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批判继承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卡夫卡,庄子,逆境,异化
批判继承论文文献综述
卞红联[1](2019)在《从异化中的反异化看卡夫卡对庄子“道”的批判继承》一文中研究指出庄子是对卡夫卡有着深远的影响。身处逆境是卡夫卡和庄子在文学及哲学观点上不谋而合的一个重要原因。两人都习惯以"异化"作为文学创作的题材来倡导"反异化"的思想。但卡夫卡并没有全盘接受庄子的观点,而清醒的意识到了庄子提倡的"道"的妥协性和软弱性,这是卡夫卡区别于庄子的一个显着特征。(本文来源于《文学教育(下)》期刊2019年11期)
徐国利[2](2019)在《20世纪叁四十年代马克思主义史家对“通史家风”的批判继承》一文中研究指出重视通史编纂是中国史学的优良传统。中国现代史家多重视中国通史传统的批判继承,编纂出许多新中国通史,极大推动了中国传统史学的现代转型,成为中国现代史学成就最大的领域。马克思主义史家对此贡献卓着。在20世纪叁四十年代,他们以马克思历史唯物论(历史唯物主义)批判继承"通史家风",编纂了诸多中国通史,给民众提供系统的中国历史知识,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影响重大和深远。其中,吕振羽、范文澜和翦伯赞的成就最高。所谓"通史家风",是指中国史家重视推求历史大道(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文摘》期刊2019年09期)
刘琪[3](2019)在《叶圣陶阅读教学观对传统的批判继承与创新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叶圣陶先生生于新旧交替的特殊时代,作为接受过旧式私塾教育与新式学堂教育的知识分子,其教育思想也呈现出时代过渡的特征,一方面继承了古代优秀教育理念,另一方面又批判了传统教育中的奴性与权威,赋予教育以民主平等的时代特征。将围绕阅读教学,从精读、博约、知行叁个方面探析叶圣陶先生的阅读教学思想对传统的批判继承与创新发展。(本文来源于《现代职业教育》期刊2019年27期)
郑震[4](2019)在《现代性的批判与继承——社会史视野中的西方社会理论的当代转向》一文中研究指出曾经主导西方社会学的实证主义和实在论的核心价值观是西方主流现代性的绝对主义的主客体二元论,这一思想的渊源可以追溯到西方思想的开端,然而只是在近代西方世界才得以真正形成。20世纪以来的一系列事件促使当代西方社会理论家们在一种相对主义精神的指导下去批判和超越绝对主义的主客体二元论,然而这一工作在克服主客体二元论方面依然是不彻底的。(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期刊2019年09期)
张天阳[5](2019)在《时间现象学问题意识的源起——论胡塞尔对布伦塔诺时间观的继承与批判》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内时间意识现象学》中,胡塞尔明确地将回应布伦塔诺对时间意识的分析作为他相应工作的起点,由此展示了其对布伦塔诺时间观的认同与批判。在胡塞尔看来,布伦塔诺将感知之中时间因素的产生归之于想象,而这将造成一系列的理论困境。胡塞尔认为,感知自身便是延续的,并以此为起点开展了后续的时间意识分析。主观时间优先性的确立和时间感知的分析构成了时间现象学源起之处的问题意识,而两者均可在胡塞尔对布伦塔诺的继承与批判中觅得来源。(本文来源于《大众文艺》期刊2019年15期)
闫涛[6](2019)在《继承与超越:马克思人本观解析——基于对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唯物主义”的批判》一文中研究指出马克思人本观是马克思哲学体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马克思在继承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的唯物主义"基础上,又批判了费尔巴哈人本学在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倾向。立足于"人类社会或社会化的人类",马克思人本观具有叁种不同层次的逻辑内涵,以批判性为根本方法,构建了根植于人类现实社会的现实人本学;以超越性为主要目的,关注处于社会关系中的人及其劳动异化状态;以实践性为根本特征,赋予了现实的人本学以改变世界为宗旨的真正意义。这叁部分共同构成了马克思人本观的基本内涵,体现了马克思人本观具有合乎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和目的性的内在逻辑。(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陆信礼[7](2019)在《儒家“君子”思想的批判继承》一文中研究指出“君子”思想是儒家教育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君子及与之含义相对的小人概念,在《易经》《尚书》《诗经》等上古文献中就已经出现了。对于君子和小人,当时人们多从身份地位的角度进行区分,即以君子指王公贵族,以小人指庶民百姓,如《尚书·无逸》载:“君子所其无逸。先知(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19-07-30)
杨俊峰[8](2019)在《传统孝道的批判继承》一文中研究指出孝是最为重要且影响最深的中华传统道德观念,历来被中国人当作立身之本与百善之先。在生活方式已然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今天,孝的观念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与社会作用,是值得我们继承和弘扬的传统美德。不过,传统孝道的内容良莠混杂,精华与糟粕并存,需要我们在正确地批(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19-07-30)
崔家新[9](2019)在《新时代青年对五四批判精神的继承与超越》一文中研究指出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批判精神是五四精神的深层底蕴。五四批判精神揭示出中国传统文化保守、专制的一面,引发国民救国图强的思考,确立了中国未来的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青年应继承五四批判精神,以诚挚的家国情怀勇担历史重任,以敢于质疑的态度练就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本领。同时,也要以反思的态度超越五四批判精神,认清五四批判精神中形而上学的一面,在批判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同时确立马克思主义辩证思维方式。(本文来源于《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于光祖[10](2019)在《新旧住宅建筑的批判和继承——以云水谣土楼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土楼以土,木,石,竹为主要建筑材料,为福建客家人所建,又称"客家土楼",属于中国一种传统民居建筑。久而久之,土楼形成了中轴,对称,厅堂和天井中枢空间的传统模式,并于2008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本文通过对福建土楼的研究,对比当今流行的聚集式居住建筑,认为在当今的发展趋势下,传统的土楼建筑和当代的住宅建筑各自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点,只有互相借鉴,共同发展才能既保护传统的历史,又符合当代人的使用需求,因此对住宅建筑产生批判和继承的思想。(本文来源于《居业》期刊2019年06期)
批判继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重视通史编纂是中国史学的优良传统。中国现代史家多重视中国通史传统的批判继承,编纂出许多新中国通史,极大推动了中国传统史学的现代转型,成为中国现代史学成就最大的领域。马克思主义史家对此贡献卓着。在20世纪叁四十年代,他们以马克思历史唯物论(历史唯物主义)批判继承"通史家风",编纂了诸多中国通史,给民众提供系统的中国历史知识,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影响重大和深远。其中,吕振羽、范文澜和翦伯赞的成就最高。所谓"通史家风",是指中国史家重视推求历史大道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批判继承论文参考文献
[1].卞红联.从异化中的反异化看卡夫卡对庄子“道”的批判继承[J].文学教育(下).2019
[2].徐国利.20世纪叁四十年代马克思主义史家对“通史家风”的批判继承[J].社会科学文摘.2019
[3].刘琪.叶圣陶阅读教学观对传统的批判继承与创新发展[J].现代职业教育.2019
[4].郑震.现代性的批判与继承——社会史视野中的西方社会理论的当代转向[J].社会科学.2019
[5].张天阳.时间现象学问题意识的源起——论胡塞尔对布伦塔诺时间观的继承与批判[J].大众文艺.2019
[6].闫涛.继承与超越:马克思人本观解析——基于对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唯物主义”的批判[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7].陆信礼.儒家“君子”思想的批判继承[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
[8].杨俊峰.传统孝道的批判继承[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
[9].崔家新.新时代青年对五四批判精神的继承与超越[J].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10].于光祖.新旧住宅建筑的批判和继承——以云水谣土楼为例[J].居业.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