瞬时旋转中心论文_李琦,宋红芳

导读:本文包含了瞬时旋转中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腰椎,中心,不稳,后部,脊柱,颈椎,力学。

瞬时旋转中心论文文献综述

李琦,宋红芳[1](2018)在《颈椎瞬时旋转中心的合理计算方法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颈椎是活动频率最高,最灵活,也是最受累的组织,随着年龄增长会出现退行性病变。颈椎瞬时旋转中心(instant center of rotation, ICR)的准确确定对颈椎病的诊治,特别是人工椎间盘的设计有着很重要的参考价值。基于已有实验数据,通过不同手段处理,找出一种颈椎瞬时旋转中心的合理计算方法。方法 对实验获得的颈椎运动数据,采取原始离散数据不处理、平滑滤波法处理、函数拟合法处理等不同手段,结合叁心定理法与相对运动法计算瞬时旋转中心,同时考虑坐标转换顺序,将瞬心轨迹置于颈椎中矢状面上对应位置,对各种方法处理得到的结(本文来源于《第十二届全国生物力学学术会议暨第十四届全国生物流变学学术会议会议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8-08-17)

李冬梅,刘宝戈,田宝朋,崔维,朱继超[2](2016)在《颈前路零切迹减压融合术对邻近节段瞬时旋转中心及活动度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颈前路零切迹减压融合术对邻近节段瞬时旋转中心(instantaneous center of rotation,ICR)及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的影响。方法对2011年10月至2014年12月的122例采用颈前路零切迹自锁式椎间融合器行颈前路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ACDF)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过伸、过屈位X线片,测量邻近节段的ICR、ROM以及颈椎整体ROM。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估治疗分数、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评价治疗效果。结果随访3~21个月,平均6个月。无论是融合上方还是下方相邻节段的ICR,其术前与末次随访时的数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于颈椎整体和屈、伸位ROM,其术前与末次随访时的数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其上下方相邻节段手术前后的ROM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本组手术前后的VAS评分、JOA评分及NDI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颈前路零切迹减压融合术治疗颈椎病效果良好,对邻近节段的ICR和ROM未造成明显的影响。(本文来源于《骨科》期刊2016年01期)

李旭明[3](2002)在《数字化技术测定瞬时旋转中心对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后腰椎稳定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瞬时旋转中心(ICR)可精确地反映腰椎的运动形式,可将腰椎运动的线位移和角位移统一起来。使用计算机技术测定腰椎瞬时旋转中心可使复杂的计算变得准确、快捷、方便。本研究编制了特定的瞬时旋转中心计算分析软件,对接受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的患者进行研究,用数字化技术测定手术前、后腰椎手术阶段的瞬时旋转中心,评价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对腰椎稳定性的影响,为此术式的临床应用提供生物力学依据,为临床选择术式提供一项评定疗效的客观量化指标。 方法:选取腰椎活动无明显受限的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0例,经影像学检查证实为中央型突出或旁侧型突出,其中L4-5椎间盘突出12例,L5-S1椎间盘突出18例。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19-50岁(平均44.9岁)。手术前表现为神经根或马尾神经损害,病史20日至3年,平均11.8个月。对所有患者均行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手术后3日开始腰背肌功能锻炼,手术后7日下床活动。在患者手术前2日及手术后2周,在特制支架、吊带固定下,以接受手术的腰椎运动节段为中心拍功能位X片,得到过伸、半伸、中立、半屈、过屈5张侧位X线片。分别在5张X线片上上位椎体和下位 中文摘要椎体的相同位置画辅助点、线,并建立以下位椎体后上角为圆点,上缘为X轴的坐标系。选择其中4张运动间隔较大的片,将代表上位椎体相对于下位椎体运动的辅助点及坐标系转移到一张醋酸纸上,将其扫描,生成一个jpg文件。输人计算机后,用专门为此研究编制的计算机软件测定椎体从过伸到过屈运动的叁个ICR的坐标、平均 ICR的坐标(X,Y人 ICR集落的长度 几人ICR集落面积旧)以及节段运动范围(ROM人将手术前、后的ICR测量结果用SPSS 10.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选用配对样本的Studllt七 t检验,Pm刀5,差异具有显着性。 结果:患者手术前、后自身对照统计分析显示:LA6节段行手术治疗的 12例患者,手术后平均n 的 X坐标值,ICR集落长度,ICR集落面积,节段运动范围都比手术前稍增大;平均ICR的Y坐标值较术前减小,但以上结果统计学分析无显着差异(P川.05入LSS 节段行手术治疗的 18例患者,手术后平均 ICR的 Y坐标值较手术前减小,具有显着差异J们.05入其他各指标术后都稍增大,但无统计学差异0川.05人 n-5节段手术前、后 ICR集落长度平均值分别为 46.9。和 50.44 nun,平均nR坐标分别为(11.56,l.97)和(13.04,l.sl)。LS毛 l节段手术前、后 ICR集落长度平均为 45.76 nun和48.98 nun,平均m 坐标分另为(10.sl,4.00)和(10.66,0.62人以上数值与国外学者研究间盘中度退变的离体腰椎得到的结果比较接近。在描记辅助点、线的过程中,在其中6例患者的X线片上发现了一种新的现象,那就 二 中文摘要 是上位椎体在过伸时反而前移、过屈时后移的反常运动, 不能定论。 结论:本研究证实,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 椎间盘突症在手术后早期不会损害腰椎的稳定性,是一 种安全的术式。在 LSS l节段行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 后,平均ICR的Y坐标较术前显着减小(P狈刀5人 也 就是说,平均ICR在术后向下移动,但是,仍位于椎间 隙的后半部。椎旁肌肉、神经、腹内压等因素对维持术 后腰椎的稳定性至关重要,应鼓励患者手术后积极行腰 背肌功能锻炼。数字化技术测定腰椎瞬时旋转中心灵敏 度高,计算准确、快捷,可重复性强,可作为评定腰椎 稳定性的指标,应进一步研究,以应用于临床诊断和评 估。(本文来源于《河北医科大学》期刊2002-03-01)

戴力杨,徐印坎,张文明,周志华[4](1992)在《瞬时旋转中心与腰椎不稳(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报告7例正常人尸体腰椎在后部结构切除后屈伸活动瞬时旋转中心(ICR) 以及ICR的坐标(X,Y)和与原点间的距离。发现以X值改变最为明显,各节段细间相差均非常显着(P<0.01),结果表明,当后部结构切除后ICR向前方移动,并提示ICR的测定可能有助于后部结构切除手术后腰椎稳定程度的判定。(本文来源于《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期刊1992年03期)

戴力扬[5](1991)在《瞬时旋转中心与腰椎不稳》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临床上对于腰椎不稳的问题认识比较混乱,其诊断标准也很不统一。本文报道7例正常人尸体腰椎在后部结构切除后屈伸活动瞬时旋转中心(ICR)以及ICR的坐标(X、Y)和与原点间的距离。发现(本文来源于《第二军医大学学报》期刊1991年02期)

戴力扬,徐印坎,张文明,周志华[6](1990)在《瞬时旋转中心与腰椎不稳》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报告7例正常人尸体腰椎在后部结构切除后屈伸活动瞬时旋转中心(ICR)以及ICR的坐标(X,Y)和与原点间的距离.发现以X值改变最为明显,各节段组间相差均非常显着(P<0.1).结果表明,当后部结构切除后,ICR向前上方或前下方移动,并提示ICR的测定可能有助于后部结构切除手术后腰椎稳定程度的判定.(本文来源于《骨与关节损伤杂志》期刊1990年01期)

瞬时旋转中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颈前路零切迹减压融合术对邻近节段瞬时旋转中心(instantaneous center of rotation,ICR)及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的影响。方法对2011年10月至2014年12月的122例采用颈前路零切迹自锁式椎间融合器行颈前路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ACDF)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过伸、过屈位X线片,测量邻近节段的ICR、ROM以及颈椎整体ROM。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估治疗分数、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评价治疗效果。结果随访3~21个月,平均6个月。无论是融合上方还是下方相邻节段的ICR,其术前与末次随访时的数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于颈椎整体和屈、伸位ROM,其术前与末次随访时的数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其上下方相邻节段手术前后的ROM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本组手术前后的VAS评分、JOA评分及NDI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颈前路零切迹减压融合术治疗颈椎病效果良好,对邻近节段的ICR和ROM未造成明显的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瞬时旋转中心论文参考文献

[1].李琦,宋红芳.颈椎瞬时旋转中心的合理计算方法探究[C].第十二届全国生物力学学术会议暨第十四届全国生物流变学学术会议会议论文摘要汇编.2018

[2].李冬梅,刘宝戈,田宝朋,崔维,朱继超.颈前路零切迹减压融合术对邻近节段瞬时旋转中心及活动度的影响研究[J].骨科.2016

[3].李旭明.数字化技术测定瞬时旋转中心对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后腰椎稳定性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2

[4].戴力杨,徐印坎,张文明,周志华.瞬时旋转中心与腰椎不稳(英文)[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1992

[5].戴力扬.瞬时旋转中心与腰椎不稳[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1991

[6].戴力扬,徐印坎,张文明,周志华.瞬时旋转中心与腰椎不稳[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1990

论文知识图

截取的机载TOPSSAR处理结果一9悬架与车身的瞬时旋转中心位置二、胸椎的运动学-图5-2 胸、腰椎在前屈-...凸面磨削单颗磨粒的轨迹为描述相邻两磨...切削齿的运动学分析悬点速度矢量分析图

标签:;  ;  ;  ;  ;  ;  ;  

瞬时旋转中心论文_李琦,宋红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