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语支论文_杨艳,江荻

导读:本文包含了彝语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民族,语言,罗罗,文字,关系,助词,文化。

彝语支论文文献综述

杨艳,江荻[1](2016)在《彝语支语言差比句的比较标记》一文中研究指出彝语支语言差比句的比较标记主要来源于方位词、"超越"义动词,有的来源于具有"上""下"义的动词,少数来源于助词和副词,还有的借用汉语"比"。有的比较标记语法化程度较高,已难以析出其来源。除使用汉语"比"的句式外,使用其他比较标记的总是遵循"比较主体-比较基准-比较标记-形容词"的语序,具有较强的共性结构类型特征。借用了汉语差比句的"比"后,有的语言语序变得与汉语一致,有的仍保持"基准+比较标记"的语序。(本文来源于《玉溪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1期)

王文光,王尉[2](2015)在《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民族相关问题浅论》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民族形成与发展的历史来看,《中国大百科全书·民族卷》认为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的民族有彝族、哈尼族、傈僳族、拉祜族、纳西族、基诺族等六个民族,但是这样的观点有一定的不合理性,例如,基诺语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的语言虽是具有明显的对应关系,但基诺语是否就属于彝语支还不能确定。此外,怒族和一部分独龙族,从其历史发展的源流关系来看,与现代彝族有许多历史的渊源关系,但是却没有被作为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的民族。因此,在民族历史源流关系的研究中,应该把从语言谱系的角度所进行的分类与从民族形成与发展的角度所进行的分类区别开来,语言谱系角度的分类可以作为一个参考,但是不能简单地和民族分类等同起来。因此在研究当中就应该有语言的彝语支和民族的彝语支两个维度。(本文来源于《西南边疆民族研究》期刊2015年03期)

苏连科[3](2015)在《汉彝语助词比较研究兼及彝语支语言的时态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汉语和彝语支各语言助词的分类及其数量都不同,要对其作全面地比较研究诚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不是一篇文章所能完成的。文章认为彝语"ta33/mu33ta33"往往对应于汉语的"着",于是就产生了对它们进行进一步比较的兴趣。通过比较发现它们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而且都涉及到动作行为存在的"时间"和"状态(即情貌)",便扩展到了整个彝语支语言的时态助词的比较,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文章对彝语支语言的进一步比较研究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3期)

朱文旭[4](2014)在《彝语支民族尚火文化习俗》一文中研究指出彝语支民族与古代氐羌人有渊源关系。在上古汉文文献记载中其文化明显表现出崇拜火,这种崇拜火的文化现象后来在彝语支民族中反映在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火葬、火把节、火禁忌等都是彝语支民族的尚火文化习俗。(本文来源于《楚雄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10期)

朱文旭[5](2014)在《论彝语支民族文字》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国仅有的叁种自源文字即汉文、彝文、东巴文中彝语支民族文字就占了两种。这些文字都起源于图画文字。东巴文和彝文对中国文字学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除此之外,彝语支民族还有属于表音体系的哥巴文、古白文。(本文来源于《毕节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2期)

普驰达岭[6](2013)在《《彝语支民族语言文化概述》出版》一文中研究指出由朱文旭、杨正勇、肖雪、朱秀英合着的《彝语支民族语言文化概述》(系四川省人文科学重点基地彝族文化研究中心资助项目)一书,于2012年12月由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这是一部由高校教师编写的着作,内容涉及彝语支民族的社会历史、语言文字、婚姻家庭、原始宗教、文学文献以及父子连名制等,并对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该书作者把关系密切的彝语支诸语言放到一起研究,寻求其共和个性、研究其文化特征,对于了解彝语支民族语言文化的基本特点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本文来源于《民族语文》期刊2013年03期)

骆小所[7](2010)在《云南藏缅语族彝语支地理分布新探》一文中研究指出云南的少数民族众多,语言极为复杂,与汉语有着密切的关系。要把这些语言的特点、规律描写清楚,把握住语言间的关联性,需要从语系、语族、语支等方面来揭示,需要从语言分布状态来进行把握分析。对彝语支的把握、分析亦然。(本文来源于《楚雄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0年10期)

陈永香,曹晓宏[8](2010)在《昆仑神话与西南彝语支民族的虎崇拜》一文中研究指出昆仑神话中的虎文化符号和西南彝语支民族中的虎崇拜,在文化意义上是相通的,都是源于古代氐羌族群的虎崇拜。作为男性的野蛮人酋长和巫师的西王母之虎齿、山神和帝都守护神陆吾的状虎和虎爪,与西南少数民族彝语支民族的创世神虎、山神虎、象征男性祖先的虎及各种习俗中的虎文化,其文化意蕴是男性话语背景下对强大力量的崇拜。虎是神秘强大力量的载体,自然也就成为彰显男性力量的符号。虎崇拜虽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演变,但其作为神秘强大力量代表和男性符号的深层意蕴却绵延至今。(本文来源于《青海社会科学》期刊2010年05期)

陈东[9](2009)在《试论附国的二次葬与彝语支民族“送魂”习俗》一文中研究指出据《隋书》记载,隋代川西高原的附国、嘉良夷有行二次葬的习俗,表明该区域至迟在隋代已存在有二次葬这一较独特的葬俗。本文通过对相关民族志材料的梳理,认为附国、嘉良夷的二次葬与今彝语支民族以"送魂"为核心的二次葬存有较大的共性,两者有着共同的族属与地缘背景。文章同时指出,该葬俗最早可能源于汉晋时期的"夷"系人群。(本文来源于《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期刊2009年05期)

朱文旭[10](2009)在《彝语支民族婚姻家庭形态》一文中研究指出彝语支民族婚姻家庭形态几乎涵盖了人类社会所经历的不同类型的婚姻家庭形态。有洪水神话传说中早期"血缘婚"的遗迹;有氏族外婚制的母系氏族"走婚"制婚姻家庭形态;有"兄弟共妻"和"姐妹共夫"婚姻家庭形态;有双系家庭;有"转房婚"和"抢婚"习俗。这些活化石似的婚姻家庭形态对探讨人类社会婚姻家庭的形成和发展有重要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毕节学院学报》期刊2009年03期)

彝语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从民族形成与发展的历史来看,《中国大百科全书·民族卷》认为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的民族有彝族、哈尼族、傈僳族、拉祜族、纳西族、基诺族等六个民族,但是这样的观点有一定的不合理性,例如,基诺语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的语言虽是具有明显的对应关系,但基诺语是否就属于彝语支还不能确定。此外,怒族和一部分独龙族,从其历史发展的源流关系来看,与现代彝族有许多历史的渊源关系,但是却没有被作为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的民族。因此,在民族历史源流关系的研究中,应该把从语言谱系的角度所进行的分类与从民族形成与发展的角度所进行的分类区别开来,语言谱系角度的分类可以作为一个参考,但是不能简单地和民族分类等同起来。因此在研究当中就应该有语言的彝语支和民族的彝语支两个维度。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彝语支论文参考文献

[1].杨艳,江荻.彝语支语言差比句的比较标记[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6

[2].王文光,王尉.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民族相关问题浅论[J].西南边疆民族研究.2015

[3].苏连科.汉彝语助词比较研究兼及彝语支语言的时态问题[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

[4].朱文旭.彝语支民族尚火文化习俗[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4

[5].朱文旭.论彝语支民族文字[J].毕节学院学报.2014

[6].普驰达岭.《彝语支民族语言文化概述》出版[J].民族语文.2013

[7].骆小所.云南藏缅语族彝语支地理分布新探[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0

[8].陈永香,曹晓宏.昆仑神话与西南彝语支民族的虎崇拜[J].青海社会科学.2010

[9].陈东.试论附国的二次葬与彝语支民族“送魂”习俗[J].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

[10].朱文旭.彝语支民族婚姻家庭形态[J].毕节学院学报.2009

论文知识图

踏歌动地 铓鼓震天:歌舞音乐文化踏歌动地 铓鼓震天:歌舞音乐文化-底里的儿...纳系族群语言方言分布图女书与彝族文字的探讨-陶文、甲骨文、女书...民族源流-大理古城门(刘青摄)民族源流-大理崇圣寺叁塔(刘青摄)

标签:;  ;  ;  ;  ;  ;  ;  

彝语支论文_杨艳,江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