌过程包括岸顶竖向拉伸裂隙的出现以及崩塌土体(滑崩体)沿滑裂面的滑动两部分;下荆江概化试验河岸崩塌类型主要为悬臂破坏,发生机理为悬空土块宽度超过其临界值,自身产生的重力矩大于黏土层的抵抗力矩,从而绕中性轴旋转发生崩塌;从试验结果还可看出,上部黏性土层崩塌后大部分土体会暂时堆积在河岸坡脚处,不会被水流立即冲走,在一定时间内对覆盖的近岸河床起到一定保护作用;崩塌后土体在坡脚处呈叁角形堆积,其坡度近似等于河岸水下稳定坡比或泥沙水下休止角;堆积土体的体积主要与崩塌土体体积有关,一般占后者的比例在0.38~0.74之间,实际计算中可以按照此比例进行估算.(本文来源于《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期刊2016年05期)
蒋泽锋,朱大勇,沈银斌,王小金[3](2015)在《水流冲刷过程中的边坡临界滑动场及河岸崩塌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河岸崩塌问题分析和研究,在考虑江河水位升降引起坡外水压力变化及坡内非稳定渗流基础上,同时考虑水流冲刷引起的河床冲深及河岸后退,提出了水流冲刷过程中的边坡临界滑动场和适用于天然江河崩岸的数值模拟,并对水流冲刷过程中的崩岸问题进行了分析。通过对两类不同土质岸坡的崩岸数值模拟,分析了水流冲刷引起的河床冲深及河岸后退过程中坡体的稳定性变化,探讨了不同土质岸坡的崩岸类型及崩塌模式。结果表明,坡度较陡的黏性岸坡崩塌时趋近于平面破坏且通过坡脚;坡度较缓的粉土岸坡崩塌时沿曲面破坏,且在水位骤降过程中易发生局部崩塌。(本文来源于《岩土力学》期刊2015年S2期)
张琳琳[4](2015)在《汛后落水条件下河岸崩塌的机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崩岸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自然现象,是冲积平原河流两岸普遍存在的重大灾害之一,其发生的频率较为频繁,危害十分严重。另外,水位降落对堤岸边坡稳定性的影响是水利界和岩土工程界中一个十分重要且棘手的问题。在高水位时,堤岸土体因浸泡饱和而使抗剪强度降低,当水位骤降时,不仅作用于岸滩的侧向水压力不能对河岸提供支撑作用,而且会产生对坡体稳定不利的非稳定渗流,致使形成对堤岸稳定性不利的渗透水压力和孔隙水压力,危及边坡的稳定。因此,从崩岸分类和崩岸影响因素等方面出发,对崩岸机理进行研究,对于我国防洪减灾和江河治理方面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在广泛收集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理论分析与概化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对崩岸的类型划分、影响因素及不同土质类型河岸的受力特点和崩塌方式等进行了归纳总结,重点研究了落水条件下河岸边坡的稳定性,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敏感性分析,最后介绍了崩岸的预测和防治。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对崩岸的类型、特点进行总结归纳,并对崩岸影响因素进行详细分析,探讨崩岸形成原因和规律。2.对河岸的组成分类、不同类型河岸土体起动时的受力特点和运动方式以及不同类型河岸崩塌的条件和方式进行了具体分析。3.建立汛后落水时折线型河岸边坡稳定分析模型,采用极限平衡法分析岸坡稳定性,并分析了地下水位与临河水位差、河岸的淘蚀和河床的冲刷以及地下水位对河岸边坡稳定性的影响。主要结论有:(1)不论是原状河岸还是水流冲刷作用下的河岸,临河水位和地下水位都对河岸边坡的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退水初期,河岸边坡的稳定安全系数下降速度最快,随着水位的持续下降,河岸边坡稳定安全系数渐渐趋于稳定。(2)水流对河岸边坡的横向冲刷和纵向冲深都会促进河岸的崩塌。河床和河岸冲刷越剧烈,河岸的边坡越不稳定,越容易发生崩岸。(3)在地下水位一定时,随着临河水位的增加,边坡稳定系数逐渐增加,相反,临河水位下降,边坡稳定系数越来越小。4.采用单因素敏感性分析公式,系统地分析黏聚力、内摩擦角以及地下水位对库岸边坡稳定性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1)土体黏聚力c是影响河岸边坡稳定性最强的因素,其敏感性随着内摩擦角的减小而增强,随着地下水位的下降而减弱。(2)地下水位Hd对河岸边坡稳定性的影响次之,岸坡稳定性对其的敏感性随着土体黏聚力的减小而减弱,随着土体内摩擦角的减小而增强。(3)土体内摩擦角φ对滩岸稳定性的影响最小,且随着黏聚力的减小,其影响滩岸稳定性的敏感性增强,随着地下水位的变化其敏感性不是很明显。5.介绍了崩岸的预测以及治理原则和方法,其中重点介绍了混凝土四面六边透水框架群的特点及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5-05-01)
岳红艳,姚仕明,朱勇辉,陈栋[5](2014)在《二元结构河岸崩塌机理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室内概化模型试验为技术手段,首次尝试采用不同粒径的新型复合塑料沙(细颗粒层通过加入适当比例的黏合剂)模拟了天然二元结构河岸崩塌过程。试验研究表明:二元结构河岸崩塌过程大体可分为5个崩塌阶段:坡脚冲刷变陡阶段→滩面裂缝形成发育阶段→坡面渐进侵蚀阶段→河岸崩塌阶段→河岸冲刷趋于稳定阶段;在崩塌发生的过程中首先是下层泥沙受冲变陡,其次是上层河岸泥沙在多种因素影响下发生着不同的崩塌形式;在同级流量条件下,水位下降过程中河岸稳定性较水位上涨过程中明显减小。该成果可为研究江河崩岸治理措施和防洪减灾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长江科学院院报》期刊2014年04期)
王延贵,匡尚富[6](2014)在《河岸崩塌类型与崩塌模式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崩岸是河流侧向演变的重要形式,包括滑崩、挫崩、落崩、窝崩等。滑崩一般发生于土质均匀和松散的岸滩,其崩塌过程较长,崩塌破坏面一般为曲面,可采用土力学中的条分法进行分析;挫崩主要发生在具有纵向裂隙的黏性岸滩,其崩塌过程较简单和短暂,崩塌破坏面为平面,可采用崩体力学平衡分析;在黏性岸滩的岸脚遭受水流淘刷,上部块体处于临空状态下发生落崩,崩塌破坏面为平面,其崩塌过程简单和短暂,分为剪切、旋转(倒崩)和拉伸叁种落崩模式,落崩仍可按崩体力学平衡法进行分析;对于特定的河岸边界条件,当受到水流的剧烈淘刷或土体失去承载能力时,河岸可能发生窝崩,其崩塌过程连续复杂,可分为淘刷窝崩和液化窝崩。通过引入岸滩边坡形态坡度,分析了边坡形态坡度与稳定性的关系,指出岸滩崩塌坡度大于稳定坡度,岸滩边坡坡度介于崩塌坡度和稳定坡度之间,岸滩处于不稳定状态。(本文来源于《泥沙研究》期刊2014年01期)
宗全利,夏军强,邓春艳,许全喜[7](2013)在《基于BSTEM模型的二元结构河岸崩塌过程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上荆江典型二元结构河岸的崩塌问题,综合考虑近岸水流冲刷作用与河岸土体组成及力学特性,采用BSTEM模型分析了上荆江不同时期的岸坡稳定性,并对二元结构河岸的崩塌过程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枯水期和汛前涨水期河岸稳定性较高,为崩岸较弱阶段;洪水期和落水期河岸稳定性较低,并伴随持续崩塌,属崩岸强烈阶段。此外分析还表明坡脚冲刷和潜水位变化对河岸稳定性有重要影响,两者分别是引起洪水期和落水期崩岸强度较大的重要原因。最后在综合考虑坡脚冲刷、潜水位变化和崩塌后土体在坡脚堆积等因素基础上,模拟了2009—2010年荆34断面右侧河岸的崩塌过程,河岸崩塌总宽度与崩塌后岸坡形态等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符合较好。因此在模拟上荆江二元结构河岸崩塌过程时,必须同时考虑坡脚冲刷、潜水位变化和坡脚堆积等因素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期刊2013年03期)
党祥[8](2012)在《二元结构河岸崩塌机理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崩岸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自然现象,是长江中下游河道重大灾害之一,其发生较为频繁,危害十分严重。崩岸及其防治是河道开发与治理领域中十分重要的问题。目前对于崩岸机理的研究尚不成熟,以经验性总结为主,室内试验和现场观测严重缺失。因此,从崩岸分类和崩岸影响因素等方面出发,对崩岸机理进行研究,对于我国防洪减灾和江河治理方面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在广泛收集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实测资料分析和大型概化模型水槽试验,对河岸冲刷与崩岸类型及其特征进行了归纳总结分析,对崩岸机理展开了初步研究。主要成果如下:1.较为全面的综述了河岸冲刷动力和崩岸类型,归纳总结了国外(以美国密西西比河为研究对象)的冲刷和崩岸分类,以及国内(以长江中下游河道为研究对象)的崩岸类型,简要阐述了各种崩岸特征。2.崩岸影响因素众多,本文从宏观上对崩岸影响因素进行了归纳总结,并探讨了崩岸影响因素的特点。3.通过静水和动水条件下二元结构河岸崩塌机理试验,模拟了多种崩岸影响因素对崩岸的影响,对崩岸影响因素进行了定性分析,主要结论有:(1)静水条件下的崩岸形式主要是以坍塌型崩岸为主,动水条件下则出现了洗崩、滑崩、块崩和坍塌型崩岸等多种崩岸形式。(2)河岸坡度越大,上下层厚度比值越小,河道内流量越大,崩岸越容易发生,崩塌的规模也越大。弯曲河道上的崩岸一般发生在凹岸顶部及其以下地段,且弯道崩岸强度要大于顺直河道。(3)坡前水位的上升下降会使河岸发生崩塌。水位上涨时发生崩岸所需时间较长,一般以滑崩为主;退水时崩岸发生比较迅速,且破坏规模较大,多以大规模块崩为主,退水速度越快,崩塌越明显。4.长江中下游生态护岸形式主要有水上生态护坡(包括植被护坡、植被加筋护坡、网笼或笼石结构的生态护坡等),水下护脚(包括水下生态卵石笼或网膜卵石排)。(本文来源于《长江科学院》期刊2012-05-01)
陈宁[9](2009)在《涓水河岸崩塌 市领导指挥抢险》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7月3日凌晨1点30分,由于连日暴雨,流经湘潭县射埠镇泉井村的涓水河岸发生崩塌,200多名群众被困,800余亩稻田受灾。事故发生后,市领导余爱国、吴长生、朱少中、沈富成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指挥抢险,被困群众全部被转移到安全地带。 连(本文来源于《湘潭日报》期刊2009-07-04)
吴棉[10](2009)在《万泉河岸发生崩塌险情》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嘉积2月21日电 (记者吴棉)昨天,琼海万泉河大田坡村段河岸发生大面积崩塌,致使村民的猪舍、椰子树、槟榔等财产陷落河床,险情危及40户数百村民安全。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迅速介入调查并采取措施保护群众生产财产安全,目前无人员伤亡。 今天上午11(本文来源于《海南日报》期刊2009-02-22)
河岸崩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揭示二元结构河岸的崩塌机理,本文采用荆江河岸原型土体为试验材料,开展了上、下荆江二元结构河岸崩塌过程的概化水槽试验,分析了河岸的崩塌过程、机理及崩塌后土体的堆积、分解和输移特点等.试验结果表明:平面滑动破坏在上荆江概化试验中发生频率最高,其崩塌过程包括岸顶竖向拉伸裂隙的出现以及崩塌土体(滑崩体)沿滑裂面的滑动两部分;下荆江概化试验河岸崩塌类型主要为悬臂破坏,发生机理为悬空土块宽度超过其临界值,自身产生的重力矩大于黏土层的抵抗力矩,从而绕中性轴旋转发生崩塌;从试验结果还可看出,上部黏性土层崩塌后大部分土体会暂时堆积在河岸坡脚处,不会被水流立即冲走,在一定时间内对覆盖的近岸河床起到一定保护作用;崩塌后土体在坡脚处呈叁角形堆积,其坡度近似等于河岸水下稳定坡比或泥沙水下休止角;堆积土体的体积主要与崩塌土体体积有关,一般占后者的比例在0.38~0.74之间,实际计算中可以按照此比例进行估算.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河岸崩塌论文参考文献
[1].许旺,贺胜利.河岸崩塌的影响因素分析[J].治淮.2019
[2].宗全利,夏军强,邓珊珊,张翼,许全喜.荆江段二元结构河岸崩塌机理试验研究[J].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2016
[3].蒋泽锋,朱大勇,沈银斌,王小金.水流冲刷过程中的边坡临界滑动场及河岸崩塌问题研究[J].岩土力学.2015
[4].张琳琳.汛后落水条件下河岸崩塌的机理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
[5].岳红艳,姚仕明,朱勇辉,陈栋.二元结构河岸崩塌机理试验研究[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4
[6].王延贵,匡尚富.河岸崩塌类型与崩塌模式的研究[J].泥沙研究.2014
[7].宗全利,夏军强,邓春艳,许全喜.基于BSTEM模型的二元结构河岸崩塌过程模拟[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13
[8].党祥.二元结构河岸崩塌机理试验研究[D].长江科学院.2012
[9].陈宁.涓水河岸崩塌市领导指挥抢险[N].湘潭日报.2009
[10].吴棉.万泉河岸发生崩塌险情[N].海南日报.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