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插层选择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滑石,环糊精,甲基,选择性,色氨酸,磷酸,催化剂。
插层选择性论文文献综述
雒京,李洪广,赵宁,王峰,肖福魁[1](2015)在《磺化Salen金属配合物插层水滑石选择性催化氧化甘油制备二羟基丙酮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制备了一系列含不同金属离子的磺化Salen金属配合物插层水滑石催化剂用于甘油催化氧化制备二羟基丙酮(DHA)。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及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ICP)分析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磺化Salen配体插入镁铝水滑石(LDH)层板间,金属离子与磺化Salen配体配合,制备出磺化Salen金属配合物插层的水滑石非均相催化剂。反应结果表明,含Cr3+及含Cu2+催化剂有利于H2O2活化,催化活性较高,含Cu2+催化剂利于甘油脱氢,DHA选择性较高。含Cu2+催化剂用于甘油催化氧化反应时,在p H值为7、60℃条件下反应4 h,甘油转化率为40.3%,DHA选择性达到52.9%。(本文来源于《燃料化学学报》期刊2015年06期)
荣婉琪[2](2015)在《水滑石及其插层材料对Co(Ⅱ)高选择性传感的研究及其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钴(Cobalt, Co(Ⅱ))是人类、动物和植物新陈代谢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种重要的微量金属元素。作为维生素B12的重要组成元素,Co(Ⅱ)影响着人体内辅酶、氨基酸及蛋白质的代谢,Co(Ⅱ)的过量及缺乏会导致严重的代谢紊乱。因此,检测环境及生物样品中的痕量Co(Ⅱ)对环境分析和临床诊断都具有重要意义。化学发光作为检测Co(Ⅱ)的一种方法,其成本较低、灵敏度高且操作简便。传统的化学发光检测Co(Ⅱ)的方法是基于Co(Ⅱ)对鲁米诺体系的催化作用。然而,利用鲁米诺体系检测Co(Ⅱ)时,其他金属离子干扰严重,选择性较差。因此,在Co(Ⅱ)的分析中需要复杂的前处理过程。水滑石及其插层材料能有效地催化Co(Ⅱ)类芬顿反应产生化学发光,我们将其应用于选择性检测Co(Ⅱ)。论文研究主要分为以下两个部分:(1)研究发现,小尺寸的水滑石对Co(Ⅱ)参与类芬顿反应产生化学发光可以起到明显增强作用,且对Co(Ⅱ)具有良好的选择性。这是由于小尺寸的水滑石比表面积高,能使反应集中在水滑石表面或层间进行,促进反应生成大量的中间体羟自由基(·OH),很好地增强化学发光信号。且在此条件下,Co(Ⅱ)反应产生的羟自由基比其他金属离子多,具有很好的选择性。水滑石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将其用于检测宫颈癌细胞(Hela细胞)中的Co(Ⅱ),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2)十二烷基苯磺酸根插层的水滑石(DBS-LDHs)能够极大地提高Co(Ⅱ)参与类芬顿反应产生的超微弱化学发光信号。由于Co(Ⅱ)是维生素B12中唯一的金属元素,因此可以通过酸化将其释放出来,并用DBS-LDHs对其进行测定。该方法被成功地应用于检测蛋黄中的维生素B12,线性范围为1.0 ngmL-1到5 μg mL-1,检出限为0.57 ngmL-1样品的加标回收率为96-103%。(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期刊2015-05-26)
程芳芳,兰亚乾[3](2014)在《功能化石墨烯/HKUST-1插层复合材料用于CO_2选择性吸附及电化学析氢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金属-有机骨架(MOFs)由于具有可控的纳米结构、超高的孔隙率和大的比表面积成为潜在的存储气体的媒介。二维的石墨烯片上下表面有-OH、-C-O-C-官能团,边缘有-COOH官能团,因此可以对石墨烯的官能团进行功能化,进而实现功能化石墨烯的面-面组装。我们用含有羧基的偶氮化合物对石墨烯表面进行功能化得到功能化石墨烯(BFG),然后再将不同含量的BFG与HKUST-1相结合得到一些列的纳米复合物。其中具有插层结构的纳米复合物,由于BFG与HKUST-1的协同作用,显示出良好的吸脱附和HER性质。(本文来源于《第十叁届固态化学与无机合成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期刊2014-08-17)
孙超,张鑫,郝郑平,窦广玉,孙春宝[4](2014)在《铈插层黏土负载铁催化剂在H_2S选择性催化氧化过程中催化性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合成了铈插层的Laponite黏土材料(Ce-Lap),并以此材料为载体,分别负载质量分数为3%、5%、8%、10%的Fe制备Fe/Ce-Lap催化剂,通过XRD、氮气吸脱附曲线、XRF、TG、FT-IR、O2-TPD、H2-TPR、XPS等手段,对催化剂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了表征测试,并考察了催化剂在H2S选择性催化氧化反应过程中的活性.结果表明,5%的Fe/Ce-Lap在180℃时表现出最好的催化活性,能达到96%的硫产率,这归因于Fe与Ce之间的相互作用,改善了Fe3+的氧化还原能力.此外,较高的氧吸附能力及铁物种的高分散度促进了氧化反应的进行.(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期刊2014年05期)
赵静,刘晓磊[5](2012)在《羧甲基-β-环糊精插层水滑石膜的制备及其对外消旋色氨酸选择性吸附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原位生长技术制备了羧甲基-β-环糊精插层水滑石薄膜,并采用XRD和红外光谱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在XRD图中发现环糊精插层后,水滑石的001峰向小角度移动,表明水滑石层间距增大;在红外光谱分析中发现,插层产物在1 596 cm-1处出现了羧基的特征红外吸收峰,这均证实了环糊精插层进了水滑石层间。进一步研究了该水滑石膜在不同初始浓度下对外消旋色氨酸溶液的吸附情况,发现吸附后的滤液旋光度为正,表明该薄膜优先吸附L-色氨酸。得到了吸附等温线,发现该吸附具有饱和性,这是因为选择性吸附是由于水滑石层间环糊精对L-色氨酸的选择性包合产生的,层间环糊精的量是确定的,所以选择性吸附具有饱和性。(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期刊2012年04期)
赵燊,徐军华,宋宇飞[6](2012)在《多酸插层水滑石协同催化显着提高芳族醛肟化反应的选择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乙醛肟和酮肟被广泛应用于化学工业,是非常重要的化学中间体,它们通常由酮和醛与羟胺的肟化反应制备。[1]从工业化的角度出发,这种制备方法存在两方面的缺陷:1、羟胺本身成本较高;2、产生的大(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8分会场摘要集》期刊2012-04-13)
王丽静[7](2011)在《超分子插层结构选择性红外吸收材料的制备及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层状双羟基复合金属氢氧化物俗称水滑石(Layered Double Hydroxides,简写为LDHs),是一类阴离子型层状化合物,其主要特征是主体层板组成和层板电荷密度在一定范围内具有可调变性而且层间客体阴离子具有可交换性。上述特征使LDHs成为一类具有特殊结构和性能的功能材料,在催化化学、电化学、分离吸附、生物医药和功能助剂等众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本论文系统研究了超分子插层结构选择性红外吸收材料的合成及其在低密度聚乙烯(LDPE)农膜中的应用,详细考察了LDHs的前体组成、功能性客体阴离子的性质等因素对目标产物红外吸收选择性和吸收效率的影响;研究了LDHs结构对客体耐热性能的影响以及将插层结构LDHs作为功能助剂制备的LDHs/LDPE复合材料薄膜的保温性能。此外,还探讨了插层结构LDHs在LDHs/LDPE薄膜中的分散性以及插层结构LDHs的添加对LDPE薄膜的耐热性、力学性能以及透光性等性能的影响。采用成核/晶化隔离法制备了镁铝碳酸根型水滑石(MgAl-CO3-LDHs)和镁铝硝酸根型水滑石(MgAl-NO3-LDHs)。分别以MgAl-CO3-LDHs和MgAl-NO3-LDHs为前驱体,以在7~25μm波长范围,特别在9~11μm范围内具有较强红外吸收性能的磷酸二氢根阴离子(H2PO4-)、亚氨基二乙酸阴离子(IDA)、N,N-双(膦羟甲基)甘氨酸阴离子(GLYP)以及氨基叁亚甲基膦酸阴离子(ATMP)为插层客体,通过超分子插层组装,制备得到4种新型超分子插层结构选择性红外吸收材料MgAl-H2PO4-LDHs、MgAl-IDA-LDHs、MgAl-GLYP-LDHs和MgAl-ATMP-LDHs。采用XRD、FT-IR、TG-DTA-DTG、SEM和ICP等手段,对LDHs前驱体和超分子插层结构LDHs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了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采用离子交换的方法能够制备晶体结构规整和晶相单一的超分子插层结构选择性红外吸收材料,并且功能性客体阴离子的插层组装显着提高了相应客体物种的热稳定性。采用FT-IR分析手段详细考察了4种超分子插层结构选择性红外吸收材料的红外吸收性能及其与客体阴离子组成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插层LDHs的红外吸收选择性和吸收效率主要由层间阴离子的红外吸收特性和层间阴离子的数量所决定,LDHs的层状结构对选择性红外吸收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采用母粒工艺,以4 wt%的比例分别将MgAl-CO3-LDHs和4种超分子插层结构选择性红外吸收材料添加到LDPE基体中制成LDHs/LDPE复合材料薄膜。采用TEM、XRD、TG-DTA和FT-IR等分析手段对LDHs/ LDPE薄膜的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LDHs均匀地分散于LDPE基体中,且不影响LDPE的微观及介观结构;LDHs/LDPE复合材料薄膜在夜间地表的红外热辐射峰值范围(9~11μm)的吸收显着增加,从而提高了选择性红外吸收性能;在4种超分子插层结构选择性红外吸收材料中H2PO4-插层LDHs的选择性红外吸收性能最强,其它3种有机阴离子插层LDHs的选择性红外吸收性能强弱的顺序为ATMP>GLYP>IDA。采用FT-IR、微机控制电子万能试验机和TG-DTA等分析手段和实验方法,探讨了加入LDHs对LDPE膜的可见光透过率、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当LDHs的添加量为4wt%时,·对LDPE膜的可见光透过率和力学性能基本无影响,且LDPE膜的热稳定性显着提高。(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期刊2011-04-15)
王丽静,徐向宇,David,G.Evans,李殿卿[8](2010)在《磷酸二氢根插层水滑石的制备及其选择性红外吸收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成核/晶化隔离法制备了镁铝碳酸根型水滑石(MgAl-CO3-LDHs),以其为前驱体,在酸性条件下通过离子交换将磷酸二氢根阴离子组装到水滑石层间,制备了具有超分子插层结构的MgAl-H2PO4-LDHs,并采用XRD、FTIR、TG-DTA-DTG、SEM和ICP等手段进行了表征。采用母粒工艺将MgAl-CO3-LDHs和MgAl-H2PO4-LDHs添加到聚乙烯(PE)中制备了LDHs/PE薄膜,研究其红外吸收性质发现,添加MgAl-H2PO4-LDHs的PE薄膜在7~25μm特别是9~11μm范围的红外吸收率明显高于添加MgAl-CO3-LDHs的薄膜,表现出显着的选择性红外吸收性能。(本文来源于《无机化学学报》期刊2010年06期)
倪学云[9](2009)在《环糊精插层水滑石对客体分子的选择性吸附及包合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分别制备了环糊精插层水滑石(CMCD-LDH)的薄膜和粉体材料,对插层组装体进行了结构表征;并详细研究了插层产物的选择性吸附性能和对药物的包合性能,探讨了此类插层材料在选择性分离生物小分子和药物包合领域的潜在应用前景。采用原位生长技术制备了CMCD-LDH薄膜,系统而深入地研究了该薄膜对核苷(腺苷A和鸟苷G)和色氨酸(DL-Trp)的选择性吸附性能。研究发现该薄膜材料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吸附生物小分子的能力。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该薄膜材料优先吸附核苷中的鸟苷以及色氨酸中的D-Trp。该选择性吸附主要由生物分子和层间CMCD空腔的超分子相互作用所造成的。采用最佳的膜扩散模型对吸附过程进行了动力学研究,得到不同的膜扩散系数。采用“先插层后包合”和“先包合后插层”两种方法制备CMCD-LDH包合药物分子5-氟尿嘧啶(5-FU),研究了CMCD-LDH对其包合和缓释行为。通过对比研究发现“先包合后插层”的方法能够更好地发挥LDH层板和层间CMCD空腔对5-FU的双重限域效应。药物缓释量可达到100%。(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期刊2009-05-26)
刘晓磊,陆军,卫敏,段雪[10](2008)在《羧甲基-β-环糊精插层水滑石膜对外消旋苯基乙二醇的手性选择性吸附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层状阴离子粘土水滑石为主体,羧甲基-β-环糊精为客体,经原位生长法得到羧甲基-β-环糊精插层水滑石薄膜。研究了环糊精插层水滑石膜对外消旋苯基乙二醇的手性选择性吸附性质。研究发现,插层产物对苯基乙二醇的吸附可分为选择性吸附和非选择性吸附。选择性吸附主要由层间(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超分子组装与软物质材料分会场论文集》期刊2008-07-01)
插层选择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钴(Cobalt, Co(Ⅱ))是人类、动物和植物新陈代谢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种重要的微量金属元素。作为维生素B12的重要组成元素,Co(Ⅱ)影响着人体内辅酶、氨基酸及蛋白质的代谢,Co(Ⅱ)的过量及缺乏会导致严重的代谢紊乱。因此,检测环境及生物样品中的痕量Co(Ⅱ)对环境分析和临床诊断都具有重要意义。化学发光作为检测Co(Ⅱ)的一种方法,其成本较低、灵敏度高且操作简便。传统的化学发光检测Co(Ⅱ)的方法是基于Co(Ⅱ)对鲁米诺体系的催化作用。然而,利用鲁米诺体系检测Co(Ⅱ)时,其他金属离子干扰严重,选择性较差。因此,在Co(Ⅱ)的分析中需要复杂的前处理过程。水滑石及其插层材料能有效地催化Co(Ⅱ)类芬顿反应产生化学发光,我们将其应用于选择性检测Co(Ⅱ)。论文研究主要分为以下两个部分:(1)研究发现,小尺寸的水滑石对Co(Ⅱ)参与类芬顿反应产生化学发光可以起到明显增强作用,且对Co(Ⅱ)具有良好的选择性。这是由于小尺寸的水滑石比表面积高,能使反应集中在水滑石表面或层间进行,促进反应生成大量的中间体羟自由基(·OH),很好地增强化学发光信号。且在此条件下,Co(Ⅱ)反应产生的羟自由基比其他金属离子多,具有很好的选择性。水滑石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将其用于检测宫颈癌细胞(Hela细胞)中的Co(Ⅱ),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2)十二烷基苯磺酸根插层的水滑石(DBS-LDHs)能够极大地提高Co(Ⅱ)参与类芬顿反应产生的超微弱化学发光信号。由于Co(Ⅱ)是维生素B12中唯一的金属元素,因此可以通过酸化将其释放出来,并用DBS-LDHs对其进行测定。该方法被成功地应用于检测蛋黄中的维生素B12,线性范围为1.0 ngmL-1到5 μg mL-1,检出限为0.57 ngmL-1样品的加标回收率为96-103%。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插层选择性论文参考文献
[1].雒京,李洪广,赵宁,王峰,肖福魁.磺化Salen金属配合物插层水滑石选择性催化氧化甘油制备二羟基丙酮的研究[J].燃料化学学报.2015
[2].荣婉琪.水滑石及其插层材料对Co(Ⅱ)高选择性传感的研究及其应用[D].北京化工大学.2015
[3].程芳芳,兰亚乾.功能化石墨烯/HKUST-1插层复合材料用于CO_2选择性吸附及电化学析氢反应[C].第十叁届固态化学与无机合成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2014
[4].孙超,张鑫,郝郑平,窦广玉,孙春宝.铈插层黏土负载铁催化剂在H_2S选择性催化氧化过程中催化性能的研究[J].环境科学.2014
[5].赵静,刘晓磊.羧甲基-β-环糊精插层水滑石膜的制备及其对外消旋色氨酸选择性吸附的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2012
[6].赵燊,徐军华,宋宇飞.多酸插层水滑石协同催化显着提高芳族醛肟化反应的选择性[C].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8分会场摘要集.2012
[7].王丽静.超分子插层结构选择性红外吸收材料的制备及应用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1
[8].王丽静,徐向宇,David,G.Evans,李殿卿.磷酸二氢根插层水滑石的制备及其选择性红外吸收性能[J].无机化学学报.2010
[9].倪学云.环糊精插层水滑石对客体分子的选择性吸附及包合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9
[10].刘晓磊,陆军,卫敏,段雪.羧甲基-β-环糊精插层水滑石膜对外消旋苯基乙二醇的手性选择性吸附性能研究[C].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超分子组装与软物质材料分会场论文集.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