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花败酱论文-任慧玲

黄花败酱论文-任慧玲

导读:本文包含了黄花败酱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黄花败酱,叁萜类化合物,化学成分,药理作用

黄花败酱论文文献综述

任慧玲[1](2019)在《黄花败酱叁萜类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黄花败酱是败酱科败酱属植物黄花败酱的根或带根全草,民间应用历史悠久。近年来,从黄花败酱中分离鉴定出多种叁萜类化合物。现代药理研究证实,黄花败酱中的叁萜类化合物为主要活性物质,具有抗菌、抗病毒、镇静、抗肝炎、抗肿瘤等多种药理作用。文章以国内外发表的文献作为依据,对从黄花败酱中分离得到的叁萜类化合物及药理作用进行分析和总结,为黄花败酱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借鉴和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期刊2019年18期)

郑昌杰,崔文燕,王润玲,晁亮,全帅[2](2019)在《黄花败酱草的化学成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黄花败酱草Patrina scabiosaefolia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ODS柱色谱及制备型HPLC等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数据和波谱学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黄花败酱草的乙醇提取物中共分离得到18个化合物,其结构分别鉴定为6-甲氧基-7-(1′-二十一碳酰氧基-3′-羟基-2′-丙氧基)香豆素(1)、齐墩果酸(2)、熊果酸(3)、棕榈酸(4)、月桂酸(5)、α-生育醌(6)、山楂酸(7)、4-羟基-3-甲氧基苯甲醛(8)、2,6-二甲氧基苯醌(9)、3β-乙酰氧基-12-烯-28-熊果酸(10)、α-生育螺环B(11)、22E-3β-羟基-5α,6α-环氧麦角甾-22-烯-7-酮(12)、2α-羟基熊果酸(13)、亚油酸(14)、β-谷甾醇棕榈酸酯(15)、3-羟基-1-(4-羟基-3-甲氧基苯)-1-丙酮(16)、橄榄树脂素(17)、常春藤皂苷元(18)。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黄花败酱内酯。化合物6、8、9、11、12、16、17为首次从败酱属植物中分离得到。(本文来源于《中草药》期刊2019年08期)

陈淑玲,王晓玉,钟艳梅,李卫东,韩亮[3](2019)在《黄花败酱总皂苷的HPLC-Q-TOF MS成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飞行时间质谱(HPLC-Q-TOF MS)对黄花败酱总皂苷部位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快速鉴别。方法采用ACQUITY UPLCTM BEH C_(18)(2.1 mm×50 mm,1.7μm)色谱柱,以乙腈-(0.1%甲酸,10 mmol甲酸铵)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柱温:35℃,进样量:3μL,流速:0.3 mL/min,采用ESI源在正离子模式下采集数据。根据化合物准确的相对分子质量及二级碎片离子信息,参考文献数据及与对照品对照,鉴定出黄花败酱总皂苷部位的主要化学成分。结果共鉴定出27个化学成分,其中叁萜皂苷类成分10种,甾体皂苷2种,甾醇类3种,单萜类4种,有机酸类2种,糖苷类2种,黄酮类1种,其他类3种。结论 HPLC-Q-TOF MS技术为鉴定黄花败酱有效部位化学成分提供了一种快速、高效的方法。(本文来源于《广东药科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蒋立英[4](2017)在《大孔树脂纯化黄花败酱总皂苷提取物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黄花败酱皂苷提取物为原料,吸附率与洗脱率为衡量指标,考察5种大孔树脂对黄花败酱提取物中皂苷类化合物的静态吸附与洗脱性能,结合静态吸附动力学研究,确定选择AB-8型大孔树脂纯化黄花败酱提取物中皂苷类化合物。利用动态吸附-洗脱试验,得出最佳纯化工艺条件为:配置0.30 mg/m L的黄花败酱提取液,以2 BV/h流速,上样至径高比为1∶10的AB-8型树脂中吸附,随后采用5 BV的70%乙醇溶液,以2 BV/h流速洗脱。经高效液相色谱法定量分析表明,黄花败酱提取物中总皂苷含量由纯化前350.6 mg/g提高至纯化后846.9 mg/g。(本文来源于《食品研究与开发》期刊2017年21期)

郑玲,赵雪[5](2017)在《超声波提取黄花败酱叁萜皂苷的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用超声法提取黄花败酱中叁萜皂苷,采用正交试验进行优化,确定最佳的提取工艺条件。根据单因素实验结果,进行L9(33)正交试验设计,研究提取时间、料液比和乙醇浓度对提取率的影响。确定提取工艺最优条件为乙醇浓度为60%,料液比为1∶20超声时间为50 min,此时叁萜皂苷的提取率最大为4.92%。说明超声提取辅助正交试验优化,可得到提取黄花败酱中叁萜皂苷的最优条件。(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科学》期刊2017年10期)

姜杰[6](2017)在《黄花败酱乙酸乙酯萃取相的化学成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黄花败酱为败酱科败酱属多年生药用草本植物,中药败酱(草)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中品,以全草、根或地下根茎入药。败酱其性微寒,味苦、辛,归肺、大肠、肝经,具有清热解毒、破淤排脓、活血、镇静安神之功效,主治肺痈、肠痈、带下、产后瘀滞腹痛、痢疾、热毒痈肿等症。此外,现代药理明黄花败酱具有镇静、保肝利胆、抗菌、抗病毒、抗肿瘤等作用,临床可用于治疗神经衰弱、肝炎、肝硬化、鼻窦炎、流行性腮腺炎、阑尾脓肿及慢性盆腔炎和结肠炎等疾病。黄花败酱草拥有丰富的化学有效成分,主要包括:黄酮类、叁萜皂苷类、香豆素、环烯醚萜以及甾体等化合物。中药败酱药用历史悠久,分布范围广,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为了进一步探究其化学成分,本论文主要对黄花败酱根部进行了化学成分研究。黄花败酱药材(15 kg)粉碎后,95%甲醇室温浸泡24h,然后温度60℃回流浸提,每次4h,提取4次,过滤浓缩,得到甲醇粗提物。利用多种层析(葡聚糖凝胶LH-20、MCI、ODS、C18和硅胶)方法,反复分离、纯化,最终得到16个单体成分,通过多种波谱学分析手段(红外、紫外、质谱、核磁共振),并和已知文献对比,鉴定出其中的14个单体化合物结构,分别为:齐墩果酸(1),齐墩果酮酸(2),α-常春藤皂苷(3),常春藤皂苷元(4),β-谷甾醇(5),(7S,8R)-3',4,9'-叁羟基-4-甲氧基-9-O-莽草酰基-7,8-二氢苯并呋喃-1'-丙基新木脂素(6),落叶松脂醇(7),木犀草素(8),槲皮素(9),芦丁(10),山奈酚(11),咖啡酸(12),阿魏酸(13)和七叶内酯(14)。其中化合物6,7,13在本种首次发现。(本文来源于《安徽大学》期刊2017-02-01)

崔文燕,刘素香,赵艳敏,张铁军,宋晓凯[7](2016)在《响应曲面法优化黄花败酱总皂苷提取工艺及体外促进肠平滑肌收缩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响应曲面法优化黄花败酱总皂苷(TSPS)的提取工艺及研究TSPS促进大鼠离体肠平滑肌收缩活性。方法以齐墩果酸为对照品,采用香草醛.冰醋酸显色,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在550 nm处测定TSPS的量。以TSPS提取率作为响应值,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曲面法考察提取溶剂、料液比、提取时间及其交互作用对TSPS提取效果的影响。并且测定了优化提取工艺过程中获取的不同TSPS提取物的促肠平滑肌收缩活性,结合生物活性全面评价TSPS提取工艺。结果TSPS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溶剂75%乙醇,料液比1:12,提取时间为1.5 h,提取温度90℃、提取2次。在此工艺条件下TSPS的提取率达到10.96 mg/g,其对大鼠离体肠平滑肌的收缩作用强弱表现为结肠>回肠>空肠>十二指肠,质量浓度达0.32 mg/mL时促进离体肠收缩效果最佳。结论经优化后的TSPS提取工艺条件具有提取率高,提取工艺高效、稳定等特点,且TSPS具有显着的促进大鼠离体肠平滑肌收缩功能,其功效与提取率呈正相关。(本文来源于《中草药》期刊2016年12期)

崔文燕,刘素香,宋晓凯,刘岱琳,张铁军[8](2016)在《黄花败酱草和白花败酱草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败酱草为我国传统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具有清热解毒、利湿排脓、活血化瘀的功效。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肠痈、肺痈、痈肿疮毒和产后瘀阻腹痛等症。近年来化学成分研究显示败酱草中含有叁萜类、黄酮类、环烯醚萜类、甾醇、香豆素及有机酸类,药理研究发现败酱草具有抑菌、镇静、胃肠、抗肿瘤、抗氧化及抗前列腺增生的作用。其来源植物黄花败酱草和白花败酱草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对两种来源败酱草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情况进行综述,为深度研究与开发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药物评价研究》期刊2016年03期)

赵志勇,杨姣[9](2016)在《黄花败酱草的化学成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黄花败酱草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利用大孔吸附树脂、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ODS柱色谱等色谱手段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学等方法鉴定其结构。结果从黄花败酱草植物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咖啡酸、阿魏酸、原儿茶酸、没食子酸、β-谷甾醇和7β-羟基-β-谷甾醇。结论化合物咖啡酸、阿魏酸、没食子酸和7β-羟基-β-谷甾醇为首次从黄花败酱草(Patrinia scabiosaefolia Fisch)植物中分离得到。(本文来源于《辽宁医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2期)

刘伟,贾绍华,项峥[10](2016)在《GC-MS法检测白花败酱草与黄花败酱草挥发性成分》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白花败酱草与黄花败酱草中挥发性成分.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败酱草中挥发性成分,利用气质联用技术对成分进行分析并应用NIST 05a.L标准质谱图库检索鉴定各成分、采用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表明:黄花败酱草挥发油中鉴定54个成分,占总量的94.56%.白花败酱草挥发油中共鉴定36种成分,占总量的89.87%.两种挥发油共同含有成分9种,分别为hexanal,2-Pentylfuran,benzeneacetaldehyde,α-Ionene,1,2,3,4-Tetrahydro-1,6,8-trimthylnaphthalene,1,2,3,4-Tetrahydro-1,5,7-trimethylnaphthalene,β-Damascenone,hexahydrofarnesylacetone,palmitic acid.首次对白花败酱草与黄花败酱草挥发性成分进行对比分析,为白花败酱草与黄花败酱草的鉴别、质量评价以及挥发性成分开发利用提供基础.(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1期)

黄花败酱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研究黄花败酱草Patrina scabiosaefolia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ODS柱色谱及制备型HPLC等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数据和波谱学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黄花败酱草的乙醇提取物中共分离得到18个化合物,其结构分别鉴定为6-甲氧基-7-(1′-二十一碳酰氧基-3′-羟基-2′-丙氧基)香豆素(1)、齐墩果酸(2)、熊果酸(3)、棕榈酸(4)、月桂酸(5)、α-生育醌(6)、山楂酸(7)、4-羟基-3-甲氧基苯甲醛(8)、2,6-二甲氧基苯醌(9)、3β-乙酰氧基-12-烯-28-熊果酸(10)、α-生育螺环B(11)、22E-3β-羟基-5α,6α-环氧麦角甾-22-烯-7-酮(12)、2α-羟基熊果酸(13)、亚油酸(14)、β-谷甾醇棕榈酸酯(15)、3-羟基-1-(4-羟基-3-甲氧基苯)-1-丙酮(16)、橄榄树脂素(17)、常春藤皂苷元(18)。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黄花败酱内酯。化合物6、8、9、11、12、16、17为首次从败酱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黄花败酱论文参考文献

[1].任慧玲.黄花败酱叁萜类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9

[2].郑昌杰,崔文燕,王润玲,晁亮,全帅.黄花败酱草的化学成分研究[J].中草药.2019

[3].陈淑玲,王晓玉,钟艳梅,李卫东,韩亮.黄花败酱总皂苷的HPLC-Q-TOFMS成分分析[J].广东药科大学学报.2019

[4].蒋立英.大孔树脂纯化黄花败酱总皂苷提取物工艺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7

[5].郑玲,赵雪.超声波提取黄花败酱叁萜皂苷的工艺研究[J].黑龙江科学.2017

[6].姜杰.黄花败酱乙酸乙酯萃取相的化学成分研究[D].安徽大学.2017

[7].崔文燕,刘素香,赵艳敏,张铁军,宋晓凯.响应曲面法优化黄花败酱总皂苷提取工艺及体外促进肠平滑肌收缩活性[J].中草药.2016

[8].崔文燕,刘素香,宋晓凯,刘岱琳,张铁军.黄花败酱草和白花败酱草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药物评价研究.2016

[9].赵志勇,杨姣.黄花败酱草的化学成分分析[J].辽宁医学院学报.2016

[10].刘伟,贾绍华,项峥.GC-MS法检测白花败酱草与黄花败酱草挥发性成分[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标签:;  ;  ;  ;  

黄花败酱论文-任慧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