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胎蛋白论文_刘伟伟,袁琳

导读:本文包含了甲胎蛋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蛋白,肝癌,凝血酶原,原发性,肝细胞,异常,肿瘤。

甲胎蛋白论文文献综述

刘伟伟,袁琳[1](2019)在《观察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甲胎蛋白的检测及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检测患有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血清甲胎蛋白水平,分析其对患者的预后以及癌变早期判断所起的作用。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患有不同类型慢性病毒性肝炎的患者425例进行研究,以正常血清甲胎蛋白水平作为对照,观察各类肝病患者甲胎蛋白水平,及其与肝细胞癌发生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血清甲胎蛋白的含量随肝炎病情的严重程度增高,慢性重度肝炎、肝硬化以及肝细胞癌的患者其血清中甲胎蛋白含量显着增高并呈逐渐递增的趋势(P<0.05);血清甲胎蛋白含量在400IU/L以上的患者罹患肝细胞癌的几率高于甲胎蛋白在400IU/L以下的患者(P<0.05)。结论:甲胎蛋白水平可以评估肝细胞受损程度,并用于判断肝细胞癌的发生,即血清中甲胎蛋白含量越高,则越容易发生肝细胞癌变。(本文来源于《名医》期刊2019年11期)

李红,尹芳,罗贯虹,武建,郑洋洋[2](2019)在《异常糖链糖蛋白与甲胎蛋白在肝癌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肿瘤异常糖链糖蛋白(tumor abnormal protein,TAP)在肝癌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原发性肝癌患者79例(肝癌组),肝硬化患者77例(肝硬化组),两组患者均有基线TAP和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检测值,比较各组TAP及AFP灵敏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并计算其AUC值,并对肝癌组患者手术治疗前后的TAP水平变化和肝癌患者无复发生存率的相关性进行初步研究。结果相较于肝硬化组,肝癌组患者的TAP水平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计算TAP及AFP单独检测及AFP或TAP,AFP和TAP的灵敏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及其AUC值,AFP、TAP联合检测其特异度及AUC(0.765)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手术治疗前,肝癌患者术后1个月的AFP及TAP水平明显更低,患者术后1周TAP变化水平较AFP变化水平更具有诊断价值,依靠术后1个月的TAP水平作为评估指标,相较于疾病稳定和疾病进展的肝癌患者,部分缓解患者的无复发生存率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癌诊断和预后评估中TAP的应用效果较好,干扰因素少,潜在应用价值较高。(本文来源于《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刘霞,方喜生,翁成荫,伍勇,毛海波[3](2019)在《血清血管生成素-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高尔基体糖蛋白73、甲胎蛋白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和术后复发转移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血清血管生成素-2(Ang-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高尔基体糖蛋白73(GP73)、甲胎蛋白(AFP)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诊断及术后复发转移的预测作用。方法收集原发性肝癌患者127例,慢性肝炎患者113例,健康体检者130例;检测患者血清中Ang-2、VEGF、GP73、AFP的水平,并探讨其对原发性肝癌诊断及术后复发转移的评估价值。结果四组血清Ang-2、VEGF、GP73、AFP水平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组血清Ang-2、VEGF、GP73、AFP水平较慢性肝炎组和健康对照组均升高(P<0.05);联合检测Ang-2、VEGF、GP73、AFP水平较四项指标单独检测对肝癌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均升高;原发性肝癌根治术后早期复发转移与术前Ang-2、VEGF、GP73、AFP阳性密切相关;生存分析显示术前不同表达状态其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出现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Ang-2、VEGF、GP73、AFP阳性患者术后早期复发转移率分别高于各自阴性患者,且四者均阳性患者早期复发转移率高于单一阳性和均阴性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检测血清中Ang-2、VEGF、GP73、AFP的水平对诊断原发性肝癌具有临床意义,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效能;术前血清中Ang-2、VEGF、GP73、AFP的水平与原发性肝癌术后复发转移发生相关,联合检测有助于评估肿瘤转移情况。(本文来源于《广州医药》期刊2019年06期)

方先松,温小云,叶建明[4](2019)在《甲胎蛋白联合血清异常凝血酶原检测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价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甲胎蛋白联合血清异常凝血酶原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17年8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8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组、80例非原发性肝癌的消化系统疾病患者作为良性对照组以及80例在本院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3组血清中的血清异常凝血酶原,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3组的甲胎蛋白水平。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相对应的治疗,治疗完成后再检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血清甲胎蛋白、血清异常凝血酶原水平。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血清甲胎蛋白和血清异常凝血酶原水平明显高于良性对照组患者和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系统的治疗后,再次检测发现,患者的血清甲胎蛋白、血清异常酶原水平均出现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胎蛋白和血清异常凝血酶原对于原发性肝癌的具有特异性的诊断价值,并且能够较好的反映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本文来源于《当代医学》期刊2019年32期)

曹策,郁义星,王贝贝,赵卫峰[5](2019)在《增强磁共振成像联合血清甲胎蛋白和脱-γ-羧基凝血酶原诊断肝细胞癌临床价值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磁共振成像(MRI)联合血清甲胎蛋白(AFP)和脱-γ-羧基凝血酶原(PIVKA-Ⅱ)诊断肝细胞癌(HCC)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5年12月~2017年9月收治的82例肝病患者,经组织病理学诊断HCC组56例,非HCC组26例。罗氏cobas~? e 601型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检测血清AFP,采用LUMIPULSE G1200全自动免疫分析仪酶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PIVKA-Ⅱ。全部患者接受MRI检查。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判断各检查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和正确率。结果 HCC患者血清AFP和PIVKA-Ⅱ水平分别为34.5(4.5,594.9) ng/ml和63.5(25.0,2082.0) Mau/ml,显着高于非HCC组[分别为3.4(2.2,11.6) ng/ml和23.0(18.8,28.0) Mau/ml,P<0.01];血清AFP、PIVKA-Ⅱ和Gd-EOB-DTPA增强MRI检查单独诊断HCC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3、0.815和0.907;在单项诊断HCC时,血清AFP和PIVKA-Ⅱ的最佳临床诊断截断点分别为14.4ng/ml和40.5 Mau/ml,其诊断HCC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64.3%、84.6%、67.4%和62.5%、100.0%、74.4%,Gd-EOB-DTPA增强MRI单独诊断HCC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92.9%、88.5%、91.5%,以Gd-EOB-DTPA增强MRI诊断的效能最高;采用联合试验Ⅰ诊断HCC,其灵敏度为98.2%,特异度为61.5%,准确率为86.6%,采用联合试验Ⅱ诊断HCC的灵敏度为50.0%,特异度为100.0%,准确率为50.0%。联合试验提高了诊断的特异度,但降低了灵敏度。结论应用血清AFP和PIVKA-Ⅱ检测联合Gd-EOB-DTPA增强MRI检查可提高诊断HCC的效能,综合应用叁者联合诊断可以提高诊断HCC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实用肝脏病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谈艳芳,刘利洪,袁成良[6](2019)在《原发性肝癌术后甲胎蛋白异质体及异常凝血酶原的测值改变结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术后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甲胎蛋白(AFP)、甲胎蛋白异质体比率AFP-L3%(AFP-L3/AFP)的改变状况。方法:回顾性分析原发性肝癌患者50例,其中40例患者同意手术治疗,对40例术后患者分别采用Centaur XP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亲和吸附离心法和LUMIPULSE G1200全自动免疫分析仪分别检测AFP、AFP-L3%、PIVKA-Ⅱ水平。结果:原发性肝癌患者手术前PIVKA-Ⅱ、AFP、AFP-L3%的检测水平与40例手术治疗患者的PIVKA-Ⅱ、AFP、AFP-L3%的检测水平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患者PIVKA-Ⅱ、AFP、AFP-L3%、AFP+PIVKA-Ⅱ+AFP-L3/AFP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诊断结果绘制ROC曲线并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结论:PIVKA-Ⅱ、AFP、AFP-L3%联合检测可为原发性肝癌患者后期治疗、复发监测提供较可靠的临床依据。(本文来源于《吉林医学》期刊2019年11期)

汪波,艾腾峰[7](2019)在《肝细胞癌扩散加权成像ADC值与甲胎蛋白异质体比例的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扩散加权成像(DWI)表观扩散系数(ADC)值与甲胎蛋白异质体比例(AFP-L3%)相关性,为临床早期诊治提供帮助。方法随机选取治疗前2周内完成磁共振(MR)平扫、增强、DWI检查和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检测后被临床和病理证实HCC患者98例作为研究组,肝硬化患者46例作为对照组。研究组根据AFP-L3%检测结果分为阳性(≥10%)和阴性(<10%),同时测量ADC值,对比分析阴阳性患者ADC值,再分析两者相关性,并绘制ROC曲线评价ADC值、AFP-L3%及两者联合检测对HCC的诊断效能及对比分析,依据ROC曲线确定ADC值、AFP-L3%诊断HCC的阈值。结果在研究组中,AFP-L3%阳性53例,阴性45例。阳性患者平均ADC值(1.10±0.22)×10~(-3)mm~2/s,显着低于阴性患者平均ADC值(1.31±0.19)×10~(-3)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C的DWI ADC值与AFP-L3%呈显着负相关(r=-0.677,P<0.01)。诊断HCC的阈值,ADC值为1.45×10~(-3)mm~2/s,AFP-L3%为9.95%;两者联合诊断HCC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4.5%、67.3%,ROC曲线下面积为0.928,诊断效能显着高于AFP-L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CC的DWI ADC值与AFP-L3%具有一定相关性,两者联合有助于提高HCC的早期诊断率,为临床早期治疗提供支持和帮助。(本文来源于《广东医学》期刊2019年21期)

汪青楠,吕文良,李娟梅[8](2019)在《慢性乙型肝炎伴甲胎蛋白持续成倍升高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37岁,因"右肋下胀满不适,伴食欲减退半年余,加重10天"于2015年4月7日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感染科第1次就诊。患者2014年10月无明显诱因间断出现右肋下胀满,伴口干、食欲减退,无其他不适,未予特殊治疗,2015年3月底患者外出旅游后上述症状加重。查乙型肝炎病毒(本文来源于《安徽医学》期刊2019年10期)

贺爱丽,王陆军,李春芳,刘月勤[9](2019)在《TSGF与甲胎蛋白AFP联合检测在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TSGF与甲胎蛋白AFP联合检测应用于肝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8年3月~2019年3月确诊为肝癌的60名患者编入观察组,同一时期接受体检的60名健康者编入对照组,开展实施TSGF与甲胎蛋白AFP联合检测,分析两组的TSGF浓度与AFP浓度,结合观察组患者的TSGF诊断结果、AFP检测结果分析检测结果的阳性例数与阳性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TSGF指标高于对照组,AFP指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SGF与甲胎蛋白AFP联合检测的阳性率高于TAGF检测与AFP检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SGF与甲胎蛋白AFP联合检测在肝癌检测中的应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肝癌诊断的准确性。(本文来源于《心理月刊》期刊2019年20期)

董静肖,杨晓欢,王琦,赵秀英[10](2019)在《异常凝血酶原和甲胎蛋白对肝细胞癌诊断价值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血清异常凝血酶原(PIVKA-II)、甲胎蛋白(AFP)检测对肝细胞癌诊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9月至2019年6月于北京清华长庚医院住院的肝细胞癌(HCC)初诊患者53例,胆管及胆囊癌患者45例,胰腺癌患者40例,肝硬化患者29例,乙型肝炎患者50例,其他肝相关良性疾病患者63例,健康体检者50例,分别用化学发光法检测PIVKA-II、AFP,用肝细胞癌组和肝相关良性疾病组作ROC曲线,比较PIVKA-II、AFP及二者联合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及Youden指数,并探讨二者与肿瘤大小、门静脉癌栓形成及乙肝病毒携带状态的关系。结果 PIVKA-II、AFP、二者联合鉴别诊断肝细胞癌与肝良性疾病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6、0.924、0.945,PIVKA-II、AFP最佳临界值分别为45.35mAU/mL、10.88ng/mL,此时灵敏度分别为86.8%、78.8%、9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4.089,P=0.129),特异性分别为85.2%、96.5%、9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3.93,<0.001),Youden指数分别为0.72、0.75、0.91。肿瘤长径≥5cm的血清PIVKA-II水平显着高于肿瘤长径<5cm组(P <0.01),而两组AF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门静脉癌栓阳性的HCC组PIVKA-II与AFP水平均显着高于阴性组(P <0.01)。肝细胞癌HBV阴性组和阳性组的PIVKA-II、AFP的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FP与PIVKA-II联合应用可显着提高鉴别诊断肝细胞癌的效能;PIVKA-II对肝细胞癌肿瘤大小、门静脉癌栓的发生有一定的预测能力;在肝细胞癌患者中,PIVKA-II、AFP的水平与HBV的携带状态无关。(本文来源于《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期刊2019年10期)

甲胎蛋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肿瘤异常糖链糖蛋白(tumor abnormal protein,TAP)在肝癌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原发性肝癌患者79例(肝癌组),肝硬化患者77例(肝硬化组),两组患者均有基线TAP和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检测值,比较各组TAP及AFP灵敏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并计算其AUC值,并对肝癌组患者手术治疗前后的TAP水平变化和肝癌患者无复发生存率的相关性进行初步研究。结果相较于肝硬化组,肝癌组患者的TAP水平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计算TAP及AFP单独检测及AFP或TAP,AFP和TAP的灵敏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及其AUC值,AFP、TAP联合检测其特异度及AUC(0.765)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手术治疗前,肝癌患者术后1个月的AFP及TAP水平明显更低,患者术后1周TAP变化水平较AFP变化水平更具有诊断价值,依靠术后1个月的TAP水平作为评估指标,相较于疾病稳定和疾病进展的肝癌患者,部分缓解患者的无复发生存率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癌诊断和预后评估中TAP的应用效果较好,干扰因素少,潜在应用价值较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甲胎蛋白论文参考文献

[1].刘伟伟,袁琳.观察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甲胎蛋白的检测及临床意义[J].名医.2019

[2].李红,尹芳,罗贯虹,武建,郑洋洋.异常糖链糖蛋白与甲胎蛋白在肝癌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9

[3].刘霞,方喜生,翁成荫,伍勇,毛海波.血清血管生成素-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高尔基体糖蛋白73、甲胎蛋白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和术后复发转移的关系[J].广州医药.2019

[4].方先松,温小云,叶建明.甲胎蛋白联合血清异常凝血酶原检测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价值分析[J].当代医学.2019

[5].曹策,郁义星,王贝贝,赵卫峰.增强磁共振成像联合血清甲胎蛋白和脱-γ-羧基凝血酶原诊断肝细胞癌临床价值探讨[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9

[6].谈艳芳,刘利洪,袁成良.原发性肝癌术后甲胎蛋白异质体及异常凝血酶原的测值改变结果分析[J].吉林医学.2019

[7].汪波,艾腾峰.肝细胞癌扩散加权成像ADC值与甲胎蛋白异质体比例的相关性[J].广东医学.2019

[8].汪青楠,吕文良,李娟梅.慢性乙型肝炎伴甲胎蛋白持续成倍升高1例[J].安徽医学.2019

[9].贺爱丽,王陆军,李春芳,刘月勤.TSGF与甲胎蛋白AFP联合检测在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心理月刊.2019

[10].董静肖,杨晓欢,王琦,赵秀英.异常凝血酶原和甲胎蛋白对肝细胞癌诊断价值的比较研究[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9

论文知识图

荧光显微成像测定甲胎蛋白「作曲...肿捆相关抗原,25与人甲胎蛋白的...甲胎蛋白浓度与Δip"的线性关...甲胎蛋白浓度与OD的线性关系1 甲胎蛋白分析测量范围小鼠甲胎蛋白与人甲胎蛋白

标签:;  ;  ;  ;  ;  ;  ;  

甲胎蛋白论文_刘伟伟,袁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