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光明[1]2007年在《现行机关公务用车模式改革研究》文中提出机关公务用车是国家行政机关用公款购买、用于公务活动的车辆,目的是为了提高办事效率,确保行政机关高效运行。我国的公务用车制度来自苏联,由解放初供给制产生,目前,这种全部由国家财政包揽起来的做法越来越显露出弊端,超标准购车、资金浪费、公务用车腐败、国有资产流失等问题突出,现行公务用车管理制度已越来越不符合市场机制的要求。本文在对现行机关公务用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剖析以后指出,在现行条件下再用老办法去解决这些问题已经不可能了,对机关公务车多且乱的现实问题,需要付出一定的改革成本才能达到重塑朝纲的目的。在当前我国政治稳定,经济高速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的大环境下,社会保障体制不断完善,百姓安居乐业,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各地机关公务用车改革的试点丰富多彩,摸索出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为全面实行机关公务用车管理体制的改革创造了良好的历史机遇。本文结合国内外政府机关公务用车的发展历史与现状,通过对比分析各地改革模式后指出,我国机关公务车改革应该选择“货币化”模式。并以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为例,重点阐述机关公务用车管理货币化改革在实际中的运用成果。通过改革,该区06年实际节约277.66万元,节约率20.82%;07年预计节约405.76万元,节约率可达到30%以上。以我国公务用车每年支出费用3000亿元计算,按照试点地区普遍节约30%的水平,每年可以节约近千亿元资金,由此可见,公务车“货币化”改革的经济效益是相当显着的。最后,本文提出结论,认为我国公务用车改革应选择“货币化”模式。另外,还提出为了确保公务用车改革成功,使公务用车问题不反弹,还必须从法律的角度对公务用车“货币化”改革后的管理进行约束,实行公务消费的立法。
张会霞[2]2008年在《我国政府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产生于计划经济时代的政府公务用车制度,曾经起到过很多积极的作用。但是,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我国政府公务用车制度存在弊端的越来越突出。长期以来,政府公车制度及其实施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极大地增加了制度性资源的消耗,损害了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政府公务用车已成为广大群众普遍关注的社会热点话题,因此,如何改革和完善政府公车制度已经成为我们所必须直面的问题。自1994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颁发《关于党政机关汽车配备和使用管理的规定》起,我国的公车改革开始了破冰之旅。虽然各地都陆续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但各种改革方案还存在许多缺陷,如车改的方向、目标和指导思想不明确,方案设计显失公平,改革不彻底等等,导致车改不但未达到其根本目的,反而陷入尴尬的境地,公车数量和耗费的资金不降反增,给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财政负担,引起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本文立足现实,通过对现行的政府公务用车改革实践进行总结梳理,从当前我国政府公务用车制度改革面临的困境出发,在对国内外公车管理模式进行分析和借鉴的基础上,指出我国的政府公车改革模式归结起来,主要有两种思路:一是公务用车的货币化改革,二是加强公务用车的规范化管理。在此基础上,笔者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变迁理论对公务用车制度改革从学理上进行分析,又回归实践,对公车改革的创新模式进行了初步探索,以期逐步探索出一条科学合理的政府公车改革之路。本文提出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实现由政府公务用车规范化管理模式到货币化模式逐步过渡的改革思路,以期为我国制定统一的改革方案、加强公务用车规范化管理提供有益的理论支撑。
陈颍峰[3]2014年在《安徽省党政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随着安徽省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全省各级政府的财政状况不断改善,党政机关的公务用车的规模也越来越大、档次越来越高。尽管省及以下各级政府陆续出台了一些关于公车管理的规定、制度,对公务用车的管理和使用进行规范,但是公车私用、公车使用效率不高、公车消费过高、公车制度改革进展不顺利等现象并未得到根本改变,由此衍生的腐败现象也未得到有效遏制,这些问题都提醒我们,必须尽早进行更大力度的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本文从对国内党政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历程及其成败得失的总结入手,对安徽省内外部分地区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实践进行了深入探讨,借鉴国外公车管理的成功经验,对安徽省现行公务用车制度的问题及其产生原因进行深入分析,以分类指导、分层推进、分步实施推进改革为原则,从明确改革方向和原则、建立刚性预算约束机制、健全法律法规、构建廉价政府、统筹改革政策等方面提出几点有利于我省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建议。
蔡春芳[4]2016年在《上海市Q区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困境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公务用车问题是社会公众关注的热点,公车使用成本较高、公车私用现象屡禁不止、超编超标车辆违规使用等问题也日益凸显,对公务用车的批评和指责不断加深,更沦为“轮子腐败”、“马路铺张”的腐败代名词。为解决公务用车管理的问题,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一些地在上世纪90年代,为了彻底解决公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我国部分地区已经开始探索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工作,但这些改革都是地区层面的改革,而且由于享受车辆利益人不支持、配套制度的改革不健全、利益分配不公等各方面的原因产生了较大的困境和阻力,导致公务用车的问题经常被搁浅,不能得到妥善处理和解决。上海市Q区根据2014年中央颁发了《关于全面推进公务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和《党政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两个文件,对本区的公务用车制度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改革。在区、镇两级政府具体操作过程中,如何根据客观实际情况,就改革中“取消一般公务用车”、“普通公务出行社会化”、“适度发放公务交通补贴”进行了适度探索。在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实践中,遭遇了公车补贴产生逆向激励、公车使用违规现象依然存在、公车改革受到既得利益群体阻力、监督不力引发新的腐败等困境。根据国外公务用车制度中体现的控制数量、统一配备标准、规范使用和管理、充分借助市场优势等经验,破解Q区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困境的思路为:深化Q区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原则:追求效益与公平、根据实际情况稳妥推进;改革的主要目标:减少财政支出、杜绝违规车辆、促进廉政建设;改革具体措施:加强车改组织领导、科学制定车贴标准、严格公车使用管理、完善公车监督机制。
翟元元[5]2011年在《我国公务用车改革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提出长期以来,我国公务用车在给公务人员执行公务带来方便的同时,导致了公车资源的浪费、公车私用、公务人员腐败行为加剧等多方面的问题。极大地增加了制度性资源的消耗,损害了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政府公务用车已成为广大群众普遍关注的话题,因此,如何改革和完善政府公车制度已经成为我们所必须直面的问题。同时公务用车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不仅引起社会和广大人民群众强烈不满,而且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很不相适应,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及不相称。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全国各地虽陆续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然而却是走走停停,不但未获得预期效果,反而陷入尴尬的境地。近些年来一些地区进行了多种尝试,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既得利益者的阻碍、利益重新分配的不合理等原因,公车问题并未从根本上解决。通过对杭州、昆明、泰安地区所代表的主要车改模式:货币化模式、市场化模式和集中管理模式。形成我国公务用车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公共预算体制的不完善、货币化改革中存在补贴标准不科学、体制的不配套加大了改革难度以及法律法规的不完善等。总结国外公务用车使用和管理的经验以及我国公务用车改革的教训,可以清除的看到:取消公务用车,实行公车的货币化、市场化改革起到了比较显着的功效,包含着一种新的经济理念和执政理念,是我国公车改革的方向。由于公车的货币化改革中也存在很多的争议和反思,因此我们要探求公车改革的多种可行方式,尤其要发挥市场的作用,把市场化作为公车改革的重要方向。本论文拟在分析国内公车制度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借鉴国外公车管理的经验,结合国情,在保证公务用车的前提下节省财政开支,降低行政成本,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完善公务用车管理制度、建立科学的公车预算约束机制、公车货币化改革中补贴标准要科学、加快公车改革的相关配套体制改革、强化对公车消费的全面监督制衡、完善公务用车法律政策、把货币化、市场化作为公车改革的重要方向。
葛欢欢[6]2016年在《地方政府公务用车改革研究》文中指出我国公务用车制度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实行的产物,是一种实物供给制度,其初衷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公务活动顺利开展。但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我国公务用车制度存在的弊端越来越突出,出现了公车成本费用居高不下、公车私用屡禁不止、公车腐败侵蚀公众利益等问题,被社会公众称作“车轮上的腐败”,是政府负面形象产生的重要原因。我国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势在必行。2014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和《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这两项文件的出台意味着我国探索多年的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将再次全面启动。本文以新公共管理理论和新公共服务理论为理论依据,在概述了公务用车相关概念和公务用车制度存在的问题之后,总结了我国公务用车制度改革中出现的货币化车改、市场化车改、集中化管理车改这叁种模式,并结合新公共管理理论和新公共服务理论进行利弊分析,得出货币化公车改革是我国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向的结论。本文以温州市鹿城区为例,整理收集了鹿城区2012年公车制度改革的相关资料,归纳概括了其具体措施和初步成效,进一步剖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如车改过程不够公开、交通补贴“一刀切”发放、公车使用监管不够严格等。通过对鹿城区货币化公车改革模式的阐述,可以给地方政府公车改革提供几点启示。同时,针对国外一些先进的公务用车管理模式进行了归类总结,地方政府可以扬长避短,结合当地实际合理利用。最后,笔者认为地方政府公车改革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和循序渐进的原则,科学合理地实施,包括提高车改认同度、合理确定改革范围、科学制定车贴标准、妥善安置驾驶员以及引入市场化机制。此外,还需要加强公车使用的监管,完善法律和财政体制等相关制度建设。地方政府公车改革只有符合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政府职能转变、行政体制改革等大环境要求,才能真正达到改革的预期目标。
高艳[7]2004年在《我国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公务用车制度是关于享受公务用车的主体、公车的管理以及对违反管理规定的惩处等方面的一系列规定。现行的公务用车制度具有明显的供给制特征和严重的等级色彩,为了满足政治目的,很少甚至几乎没有考虑经济因素,因而它的经济效益非常低下。 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势在必行。首先,现行公车制度存在很多问题,主要包括制度本身的缺陷、权力异化与制度异化等问题。公车制度存在的问题为制度改革提供了内在动力。其次,公车制度改革将会给政府、政府中的个人、人民群众以及与改革息息相关的轿车业巨大的收益,这些收益将远远大于改革可能付出的成本。最后,改革的时机正逐步成熟。一方面,机关后勤改革的深入、人们观念的进步和汽车出租业的逐步繁荣为改革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另一方面,行政改革为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根据职务消费货币化的趋势、结合公务用车货币化的可行性并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做法,可以预测公务用车货币化应是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方向。我国已经有很多地方对公务用车制度改革进行了尝试,反映货币化方向的改革模式主要有“公车租用”和“岗位补贴”两种。这两种模式各有利弊,其实施的条件也不相同,建议各地根据本地实情选择合适的改革模式。但是,这两种改革模式会遇到一些难点,应针对可能出现的难点提出应对之策。 我国的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应坚持压缩财政支出原则、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原则、工作需要导向原则、兼顾国家和个人利益原则以及积极引导、稳步前进原则,合理地确定改革的范围,设计出公车制度的改革步骤,在更新观念的基础上,完善监督机制和政府采购制度等配套改革。
蒋桂珍[8]2014年在《地方政府公务用车改革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公务用车是为了确保公务活动的顺利开展并提高工作效率而提供的交通工具,在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由于公务用车制度未能及时随社会情况的变化而进行调整,导致公务用车渐渐背离初衷,一方面是车辆运行成本难以控制,行政效率难以提高,另一方面是公务用车变成官员权力和地位的代表,被社会公众称作“车轮上的腐败”。近二十年来,我国从中央到地方不断尝试开展公务用车改革,但因种种原因,改革成效并不显着,改革甚至带来了新的难题,如公车统一管理后对效率问题处理不善,引起公务员消极工作不愿外出,公车货币化管理后由于补贴标准制定不合理,被公众认为改革是为公务员“变相加薪”。2011年以来,中央提倡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出台一系列控制“叁公”经费的政策规定,公务用车作为“叁公”经费中的最大支出部分,被列为改革重点,公务用车迎来新一轮改革浪潮。在此背景下,分析公务用车制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探索公车改革的新路子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基于以上考虑,本文以广西自治区的首府城市南宁市作为例子,整理收集了南宁市现行的公务用车管理模式的相关资料,分析公务用车管理模式存在的弊端,并从新公共管理的角度,深入分析造成问题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应用新公共管理理论和公共选择理论,结合对我国公务用车改革的了解,提出公务用车改革的思路和具体措施。
邵书涛[9]2007年在《我国党政机关公务用车货币化改革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公务用车制度是关于享受公务用车的主体、公务车辆的使用管理以及对违反管理规定的惩处等方面的一系列规定。现行的公务用车制度具有明显的供给制特征和严重的等级色彩,由于政策失真和公务用车在配置和使用环节管理上的问题,导致党政机关超标准超范围超编制配备车辆、公车私用叁个“叁分之一”以及公务用车加油、维修、保险等管理环节上的吃“回扣”、虚开发票等种种弊端,致使车辆规模迅猛增长,财政支出逐年增长,财政不堪重负。公务用车使用中的腐败行为已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广大人民群众强烈不满,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很不相适应,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及不相称。尽管各级党委政府采取了各种措施,但公务用车中的各种弊端和不正之风屡禁不止,现行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已经迫在眉睫、势在必行。近十年来,国内许多地方对公务用车管理制度进行了不少有益的尝试,转变传统的实务供给方式,实行了以货币化为主要管理模式的改革,积累了大量有效的经验,比如“齐齐哈尔”、“南京”经验等。本论文拟在分析国内公车制度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借鉴国外公车管理的经验,结合国情省情,总结分析国内、省内党政机关公务用车改革的实践,对公务用车实行货币化管理模式是否可行进行深入研究与探讨。同时,以齐齐哈尔市公务车制度改革为例,设计了我国公务用车货币化改革的基本框架,提出了改革需要注意的问题及指导性建议。
徐根[10]2012年在《青海油田公务用车运行模式改革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现行的公务用车体系,由于管理制度的弱化,缺乏刚性的预算约束机制,造成公务车数量、规模严重超编、财政支出逐年增长、财政负担沉重以及车辆使用效率低下。公务用车在配置、管理和使用环节上的各种弊端和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和强烈不满,既与建设节约型社会和建设节约型政府的要求不适应,又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相符。虽然各级政府针对公务用车问题采取了各种措施,但公务用车中的各种弊端和不正之风屡禁不止,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势。因此现行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势在必行。许多地方对现行公务用车制度进行了不同模式的改革、探索、尝试,积累了大量有效和有益的做法及经验。本文立足实际,通过对现行的公务用车改革实践进行总结梳理,从当前我国公务用车制度的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及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实例和面临的困境出发,对我国现行公务用车制度的特征和成因进行了分析探讨,指出公务用车实体资源的存在,是造成公务用车难以有效控制,问题和弊端难以消除的根源。本文通过对公务用车的各种改革模式进行对比分析,运用制度变革的成本-收益分析理论,对公务用车各种改革模式进行了解析,提出货币化改革模式是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可行的选择模式,改革的思路和方向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符合职务消费改革的方向,要通过进一步的完善,持续改进,坚持试点和探索,积极推行。同时,在公务用车货币化改革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提出了青海油田公务用车改革的思路和方向、改革的模式选择和实施意见。并对改革的预期效果进行了分析,认为青海油田公务用车货币化模式改革是较为可行的。
参考文献:
[1]. 现行机关公务用车模式改革研究[D]. 朱光明. 南京林业大学. 2007
[2]. 我国政府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研究[D]. 张会霞. 华东师范大学. 2008
[3]. 安徽省党政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研究[D]. 陈颍峰. 安徽大学. 2014
[4]. 上海市Q区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困境及对策研究[D]. 蔡春芳. 华东政法大学. 2016
[5]. 我国公务用车改革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 翟元元. 中国海洋大学. 2011
[6]. 地方政府公务用车改革研究[D]. 葛欢欢. 华东政法大学. 2016
[7]. 我国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研究[D]. 高艳. 郑州大学. 2004
[8]. 地方政府公务用车改革研究[D]. 蒋桂珍. 广西大学. 2014
[9]. 我国党政机关公务用车货币化改革研究[D]. 邵书涛.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7
[10]. 青海油田公务用车运行模式改革研究[D]. 徐根. 兰州大学. 2012
标签:行政学及国家行政管理论文; 公务用车论文; 公车论文; 公务用车制度改革论文; 党政机关论文; 时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