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方法与计算机教育的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葛书荣[1](2022)在《基于网络教育模式的计算机教育课程改革》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信息网络的高速发展,计算机教育的基本内容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课程改革提出了多方面的要求。但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在实际改革流程的推进过程中还存在着比较多的问题,文章在简要概述网络教育模式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明确了计算机教育课程深化改革的必然性,同时分析了现有课程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结合实际提出对应的改革路径,以期能为计算机教育课程深化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
徐礼长[2](2021)在《基于大数据背景的高职计算机教育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如今,大数据技术已经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由于其本身所具有的优势,使其在教育领域中发挥出了重要作用,但是同样也为教育带来了一定挑战,需要高职院校做出相应的调整,以便利用大数据技术高效完成计算机教育。基于此,本文就大数据背景下高职计算机教育进行研究,首先探讨大数据背景的高职计算机教育研究,然后分析高职计算机教育现状,最后提出有效的高职计算机教育方法,希望通过文章的探讨能够为其他计算机教师提供一定参考。
郑志斌[3](2021)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计算机教育教学创新》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互联网技术在社会各领域广泛应用,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方式发生了明显变化,计算机技术成为现代专业人才所必须的技能之一。高校作为我国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基地",创新计算机教育教学对提高大学生计算机水平有着积极的影响。《计算机教育教学课程研究与实践》收录大量有关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论文,相关论文均为教师在原有基础上的教学实践和质量提升的经验总结,是对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持续探索的结果,每篇论文各具特色,力图从不同的角度深入探讨某一方面的问题,通过对其内容的深入研究,能够为互联网时代大学生计算机教育教学创新提供思路。
张易[4](2021)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计算机教育教学创新——评《计算机教育教学课程研究与实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互联网时代,开展大学生计算机教育教学时,通过发挥智慧教学媒介的应用优势,积极创新、丰富计算机课堂教学的表现方式,改善学生对计算机教育内容的理解与认识,使学生在掌握计算机教育课程知识及理论技巧的同时,形成必要的计算机素养。本文将结合《计算机教育教学课程研究与实践》一书,分析互联网时代大学生计算机教育存在的问题,探索互联网时代大学生计算机教育教学创新要求及创新路径,以期为当前全面提升计算机教育教学质量提供有效参考。
丁爱萍[5](2021)在《信息化背景下高校计算机教育教学改革分析》文中指出新世纪以来,我国逐渐迈入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发展的同时,人民的信息技术知识的普及也越来越重要。因此,各高校也增加了信息技术课程,以此来维持社会的知识需求。但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必须通过教学变革来适应时代的发展。本文通过对信息化背景下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中的问题与不足提出合理的应对方案进行分析,通过研究各项问题,找到应对方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此来提高各高校在信息化背景下计算机教育的水平。
王晨[6](2021)在《大学计算机教育的研究热点与前沿趋势分析》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如何让大学计算机教育适应社会对于未来人才数字化能力的需求,已成为国家专门人才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课题。本文运用引文空间可视化计量工具CiteSpace,以中国知网(CNKI)为数据源,检索获取904篇大学计算机教育研究文献并对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大学计算机教育研究在2004年以后发展速度较快,其研究热点集中于大学计算机教育内涵、教学改革促进人才培养、教学模式与方法和不同专业背景四大类;主题演化路径为兴起、实施和发展三个阶段;研究前沿主要围绕理论研究指导实践、与其他教育阶段的分工与衔接、新模式新技术推动大学计算机教育发展三个方面展开。
姜雪[7](2021)在《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学科创立与发展研究》文中认为印度理工学院作为印度政府创建的国家重点学院典型代表,是印度高等教育系统重要创新和改革的产物。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教育在印度国内首屈一指,在世界范围内影响较大,培养出一大批享誉世界的高级计算机人才,成为众多具有世界影响力的跨国公司竞相招揽的对象。计算机人才从诞生、成长再到壮大的培养过程与其计算机学科从创立、发展再到崛起并建设成为国内一流、世界知名学科的历史进程保持一致。中国和印度两国在国情和历史发展背景方面较为相似,与欧美发达国家名列前茅的世界一流大学及一流学科相比,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学科的成长路径对我国高等教育创建一流学科,成功进行计算机教育,有效发挥计算机学科的社会服务功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采用历史研究法、个案研究法及文献研究法,由点到面,从纵向到横向尝试对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学科的发展历程进行立体化、系统化的梳理与剖析。从学科发展不同历史阶段的特点出发,以时间为线索,探寻其学术平台、师资队伍、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管理体制及社会服务等学科建设必要要素的特点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归纳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学科的建设经验,指出学科建设中的不足之处,明确对我国建设一流学科的历史价值。以1963年印度理工学院坎普尔分校计算机中心的成立为主要标志,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学科正式创立。1963年至1982年是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学科的早期发展阶段,计算机中心、电气工程系和数学系开展了一系列的计算机教育与研究活动。1983年,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正式成立,由此,计算机学科拥有了规范化的学术平台,学术项目更加丰富。同时,以计算机应用为主导的科学研究方向的确立也推动了学科的蓬勃发展与快速崛起。从计算机学科创立伊始,印度政府就在国家财政支出和国家政策方面对其给予了大力支持。20世纪80年代,在财政及政策的双重保障下,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学科在学术平台、师资队伍、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及社会服务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有力的建设举措,迅速成长为印度国内一流的计算机学科。1992年,“创新与技术转移基金会”在印度理工学院德里分校正式成立,标志着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学科进入产教融合、产学研相互促进的可持续发展阶段。从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角度考查,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学科积极承担国家级政府资助及企业咨询项目的举措不但与国家科技政策及国家发展战略保持高度一致,同时还促进了企业与高校协同发展、校企协同育人的学科发展新模式的产生。在世界信息革命浪潮的推动及印度政府制定的建设信息技术产业超级大国战略目标的指引下,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学科不断发展完善稳步提升,培养的尖端计算机人才在国际知名计算机企业崭露头角。从学科建设的必要要素出发归纳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学科迅速崛起的主要原因是十分必要的。学科的快速发展无外乎是内外两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就外部因素而言,国际环境中有世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及计算机革命浪潮的推动,国内环境有印度政府大力发展科学技术的科技战略,特别是建设计算机超级大国目标的指引;就内部因素而言,印度理工学院从学科平台、师资队伍、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与合作、学科制度以及社会服务等若干学科建设的必要要素出发,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动了计算机学科的快速发展。本文最后总结出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学科快速发展的原因:紧跟国家科技发展战略部署,明确计算机学科发展定位;注重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为计算机学科的快速发展提供人力保障;促进以计算机学科为基础的多学科交叉融合,推进学科可持续发展;善于利用国际援助并不断深化国际合作与交流;积极争取多方资金支持为学科发展提供资金保障。近年来,学科建设过程中出现了如下问题:印度政府过多干预,削弱学术自治权;优秀师资数量增长与学科稳步提升存在失衡现象;高水平科学研究成果总量不足,阻碍国际学术影响力持续扩大。然而,本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原则,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学科的成功经验是值得借鉴和学习的。
张玉花[8](2021)在《基于网络教学模式的计算机教育改革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伴随网络信息技术在我国教育领域的应用,计算机教育同样取得良好教学成效,但是由于在信息化发展的进程中,仍然面临诸多新的挑战和困境,所以仍然需要进行教育改革。本文深入分析计算机教育的目标与现状,明确网络教学模式的特点与类型,提出计算机教育的网络教学改革路径。
于锦[9](2021)在《复式分层教学法在中高职计算机教育中的应用》文中提出针对现如今时代背景下中高职教育来说,不难发现,计算机教育课程已经在各大专业获得普及。根据相关调查研究发现,在中高职计算机教育中运用复式分层教学法进行教学能够使得计算机教育的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率得到有效提升。复式分层教学法的运用能够顾及班级内所有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这种情况下能够使得学生学习效果有效提高,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也具备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教师应注重对复式分层教学法在中高职计算机教育中的应用进行探究。
谭冬礼[10](2021)在《计算机教育中实践能力的培养分析》文中指出信息技术在近代获得了十分快速的发展,面对逐渐产业化的信息技术行业,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高,因此在计算机教育中既要重视学生的计算机思维能力提升,又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促使学生成长为综合型高素质计算机人才,满足社会职业的全方位需求。本文对计算机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探索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二、教学方法与计算机教育的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教学方法与计算机教育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网络教育模式的计算机教育课程改革(论文提纲范文)
网络教育模式概述 |
1.网络教育模式的概念 |
2.网络教育模式应用的基本要求 |
计算机教育课程深化改革的必然性 |
1.计算机教育课程多以网络教育模式为基础 |
2.计算机教育课程以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 |
3.计算机教育课程模式不够完善 |
计算机教育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
1.改革理念比较滞后 |
2.对学生实操能力培养不足 |
3.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较差 |
4.教学内容不够完善 |
5.评价机制不够完善 |
计算机教育课程深化改革的基本路径 |
1.构建以网络教育模式为基础的课程体系 |
2.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
3.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 |
4.改革教学内容 |
5.完善教育评价机制 |
结语 |
(2)基于大数据背景的高职计算机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大数据对高职计算机教育所带来的影响 |
2 高职计算机教育现状 |
3 基于大数据背景的高职计算机教育方法 |
3.1 科学应用大数据技术 |
3.2 重视开展实验课程 |
3.3 加强课程改革 |
3.4 创新教学理念 |
4 结语 |
(4)互联网时代大学生计算机教育教学创新——评《计算机教育教学课程研究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一、理论丰富,内容多元 |
二、素材丰富,视角全面 |
三、注重实践,驱动未来 |
(5)信息化背景下高校计算机教育教学改革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校采用计算机教学的原因 |
1.1辅助专业技能的学习 |
1.2扩充专业知识 |
二、目前高校计算机教学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
2.1教科书内容不适应时代 |
2.2教学模式落后,学生学习热情低 |
2.3缺乏科学的课程设计 |
2.4师资力量薄弱 |
三、信息化背景下高校计算机教育教学改革路径的选择 |
3.1突出计算机课程的合理性 |
3.2加强计算机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
3.3使用多元化的计算机教学方法 |
四、结束语 |
(6)大学计算机教育的研究热点与前沿趋势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研究设计与数据来源 |
(一)研究方法 |
(二)研究数据 |
二、大学计算机教育研究动态 |
(一)文献发表趋势分析 |
(二)关键词共现分析 |
(三)主题演化分析 |
1.第一阶段:兴起阶段(2000年之前) |
2.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01年至2010年) |
3.第三阶段:发展阶段(2011年至2019年) |
三、大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主题评述 |
(一)大学计算机教育的内涵 |
(二)计算机教学改革促进人才培养 |
1.研究现有的大学计算机教育培养模式 |
1)课程设置 |
2)教学内容 |
3)师资队伍 |
4)评价机制 |
2.研究并实践具体的大学计算机教育教学改革方法 |
(三)计算机教育教学模式与方法 |
1.基于MOOC的教学模式 |
2.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
3.基于微课的教学模式 |
4.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 |
5.产学合作的教学模式 |
(四)计算机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 |
四、大学计算机教育研究展望及发展策略 |
(7)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学科创立与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
二、核心概念界定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四、主要研究内容 |
五、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六、创新点与难点 |
第一章 发端奠基: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学科的创立与早期发展(1963—1982 年) |
第一节 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学科的创立 |
一、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学科创立的背景 |
二、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学科的创立 |
第二节 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学科早期发展的举措 |
一、计算机学科学术平台逐步扩展与完善 |
二、汇集国内外优秀学者组建高水平师资队伍 |
三、确立以计算机基础理论为主导的科学研究方向 |
四、以掌握计算机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为中心的人才培养 |
五、争取国际援助为学科发展提供硬件与资金支持 |
六、开展学科治理体制建设,为学科发展提供组织保障 |
七、积极开展计算机社会咨询服务 |
第三节 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学科早期发展取得的成效与存在的问题 |
一、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学科早期发展取得的成效 |
二、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学科早期发展存在的问题 |
第二章 国内一流: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学科的快速崛起(1983—1991 年) |
第一节 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学科快速崛起的背景 |
一、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的蓬勃开展 |
二、“计算机总理”拉吉夫·甘地带领印度迈向信息时代的决心 |
第二节 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学科快速崛起的举措 |
一、计算机学科学术平台的专业化发展 |
二、构建以学术认同为基础的内聚性学术团队 |
三、确立以计算机应用为主导的科学研究方向 |
四、以实践型计算机人才培养为中心 |
五、不断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 |
六、完善五级管理体制确保管理自治与学术自由 |
七、实施学校计算机素养与学习提升计划 |
第三节 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学科快速崛起取得的成效与存在的问题 |
一、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学科快速崛起取得的成效 |
二、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学科快速崛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第三章 国际知名: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学科的稳步提升(1992 年—至今) |
第一节 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学科稳步提升的背景 |
一、世界信息革命浪潮的推动 |
二、印度领导人建立信息产业超级大国战略目标的指引 |
第二节 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学科稳步提升的举措 |
一、计算机学科学术平台及设施的现代化更新 |
二、构建以探索学科核心领域为目标的传承性学术团队 |
三、确立以计算机前沿领域研究为主导的科学研究方向 |
四、以创新性复合型计算机人才培养为中心 |
五、积极提升计算机学科国际学术交流话语权 |
六、实施旨在提升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本科学术项目审查评估 |
七、承担国家级计算机系统和程序研发项目,不断深化国际合作 |
第三节 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学科稳步提升的成效与存在的问题 |
一、计算机学科稳步提升取得的成效 |
二、计算机学科稳步提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第四章 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学科创立与发展的省思 |
第一节 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学科快速发展的原因 |
一、紧跟国家科技发展战略部署,明确计算机学科发展定位 |
二、注重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为学科快速发展提供人力保障 |
三、促进多学科交叉融合,推进计算机学科可持续发展 |
四、善于利用国际援助并不断深化国际合作与交流 |
五、积极争取多方资金支持为学科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
第二节 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学科发展中的问题 |
一、学科发展后期印度政府过多干预,削弱了学术自治权 |
二、学科发展后期优秀师资数量增长与学科稳步提升存在失衡现象 |
三、高水平科学研究成果总量不足,阻碍国际学术影响力持续扩大 |
附录1 专有名词简称、全称及中译表 |
附录2 信息技术领域印度理工学院知名校友代表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8)基于网络教学模式的计算机教育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计算机教育的目标与现状分析 |
2 网络教学模式的特点与优势 |
2.1 网络教学模式特点 |
2.2 网络教学模式类型 |
2.2.1 讨论式教学模式 |
2.2.2 互助式教学模式 |
2.2.3 探索式教学模式 |
3 基于网络教学模式的计算机教育改革路径 |
3.1 实现教学资源共享 |
3.2 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
3.3 创新网络教学方法 |
3.4 完善网络教学评价 |
4 结语 |
(9)复式分层教学法在中高职计算机教育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师生教学观念以及角色转变,保证复式分层教学成功 |
二、复式分层教学充分考虑学生,奠定复式分层教学基础 |
三、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分层,保证复式分层教学有效性 |
四、根据实际教学目标进行分层,提高计算机课堂教学质量 |
五、分层课堂提问以及实施教学,激发学生探索知识欲望 |
六、分层课堂练习以及课后作业,保证计算机学习的有效性 |
七、分层次开展计算机教学评价,提高计算机教育教学效果 |
(10)计算机教育中实践能力的培养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计算机教育中培养实践能力的意义 |
2 当前计算机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
2.1 缺乏对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视 |
2.2 计算机教材内容具有滞后性 |
2.3 计算机教学方式不合理 |
2.4 计算机教育考核机制不完善 |
3 计算机教育中培养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
3.1 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视 |
3.2 合理安排计算机实践教学内容 |
3.3 优化计算机实践教学方法 |
3.4 健全计算机教育考核机制 |
4 结语 |
四、教学方法与计算机教育的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网络教育模式的计算机教育课程改革[J]. 葛书荣. 陕西教育(高教), 2022(02)
- [2]基于大数据背景的高职计算机教育研究[J]. 徐礼长. 新型工业化, 2021(11)
- [3]互联网时代大学生计算机教育教学创新[J]. 郑志斌.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21(20)
- [4]互联网时代大学生计算机教育教学创新——评《计算机教育教学课程研究与实践》[J]. 张易. 热带作物学报, 2021(08)
- [5]信息化背景下高校计算机教育教学改革分析[J]. 丁爱萍. 中国新通信, 2021(15)
- [6]大学计算机教育的研究热点与前沿趋势分析[J]. 王晨. 开放学习研究, 2021(03)
- [7]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学科创立与发展研究[D]. 姜雪. 河北大学, 2021(09)
- [8]基于网络教学模式的计算机教育改革研究[J]. 张玉花.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1(15)
- [9]复式分层教学法在中高职计算机教育中的应用[J]. 于锦. 学周刊, 2021(14)
- [10]计算机教育中实践能力的培养分析[J]. 谭冬礼. 无线互联科技, 202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