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标准化与军用标准化评估的现状与趋势(论文文献综述)
汪思琪[1](2020)在《外军单兵装备标准化研究》文中提出本文通过对外军单兵装备现状的梳理,重点以美军单兵装备为例,通过研究其装备标准化建设特点、美军单兵装备系统与军用标准化设计思想有关的设计原则、梳理其装备标准化目录,通过借鉴外军单兵装备标准化建设过程中好的经验做法,以此完善和提升我军单兵装备建设标准化过程中的问题,从而促进我军装备发展建设。
谢润青[2](2020)在《照明国家军用标准制修订程序及发展现状和趋势》文中研究指明国家军用标准作为国防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一直受到国家的高度关注。面对国家对于军用标准所引导的新形势,新一轮的机遇和挑战应运而生。介绍了我国照明军用标准的制修订工作流程,各个流程阶段中所需要准备的前期工作和需要提交的相关文件。总结了现行照明相关国家军用标准的应用领域,结合军民融合国家战略对于军用标准发展带来的新思路,分析了照明军用标准的发展趋势。期望对未来照明行业在军事领域的标准化研究提供参考。
李明峰[3](2019)在《军事工业的垄断与进入问题研究 ——基于“民参军”的视角》文中指出近年来我国已将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提出构建军民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我国军事工业实现军民融合发展的目标,是要将军事工业的基础制造能力根植于国家工业基础之中,依靠开放和社会化的产业链,充分利用民用技术基础和生产能力,提升高端基础制造水平和研发效率。实现这个目标的关键是要打破现有军工企业的垄断格局,促进民口企业参与到武器装备分系统、零部件等基础制造领域的生产和研发竞争中来。尽管国家在这方面实行了多项改革措施,但现实中还远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军工企业的垄断格局依然没有大的改变,民口企业实际参与到军事工业的竞争程度很低,军事工业基础制造领域的生产和研发效率依然不高。本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从“民参军”的视角来分析军事工业垄断形成的历史原因、垄断形式演进的内在动力、垄断形式新的表现特征及其影响,并基于经济学原理研究阻碍民口企业进入的机理和问题的症结,据此有针对性的提出促进军民融合发展的政策建议和改革措施。研究对拓展和完善中国特色国防经济理论、推动军事工业基础制造领域打破垄断进而实现军民企业的公平竞争以及提高生产与研发效率、推进军民融合转型发展的体制机制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的总体思路是:首先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根据我国军事工业特殊的发展道路和多次改革的变化历程,对垄断的形成和演变进行梳理,探究历史原因与利弊影响,分析新时期的垄断形式和特征;其次基于对现阶段垄断形式的分析,结合我国军事工业的产业特征,采用经典的SCP模型对基础制造领域中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等方面进行系统分析,研究现阶段仍然存在的垄断现状和垄断对绩效造成的影响,以及形成垄断的关键因素;然后再进一步从市场竞争角度,针对形成垄断的关键因素分别深入到军事工业基础制造的生产和研发领域,运用多个博弈模型对阻碍民口企业进入原因的微观经济学机理进行研究,找出垄断和影响公平竞争问题的症结所在,最后提出解决的方案和政策建议。全文共分为6章,除了导论和结论之外,主要研究内容是:首先,从历史的视角分阶段对我国军事工业中的垄断形成与演变过程进行研究(第2章),提出了计划经济时期的“集中发展”、改革探索时期的“行政垄断”和推进军民融合时期的“经济垄断”的垄断演化三阶段论,分别对三阶段的垄断形成原因、管理体制、利弊影响等进行分析。研究认为,计划经济时期的集中发展旨在克服物资匮乏和技术落后等短缺经济条件的约束,集中力量突击发展军事工业,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并奠定了新中国军事工业的基础,但同时也形成了军民分割的局面,为军工企业的垄断提供了条件。改革探索时期的市场化改革推动了军事工业的转型发展并形成了市场供需关系,但军工企业利用法规条款和行政命令排斥其他企业进入,产生了行政垄断,虽然平衡了稳定与发展的关系,提高了军工企业的生存能力,避免了市场化改革对国家集中建设成果的过度冲击,但却没能改变军民分割的格局及其带来的弊端,降低了改革的预期成效,军事工业整体效率较低,对国防经费的依赖仍然较大。推进军民融合时期军事工业基础制造领域的行政壁垒虽然已逐渐消除,但民口企业依然难以进入,军工企业的垄断仍然存在,但垄断形式变为行政支持隐藏下的经济垄断,垄断者的主要目标从完成国家意志转移到追求利润上,并有逐渐强化的趋势。这种经济垄断已经成为阻碍民口企业进入军事工业基础制造领域参与生产和研发的主要垄断形式,对军民融合发展带来诸多不利影响。第二,基于SCP模型进一步研究推进军民融合时期军事工业形成的经济垄断(第3章)。首先,研究了垄断下的军事工业产业特征:一是产业链呈现为“三级倒锥形”结构,存在自下而上的产品供给失衡,需要引入民口企业来补充和扩大市场主体;二是产品依据对国家安全的重要程度分为核心的战略总体领域产品和非核心的基础制造领域产品,非核心的基础制造领域产品范围逐步扩大;三是由于产品特征使得市场竞争具有二元化的性质,即战略总体领域产品的限制竞争和基础制造领域产品的开放竞争。其次,分析了垄断下的军事工业基础制造领域的市场结构,通过行业集中度指数和赫尔芬达尔—赫希曼指数测度了市场集中度,证明我国军事工业基础制造领域的市场结构是高度垄断的,且企业规模和市场份额的垄断者为军工企业,民口企业的市场份额很小;论证了军事工业基础制造领域产品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产品质量和供货能力的稳定性上;分析了军工企业在军事工业基础制造领域的进出壁垒上具有资质、技术经验、工艺装备、先入和规模等方面的优势,这也是民口企业进入面临的困难。第三,研究了军事工业基础制造领域的市场行为,分析了军工企业和民口企业两类市场主体的特征,发现其在市场上的价格竞争行为体现在成本竞争上,非价格竞争行为主要体现在研发竞争上。最后,研究了军事工业基础制造领域的市场绩效,通过资源配置效率和技术创新效率两个指标,分别从军民通用性较强和不高的两个专业领域衡量了当前的市场绩效,认为军事工业基础制造领域整体市场绩效相比于民用相关领域偏低,并进一步分析了影响市场绩效的因素,论证了政府投资、军民工业标准差异、技术差距和军用技术成果转化率是阻碍民口企业进入的主要制约因素,也是提高军事工业基础制造领域市场绩效的关键因素,并通过实证研究对这一结论进行了检验。第三,针对政府投资和军民工业标准差异两个“不对称”因素,研究造成民口企业难以进入军事工业生产领域的问题并提出解决路径与措施(第4章)。将迪克西特模型(Dixit Model)扩展应用到民口企业与军工企业的策略博弈中,构建博弈模型深入分析了政府投资如何阻止不同竞争水平的民口企业进入市场,以及军民工业标准差异对这类阻止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政府对军工企业正常投资会阻止一般竞争水平的民口企业进入;如果超额投资还会阻止较高竞争水平的民口企业进入,并限制已进入的高竞争水平民口企业的市场份额。进一步分析发现,减小军民工业标准的差异虽然可以提高市场的整体竞争效率和公平性,但在政府投资方式不改善的情况下,并不能促进民口企业进入市场。据此建议应通过改变政府投资方式、健全投资公平机制和引入社会资本的办法,改变对军工企业独有的投资,在此前提下通过减小军民工业标准差异,促进更多高水平民口企业进入市场进行有效率的竞争。第四,研究了技术差距和军用成果转化率两个“不对称”因素是如何造成民口企业参与军事工业研发领域竞争意愿不高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第5章)。将研发竞争的AJ模型扩展应用到军工企业和民口企业在军事工业基础制造领域的研发竞争之中,通过建立博弈模型分析博弈均衡过程,并对模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了技术差距和军用成果转化率对军工企业和民口企业研发竞争的影响,结果发现:技术差距过大和军用成果转化不足都不同程度的影响了民口企业的研发意愿,阻碍民口企业参与竞争,但没有技术差距并不能使竞争达到最有效,军民企业之间保持适度的技术差距可以使得研发竞争带来的社会研发总效率最高。提高军用技术成果转化率可以促进军工企业与民口企业之间的研发竞争,打破军工企业的垄断地位,改变市场结构,使民口企业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并提升社会研发的总效率。此外,促使军工企业和民口企业共同研发,可以使社会研发效率的帕累托改进效果更好。据此建议应从改变政府扶持力度、促进军用技术成果转化和完善军民协同创新机制等方面实施促进民口企业参与军事工业研发领域竞争的政策。本文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采用经典的SCP模型研究我国军事工业基础制造领域形成的经济垄断现象。在产业特征上,提出我国军事工业具有“三级倒锥形”产业链的结构特征、两级分类的产品特征和二元化性质的市场竞争特征;在市场结构分析中,通过市场集中度的测度,证明军事工业基础制造领域被军工企业高度垄断,认为军事工业的产品差异性主要体现在产品质量和供货能力的稳定性上,军事工业的进出壁垒包括资质、技术经验、工艺装备、先入和规模壁垒等;在市场行为分析中,提出军工企业和民口企业的价格竞争行为主要体现在成本竞争上,非价格竞争行为主要体现在研发竞争上;在市场绩效分析中,通过资源配置效率和技术创新效率两个指标的对比分析,证明垄断的军事工业相比民用工业在市场绩效方面有较大的差距。最后通过实证研究找出阻碍民口企业进入的关键因素是政府投资、军民工业标准差异、技术差距和军用技术成果转化率。2.将迪克西特模型(Dixit Model)扩展应用到军工企业和民口企业在军事工业生产领域竞争的策略博弈问题研究中。从政府投资和军民工业标准差异两个行政性原因导致的“不对称”因素出发,详细分析了政府投资如何有助于军工企业实施垄断以阻止民口企业进入市场的机理,发现减小军民工业标准差异对存在政府投资条件下的军事工业的市场竞争具有正负两方面的影响,进而从改变政府投资方式、健全政府投资的公平机制、引导其他资本进入和在改善政府投资机制的基础上促进军民工业标准的融合等方面给出了促进民口企业参与军事工业生产领域竞争的政策建议。3.扩展AJ模型分析军工企业和民口企业在军事工业研发领域的竞争行为。通过建模和分析博弈均衡过程并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了技术差距和军用成果转化率对军工企业和民口企业研发竞争的影响,发现技术差距过大和军用成果转化率不高都不同程度的影响了民口企业的研发意愿,军民企业之间保持适度的技术差距可以使得研发竞争带来的社会研发总效率最高;提高军用技术成果转化率可以促进军工企业与民口企业之间的研发竞争,使民口企业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提升社会研发的总效率;促使军工企业和民口企业共同研发,可以使社会研发效率的帕累托改进效果更好。据此给出了改变政府扶持力度、促进军用技术成果转化和完善军民协同创新机制等方面的政策建议。
吴心勇[4](2019)在《我国船舶工业军民深度融合创新系统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船舶工业在我国国防科技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国家不断强化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过程中,加快推动船舶工业的转型升级和军民融合创新,不仅能够提升我国船舶工业的整体实力,推动我国国防工业的发展,而且对提升我国国防实力,带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我国船舶工业军民深度融合创新为研究对象,对船舶工业军民深度融合及创新机制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分析,指出我国船舶工业军民深度融合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我国船舶工业的分类和军民深度融合的发展特征进行分析,即我国船舶工业在整体上发展迅速、在国际竞争中综合实力增强。与此同时我国船舶工业发展也面临一些困境:船舶工业产品的产能过剩;船舶工业高精尖技术、专利较少;船舶工业军民融合程度低,军民融合有待深入发展。在军民融合及创新理论的相关基础上,对创新的内涵、军民深度融合的内涵、军民深度融合创新机制的内涵展开分析。从系统理论出发,构建了我国船舶工业军民深度融合创新系统,对军民深度融合的动力机制、创意生成孵化机制、商业化机制及利益分配机制的构成要素和运行方式进行研究,进而对军民深度融合创新机制整体进行分析,在形成船舶工业军民深度融合创新系统的基础上,构建了我国船舶工业军民深度融合创新机制运行效果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建立相关指标体系,利用协同模型,形成军民深度融合创新协同评价标准,对船舶工业的发展的协同效果进行测度。本文选择了在我国船舶工业军民深度融合中具有代表性的中船重工集团,在对其具体情况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定性和定量研究,对中船重工军民深度融合创新的协同效果和有序度进行测算,得出中船重工军民融合在整体发展上处于极度协同水平。通过对中船重工协同水平的研究分析,可以大致得到我国船舶工业军民深度融合创新发展水平逐渐提升,整体协同水平较高。在分析结果的基础上,从国家、市场、产业以及企业几个层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此来推动和促进我国船舶工业军民深度融合创新的发展。
史曙光,邓国庆[5](2018)在《军民测绘标准融合探讨与建议》文中提出本文结合军民测绘标准融合工作实际,分析了测绘标准化工作现状与需求,探讨了测绘标准融合方面存在的问题及造成的影响,提出了测绘标准融合的总体思路、建设内容和措施建议,试图为军民测绘标准融合发展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和理论参考。
孔令凯[6](2018)在《基于SD的军民技术融合系统构建及仿真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明确将军民融合战略列为国家七大战略之一,强调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是新时代的使命任务。2018年3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着重强调“坚定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形成军民融合发展格局,构建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军民融合产业协同创新是统筹军民两大体系资源,推进基础设施统筹建设和资源共享,深化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内容。技术融合是军民融合的重要内容,对提高我国武器装备的威力、精准性,推动前沿军事技术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加速产业融合,优化产业结构,增强国家综合国力具有重要意义。首先通过文献梳理,界定军民融合和军民技术融合概念,指出军民技术融合是指技术知识创造、转移与价值应用再现动态整合的过程,强调军民技术创新及技术的引进、内化,形成军民领域的通用技术;分析军民技术融合包含军民技术创新、军民两用技术转移以及军民技术标准化三个部分。其次,界定军民技术融合系统及其子系统边界,构建概念模型,分析军民技术融合系统结构,并将军民技术融合系统划分为军民技术创新、军民技术转移、军民技术标准化三个子系统,并运用系统动力学思想,绘制军民技术融合子系统因果关系图,分析子系统内部变量关系,在此基础上,参考成长上限基模,绘制军民技术融合系统因果关系图。再次,划分军民技术融合系统中涉及的变量,在军民技术融合系统及子系统因果关系图的基础上,构建军民技术融合系统及三个子系统的流图,分析系统反馈机制及系统动力学方程式类型,编写系统动力学方程式。最后,基于航空航天业的代表性,将其作为本文的实证对象,分析模型运行结果及各种情景对航空航天业军民技术融合系统的影响,将各种情景进行对比,选择最优方案。根据实证结果,从制度保障、组织保障、宣传保障、监督保障四个方面提出保障我国军民技术融合系统运行的措施,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吴怡霖[7](2017)在《新时期军民融合发展法制建设研究》文中认为当今世界,科技、经济、军事等领域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变革,为了实现经济与军事的协调发展,各主要国家大力推动军民融合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军民融合发展不断取得新的成果,并上升为国家战略,但是由于我国军民融合刚进入由初步融合向深度融合的过渡阶段,还存在管理体制不畅、民企参军门槛高、军民标准不统一等各层次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必须运用法治思维,完善法制建设才能真正的解决。鉴于此,本文聚焦军民融合法制建设,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分析。纵向维度,归纳了我国不同历史阶段军民融合发展及其法制建设的基本情况,并重点分析了当前军民融合法制建设的整体现状、存在问题及产生原因;横向维度,选取美国、俄罗斯、日本、以色列、欧盟及其成员国等具有代表性的国家和地区,总结其军民融合的主要做法和经验启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我国军民融合法制建设的总体思路:以促进军民深度融合发展为目标,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制手段,优化顶层设计、理顺体制机制,坚持立一般性和特殊性立法原则相结合,加快政策、法律的立改废释等工作,加快建立完善的军民融合法制体系。立法方面的具体对策是“一统多分”:出台统领军民融合发展的综合性基本法律;建立健全民企参军、军民标准、知识产权、财税政策及安全保密等多领域、多层次的专项立法。最终通过完善法制建设来解决问题,为军民融合发展提供强有力保障。
赵川[8](2017)在《军民标准通用化发展现状与启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结合我国军民标准通用化的发展现状,对国外军民标准通用化情况开展调研,重点分析美国、英国、俄罗斯、法国等国家军民标准通用化建设情况,为提高我国军民标准通用化工作水平提供参考,为标准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提供借鉴。
张筱菁,刘伟,吴曙霞[9](2015)在《国内外医药卫生标准化体系建设及对我军的启示》文中指出标准化是指在经济、技术、科学和管理等社会实践中,对重复性的事物和概念,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目前,我国军队医药卫生标准化工作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文章调研了美国、英国、德国的标准化管理体制,以及美军医药卫生标准化体系建设现状,提出对我军医药卫生标准化工作的几点启示。
宋菲,罗炜[10](2012)在《国民经济动员相关规范和标准体系探究》文中认为国民经济动员相关规范和标准体系框架应按照基础维、业务维、时间维、行业维、性质维、级别维六维总体结构构建,其层次可分为国家级动员类通用标准和综合标准、行业级动员类通用标准、专业级动员类通用标准、产品级动员类通用标准。建设重点包括组织系统、规划计划、预案系统、演练系统、潜力统计调查、国民经济动员中心建设、国民经济动员信息化建设等相关标准。
二、标准化与军用标准化评估的现状与趋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标准化与军用标准化评估的现状与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1)外军单兵装备标准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美军单兵装备系统与军用标准化设计思想有关的设计原则 |
2.1 贯彻了模块化的思想 |
2.2 开放式结构的构建 |
2.3 采用成熟的技术与产品 |
2.4 以分队为基础便于总体集成的设计理念 |
3 美军单兵装备军用标准构成与特点 |
3.1 美军单兵装备标准构成概况 |
3.2 美军单兵装备关联标准梳理 |
3.2.1“三互”性将成为单兵标准化的核心任务 |
3.2.2 信息化标准逐渐占据美军单兵装备标准主战场 |
3.2.3 性能规范和接口标准将成为美军单兵装备标准文件的主要形式 |
3.2.4 美军单兵装备军用标准对我军装备标准化建设的借鉴启示 |
(2)照明国家军用标准制修订程序及发展现状和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引 言 |
1 国家军用标准制修订的程序 |
1.1 标准立项 |
1.2 标准编制 |
1.2.1 开题评审 |
1.2.2 编制工作组研讨会 |
1.2.3 征求意见 |
1.2.4 中期检查/标准预审 |
1.2.5 标准审查会 |
1.2.6 标准报批 |
1.3 标准复审 |
2 照明国家军用标准现状 |
2.1 照明国家军用标准分布现状 |
2.2 存在的问题 |
3 国家军用标准的发展 |
3.1 当军民融合走进中国国情 |
3.2 对国家军用标准发展的建议 |
3.2.1 加强军民通用标准理念的宣传和推广 |
3.2.2 军民通用标准信息共享原则 |
3.2.3 注重军民融合双优体系标准化人才的培养 |
4 结 语 |
(3)军事工业的垄断与进入问题研究 ——基于“民参军”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核心概念 |
1.3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5 论文创新点 |
第2章 军事工业垄断的形成与演变 |
2.1 计划经济时期军事工业的集中发展(1949 年-1978 年) |
2.2 改革探索时期军事工业的行政垄断(1979 年-1997 年) |
2.3 推进军民融合时期军事工业的经济垄断(1998 年以来) |
本章小结 |
第3章 军事工业的经济垄断:基于SCP模型的分析 |
3.1 推进军民融合时期的军事工业产业特征 |
3.2 军事工业的市场结构 |
3.3 军事工业的市场行为 |
3.4 军事工业的市场绩效与影响因素 |
本章小结 |
第4章 军事工业生产领域的进入:政府投资、军民工业标准差异 |
4.1 生产领域的“民参军”竞争现状 |
4.2 基于对掠夺性行为描述的数学模型扩展 |
4.3 军工企业利用政府投资阻止民口企业的行为分析 |
4.4 军民工业标准差异对阻止行为的影响 |
4.5 民口企业进入生产领域参与竞争的政策建议 |
本章小结 |
第5章 军事工业研发领域的进入:技术差距、军用技术成果转化率 |
5.1 研发领域的“民参军”竞争现状 |
5.2 基于AJ研发竞争模型的扩展 |
5.3 技术差距对研发竞争的影响分析 |
5.4 军用技术成果转化率对研发竞争的影响分析 |
5.5 民口企业进入研发领域参与竞争的政策建议 |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
6.1 主要结论 |
6.2 政策建议 |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
致谢 |
(4)我国船舶工业军民深度融合创新系统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论文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1.1.1 论文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1.3 论文研究思路及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3.3 研究方法 |
1.4 论文创新 |
第2章 我国船舶工业军民融合创新系统 |
2.1 我国船舶工业军民融合创新的内涵 |
2.1.1 创新的内涵 |
2.1.2 我国船舶工业军民融合创新 |
2.1.3 我国船舶工业军民深度融合创新 |
2.2 我国船舶工业军民融合创新系统分析 |
2.2.1 我国船舶工业军民融合的创新环境 |
2.2.2 我国船舶工业军民融合创新体系构成要素 |
2.2.3 我国船舶工业军民融合创新结构体系 |
2.2.4 我国船舶工业军民融合创新中存在的问题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我国船舶工业军民融合创新系统运行机制 |
3.1 我国船舶工业军民融合创新机制 |
3.1.1 创新机制构成分析 |
3.1.2 我国船舶工业军民融合创新机制生成分析 |
3.2 我国船舶工业军民融合创新动力机制 |
3.2.1 外部动力 |
3.2.2 内部动力 |
3.2.3 我国船舶工业军民融合创新动力机制运行方式 |
3.3 我国船舶工业军民融合创意生成孵化机制 |
3.3.1 创意生成 |
3.3.2 创新孵化 |
3.3.3 我国船舶工业军民融合创意生成孵化机制运行方式 |
3.4 我国船舶工业军民融合创新商业化影响机制 |
3.4.1 政治因素 |
3.4.2 经济因素 |
3.4.3 技术因素 |
3.4.4 我国船舶工业军民融合创新商业化影响机制运行方式 |
3.5 我国船舶工业军民融合创新利益分配机制 |
3.5.1 资源共享 |
3.5.2 技术转移 |
3.5.3 我国船舶工业军民融合创新利益分配机制运行方式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我国船舶工业军民融合创新系统运行效果评价 |
4.1 军民融合创新系统运行效果评价体系构建思路和原则 |
4.1.1 指标体系构建思路 |
4.1.2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
4.2 军民融合创新系统运行效果评价体系构建 |
4.2.1 协同效果界定 |
4.2.2 协同效果评价内容 |
4.2.3 协同效果评价指标体系 |
4.3 我国船舶工业军民融合创新系统运行效果实证分析 |
4.3.1 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
4.3.2 数据的标准化 |
4.3.3 指标权重确定 |
4.3.4 协同评价模型及结果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促进我国船舶工业军民融合创新的对策建议 |
5.1 加强政府宏观管理 |
5.1.1 加快军民深度融合发展顶层设计 |
5.1.2 转变政府军民融合工作方式 |
5.2 推动军民融合市场建设 |
5.2.1 建立军民融合协同标准体系 |
5.2.2 形成公平竞争机制营造良性市场环境 |
5.2.3 完善军民融合社会服务网络平台 |
5.3 促进船舶产业军民融合整体发展 |
5.3.1 加强产学研合作提升资源共享和技术转化能力 |
5.3.2 推动船舶产业转型升级 |
5.4 船企加强内部管理提升军民融合发展实力 |
5.4.1 加快军民融合人才培养 |
5.4.2 推动军民融合技术创新 |
5.4.3 提升企业军民融合融资能力 |
5.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附录 |
(6)基于SD的军民技术融合系统构建及仿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1.3 研究思路、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主要内容 |
1.3.3 研究方法 |
1.4 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军民融合 |
2.1.2 军民技术融合 |
2.1.3 军民技术融合系统 |
2.2 理论基础 |
2.2.1 功能过程理论 |
2.2.2 委托﹣代理理论 |
2.2.3 系统动力学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军民技术融合系统构成及要素分析 |
3.1 军民技术融合系统组成结构 |
3.1.1 军民技术融合系统边界分析 |
3.1.2 军民技术融合系统结构分析 |
3.1.3 军民技术融合系统参考模式 |
3.2 军民技术融合子系统及系统整体因果关系图 |
3.2.1 军民技术融合子系统因果关系图 |
3.2.2 军民技术融合系统因果关系图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军民技术融合系统SD模型构建 |
4.1 建模目的 |
4.2 军民技术融合系统变量分类 |
4.2.1 军民技术融合系统内部状态变量 |
4.2.2 军民技术融合系统内部速率变量 |
4.2.3 军民技术融合系统内部辅助变量及常量 |
4.3 军民技术融合子系统及系统整体流图 |
4.3.1 军民技术融合子系统流图 |
4.3.2 军民技术融合系统流图 |
4.4 军民技术融合系统的SD方程 |
4.4.1 系统动力学方程式分类与形式 |
4.4.2 参数确定方法 |
4.4.3 系统动力学方程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航空航天业军民技术融合系统仿真 |
5.1 航空航天业军民技术融合现状分析 |
5.1.1 航空航天业军民技术融合投入现状 |
5.1.2 航空航天业军民技术融合产出现状 |
5.2 航空航天业军民技术融合系统SD模型参数确定 |
5.2.1 数据收集 |
5.2.2 表函数确定 |
5.2.3 常量及状态变量初值确定 |
5.3 航空航天业军民技术融合系统SD模型检验及仿真 |
5.3.1 军民技术融合系统边界检验 |
5.3.2 量纲一致性及积分误差检验 |
5.3.3 极端情况检验 |
5.3.4 历史性检验 |
5.3.5 模型运行结果及分析 |
5.4 航空航天业军民技术融合系统情景分析 |
5.4.1 政策方案仿真模拟 |
5.4.2 各方案对比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军民技术融合系统运行的保障措施 |
6.1 制度保障 |
6.1.1 完善军工技术解密制度 |
6.1.2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
6.1.3 构建通用性技术标准体系 |
6.2 组织保障 |
6.2.1 搭建资源共享平台 |
6.2.2 搭建融资平台 |
6.3 宣传保障 |
6.3.1 加强军民融合宣传力度 |
6.3.2 建设高素质的宣传队伍 |
6.4 监督保障 |
6.4.1 开展绩效评价 |
6.4.2 完善监督机制 |
6.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7)新时期军民融合发展法制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价值 |
1.1.1 研究的背景 |
1.1.2 研究的价值 |
1.2 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 |
1.3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1.3.1 研究方法 |
1.3.2 创新点 |
第二章 军民融合法制建设的基本概念及特点 |
2.1 军民融合法制建设的定义 |
2.2 军民融合法制建设的必要性 |
2.3 新时期军民融合法制建设的特点 |
第三章 军民融合法制建设的历史及现状分析 |
3.1 我国军民融合法制建设发展史脉 |
3.1.1 “以军为主”阶段 |
3.1.2 “军民结合”阶段 |
3.1.3 “寓军于民”阶段 |
3.1.4 军民融合快速发展阶段 |
3.1.5 军民融合全面发展阶段 |
3.2 当前我国军民融合法律法规现状 |
3.3 我国军民融合法制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
3.3.1 缺少统领军民融合发展的综合性法律 |
3.3.2 部分军民融合的法律法规相互抵触 |
3.3.3 部分法律法规内容不符合时代发展要求 |
3.3.4 部分领域存在立法空白 |
3.3.5 地方推动军民融合缺乏规范引导 |
3.4 军民融合相关法制问题的主要成因分析 |
3.4.1 军民融合发展的大局意识不强 |
3.4.2 军民融合发展的管理体制不畅 |
3.4.3 军民融合发展的法理研究不足 |
3.4.4 军民融合发展的市场条件不完善 |
第四章 国外军民融合法制建设的经验与启示 |
4.1 主要军事强国或地区军民融合法制的情况 |
4.1.1 美国 |
4.1.2 俄罗斯 |
4.1.3 日本 |
4.1.4 欧盟及其主要成员国 |
4.1.5 以色列 |
4.2 国外军民融合法制建设的共同经验 |
4.2.1 制定国家层面的战略计划促进军民融合发展 |
4.2.2 成立高规格的组织机构领导军民融合发展 |
4.2.3 建立完善政策法规体系以保障军民融合发展 |
4.3 对我国军民融合法制建设的主要启示 |
4.3.1 军民融合法制建设要强化领导体制 |
4.3.2 军民融合法制建设要坚持法治理念 |
4.3.3 军民融合法制建设要符合我国国情 |
第五章 加强军民融合法制建设的对策思考 |
5.1 树立军民融合法制建设的目标 |
5.2 加强军民融合法制建设的原则 |
5.2.1 坚持法制建设的一般性原则 |
5.2.2 注重军民融合法制建设的特殊性原则 |
5.3 军民融合法制建设的具体对策 |
5.3.1 强化军民融合法制建设的宣传工作 |
5.3.2 深化军民融合法制建设理论研究 |
5.3.3 理顺军民融合发展体制机制 |
5.3.4 出台军民融合发展的综合性法律 |
5.3.5 推进军民融合发展的专项立法 |
结束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附录A 附录A题目 |
(8)军民标准通用化发展现状与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国外军民标准通用化的发展现状 |
1.1 美国军民标准通用化现状 |
1.1.1 美国推进军民标准通用化的政策和机制 |
1.1.2 美国军方采用民标实例 |
1.2 英国军民标准通用化现状 |
1.2.1 英国推进军民标准通用化的政策和机制 |
1.2.2 英国军方采用民标实例 |
1.3 俄罗斯军民标准通用化现状 |
1.3.1 俄罗斯标准化管理机构及其职能 |
1.3.2 俄罗斯标准体系的军民协调关系 |
1.4 法国军民标准通用化现状 |
2 国外军民标准通用化的实践经验与发展趋势 |
2.1 军方参与民用标准制定, 促进军民标准互联互通 |
2.2 严格控制军用标准数量, 优先采用民标 |
3 我国军民标准通用化现状 |
3.1 标准化管理体制造成标准体系分割建设 |
3.2 标准化工作机制制约军民融合式发展 |
4 启示与建议 |
4.1 着力构建相关部门联络机制 |
4.2 健全军民标准需求对接机制 |
4.3 注重完善军民标准资源共享机制 |
4.4 建立标准军民融合考核评估机制 |
(9)国内外医药卫生标准化体系建设及对我军的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医药卫生标准化组织体系 |
2国外医药卫生标准化组织体系 |
3美国军用医药卫生标准化的管理 |
4对我军医药卫生标准化建设的启示 |
四、标准化与军用标准化评估的现状与趋势(论文参考文献)
- [1]外军单兵装备标准化研究[J]. 汪思琪. 中国设备工程, 2020(21)
- [2]照明国家军用标准制修订程序及发展现状和趋势[J]. 谢润青. 中国照明电器, 2020(07)
- [3]军事工业的垄断与进入问题研究 ——基于“民参军”的视角[D]. 李明峰. 中央财经大学, 2019(08)
- [4]我国船舶工业军民深度融合创新系统评价研究[D]. 吴心勇.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9(05)
- [5]军民测绘标准融合探讨与建议[J]. 史曙光,邓国庆. 测绘技术装备, 2018(02)
- [6]基于SD的军民技术融合系统构建及仿真研究[D]. 孔令凯.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8(01)
- [7]新时期军民融合发展法制建设研究[D]. 吴怡霖. 国防科技大学, 2017(02)
- [8]军民标准通用化发展现状与启示[A]. 赵川. 第十四届中国标准化论坛论文集, 2017
- [9]国内外医药卫生标准化体系建设及对我军的启示[J]. 张筱菁,刘伟,吴曙霞.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2015(03)
- [10]国民经济动员相关规范和标准体系探究[J]. 宋菲,罗炜. 军事经济研究, 2012(04)
标签:军事论文; 军民融合发展战略论文; 市场垄断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