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民间收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收债,私力救济,规范,途径
民间收债论文文献综述
黄振全[1](2011)在《民间收债—解决债务纠纷另一途径》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经济社会的纵深发展,中小私营企业,个体户的高速发展,企业对利润最大化的追求和对利润盲目的追求,中小企业融资难,民间借贷频繁和规模庞大,全球化的竞争,经济的不景气,企业内外发展环境不断的恶化,企业自有资金的不足,资金链的断裂,诚信和公权力监管的缺失,引发了企业与企业、个体与企业以及多方债务的不断出现,债务纠纷越来越多,各种民间逃债、躲债、赖账事件频现。很多债权人自发选择民间收债方式,以满足自己的债权,且有愈演愈烈之势。民间收债形式多样化,其中暴力收债在我国目前是禁止的,但现实生活中却屡见不鲜。对民间收债产生的原因和我国对民间收债的规定应该予以反思。民间收债行为从法理层次上是一种私力救济,这种私力救济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纠纷解决方式,有其独特的价值。正视其价值的两面性,将其规范在一定合理范围之内,肯定、发展并提升到法律层面思考,探寻逐步建立多元化的纠纷解决机制,为民间债务纠纷的有效解决提供另一种途径。经分析,民间收债这种私力救济行为对公权力的补充作用极其重要,不可或缺,一定范围内允许私力救济能够节约司法成本,让渡紧缺的公共资源给更需要更迫切的领域,实现公权力与私力之间的权利分配,符合公共利益。公权力和私力应当保持平衡,相互配合和补充,私力在法律执行中完全可以发挥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1-11-22)
黄松涛[2](2009)在《从“民间收债”规制的松动看私力救济形式的扩大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私力救济是当事人在公力救济无法达到及时维护利益的目的时,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手段。在中国,私力救济规制过于简单,仅规定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两种形式。但是,私力救济并未因此减少,各种民间救济泛滥,典型如民间收债。中国在现在的立法改革中,不妨适当借鉴国外私力救济的制度,从而使民间的、尚未纳入法制但已存在的救济形式法制化、正式化。(本文来源于《经济研究导刊》期刊2009年01期)
李立[3](2007)在《对无害民间收债可“睁一眼闭一眼”》一文中研究指出核心观点 国家仅仅是禁止以公司组织的形式进行讨债活动,个人的替人讨债行为不在禁止范围 不能使用违法的收债手段,如暴力、绑架、敲诈勒索、黑社会势力介入、侵犯他人隐私等,这些行为应予惩治 国家应适当发挥私力救济对于纠纷解决的积(本文来源于《法制日报》期刊2007-01-24)
徐昕[4](2005)在《民间收债的政治经济学——来自华南的一个收债案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华南一个民间收债个案进行调查,描述了一种没有法院的纠纷解决机制。这种非正式解决纠纷机制内含着一种经济逻辑,且行之有效,在私力救济框架下,债务人存在合作倾向,而当纠纷进入司法程序后,债务人通过诉讼对抗的倾向更为明显。本文运用多元方法,尤其是博弈论解释民间收债和私力救济为何行之有效。私力救济的威慑会激励相互间的合作行为,导致债务人更多地选择合作,从而导向自发的和平、规范与秩序,最终导向无需法律的秩序。(本文来源于《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第四集)》期刊2005-12-01)
张杰[5](2005)在《张杰:解读合作的制度基础——评徐昕《民间收债的政治经济学——来自华南的一个收债案例》》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在房地产泡沫破灭的冲击下,海南省许多获准经营房地产投资业务的名目繁多的公司面临资不抵债的困境,由此揭开了一系列曲折而又悲壮的债务清理大战的帷幕。通过我十分有限的消息来源渠道所掌握的情况看,在这场债务清理大战中,上演了一幕幕既惊心动魄而又啼笑皆非,既纹理清晰而又扑朔迷离的现代金融"闹剧"。比如从内地四面八方涌(本文来源于《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第四集)》期刊2005-12-01)
杨如彦[6](2005)在《杨如彦:对《民间收债的政治经济学——来自华南的一个收债案例》一文的评论》一文中研究指出《民间收债的政治经济学——来自华南的一个收债案例》一文运用博弈论工具,讨论了民间收债成功的原因,文章行文流畅,叙述清晰,是一篇不错的论文。尤其是其中关于不完全信息博弈的构造,很是引人注意。比如,该博弈分析认为,民间收债人类型的不确定,可能导致债务人过高预期赖账成本,从而被动(本文来源于《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第四集)》期刊2005-12-01)
徐昕[7](2005)在《民间收债的政治经济学——来自华南的一个收债案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华南一个民间收债个案进行调查,描述了一种没有法院的纠纷解决机制。这种非正式解决纠纷机制内含着一种经济逻辑,且行之有效,在私力救济框架下,债务人存在合作倾向,而当纠纷进入司法程序后,债务人通过诉讼对抗的倾向更为明显。本文运用多元方法,尤其是博弈论解释民间收债和私力救济为何行之有效。私力救济的威慑会激励相互间的合作行为,导致债务人更多地选择合作,从而导向自发的和平、规范与秩序,最终导向无需法律的秩序。(本文来源于《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期刊2005年00期)
张杰[8](2005)在《张杰:解读合作的制度基础——评徐昕《民间收债的政治经济学——来自华南的一个收债案例》》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在房地产泡沫破灭的冲击下,海南省许多获准经营房地产投资业务的名目繁多的公司面临资不抵债的困境,由此揭开了一系列曲折而又悲壮的债务清理大战的帷幕。通过我十分有限的消息来源渠道所掌握的情况看,在这场债务清理大战中,上演了一幕幕既惊心动魄而又啼笑皆非,既纹理(本文来源于《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期刊2005年00期)
杨如彦[9](2005)在《杨如彦:对《民间收债的政治经济学——来自华南的一个收债案例》一文的评论》一文中研究指出《民间收债的政治经济学——来自华南的一个收债案例》一文运用博弈论工具,讨论了民间收债成功的原因,文章行文流畅,叙述清晰,是一篇不错的论文。尤其是其中关于不完全信息博弈的构造,很是引人注意。比如,该博弈分析认为,民间收债人类型的不确定,可能导致债务人过高预期赖账成本,从而被动选择合作,而在公力救济下,由于规则清晰,债务人就赖账成本(本文来源于《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期刊2005年00期)
涂克明[10](2004)在《民间收债的法律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民间收债在我国目前是禁止的,但现实生活中却屡见不鲜。对民间收债产生的原因和我国对民间收债的规定以反思,寻求更好地解决纠纷的途径,平衡债权人债权与债务人权利两者之间的矛盾,使民间收债与国家的公共执法机关的优势互补,使之成为私权保护的又一屏障。(本文来源于《武汉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期刊2004年02期)
民间收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私力救济是当事人在公力救济无法达到及时维护利益的目的时,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手段。在中国,私力救济规制过于简单,仅规定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两种形式。但是,私力救济并未因此减少,各种民间救济泛滥,典型如民间收债。中国在现在的立法改革中,不妨适当借鉴国外私力救济的制度,从而使民间的、尚未纳入法制但已存在的救济形式法制化、正式化。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民间收债论文参考文献
[1].黄振全.民间收债—解决债务纠纷另一途径[D].华南理工大学.2011
[2].黄松涛.从“民间收债”规制的松动看私力救济形式的扩大化[J].经济研究导刊.2009
[3].李立.对无害民间收债可“睁一眼闭一眼”[N].法制日报.2007
[4].徐昕.民间收债的政治经济学——来自华南的一个收债案例[C].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第四集).2005
[5].张杰.张杰:解读合作的制度基础——评徐昕《民间收债的政治经济学——来自华南的一个收债案例》[C].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第四集).2005
[6].杨如彦.杨如彦:对《民间收债的政治经济学——来自华南的一个收债案例》一文的评论[C].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第四集).2005
[7].徐昕.民间收债的政治经济学——来自华南的一个收债案例[J].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2005
[8].张杰.张杰:解读合作的制度基础——评徐昕《民间收债的政治经济学——来自华南的一个收债案例》[J].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2005
[9].杨如彦.杨如彦:对《民间收债的政治经济学——来自华南的一个收债案例》一文的评论[J].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2005
[10].涂克明.民间收债的法律思考[J].武汉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