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压空气纳秒脉冲阵列式线-线SDBD等离子体的电学及发射光谱特性研究

大气压空气纳秒脉冲阵列式线-线SDBD等离子体的电学及发射光谱特性研究

论文摘要

提出了一种阵列式线-线沿面介质阻挡放电结构,利用双极性高压纳秒脉冲电源,在大气压空气中激励产生了相对大面积的放电等离子体。其中,高压电极、地电极均为圆柱形金属,放电反应器由20组相间排列的阵列式线型高压电极和套有介质管的阵列式线型地电极组成。利用电压探头、电流探头、示波器等测量了放电电压和放电总电流,并计算得出了放电的实际电流。利用光纤、光栅光谱仪、 CCD等测量了波长范围在300~440 nm和766~778 nm的发射光谱,即氮分子第二正带N2(C3Πu→B3Πg)包括Δν=+1, 0,-1,-2,-3、氮分子离子第一负带N■(B2Σ+u→X2Σ+g), N2(B3Πg→A3Σ+u)和O (3p5P→3s5S2)的发射光谱。比较了氮分子第二正带N2(C3Πu→B3Πg)的各个振动峰和各个活性物种的发射光谱强度,以及这些发射光谱强度随着脉冲峰值电压的变化。测量了N2(C3Πu→B3Πg, 0-0)的二次、三次衍射光谱,与原始光谱在转动带、背景光谱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并计算了二次衍射和原始光谱之间的峰值比。利用氮分子第二正带N2(C3Πu→B3Πg,Δν=+1, 0,-1,-2)和氮分子离子第一负带N+2(B2Σ+u→X2Σ+g, 0-0)模拟了等离子体的转动温度和振动温度,对模拟结果进行了比较,并研究了脉冲峰值电压对等离子体振动温度和转动温度的影响。通过测量放电的电压和计算得到的放电电流发现,当脉冲峰值电压为22 kV,脉冲重复频率为150 Hz时,阵列式线-线沿面介质阻挡放电的放电电流在正脉冲、负脉冲两个方向上均可达75 A左右。通过诊断放电等离子体的发射光谱发现,在测量的波长范围内,放电产生的活性物种主要有氮分子第二正带N2(C3Πu→B3Πg)、氮分子离子第一负带N■(B2Σ+u→X2Σ+g), N2(B3Πg→A3Σ+u)和O (3p5P→3s5S2)。在脉冲峰值电压22~36 kV的变化范围内,氮分子第二正带N2(C3Πu→B3Πg, 0-0)的发射光谱强度始终保持最强, N2(B3Πg→A3Σ+u)次之,而氮分子离子第一负带N■(B2Σ+u→X2Σ+g)和O (3p5P→3s5S2)的发射光谱强度较弱。同时,当脉冲峰值电压升高时,氮分子第二正带N2(C3Πu→B3Πg)的所有振动峰,以及氮分子离子第一负带N■(B2Σ+u→X2Σ+g), N2(B3Πg→A3Σ+u)和O (3p5P→3s5S2)的发射光谱强度均随之升高。通过比较氮分子第二正带N2(C3Πu→B3Πg, 0-0)的原始、二次衍射、三次衍射光谱发现,二次、三次衍射光谱的转动带更清晰,但三次衍射光谱的背景更强,因此氮分子第二正带N2(C3Πu→B3Πg)的二次衍射光谱更有利于模拟等离子体的转动温度。通过比较模拟得到的振动温度和转动温度发现,氮分子第二正带N2(C3Πu→B3Πg,Δν=-2)在N2(C3Πu→B3Πg)四个谱带Δν=+1, 0,-1,-2中最适于模拟等离子体振动温度,而利用氮分子离子第一负带N+2(B2Σ+u→X2Σ+g,0-0)模拟得到的等离子体转动温度要比N2(C3Πu→B3Πg,Δν=-2)的模拟结果高约10~15 K。同时,当脉冲峰值电压升高时,由N2(C3Πu→B3Πg,Δν=-2)和N+2(B2Σ+u→X2Σ+g, 0-0)模拟得到等离子体的转动温度均出现了略微上升的趋势,而利用N2(C3Πu→B3Πg,Δν=-2)模拟得出的振动温度则略微下降。

论文目录

  • 引 言
  • 1 实验部分
  • 2 结果与讨论
  •   2.1 电学特性
  •   2.2 发射光谱
  •   2.3 等离子体的振动温度和转动温度
  • 3 结 论
  •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赵紫璐,杨德正,王文春,周雄峰,袁皓

    关键词: 沿面介质阻挡放电,大气压放电,纳秒脉冲放电,发射光谱

    来源: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9年04期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

    专业: 物理学

    单位: 大连理工大学三束材料改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C02072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377014,51407022,51677019)资助

    分类号: O53

    页码: 1236-1241

    总页数: 6

    文件大小: 2947K

    下载量: 135

    相关论文文献

    • [1].等离子体光学的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J].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20(01)
    • [2].人工等离子体云电波传播特性模拟研究[J]. 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 2019(12)
    • [3].飞秒激光大气等离子体通道诱导放电技术研究[J]. 光电技术应用 2017(03)
    • [4].等离子体的独特行为[J]. 大科技(百科新说) 2014(03)
    • [5].等离子体去钻污工艺对层间分离缺陷的改善研究[J]. 印制电路信息 2018(11)
    • [6].量子等离子体中波的传播特性研究[J]. 科技资讯 2017(06)
    • [7].气流量对磁控直流等离子体炬传热与流动特性的影响[J]. 应用数学和力学 2014(S1)
    • [8].等离子体废物处理技术[J]. 环境与生活 2018(06)
    • [9].等离子体破裂期间逃逸电流平台的研究[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6)
    • [10].等离子体喷枪阵列产生等离子体刷的实验研究[J]. 滨州学院学报 2020(04)
    • [11].电场与流场夹角对大气压等离子体羽动力学的影响[J]. 中国科学: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 2017(06)
    • [12].长脉宽激光诱导击穿土壤等离子体的光谱特性研究[J].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7(10)
    • [13].钨用作核聚变装置面对等离子体材料可行性分析[J]. 材料导报 2016(07)
    • [14].微等离子体治疗各类瘢痕疗效观察[J]. 临床皮肤科杂志 2015(11)
    • [15].微等离子体治疗瘢痕的研究进展[J]. 中国美容医学 2013(22)
    • [16].反场构型等离子体靶压缩过程中强磁场对α粒子能量的约束效应[J].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9(12)
    • [17].低压等离子体直管的制备及电子密度分布测量[J]. 中国科技信息 2018(Z1)
    • [18].“等离子体点火”美国受挫记[J]. 能源 2013(06)
    • [19].微小等离子体反应器的制作及性能测试[J]. 光学精密工程 2012(04)
    • [20].半导体桥等离子体的光学诊断[J].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1)
    • [21].用于飞行器隐身的闭式等离子体厚度选择分析[J].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2011(03)
    • [22].大气条件等离子体针处理Enterococcus faecalis菌[J]. 物理学报 2009(03)
    • [23].等离子体气动激励控制平板边界层的仿真研究[J].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2009(01)
    • [24].时变磁化等离子体光子晶体的禁带特性[J]. 发光学报 2009(02)
    • [25].束-等离子体实验系统研究[J].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9(04)
    • [26].激光诱导薄膜等离子体点燃时间及其影响因素[J]. 光学学报 2017(04)
    • [27].基于纳米金Core-satellites等离子体耦合增强效应的汞离子光纤传感器的研究[J]. 分析化学 2017(06)
    • [28].硅锗等离子体起辉的瞬态不稳定性研究[J]. 太阳能学报 2016(10)
    • [29].等离子体焊枪的数值模拟[J]. 焊接技术 2015(12)
    • [30].C波段微波入射大面积等离子体面的特性研究[J]. 电波科学学报 2013(06)

    标签:;  ;  ;  ;  

    大气压空气纳秒脉冲阵列式线-线SDBD等离子体的电学及发射光谱特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