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垄断政策论文_冯振华,刘涛雄

导读:本文包含了反垄断政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反垄断,政策,竞争,互联网,经济,市场,效应。

反垄断政策论文文献综述

冯振华,刘涛雄[1](2019)在《平台型垄断与反垄断政策》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探究了平台垄断在网络外部性条件下的特征,并与传统垄断中的无效垄断相比较,揭示了双边市场垄断与自然垄断的本质差异,讨论了新型治理平台垄断的政策依据与实践经验。通过分析网络外部性对垄断判定的结构影响与对市场定价的作用机制,基于市场势力与利润福利,分别从静态与动态视角,运用一般单一与简化两阶段模型区分两类投资成本,进而明确了正常利润与超额利润的来源途径、形成条件,并据此指出相应的平台规制策略。最后,提出垄断平台的界定方法与反垄断的科学化的政策建议与改进措施。(本文来源于《研究与发展管理》期刊2019年05期)

刘康[2](2019)在《互联网经济的理论与反垄断政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互联网经济指的就是所有基于互联网产生经济活动的总和,现如今,互联网经济遍布中国经济生活,但同时也给国家经济市场政策带来一定的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主要针对互联网经济的反垄断政策进行分析,从互联网经济的行业竞争特点以及互联网经济反垄断实施影响入手,提出了全新的反垄断政策,以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现代营销(信息版)》期刊2019年09期)

唐要家,钱声[3](2019)在《平台最惠国条款的竞争效应与反垄断政策》一文中研究指出平台最惠国条款是数字市场反垄断的新热点问题,但其竞争效应和反垄断政策尚不明确。本文主要对平台最惠国条款的效率效应理论和竞争损害理论进行分析,重点分析了合谋促进效应和市场封锁效应,据此提出损害理论适用和反垄断审查重点等政策问题。(本文来源于《竞争政策研究》期刊2019年04期)

吴昌南,钟家福[4](2019)在《中国售后市场反垄断政策实施难点与政策体系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中国售后市场反垄断政策已初见行动,但是售后市场反垄断政策的实施中还存在诸多理论和政策难点。理论难点是如何判断厂商在售后市场具有市场支配地位且滥用了市场支配地位以及如何进行售后市场相关界定;实践难点是在国家大力鼓励制造业服务化转型情况下,售后市场实施反垄断政策是否会损害产业绩效?在总结西方关于售后市场反垄断的不同观点与政策主张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售后市场相关市场界定原则,售后市场反垄断的公平化与差别化政策、售后市场维修技术信息公开的补贴政策等。(本文来源于《江西财经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吴汉洪[5](2018)在《我国反垄断政策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党中央针对我国经济发展内外部环境和条件的新变化,经济结构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的战略性举措。今年1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进行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一篇大文章,既是一个重大理(本文来源于《企业家日报》期刊2018-09-10)

吴汉洪[6](2018)在《互联网经济的理论与反垄断政策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互联网经济是基于互联网所产生的经济活动总和。互联网经济不仅遍及中国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也带来不少理论和政策方面新的问题和挑战。在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和互联网经济学研究联盟的资助下,《财经问题研究》编辑部特别组织了本次笔谈,邀请七位学者对互联网经济的理论与反垄断政策问题展开讨论。在反垄断政策方面,吴汉洪和刘雅甜在考察了互联网行业竞争特点的基础上,指出互联网领域反垄断需要考虑的几个关系。朱理说明了网络经济对中国反垄断司法带来的挑战和难题,认为采取审慎适度的执法(司法)是一种更适当的反垄断执法态度。在理论探讨方面,刘泉红针对传统的监管体制对互联网经济发展形成的阻碍,提出需要在产权改革与保护、资源配置、企业家精神弘扬等方面多管齐下,构筑有利于互联网经济发展的全新体制。曲创和刘重阳从网络经济、双边市场、平台经济的角度解释了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基础、增长特点和所面临的问题,并对监管互联网平台经济提出了政策建议。钟鸿钧考察了与人工智能、产业互联网和平台型组织相关的叁个问题,其结论是,产业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可以提升生产力并推动经济增长,平台加组件的模式会横扫一切组织形态。(本文来源于《财经问题研究》期刊2018年09期)

刘志成[7](2018)在《特朗普政府的反垄断政策立场、影响与建议》一文中研究指出反垄断政策作为塑造市场竞争规则、调节企业竞争行为的重要措施,受到了特朗普政府高度重视。特朗普上任以来,在反垄断政策实施上出现了一些有别于前几任总统的新动向。其对并购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等案件的裁决,在特定领域反垄断政策的转向,事关广大消费者的福利,还将对相关行业竞争态势和全球产业竞争格局产生重大影响。在中美贸易摩擦加剧背景下,研判特朗普政府反垄断政策立场,认清其政策变化(本文来源于《中国经贸导刊》期刊2018年24期)

陶雨[8](2018)在《专利联盟经济效率与反垄断政策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从1856年美国第一个专利联盟的出现以来,专利联盟这一组织形式便逐渐进入了公众的视野,期间历经了曲折的发展历程,但后于20世纪90年代在高新技术产业领域重新兴起。在高新技术产业中,专利联盟这一组织能够有效解决“专利丛林”的问题,所以受到了企业的广泛青睐,也成为一些发达国家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工具之一。我国国内自2002年经历了DVD专利联盟的事情后,才逐渐的意识到专利联盟在高新技术产业中的重要性。当前我国一些高新技术产业中专利联盟组织不断出现,为了促进我国专利联盟的健康发展和避免国外专利联盟可能对我国相关产业带来的不当侵害,对于专利联盟的经济效率以及反垄断规制的研究就显得极为重要。本文从市场结构的角度出发,考虑存在溢出效应时,仅含有互补性专利组成的专利联盟是否具有经济效率。研究的主要工作如下:首先对专利联盟的国内外研究文献、相关理论以及美、日和欧盟的专利联盟反垄断法律法规进行了梳理;第二,基于纵向市场结构理论将市场结构进行划分,主要分为纵向分离和纵向一体化两种市场结构,分别对单独许可、不完全专利联盟和完全专利联盟这叁种情况在不同市场结构下的静态效率进行比较分析;第叁,依据上面的市场划分,分别对单独许可、不完全专利联盟和完全专利联盟这叁种情况在不同市场结构下的动态效率进行比较分析;第四,利用国内电子通信领域典型的TD-SCDMA专利联盟的数据,对其进行案例分析,讨论该联盟的实际影响。研究结论主要有以下几点:(1)专利联盟在不同的市场结构下会产生不同的静态效率,且并不总是具有静态效率;(2)除了在纵向分离市场结构,且上游厂商为双寡头时,随着下游厂商数目的增加,专利联盟不具有动态效率,其它情况下专利联盟总是具有动态效率的;(3)专利联盟的经济效率会受到市场结构,市场中上下游厂商数目以及溢出效应的影响,且影响较大。根据本文的主要结论,对专利联盟的反垄断规制主要提出两点启示:(1)专利联盟的反垄断审查需要考虑所涉及的专利联盟中联盟成员所处的竞争环境和纵向市场结构的特征;(2)在对专利联盟的反垄断规制里,还应该考虑溢出效应及产业特性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期刊2018-04-01)

龚昊旻[9](2018)在《社会联盟变迁与反垄断政策的弱化》一文中研究指出1890年由国会通过的《谢尔曼反托拉斯法》是美国历史上第一部反垄断法案,也是现代各国反垄断法的先驱。该法的出台本身就证明了国家干预垄断企业的必要。在一段时期的沉寂之后,以1911年标准石油在反托拉斯诉讼中的强制拆分判决为标志,以严厉风格着称的美国反垄断政策得以确立。然而在二战后反垄断法律制度向外传播的过程中,这一政策风格大多未在其他国家的相关立法中得到保留。而2001年合众国诉微软案的结果表明,该传统甚至在美国本土遭遇重大挑战。如何理解美国反托拉斯法的严格传统,及其在不同时空情境中所遭遇的变化?这对于进一步理解现代国家的反垄断政策,乃至政企关系的大主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将从理论内涵和应用特点两个角度出发,分析研究所需的社会联盟范式。在比较政治经济学的固有题域内,该研究范式可用于解读经济政策背后的政治基础,从经济动机的角度解释社会利益集团对某项政策的态度及相应的社会联盟组成。笔者据此认为,社会联盟范式也可拓展应用于反垄断政策这一新议题的分析。以美国反托拉斯法为例,至少存在四个和该政策存在密切相关的利益集团,即具有垄断嫌疑的大企业、与前者存在横向或纵向产业联系的中小企业、政治精英,以及兼具消费者和选民双重身份的社会普通民众。在案例部分,本文首先分析了美国反垄断政策严格传统的历史根源,并通过美、日反垄断法在各自立法初期的国别比较来说明该传统为何是“独特”的。社会联盟的分析模型显示,政治精英对于商业托拉斯态度的微妙变化决定了《谢尔曼法》的出台和僵局两种截然不同的走向,标准石油的强制分拆也受制于此。然而在二战后的日本,尽管反垄断政策遭到了美国的强制“移植”,但几乎没有得到国内利益集团的支持,这解释了日本反垄断法建立不久即迅速本土化走向弱势的命运。事实上,围绕现代反垄断政策的社会联盟分布深受一国历史传统的影响,在进步时代(1897-1920)塑造了反托拉斯法的美国政治经济环境反而有其特殊性。研究的第叁部分则对上世纪末微软反托拉斯诉讼案背后的社会联盟基础进行解读。分析模型显示,该案例所表现的利益集团分布和标准石油案的情况相比存在明显差异。除中小企业之外,社会民众与政治精英整体上都不赞成微软可能面临的强硬反垄断干预。进一步研究发现,该政治态度受到政治捐款和当代大企业对全球及国内社会的双向嵌入等经济因素支持。与制度逻辑对美国反垄断政策早期历史的作用相比,经济利益是一种更为有力的动机解释,这符合社会联盟范式的理论预设。综上,政治学能够为美国反垄断政策史提供一个相对简明清晰的替代性解释,即作为整体的政治精英态度是解释整个美国反托拉斯法历史变化的关键因素。最终笔者认为,反垄断政策对当代政企关系的调整效力处于长期政治性走弱的趋势中。而这一判断无论对现在还是未来,对欧美还是中国而言在一定程度上都是成立的。(本文来源于《华东政法大学》期刊2018-03-01)

张维迎[10](2017)在《重新审视反垄断政策的经济学基础》一文中研究指出简单地说,垄断就是官方授予的排他性生产和(或)经营某种产品和服务的权利,这就是垄断的原初含义。1624年英国议会通过的《反垄断法》就是禁止这样的特许权(专利权除外)。但后来垄断的概念慢慢演化到今天,在经济学里成为一个技术性概念,就是按照一个行业中企业的数(本文来源于《企业家日报》期刊2017-12-08)

反垄断政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互联网经济指的就是所有基于互联网产生经济活动的总和,现如今,互联网经济遍布中国经济生活,但同时也给国家经济市场政策带来一定的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主要针对互联网经济的反垄断政策进行分析,从互联网经济的行业竞争特点以及互联网经济反垄断实施影响入手,提出了全新的反垄断政策,以供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反垄断政策论文参考文献

[1].冯振华,刘涛雄.平台型垄断与反垄断政策[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9

[2].刘康.互联网经济的理论与反垄断政策研究[J].现代营销(信息版).2019

[3].唐要家,钱声.平台最惠国条款的竞争效应与反垄断政策[J].竞争政策研究.2019

[4].吴昌南,钟家福.中国售后市场反垄断政策实施难点与政策体系构建[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9

[5].吴汉洪.我国反垄断政策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中的重要作用[N].企业家日报.2018

[6].吴汉洪.互联网经济的理论与反垄断政策探讨[J].财经问题研究.2018

[7].刘志成.特朗普政府的反垄断政策立场、影响与建议[J].中国经贸导刊.2018

[8].陶雨.专利联盟经济效率与反垄断政策启示[D].合肥工业大学.2018

[9].龚昊旻.社会联盟变迁与反垄断政策的弱化[D].华东政法大学.2018

[10].张维迎.重新审视反垄断政策的经济学基础[N].企业家日报.2017

论文知识图

拥塞定价格进行监管,或采用分拆或#~一:垄断与反垄断政策影响收入分配...销售数量的比较威廉姆森模型示意图单侧垄断情形的零售服务差异、企业数...传统的SCP框架

标签:;  ;  ;  ;  ;  ;  ;  

反垄断政策论文_冯振华,刘涛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