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雪枣的土肥水管理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王鑫[1](2021)在《灰枣优系的比较及鉴定》文中研究说明灰枣在南疆产业化种植中出现了丰富的变异现象,从果实的性状上表现为果形、果重、果实风味及内部品质等方面的差异。本研究以在生产中发现的灰枣优系为研究对象,对其植物学性状、生物学性状进行系统的比较,对其果实经济性状进行综合评价。并结合SCoT分子标记技术,对优系材料进行鉴定;为变异新品种的早期筛选鉴定提供参考,筛选出品质优良的新品系,为良种选育储备材料。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植物学形态上各优系材料的叶、枝、刺、吊、果均有一定的差异,其变异系数幅度在9.18%~79.74%。从植物学形态上可以鉴别出优系材料与灰枣间的差异。2.各优系材料在果实品质上有一定差异,应用主成分分析对果实经济性状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如下。果实鲜食:从高到低分别为ZB-1、DH-1、Y-36、灰枣、9-1、ST-CK、ST-2。果实制干:从高到低分别为ZB-1、ST-CK、ST-2、DH-1、9-1、灰枣、Y-36。3.应用SCoT分子标记技术对各品系间差异进一步确认,从78条引物中筛选出8条多态性好的引物,共扩增出98条清晰,重复性好的条带,条带分布在100~2000bp。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12.25条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52条,平均多态百分率为45.97%。引物42扩增出条带数最多,达24条;引物43多态百分率最高达81.81%,引物59多态百分率最低,为18.18%。从SCoT分子标记上可以看出各试材在DNA水平上的差异,是区别于灰枣的新品系。
刘丽,孙俊宝,张生智,王红宁,杨培仁[2](2020)在《寒露脆枣品种特性及配套栽培技术》文中认为"寒露脆"是从"大雪枣"的自然实生后代选育出的优质晚熟枣品种。该品种果实倒卵圆形,平均单果重16. 72g,果面深红色,果肉浅绿色,肉质较细,酥脆,汁液中多,味酸甜,鲜枣可溶性固形物含量35. 20%,可食率93. 3%。在山西晋中地区10月上旬成熟,恰逢国庆中秋双节,商品性佳。本文将"寒露脆"枣的品种特征特性及配套栽培技术进行介绍,供生产参考。
刘平[3](2016)在《鲜食枣新品种‘雨娇’》文中研究说明‘雨娇’是从‘大雪枣’的自然实生后代中选育出的高抗裂果和缩果、鲜食品质极佳的中晚熟枣新品种。2015年12月通过河北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1品种特征特性叶片卵圆形,平均纵径5.59 cm、横径2.81 cm,叶型指数为1.99;叶基偏斜型,叶尖钝,叶缘钝锯齿。花为日
刘平,刘孟军,刘嘉彬,李建兵,王玖瑞,赵锦,赵智慧,胡兰,吕晔[4](2016)在《鲜食枣新品种‘雨娇’》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雨娇’是从‘大雪枣’的自然实生后代中选育出的高抗裂果和缩果,鲜食品质极佳的中晚熟枣新品种。果实9月下旬成熟,近圆形,深红色,平均单果质量19.71 g,可食率96.2%;果肉质地酥脆,汁液多,甜;早果,丰产;适宜在河北省献县,赞皇县、行唐县及生态条件类似区域栽培。
雷世俊,赵兰英[5](2014)在《我国枣树设施栽培研究进展》文中认为枣树是设施栽培研究与生产相对较少的树种,为促进枣设施栽培健康发展和深入研究提供参考,文章对我国枣设施栽培情况进行总结,概述枣设施栽培的类型、品种、栽植模式、扣棚时间、栽植和管理技术。
沈冠华,朱玉粉,赵晓燕,范自云[6](2010)在《酸枣嫁接大枣及配套丰产栽培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青石山区用野生酸枣嫁接大枣可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我们经过多年努力实现试验园2年结果、3年丰产,7年生平均每667m2产量1810.8kg,开发园平均每667m2产量1126.6kg。
邹天福[7](2006)在《甘肃枣树资源评价与引种试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枣树是原产我国的特有果树,有3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枣树抗逆性强,适应性广,易栽植,收益早,是增加农民收入,实现贫困地区农民脱贫治富的经济型树种。我国枣树资源丰富,在长期的栽培驯化和选育过程中,形成了用于鲜食、制干、加工的许多优良品种。但是,任何一个良种都存在生态适应性的问题,品种的适应性包括对气候、土壤条件的适应能力,反映在品种本身即其抗性、产量和品质的表达能力。为了查清甘肃省枣树品种资源,促进枣产业的发展,我们对甘肃枣树主要产区的枣树资源、栽培管理、枣果加工等情况进行了综合调查研究,从国内引进枣树品种在甘肃省半干旱地区进行栽培试验,通过枣树各品种的生长情况和结实率等表现,筛选出适应该地区栽培的优良品种。甘肃省地形狭长,气候类型多样,枣树资源十分丰富,有许多优良的乡土枣树品种。作者和其他研究人员通过实地调查、访问技术人员和农户,对甘肃省的枣树资源进行了评价,划分了甘肃4个枣树主要产区和主栽品种,总结了甘肃省20多个主要枣树品种特性和最适宜的栽培范围。在甘肃半干旱地区进行了枣树引种试验,引进国内39个枣树品种(品系)进行栽培试验,详细观察和记录了各品种的生长表现。通过分析和比较,初步提出了适宜甘肃省半干旱地区的靖远县可以栽培成活的枣树品种13个。鲜食品种可以选用晋矮3号、蜂蜜罐、粘化冬枣等,鲜食、制干兼用品种可以选用宁夏圆枣、靖远小口枣、骏枣、晋枣、陕抗1号、鸣山大枣等,制干品种可以选用金丝4号、临泽小枣、民勤小枣、靖远圆枣等。结合引种试验,对靖远县枣树发展也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在枣树栽培技术研究方面,通过布设相关试验和参考其他研究人员的成果,总结提出了甘肃省枣树栽培技术规程。提出了不同枣树栽培模式的栽培技术,即密植枣园建园技术、枣粮间作技术、生态枣园栽培技术。从不同枣园的枣树品种选择、建园地点和栽培技术进行了总结和描述。通过对国内和甘肃省枣树主产区枣粮间作模式调查和分析,总结出适宜枣粮间作甘肃实际的枣粮间作的最佳模式,提出了枣粮间作的行向布置、枣树品种选择、间作物选择的原则和甘肃各地不同的间作物品种,认为小麦、油菜、豆类是枣粮间作的最佳作物。
梁鸿[8](2006)在《中国红枣及红枣产业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对策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枣树(Zizyphus jujube Mill)是原产于中国的特色果树,系鼠李科枣属植物。其果实称红枣(Zizyphus jujube Dates)又日枣、华枣。《本草纲目》等古代很多着作及有关省志、县志的记载,足以证明中国枣树栽培具有4000多年的历史。古代文献资料论述以及现代科学分析,都证实了红枣具有极高的营养保健价值。中国枣树主要分布在黄河中下游,集中在冀、鲁、豫、陕、晋等省。现全国枣树面积约46.47万公顷,年产鲜枣80多万吨。 本文为弘扬中国枣文化,宣传红枣极高的营养保健价值。总结中国红枣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建议及对策,为中国红枣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本文首先对中国古代着名的古农学、古医学以及省志、县志直至诗歌、神话等广为查阅、归纳,颂扬了中国红枣的伟大历史渊源,证实中国是枣树大国。本文调查了陕西省、山西省、河北省、山东省、河南省境内的红枣资源,包括红枣密植园、贮藏加工设施、市场销售体系、技术服务体系、龙头企业、协会组织等。通过调查及科学的总结、归纳和分析,对中国红枣发展的现状进行了综合评价。包括各地政府出台的相关红枣产业发展的政策与法规,枣树科学发展的概况,我国红枣品种的分布状况及品种构成,红枣加工产品及其加工技术,鲜枣的贮藏保鲜及干枣和蜜枣近年来的出口态势。介绍了现代红枣加工企业的发展现状。 其次对我国红枣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阐述,包括枣树品种、枣树栽植、红枣生产与加工、红枣的贮藏保鲜及加工产品市场开拓等问题。 最后本文提出我国红枣产业发展的战略对策。21世纪的到来,我国加入WTO、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西部大开发。在这样一种大调整、大发展的历史背景下,我国红枣业正在迎来其崭新的大发展时期。到21世纪50年代,我国将整体上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在今后的50年间,随着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人们对营养型果品及其加工品的需求必然会大幅度增加。在我国,枣果作为传统的滋补保健佳品,早已深入人心。因而可以预测,枣果及其加工品在国内具有十分广阔的市场开发空间。对我国红枣产业发展提出以下建议,包括科技对策建议:枣树优良品种选育、枣“绿色”栽培标准化技术规程、鲜食枣周年/亚周年供应配套技术、红枣加工产业化、红枣产业化经营与管理模式、实施“果、畜、沼、窖、草”生产模式,建立生态果园、加强枣果科技研发等。政策措施实施建议:加强枣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防御自然灾害能力、建立信用担保,将枣业保险纳入财政支持
阿娜尔[9](2005)在《枣中上品——中华大雪枣》文中研究表明 为了探索中华大雪枣的丰产栽培技术,河南省偃师市林业技术推广站的何素玲等人在于2002年在偃师市顾县镇顾县村白云岭上种埴中华大雪枣667m2,经过四年的观察、试验总结出一套优质丰产栽培技术,现总结如下,以对广大雪枣种植户有所帮助。中华大雪枣,个大、优质、丰产、耐贮运、抗病性强,营养丰富、含有多种维生素,特别是 Vc 含量极高,对多种疾病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张文越,房义福,赵焕贵,赵玉强[10](2004)在《山地酸枣嫁接鲜食枣良种丰产优质栽培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山地酸枣资源丰富 ,通过嫁接鲜食枣良种、加强地下土壤肥水管理、修剪、花期管理、病虫防治等技术措施 ,实现了鲜食枣良种的丰产优质 ,为山地酸枣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二、大雪枣的土肥水管理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大雪枣的土肥水管理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灰枣优系的比较及鉴定(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前言 |
1.2 枣品种选育研究进展 |
1.2.1 地方品种选优 |
1.2.2 实生选种 |
1.2.3 倍性育种 |
1.2.4 杂交育种 |
1.2.5 芽变选种 |
1.3 枣果实品质研究 |
1.4 枣品种鉴定方法 |
1.4.1 形态学鉴定 |
1.4.2 孢粉学鉴定 |
1.4.3 同工酶鉴定 |
1.4.4 DNA分子标记 |
1.5 研究内容及目的 |
第2章 灰枣优系植物学性状比较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材料 |
2.1.2 主要仪器与试剂 |
2.1.3 试验方法 |
2.1.4 数据分析处理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叶片描述型性状的比较 |
2.2.2 叶片数值型性状的比较 |
2.2.4 果核性状的比较 |
2.2.5 枣头、二次枝、针刺性状的比较 |
2.2.6 枣吊性状的比较 |
2.3 讨论 |
第3章 灰枣优系果实经济性状比较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材料 |
3.1.2 仪器与试剂 |
3.1.3 试验方法 |
3.1.4 数据分析处理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果实鲜食品质比较 |
3.2.2 果实制干品质比较 |
3.2.3 果实经济性状与植物学性状相关性分析 |
3.3 讨论 |
3.3.1 主成分分析对果实经济性状综合评价 |
3.3.2 果实经济性状与植物学性状相关性 |
第4章 灰枣优系SCoT分子标记鉴定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试验材料 |
4.1.2 主要仪器设备 |
4.1.3 主要试剂 |
4.1.4 试验方法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DNA检测 |
4.2.2 SCoT引物筛选 |
4.2.3 SCoT引物多态性分析 |
4.3 讨论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介 |
(2)寒露脆枣品种特性及配套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品种特征特性 |
1.1 植物学特征 |
1.2 果实经济性状 |
1.3 物候期 |
1.4 生长结果习性 |
1.5 抗性与适应性 |
2 栽培技术要点 |
2.1 繁殖要点 |
2.2 建园栽植 |
2.3 整形修剪 |
2.3.1 培养骨干枝 |
2.3.2 枝条摘心 |
2.3.3 控制中央领导干 |
2.4 花果管理 |
2.5 土肥水管理 |
2.6 病虫害防治 |
(3)鲜食枣新品种‘雨娇’(论文提纲范文)
1 品种特征特性 |
2 栽培技术要点 |
(4)鲜食枣新品种‘雨娇’(论文提纲范文)
品种特征特性 |
栽培技术要点 |
(5)我国枣树设施栽培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枣树设施栽培的类型 |
2 枣树设施栽培的栽植模式 |
3 枣树设施栽培的扣棚时间 |
4 枣树设施栽培的管理技术 |
4.1 土肥水管理 |
4.2 整形修剪 |
4.3 花果管理 |
4.4 环境调控 |
4.5 病虫害防治 |
(6)酸枣嫁接大枣及配套丰产栽培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园基本情况 |
2 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 |
2.1 优良品种筛选 |
2.2 嫁接时期研究 |
2.3 树形选择 |
2.4 提高坐果率技术研究 |
2.5 青石山地枣园土肥水管理技术研究 |
2.5.1 土壤改良技术研究 |
2.5.2 保肥保水技术研究 |
3 小结 |
(7)甘肃枣树资源评价与引种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国内枣树研究和产业化现状 |
1.2 甘肃省枣树研究和产业化现状 |
第二章 研究内容与方法 |
2.1 研究内容 |
2.2 研究方法 |
2.2.1 资源评价方法 |
2.2.2 引种试验方法 |
2.2.3 枣树栽培技术研究方法 |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
3.1 甘肃枣树资源评价结果与讨论 |
3.1.1 甘肃枣树的地理分布 |
3.1.2 甘肃省枣资源评价 |
3.1.3 部分枣树果实成分测定 |
3.1.4 甘肃省红枣产业发展对策与建议 |
3.2 枣树引种试验研究结果与分析 |
3.2.1 保存率 |
3.2.2 物候期 |
3.2.3 生长量和结实力 |
3.2.4 小结 |
3.3 枣树栽培技术研究 |
3.3.1 苗木培育技术 |
3.3.2 栽培管理技术 |
3.3.3 生态枣园栽培技术 |
3.3.4 密植枣园栽培技术 |
3.3.5 枣粮间作技术 |
第四章 结论 |
4.1 划分了甘肃枣树的产区 |
4.2 提出了发展红枣产业的对策 |
4.3 筛选出适宜栽培品种 |
4.4 大力发展地方品种,谨慎引进外来品种 |
4.5 研究总结出适宜甘肃的枣树栽培和管理技术 |
参考文献 |
附件 |
致谢 |
作者简介 |
(8)中国红枣及红枣产业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对策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第一章 中国红枣的历史渊源 |
1.1 中国是枣树大国 |
1.1.1 古代历史、古农书、古医书关于红枣及枣树的记载 |
1.1.2 考古学对红枣及枣树的证实 |
1.1.3 中国有关省志、县志对红枣及枣树的记载 |
1.1.4 中国的诗歌、神话对红枣及枣树的赞颂 |
1.1.5 中国红枣及枣树向世界的传播 |
1.2 枣树的栽培技术史及红枣的加工技术史 |
1.2.1 枣树的栽培技术史 |
1.2.2 红枣的加工技术史 |
1.3 枣树的分布与红枣的品种 |
1.3.1 中国枣树的分布 |
1.3.2 中国古枣树分布及生长情况 |
1.3.3 中国红枣品种的选育史 |
1.4 中国红枣产量的发展史 |
第二章 红枣的营养保健价值 |
2.1 红枣的营养保健成分 |
2.2 红枣的药用保健价值 |
2.3 红枣的药膳食谱 |
2.4 红枣的药方 |
2.5 红枣营养保健成分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
2.5.1 红枣多糖 |
2.5.2 红枣芦丁 |
2.5.3 红枣中的环磷酸腺苷(CAMP)与环磷酸鸟苷(CGMP) |
2.5.4 红枣中的挥发物质及其它 |
2.5.5 红枣色素 |
第三章 国内外红枣产业的发展现状 |
3.1 党和政府引领红枣产业发展 |
3.1.1 河北省 |
3.1.2 山东省 |
3.1.3 山西省 |
3.1.4 陕西省 |
3.1.5 河南省新郑市 |
3.1.6 山东省乐陵市 |
3.1.7 山东省滨州市 |
3.1.8 河北省献县 |
3.1.9 河北省沧县 |
3.1.10 陕西省清涧县 |
3.2 枣树科学发展概况 |
3.2.1 枣树着作 |
3.2.2 枣树论文 |
3.2.3 枣树科技成果 |
3.2.4 红枣的专利 |
3.3 现代红枣加工企业发展概况 |
3.3.1 山西天渊枣业有限公司 |
3.3.2 山西天骄食业有限公司 |
3.3.3 山西都爱食品有限公司 |
3.3.4 山西省交城维高枣业有限公司 |
3.3.5 新疆楼兰红枣农副产品综合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
3.3.6 新疆连昌红枣产业科技有限公司 |
3.3.7 郑州顶真食品有限公司 |
3.4 国外红枣产业现状 |
3.4.1 分布和发展概况 |
3.4.2 技术水平 |
3.4.3 发展趋势 |
3.5 国内红枣产业现状 |
3.5.1 我国红枣品种资源分布 |
3.5.2 优良鲜食枣产区及其区域布局 |
3.5.3 品种构成 |
3.5.4 枣树栽培技术 |
3.5.5 红枣加工产品及其加工技术 |
3.5.6 鲜枣贮藏保鲜 |
3.5.7 分级包装 |
3.6 红枣的国内外贸易 |
3.6.1 干枣和蜜枣的出口态势 |
3.6.2 红枣与主要水果的市场需求比较 |
3.7 红枣市场信息系统的建立 |
第四章 红枣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4.1 我国红枣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
4.1.1 枣树品种方面 |
4.1.2 枣树栽植方面 |
4.1.3 红枣生产方面 |
4.1.4 红枣的贮藏与加工方面 |
4.1.5 红枣的贮藏保鲜及加工产品市场开拓方面 |
4.2 我国红枣产业发展战略和对策 |
4.2.1 红枣产业发展的趋势与预测 |
4.2.2 红枣产业发展战略 |
4.2.3 红枣产业发展对策 |
4.2.4 我国红枣产业发展前景展望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四、大雪枣的土肥水管理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灰枣优系的比较及鉴定[D]. 王鑫. 塔里木大学, 2021(08)
- [2]寒露脆枣品种特性及配套栽培技术[J]. 刘丽,孙俊宝,张生智,王红宁,杨培仁. 农业与技术, 2020(02)
- [3]鲜食枣新品种‘雨娇’[J]. 刘平. 北方果树, 2016(06)
- [4]鲜食枣新品种‘雨娇’[J]. 刘平,刘孟军,刘嘉彬,李建兵,王玖瑞,赵锦,赵智慧,胡兰,吕晔. 园艺学报, 2016(09)
- [5]我国枣树设施栽培研究进展[J]. 雷世俊,赵兰英. 中国园艺文摘, 2014(05)
- [6]酸枣嫁接大枣及配套丰产栽培技术研究[J]. 沈冠华,朱玉粉,赵晓燕,范自云. 中国园艺文摘, 2010(12)
- [7]甘肃枣树资源评价与引种试验研究[D]. 邹天福.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6(06)
- [8]中国红枣及红枣产业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对策的研究[D]. 梁鸿. 陕西师范大学, 2006(10)
- [9]枣中上品——中华大雪枣[J]. 阿娜尔. 致富之友, 2005(11)
- [10]山地酸枣嫁接鲜食枣良种丰产优质栽培技术研究[J]. 张文越,房义福,赵焕贵,赵玉强. 山东林业科技, 20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