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S-100蛋白检测及其临床意义(论文文献综述)
张力奋[1](2016)在《狼疮性肾炎患者血清S100A8/A9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常伴有多系统、多脏器损害,也是SLE致死、致残的最重要原因。狼疮性肾炎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目前细胞因子网络分泌失衡在其中的作用受到国内外学者关注。S100A8/A9为S100钙蛋白家族成员S100A8、S100A9以钙依赖方式形成的重要促炎性细胞因子。近年来研究发现S100A8/A9在类风湿性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炎症性肠病等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其在狼疮性肾炎中的表达情况和可能的作用机制尚缺乏研究。本实验分析狼疮性肾炎患者血清中S100A8/A9的水平变化及其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初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LN患者58例作为LN实验组,其中女性50例,男性8例,平均年龄(35.93±14.31)岁,BMI(22.52±2.12)kg/m2。按照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Disease Activity Index,SLEDAI)评分对LN患者进行分组:LN活动期组38例(总分≧10分)、LN稳定期组20例(总分<10分)。同时,选择与LN患者性别、年龄以及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均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实验组及对照组血清S100A8/A9的表达水平,同时搜集整理LN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数据采用spa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LN实验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采用秩和检验,LN活动组、LN稳定组和健康对照组两两比较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使用Spearman相关检验,p<0.05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LN实验组血清S100A8/A9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LN活动组血清S100A8/A9水平高于LN稳定期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N稳定期组血清S100A8/A9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LN患者血清S100A8/A9水平与抗双链DNA抗体(Anti-double stranded DNA antibodies,anti-dsDNA)、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24小时尿蛋白、SLEDAI评分呈正相关(p<0.01或p<0.05);与补体C3、补体C4、内生肌酐清除率(Endogenous creatinine clearance rate,Ccr)呈负相关(p<0.01或p<0.05);与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无相关性(p>0.05)。结论:S100A8/A9可能参与了狼疮性肾炎的发生发展过程。动态监测LN患者血清S100A8/A9水平,有助于了解狼疮活动情况以及肾脏损害程度,对治疗方案的选择、疗效及预后的判断可能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陶菲克,徐祖森[2](2004)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S-100蛋白检测及其临床意义》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S-100蛋白水平,探讨S-100蛋白与SLE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法检测无神经系统症状的SLE活动期(ASLE)患者20例,SLE稳定期(ISLE)患者6例,有神经系统症状(排除了引起脑神经损害的其他神经精神疾病)的SLE患者(NPSLE)5例及10例健康人的血清S-100蛋白。结果:ASLE、ISLE、NPSLE患者血清S-100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其中NPSLE患者血清S-100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其他组(P<0.01)。结论:SLE患者的血清S-100蛋白水平与SLE病情有一定的关系,血清S-100蛋白水平可能是反映或预示SLE脑神经受损的一个有效指标。
宋亚邛[3](2021)在《VEGF、TGF-β1、CA19-9、CA242和DKK1联合检查对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分析》文中提出目的胰腺癌在临床是较为常见的一种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具有发病率高、预后差等特征,病人五年内生存率在5%以下。胰腺癌早期阶段缺乏特异性症状,漏诊率最高可达71%。较多病人确诊时病情已发展为中晚期,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是导致生活质量下降和病死的重要原因。研究发现尽早准确诊断胰腺癌,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五年内生存率可提高到46%以上。因此,尽早准确诊断胰腺癌,明确分期情况,是提高生存质量、改善预后的关键。近年来肿瘤标志物在消化道肿瘤的诊断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242(CA242)和分泌型蛋白Dickkopf-1(DKK1)等在胰腺癌的鉴别诊断和分期预测中受到广泛关注。单一指标检测存在局限性,联合检测能极大程度提高诊断准确率。本次研究将分析VEGF、TGF-β1、CA19-9、CA242、DKK1联合检查的诊断价值,旨在为临床胰腺癌的诊断、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从2016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胰腺癌患者49例进行研究,记作病例组,另取健康者57例作为对照组,全部患者均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所有选取对象知情研究内容自愿参与,并签署协议书,得到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通过对血清标本采集和处理,血清学指标水平检测,比较两组血清VEGF、TGF-β1、CA19-9、CA242和DKK1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和Logistic回归分析VEGF、TGF-β1、CA19-9、CA242和DKK1单项检测和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分析血清VEGF、TGF-β1、CA19-9、CA242、DKK1水平与胰腺癌患者病理特征的关系。使用SPSS21.0软件处理研究数据,检验标准P<0.05。结果病例组CA19-9水平(334.41±24.58)U/mL高于对照组(10.26±1.32)U/mL;VEGF水平(378.49±138.42)ng/L高于对照组(178.65±35.47)ng/L;TGF-β1水平(32.14±2.64)μg高于对照组(11.65±2.44)μg;CA242水平(221.64±26.95)U/mL高于对照组(10.69±3.96)U/mL;DKK1水平(5.12±2.16)ng/mL高于对照组(2.09±0.68)ng/mL,两组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VRGF水平和性别、年龄、肿瘤部位、组织分化程度、肿瘤大小无关(P>0.05),和TNM分期相关(P<0.05);TGF-β1水平和性别、年龄、肿瘤部位、组织分化程度、肿瘤大小无关(P>0.05),和TNM分期相关(P<0.05);CA19-9水平和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无关(P>0.05),和TNM分期、组织分化程度、肿瘤部位相关(P<0.05);CA242水平和性别、年龄、肿瘤部位、组织分化程度、肿瘤大小无关(P>0.05),和TNM分期相关(P<0.05);DKK1水平和性别、年龄、肿瘤部位、组织分化程度、肿瘤大小、TNM分期均无关(P>0.05)。TGF-β1、VEGF、DKK1、CA242、CA19-9以及pre-1的ROC下曲线面积分别为0.909、0.896、0.785、0.847、0.895、0.951。TGF-β1、VEGF、DKK1、CA242、CA19-9以及联合检测的敏感度分别为85.70%、81.63%、79.59%、77.55%、75.50%,95.92%;特异度分别为94.74%、96.49%、89.47%、91.23%、96.49%、94.74%;准确度分别为90.57%、89.62%、84.91%、84.91%、86.79%、95.28%。结论胰腺癌患者VEGF、TGF-β1、CA19-9、CA242和DKK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健康者,有助于疾病的鉴别诊断。同时VEGF、TGF-β1、CA19-9、CA242和DKK1表达水平和胰腺癌病理特征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疾病分期的有效依据。各项指标单独检测对于胰腺癌的诊断均具有重要价值,但5项指标联合检测能够进一步提升敏感度和准确度,应用价值较高。
王芝涛[4](2020)在《MDSC在DLBCL中表达及通过iNOS促进SLE疾病进展的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背景正常情况下,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HSCs)分化为髓样前体细胞,它们在未激活状态下产生无抑制功能的“未成熟髓样细胞”(IMCs)。IMCs可以分化为成熟的、有功能的树突状细胞(DCs)、巨噬细胞和粒细胞等。然而,在某些病理条件下,如炎症、肿瘤、感染、脓毒症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等,IMCs的分化受到阻碍,随后IMCs被激活和增殖,分化为不成熟的髓系来源的抑制性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MDSC是新发现的未成熟髓系细胞,在肿瘤、感染和炎症性疾病中具有抑制宿主免疫功能的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MDSC在各种类型的肿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具有调控宿主免疫功能的作用。MDSC可通过多种不同的机制抑制宿主免疫应答,主要包括细胞-细胞之间直接接触和分泌多种抑制性可溶性介质,其中最主要的因子是精氨酸酶-1(Arg-1)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因此,探究MDSC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可能有助于调控MDSC对宿主免疫系统的抑制作用,为多种疾病的免疫治疗提供新思路和策略。第一部分MDSC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表达及在预后中的作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是成人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NHL)中最常见的病理亚型,其发病率约占非霍奇金淋巴瘤的30%-40%。DLBCL是一组在病理形态学、临床表现和预后等多方面具有异质性的淋巴瘤。虽然经过利妥昔单抗的临床推广,DLBCL的治疗取得巨大进展,然而仍有超过半数的患者最终复发,而且复发的DLBCL患者预后极差。因此,DLBCL患者在经过确诊之后,需要进行危险度分期,评价预后不良因素,筛选出高危患者,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案尤为重要。因此,深入研究DLBCL的发病机制,以此寻找能够预测患者不良预后的指标,具有重要的医学价值。目的:本工作的目的是测定MDSC在DLBCL患者外周血及淋巴结中表达,并分析其与疾病发生、分期、治疗效果和预后的关系。进一步认识DLBCL发生发展机制,为DLBCL疾病危险度分层、制定调整个体化治疗,提供实验基础和新思路。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9年1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和解放军第105医院血液内科收治的103例DLBCL患者作为实验组,所有病例诊断、治疗均按美国NCCN指南标准。其中初诊患者65例、复发患者12例、缓解患者26例。65例初诊DLBCL患者中,男性患者40例,女性患者25例;年龄28~80岁,中位年龄58.7岁;按照NCCN分期,其中Ⅰ期15例,Ⅱ期22例,Ⅲ期16例,Ⅳ期12例。选取12例反应性淋巴结增生患者作为对照组。本实验中,我们采用CD14+HLA-DR-/low作为MDSC的免疫表型,探讨其在DLBCL患者外周血和淋巴结中与对照组水平差异,并且与DLBCL患者临床资料,如分期、分组及预后等临床特征进行相关性分析。其次,分析初诊DLBCL患者经化疗前后MDSC水平变化,可能为临床判断预后及临床疗效提供依据。进一步行荷瘤小鼠实验,验证MDSC在DLBCL小鼠肿瘤模型发生、进展中的作用。结果1.初诊DLBCL患者外周血中MDSC表达水平较反应性淋巴结增生患者明显升高。2.初诊DLBCL患者淋巴结中MDSC表达水平和TAM表达水平较反应性淋巴结增生患者明显升高。3.晚期(Ⅲ-Ⅳ期)DLBCL患者外周血中MDSC表达水平较早期(Ⅰ+Ⅱ)患者明显升高。4.乳酸脱氢酶(LDH)升高的DLBCL患者外周血中MDSC水平较LDH水平正常患者明显升高。5.高IPI评分DLBCL患者外周血中MDSC水平较低IPI评分患者明显升高。6.初诊DLBCL患者经治疗后,MDSC水平明显下降。7.初诊DLBCL患者外周血中MDSC水平与年龄、性别及是否存在B症状未见明显相关性。8.初诊DLBCL患者外周血中MDSC与IPI评分呈正相关,与OS呈负相关。9.初诊DLBCL患者外周血中GM-CSF、IL-6和IL-35水平明显升高,诱导宿主循环和肿瘤微环境中MDSC的扩增和聚集。10.初诊DLBCL患者外周血中Arg-1和iNOS水平升高。提示在DLBCL患者中,MDSC可能通过Arg-1和iNOS发挥免疫抑制作用。11.荷瘤小鼠实验进一步表明,成瘤小鼠外周血中总MDSC、G-MDSC、M-MDSC表达水平较野生型小鼠均异常升高。且经过阿霉素治疗后,总MDSC、G-MDSC、M-MDSC表达水平均明显下降。结论DLBCL患者存在严重的免疫功能紊乱。MDSC表达水平显着升高且与疾病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并且可以作为DLBCL患者的预后指标。通过调节MDSC数量或功能可能有助于提高宿主抗肿瘤免疫功能。总之,M-MDSC在DLBCL发病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或许有望能成为DLBCL治疗的新策略。第二部分MDSC通过iNOS促进SLE疾病进展的机制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自身免疫疾病,以多器官、多系统损害为特点。SLE目前在中国的发病率约为0.31-0.70‰。该病病程长,反复迁延,致残率高,对人体危害极大。目前对SLE的治疗并没有完全有效的方法,只能临床缓解,不能治愈。SLE的发病机制复杂,由遗传、环境、免疫等多种因素共同引起,而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是自身免疫耐受异常。多种免疫效应细胞和调节细胞的失衡,打破了自身免疫耐受平衡,进而引起自身免疫疾病。在各种免疫细胞中,MDSC是调节免疫稳态平衡的关键节点。然而,MDSC在SLE发病过程中的具体作用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研究。因此,探讨MDSC在自身免疫疾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可能为SLE的相关治疗筛选出更精确的靶点。目的:本工作的目的是测定MDSC在SLE患者外周血中表达水平及免疫抑制作用机制,并分析其与疾病发生、进展、治疗效果的关系。进一步认识SLE发生发展机制、探索新的潜在的治疗靶点。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0年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32例初诊SLE患者作为实验组。选取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健康成年人30例作为对照组。本实验中,我们采用CD14+HLA-DR-/low作为MDSC的免疫表型,探讨其在SLE患者外周血中与对照组水平的差异,并且与SLE患者临床特征进行相关性分析。在体外实验中,进一步探究MDSC在SLE发病中的具体作用机制。结果1.免疫功能实验显示,SLE患者外周血中CD14+HLA-DR-/low细胞具有免疫抑制作用,可以被鉴定为MDSC。2.初诊SLE患者外周血中MDSC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3.初诊SLE患者外周血中MDSC表达水平与性别、狼疮性肾炎、以及疾病活动度密切相关,并且与SLEDAI评分呈正相关。4.初诊SLE患者外周血中GM-CSF、IL-6和iNOS水平明显升高;但Arg-1水平未见明显升高。5.体外诱导实验表明,初诊SLE患者外周血浆可以诱导正常人PBMC产生MDSC。6.体外增殖抑制实验进一步表明,MDSC主要是通过iNOS对SLE患者产生免疫抑制作用。结论在SLE患者中,宿主免疫功能处于紊乱状态。初诊SLE患者外周血中MDSC明显升高,并且与SLE患者疾病活动性呈正相关。经治疗后,SLE患者MDSC数量减少,提示MDSC可作为判断治疗效果的指标之一。此外,在SLE患者外周血中存在高浓度的GM-CSF和IL-6诱导MDSC的异常扩增,并且以iNOS依赖的方式发挥免疫抑制作用。因此,我们推测高表达状态的MDSC仍然具有免疫抑制作用,并通过分泌iNOS介导了SLE的免疫耐受异常,但不足以抑制SLE的免疫功能异常亢进,进而促进了SLE的发生、发展。
王增增[5](2019)在《膜联蛋白A2在系统性硬化症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初步探讨膜联蛋白A2(annexin A2,ANXA2)在系统性硬化症患者(Systemic sclerosis,SS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免疫风湿科门诊及住院部收治的23例SSc患者作为实验组,留取外周血,其中4例行前臂皮肤组织活检;选取16例年龄及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HC)作为对照组,留取外周血,另外选取2例同期于我院乳房科行乳腺纤维瘤手术的患者,取其病灶周围正常皮肤组织作为对照。根据患者的疾病病程分为短病程组(病程≤3年,n=11)和长病程组(病程>3年,n=12)。根据患者的皮肤病变,分为肿胀期(n=7)、硬化期(n=13)、萎缩期(n=3)。根据2016年欧洲抗风湿病联盟硬皮病试验研究组(EULAR Scleroderma Trials and Research group,EUSTAR)对SSc患者病情活动程度的修正参数(revised index)分为活动组(revised index>2.5,n=11)和非活动组(revised index≤2.5,n=12)。根据患者有无肢端溃疡分为肢端溃疡(digital ulcer,DU)组(n=10)和无肢端溃疡组(n=13)。根据患者有无肺动脉高压,分为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组(n=8)和无肺动脉高压组(n=15)。采用RT-PCR检测SSc患者及对照组人群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 ANX A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的相对表达水平。收集SSc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比较各组间ANX A2及VEGF、TF的相对表达水平,并分析ANXA2与VEGF、TF及临床表现、各辅助检查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ANX A2在正常皮肤组织的血管内皮细胞、表皮细胞中呈阳性表达,在SSc肿胀期患者皮肤组织血管内皮细胞、表皮细胞中呈强阳性表达,在SSc硬化-萎缩期患者皮肤组织表皮细胞中呈弱阳性表达。(2)SSc组与HC组PBMC中ANX A2的相对表达水平(17.39 vs 23.75),VEGF的相对表达水平(18.33 vs 22.41),TF的相对表达水平(17.77 vs 20.8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Sc肿胀期PBMC中ANXA2的相对表达水平显着低于HC组(6.57 vs 14.38,P=0.011)及SSc硬化期(6.50 vs 12.65,P=0.02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SSc硬化期及萎缩期PBMC中TF的相对表达水平均显着高于肿胀期(13.31 vs 5.29,P=0.004)、(9.00 vs 4.00,P=0.0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SSc短病程与长病程组PBMC中ANX A2的相对表达水平(9.95 vs 13.88),VEGF的相对表达水平(11.14 vs 12.79),TF的相对表达水平(9.90 vs 12.8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组与非活动组PBMC中ANXA2的相对表达水平(13.41 vs 10.71),VEGF的相对表达水平(12.13 vs 12.00),TF的相对表达水平(11.45 vs 11.5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肢端溃疡组与无肢端溃疡组PBMC中ANX A2的相对表达水平(13.90 vs 10.54),VEGF的相对表达水平(12.75 vs 11.42),TF的相对表达水平(11.00 vs 12.1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动脉高压组与无肺动脉高压组PBMC中ANX A2的相对表达水平(13.06 vs 11.43),VEGF的相对表达水平(12.00 vs 10.88),TF的相对表达水平(12.63 vs 10.8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SSc患者PBMC中ANX A2的相对表达水平与SSc患者各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之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4)SSc患者PBMC中ANX A2的相对表达水平与VEGF的相对表达水平呈正相关(P=0.035),与TF的相对表达水平呈正相关(P=0.027)。结论:SSc肿胀期患者皮肤组织中ANXA2呈强阳性表达,硬化-萎缩期患者皮肤组织中ANXA2呈弱阳性表达。硬化期患者PBMC中ANXA2、TF的相对表达水平均显着高于肿胀期。PBMC中ANX A2的表达水平与VEGF、TF的相对表达水平呈显着正相关,提示ANXA2与VEGF、TF存在相互影响,并可能与SSc的发生、发展有关。
张力奋,夏成云,权志慧[6](2019)在《狼疮性肾炎患者血清S100A8/A9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文中研究表明目的 探讨狼疮性肾炎(LN)患者血清中S100A8/A9的水平变化及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LN患者58例作为LN实验组,根据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评分将其分为LN活动期组38例(总分≥10分)、LN稳定期组20例(总分<10分),选择与LN患者性别、年龄以及体重指数(BMI)均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S100A8/A9的表达水平,同时搜集整理LN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①LN实验组血清S100A8/A9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LN活动组血清S100A8/A9水平高于LN稳定期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N稳定期组血清S100A8/A9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LN患者血清S100A8/A9水平与抗双链DNA抗体(anti-dsDNA)、C反应蛋白(CRP)、血肌酐(Scr)、24 h尿蛋白、SLEDAI评分呈正相关(r=0.270,P=0.040;r=0.400,P=0.002;r=0.380,P=0.003;r=0.300,P=0.020;r=0.900,P=0.000);与补体C3、补体C4、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呈负相关(r=-0.280,P=0.036;r=-0.380,P=0.0360;r=-0.322,P=0.014);与血沉(ESR)无相关性(r=0.098,P=0.464)。结论 S100A8/A9可能参与了狼疮性肾炎的发生发展过程。动态监测LN患者血清S100A8/A9水平,有助于了解狼疮活动情况以及肾脏损害程度,对治疗方案的选择、疗效评估可能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陶李[7](2019)在《S100A8/A9蛋白与S100P蛋白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滑膜及血清中表达水平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检测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患者以及健康对照(Healthy controls,HCs)人群滑膜组织、血清中S100A8/A9蛋白与S100P蛋白表达水平,评估S100A8/A9蛋白与S100P蛋白对于RA的诊断价值,并进一步探讨其与RA患者临床和实验室指标的关系。方法:采用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Wb)技术检测RA组(n=5)、OA组(n=5)与HCS组(n=4)滑膜中S100A8/A9蛋白与S100P蛋白表达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e sorbent assay,ELISA)检测RA组(n=60)、OA组(n=48)、以及HCs组(n=35)血清中S100A8/A9蛋白与S100P蛋白表达水平,收集三组人群的临床和实验室相关指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S100A8/A9蛋白与S100P蛋白对于RA的诊断价值以及其与RA患者临床疾病活动度及实验室相关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1.RA组S100A8/A9蛋白与S100P蛋白滑膜中的表达水平显着高于OA组和HCS组。2.RA组S100A8/A9蛋白血清表达水平(77.7(16.2-174.4)ng/ml)显着高于OA组(28.6(11.9-42.9)ng/ml)和HCs组(8.9(7.2-10.1)n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运用ROC曲线,S100A8/A9蛋白的cut off值为46.08ng/ml时,其对于诊断RA的敏感性为63.3%,特异性为90.4%。曲线下面积0.82。在此cut off值下,RA组中S100A8/A9蛋白的阳性率(38/60,63.3%)要显着高于OA组(8/48,16.7%)和健康对照组(0/3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血清S100A8/A9蛋白水平与RA患者28肿胀关节计数、28疼痛关节计数、DAS28评分、类风湿因子IgM(RF-IgM)、血沉(ESR)呈正相关,而与C反应蛋白(CRP)、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nti-CCP)水平、疾病持续时间和年龄无相关性。在以DAS28为因变量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中,S100A8/A9蛋白对于DAS28评分的影响大于CRP与ESR。3.RA组S100P蛋白血清表达水平(57.3(52.9-63.5)ng/ml)显着高于OA组(45.1(36.6-57.8)ng/ml)和健康对照组(40.9(35.3-50.5)n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运用ROC曲线分析,S100P蛋白的cut off值为50.7ng/ml时,其对于诊断RA的敏感性为85.0%,特异性为68.7%。曲线下面积0.796。在此cut off值下,RA组中S100P蛋白阳性率为(51/60,85.0%)显着高于OA组(18/48,37.5%)和正常对照组(8/35,2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血清S100P蛋白水平与RA患者RF-IgM、anti-CCP呈正相关。结论:1.S100A8/A9蛋白与S100P蛋白在RA患者滑膜组织中表达水平升高,说明S100A8/A9蛋白可能在滑膜中参与了RA的致病过程。2.S100A8/A9蛋白在RA患者血清中表达水平升高,并且在RA中具有良好的诊断作用和监测疾病活动性的能力,有希望成为RA的新血清标志物。3.S100P蛋白在RA患者血清中表达水平升高,对于RA具有良好的诊断潜力。
王凤英[8](2018)在《食物特异性IgA抗体与儿童过敏性紫癜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过敏性紫癜(Henoch-Sch(?)nlein purpura,HSP)是一种以小血管为主要病变的III型变态反应性疾病,是免疫复合物介导的白细胞碎裂性血管炎。因病理上以IgA沉积于受累毛细血管及小血管为特征,2012 International Chapel Hill Consensus Conference(CHCC2012)新的血管炎分类标准将HSP更名为IgA血管炎,分类上隶属于小血管炎下的免疫复合物性血管炎[1]。HSP常累及皮肤、关节、消化道、肾脏,其中又以肾脏受累的病情最为严重。HSP是儿童最常见的血管炎,发病率逐年增加,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故对病因和发病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尤其对病因的研究可从源头上减少发病。HSP的触发因素虽然未知,但感染、疫苗接种、自身免疫、食物过敏原或其它因素等均可能是其触发因素;其发病机制目前认为是多因素的,系免疫异常、环境因素和个体遗传综合作用的结果。感染和食物因素被认为是儿童HSP主要的致病因素。非Ig E介导的食物过敏反应机制尚未完全清楚,Ig G,IgA,Ig M,T淋巴细胞及其他的免疫活性细胞、细胞因子、补体等均可参与其发病,涉及II型、III型或IV型变态(过敏)反应。IgA介导的III型变态(过敏)反应是HSP的免疫病理特征。牛奶、鸡蛋是儿童常见食物,其与HSP的相关性研究多是采用食物特异性Ig E/Ig G检测试剂盒检测的食物特异性Ig E/Ig G抗体。因HSP是一种IgA血管炎,故研究食物特异性IgA抗体在HSP中的作用有一定的意义。目前国内外缺乏食物特异性IgA抗体在HSP中作用的研究报道,亦未见食物蛋白抗原成分在HSP血液及皮肤组织等的研究报道。本课题组希望通过此次研究,能够明确牛奶、鸡蛋等食物抗原及其特异性IgA抗体与儿童HSP的相关性,为食物在HSP中的作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第一部分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液中食物特异性IgA抗体的水平及意义目的:通过检测HSP患儿和对照儿童外周血清牛酪蛋白(casein,CA)、牛β-乳球蛋白(bovineβ-lactoglobulin,BLG)、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及鸡蛋卵清蛋白(ovalbumin,VOA)四种食物蛋白特异性IgA抗体的水平,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探讨上述食物蛋白特异性IgA抗体在儿童HSP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16年4月至2017年9月期间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诊疗并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的儿童的外周血清标本。研究对象:HSP患儿组160例,为急性期HSP患儿,其中有36例在恢复期配合来院复查并同意血液采集;正常对照组106例,为腹股沟斜疝、包皮过长及包茎的择期手术儿童;疾病对照组共140例,包括以下5组:38例非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juvenile idiopathic arthritis,JIA)患儿,24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儿,17例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患儿,30例迁延性或慢性腹泻患儿(称为腹泻组),31例腹痛起病的胃炎、十二指肠球炎或/和消化性溃疡患儿(称为腹痛组)。同时收集HSP患儿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资料、肾活检病人的病理资料及各对照组儿童的基本资料。首先构建检测食物蛋白特异性IgA抗体的ELISA体系,并用以检测各组儿童上述食物蛋白特异性IgA抗体的水平,结合HSP患儿临床及病理指标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1.成功建立了检测食物蛋白特异性IgA抗体的ELISA体系。本研究每次试验拟合出的标准曲线方程的参数大小差别很小,且回归方程的R2>0.996,提示所建立ELISA体系的稳定性高及回归方程的拟合优度高;每次试验空白孔和新生儿阴性血清的OD值绝大多数小于0.1,均未超过0.2,说明试验的有效性和结果的可用性。2.正常对照组儿童外周血中存在基础水平的食物蛋白特异性IgA抗体。四种食物蛋白特异性IgA抗体水平在多组间比较,CA、BLG、VOA特异性IgA抗体在各组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其中HSP患儿VOA特异性IgA抗体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腹泻组、腹痛组、JIA组及SL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HSP患儿BLG特异性IgA抗体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腹泻组、腹痛组及JI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HSP患儿CA特异性IgA抗体水平比正常对照组的水平高,但低于IgAN组的抗体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本研究同时表明IgAN组的CA特异性抗体水平除了与SLE组的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高于其它各组的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36例HSP患儿急性期和恢复期食物蛋白特异性IgA抗体的配对检测结果显示,恢复期CA、BLG、BSA、VOA四种蛋白特异性IgA抗体水平均较急性期相应抗体水平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4.临床类型不同的患儿各组间比较,肾型HSP患儿的BLG特异性IgA抗体水平低于关节型HSP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混合型和肾型HSP患儿的VOA特异性IgA抗体水平低于关节型HSP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5.食物蛋白特异性IgA抗体与食物特异性Ig G抗体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CA、BSA特异性IgA抗体与牛奶Ig G抗体水平呈正相关(P均<0.05)。VOA特异性IgA抗体与蛋清/蛋黄Ig G抗体水平呈正相关(P<0.05)。6.肾型HSP患儿中有17例行肾活检检查,BSA特异性IgA抗体与肾小球IgA沉积呈负相关(P<0.05),与肾小球Fib沉积及病理分级之间无相关性。CA、BLG、VOA特异性IgA抗体与肾小球IgA沉积、肾小球Fib沉积及病理分级之间均无相关性(P均>0.05)。7.HSP患儿血清总IgA相关影响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在可能影响其水平的23项因素中,能进入回归模型的因素按作用贡献大小依次为CA特异性IgA抗体、VOA特异性IgA抗体、BSA特异性IgA抗体、年龄。回归模型中回归平方和为57.605,残差平方和为55.013,总计为112.618,可见回归平方和占总计平方和的一半以上,表明血清总IgA一半以上的变异由该四项因素引起,其中BSA特异性IgA抗体在回归模型中的作用是负的,其余三个作用是正的。8.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的分析结果提示,在区分HSP与正常对照组时,以CA特异性IgA抗体最有价值,AUC为0.803,敏感性为0.763,特异性为0.707;其次是BLG特异性IgA抗体,AUC为0.707,与CA特异性IgA抗体相比,虽敏感性升高,但特异性下降。在区分HSP组与非风湿性疾病对照组(腹泻组、腹痛组)中的价值,以VOA特异性IgA抗体最有价值,AUC为0.850,敏感性为0.763,特异性为0.787。其次是BLG特异性IgA抗体,AUC为0.764,与VOA特异性IgA抗体相比,虽敏感性升高,但特异性下降。在区分HSP组与其他风湿性疾病对照组(JIA、SLE)中的价值,以VOA特异性IgA抗体最有价值,AUC为0.807,敏感性为0.775,特异性为0.726。其次是BLG特异性IgA抗体,AUC为0.719,与VOA特异性IgA抗体相比,敏感性升高,但特异性下降。在区分HSP组与所有对照组中的价值,以VOA特异性IgA抗体最有价值,AUC为0.758,敏感性为0.763,特异性为0.630。其次是BLG特异性IgA抗体,AUC为0.717,与VOA特异性IgA抗体相比,敏感性升高,但特异性下降。结论:1.目前市场上没有食物特异性IgA抗体检测ELISA试剂盒,本研究组成功构建了检测牛奶、鸡蛋蛋白成分特异性IgA抗体的ELISA体系。检测结果提示牛奶、鸡蛋部分蛋白成分特异性IgA抗体水平升高,病情缓解后均下降,提示其特异性IgA抗体可能与儿童HSP的发病相关。其中以VOA特异性IgA抗体的相关性最强,其次是BLG特异性IgA抗体。2.在区分HSP组与疾病对照组及所有对照组中的价值,均以VOA特异性IgA抗体最有价值,其次为BLG特异性IgA抗体。BSA特异性IgA抗体与肾型HSP患儿肾小球IgA沉积负相关,提示BSA特异性IgA抗体在肾型HSP中可能起一定的作用。第二部分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液、皮肤及肾脏组织中食物蛋白成分的水平及意义目的:通过检测HSP患儿和对照儿童外周血清CA、BLG、BSA和VOA四种食物蛋白抗原的水平,及上述食物蛋白抗原在皮肤和肾脏组织中的沉积,进一步探讨上述食物蛋白抗原和其特异性IgA抗体在儿童HSP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购买的ELISA试剂盒检测各组儿童血清中食物蛋白的水平。该部分研究对象选取自第一部分,标本采集方法和保存同第一部分。急性期HSP患儿和正常对照组儿童从第一部分中随机选取,分别检测了97例和68例,36例HSP患儿急性期和恢复期的标本均进行检测。疾病对照组未纳入腹痛组,余同第一部分,即38例JIA,24例SLE,17例IgAN,30例腹泻患儿。采用免疫组织酶标化学方法检测皮肤组织标本小血管上四种食物蛋白抗原的沉积。皮肤标本为2012年1月至2017年5月期间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肾脏风湿科行皮肤活检的12例HSP患儿的皮肤蜡块标本,6例多指儿童被切除的手指皮肤蜡块作为正常皮肤对照组,同期肾脏风湿科行皮肤活检的其它病人的蜡块标本作为疾病对照组,包括4例变应性血管炎(allergic vasculitis,AV),3例幼年皮肌炎(juvenile dermatomyositis,JDM),1例多关节型JIA合并血管炎。采用免疫组织荧光化学方法检测肾脏组织标本肾小球上四种食物蛋白抗原的沉积。肾脏组织标本为2017年10月至2018年1月期间肾脏风湿科行肾活检的27例HSP患儿的标本,同期行肾活检的其它疾病的标本作为疾病对照组,包括5例IgAN,5例肾小球性血尿,4例急性肾炎,5例SLE,1例NS。新鲜肾脏组织用恒温冷冻切片机制作切片,切片制作后即刻进行实验。结果:1.外周血清食物蛋白成分BSA和VOA在各组的绝大多数儿童中可以检出,BSA在各组检出率分别为:HSP:98.97%,正常对照组:91.18%,腹泻组:93.33%,JIA:94.74%,SLE:100%,IgAN:94.18%。VOA在各组检出率分别为:HSP:98.97%,正常对照组:100%,腹泻组:100%,JIA组:97.37%,SLE组:100%,IgAN组:100%。HSP患儿外周血清BSA和VOA水平与其特异性IgA抗体均呈正相关性(P均<0.05),且36例HSP患儿急性期和恢复期配对比较结果表明恢复期BSA和VOA的水平较急性期明显下降(P均<0.05)。正常对照组、腹泻组、JIA组的BSA抗原与BSA特异性IgA抗体呈正相关(P均<0.05);SLE组、IgAN组儿童的BSA抗原与其特异性IgA抗体均无相关性(P均>0.05)。各对照组儿童VOA抗原与其特异性IgA抗体均无相关性(P均>0.05)。2.外周血清食物蛋白成分CA、BLG在各组儿童中均有部分患儿因低于试剂盒最低检测限而未检出,CA在各组检出率分别为:HSP组:62.89%,正常对照组:35.29%,腹泻组:23.33%,JIA组:42.11%,SLE组:95.83%,IgAN组:35.29%;BLG在各组检出率分别为:HSP组:54.64%,正常对照组:11.76%,腹泻组:46.67%,JIA组:55.26%,SLE组:91.67%,IgAN组:41.18%。HSP组患儿CA、BLG的检出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儿童的检测率,低于SLE组患儿的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CA的检出率亦高于腹泻组及IgAN患儿的检出率,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HSP患儿外周血CA抗原与CA特异性IgA抗体水平呈正相关(P<0.05);配对比较结果表明恢复期BLG抗原水平较急性期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对照组儿童CA、BLG与其特异性IgA抗体均无相关性(P均>0.05)。3.皮肤组织食物蛋白抗原检测结果表明HSP患儿的皮肤小血管可检测到不同程度四种食物蛋白的沉积,CA和VOA的染色较深,BLG和BSA的染色相对较淡。HSP患儿CA、BLG和VOA的染色阳性血管平均密度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三者均大于BSA的染色阳性血管平均密度(P均<0.05)。多组间比较显示,HSP患儿的CA、BLG、VOA的染色阳性血管平均密度高于正常儿童、AV及JDM组儿童(P均<0.05);BSA的染色阳性血管平均密度高于正常儿童、JDM儿童(P均<0.05),但与AV组相比,未显示有统计学差异(P>0.05)。4.肾脏组织食物蛋白抗原检测结果表明HSP患儿肾小球BSA、VOA的沉积率分别为88.89%和81.48%,均高于急性肾炎组患儿的沉积率(P均<0.05),BSA的沉积率亦高于肾小球性血尿组患儿(P<0.05)。HSP患儿肾小球CA和BLG的沉积率分别为44.44%和74.07%,与其他对照组患儿的沉积率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血液和组织学检查结果表明牛奶、鸡蛋部分蛋白成分与HSP的发病有较好的相关性。血液中牛奶、鸡蛋部分蛋白抗原与其特异性IgA抗体水平相关,并与病情一致,推测食物蛋白抗原与其特异性IgA抗体在小血管壁的沉积参与了HSP的发病。
靳永欣[9](2018)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中HMGB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中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风湿免疫科确诊的SLE患者60例和健康志愿者20例为研究对象,分别记录每位SLE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相关血清学指标。SLE患者的分组:依据SLE疾病活动度评分(SLEDAI评分)分为SLEDAI≥10分的活动组29例,SLEDAI<10分的非活动组31例;依据LN诊断标准分为LN组36例,非LN组24例;依据入组时患者伴随的临床症状分为发热组29例和无发热组31例、光过敏组30例和无光过敏组30例、关节炎组21例和无关节炎组39例、雷诺现象组7例和无雷诺现象组53例、浆膜炎组29例和无浆膜炎组31例、贫血组26例和无贫血组34例、白细胞减少组25例和无白细胞减少组35例、血小板减少组17例和无血小板减少组43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检测各组血清中HMGB1的水平,并应用直线相关分析探讨HMGB1与各临床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1.血清HMGB1水平在健康对照组、非活动期SLE患者组和活动期SLE患者组中依次升高,差异分别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活动期SLE患者SLEDAI评分、抗ds-DNA抗体、抗C1q抗体均高于非活动组,补体C3、补体C4均低于非活动组,差异分别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LN组患者血清HMGB1水平、24h尿蛋白定量均高于非LN组,差异分别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3.SLE患者血清HMGB1水平在不同临床症状分组之间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SLE患者血清HMGB1与SLEDAI评分(r=0.505)、抗ds-DNA抗体(rs=0.424)、抗C1q抗体(rs=0.288)、24h尿蛋白定量(rs=0.333)呈正相关(均P<0.01),与补体C3(r=-0.302)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1.SLE患者血清HMGB1的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2.活动期SLE患者血清HMGB1的水平高于非活动期,且与SLEDAI评分、抗ds-DNA抗体呈正相关,与补体C3呈负相关,提示血清HMGB1水平升高可能提示SLE疾病活动。3.LN患者血清HMGB1水平高于非LN患者,且与24h尿蛋白定量、抗C1q抗体呈正相关,提示血清HMGB1水平的升高可能参与了SLE患者肾损害的发生。
刘艳青[10](2017)在《狼疮性肾炎患者血清S100A8/A9水平变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狼疮性肾炎患者血清S100A8/A9水平变化。方法选取85例系统性红斑性狼疮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狼疮性肾炎,将纳入患者分为无肾脏损害组(n=57)与狼疮性肾炎组(n=38),选取同期在门诊体验的健康志愿者30例为健康对照组。比较三组间血清S100A8/A9水平。结果狼疮性肾炎组血清S100A8/A9水平为(4.24±1.59)μg/mL显着高于无肾脏损害组的(3.16±0.74)μg/mL与健康对照组的(1.78±0.52)μg/mL(t分别为3.909、8.226,P<0.05);无肾损害组血清S100A8/A9水平为(3.16±0.74)μg/mL显着高于健康对照组的(1.78±0.52)μg/mL(t=8.659,P<0.05)。结论血清S100A8/A9参与狼疮性肾炎炎症反应,肾功能损伤随血清S100A8/A9上升而加剧。
二、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S-100蛋白检测及其临床意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S-100蛋白检测及其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狼疮性肾炎患者血清S100A8/A9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对象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S100A8/A9在自身免疫疾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历 |
(3)VEGF、TGF-β1、CA19-9、CA242和DKK1联合检查对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语表 |
前言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一、文献综述 肿瘤标志物在胰腺癌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二、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
三、致谢 |
四、个人简介 |
(4)MDSC在DLBCL中表达及通过iNOS促进SLE疾病进展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缩略词表 |
绪论 |
第一部分 髓系来源抑制性细胞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中表达及预后关系 |
前言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MDSC通过iNOS促进SLE疾病进展的机制研究 |
前言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综述 MDSC在淋巴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5)膜联蛋白A2在系统性硬化症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材料与方法 |
一、一般资料 |
二、主要试剂及仪器设备 |
三、实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展望与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汇表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7)S100A8/A9蛋白与S100P蛋白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滑膜及血清中表达水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S100 蛋白 |
第二章 实验试剂与材料 |
2.1 实验仪器 |
2.2 实验试剂与耗材 |
第三章 实验及研究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排除标准 |
3.3 实验方法 |
3.4 实验数据的统计学处理 |
3.5 实验技术路线图 |
第四章 实验结果 |
4.1 S100A8/A9 蛋白与S100P蛋白在RA滑膜组织中的表达水平 |
4.2 S100A8/A9 蛋白在RA血清中的表达水平 |
4.3 S100A8/A9 蛋白与RA临床和实验室指标之间的相关性 |
4.4 S100A8/A9 蛋白对于RA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 |
4.5 S100P蛋白在RA血清中的表达水平 |
4.6 S100P蛋白与RA临床和实验室指标之间的相关性 |
4.7 S100P蛋白对于RA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 |
第五章 讨论 |
第六章 总结 |
参考文献 |
在校期间研究成果及参与课题 |
缩略词 |
致谢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伦理审核表 |
(8)食物特异性IgA抗体与儿童过敏性紫癜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液中食物特异性IgA抗体的水平及意义 |
引言 |
1.研究资料与方法 |
2.结果 |
3.讨论 |
第二部分 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液、皮肤及肾脏组织中食物蛋白成分的水平及意义 |
引言 |
1.研究资料与方法 |
2.结果 |
3.讨论 |
全文总结 |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食物过敏原与肾脏疾病及风湿免疫性疾病 |
参考文献 |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 |
攻读博士期间科研成果 |
基金资助 |
致谢 |
(9)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中HMGB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前言 |
研究现状、成果 |
研究目的、方法 |
1.对象和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1.1 对象选择 |
1.1.2 入组标准 |
1.1.3 排除标准(所有研究对象若满足以下任何一项均被排除) |
1.1.4 SLE疾病活动度评价标准 |
1.1.5 LN的诊断标准 |
1.1.6 60例SLE患者的分组 |
1.2 实验方法 |
1.2.1 标本的采集及保存 |
1.2.2 临床指标的收集 |
1.2.3 HMGB1的检测原理 |
1.2.4 实验仪器 |
1.2.5 实验试剂 |
1.2.6 实验步骤 |
1.2.7 统计学方法 |
1.2.8 质量控制 |
2.结果 |
2.1 SLE组与健康对照组血清HMGB1水平的比较 |
2.2 血清HMGB1水平与SLE疾病活动度的关系 |
2.2.1 SLE患者活动组、非活动组和健康对照组之间血清HMGB1水平的比较 |
2.2.2 SLE患者活动组与非活动组其他临床指标的比较 |
2.2.3 SLE患者血清HMGB1与其他评价疾病活动度的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
2.3 SLE患者血清HMGB1水平与肾脏损害的关系 |
2.3.1 LN组与非LN组血清HMGB1水平及其他与肾损害相关指标的比较 |
2.3.2 SLE血清HMGB1与其他评价肾损害的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
2.4 血清HMGB1水平与SLE患者临床症状的关系 |
2.4.1 SLE患者不同临床症状组血清HMGB1水平的比较 |
2.4.2 SLE血清HMGB1与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的相关性分析 |
3.讨论 |
3.1 SLE患者血清HMGB1水平及其与疾病活动度的关系 |
3.2 血清HMGB1在LN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
3.3 血清HMGB1水平与SLE临床症状的关系 |
4.本研究中的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10)狼疮性肾炎患者血清S100A8/A9水平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实验方法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四、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S-100蛋白检测及其临床意义(论文参考文献)
- [1]狼疮性肾炎患者血清S100A8/A9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D]. 张力奋. 川北医学院, 2016(02)
- [2]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S-100蛋白检测及其临床意义[J]. 陶菲克,徐祖森. 临床皮肤科杂志, 2004(12)
- [3]VEGF、TGF-β1、CA19-9、CA242和DKK1联合检查对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分析[D]. 宋亚邛. 锦州医科大学, 2021(01)
- [4]MDSC在DLBCL中表达及通过iNOS促进SLE疾病进展的机制研究[D]. 王芝涛.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1)
- [5]膜联蛋白A2在系统性硬化症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D]. 王增增. 苏州大学, 2019(04)
- [6]狼疮性肾炎患者血清S100A8/A9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J]. 张力奋,夏成云,权志慧. 国际泌尿系统杂志, 2019(02)
- [7]S100A8/A9蛋白与S100P蛋白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滑膜及血清中表达水平研究[D]. 陶李. 兰州大学, 2019(09)
- [8]食物特异性IgA抗体与儿童过敏性紫癜的相关性研究[D]. 王凤英. 苏州大学, 2018
- [9]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中HMGB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D]. 靳永欣. 天津医科大学, 2018(02)
- [10]狼疮性肾炎患者血清S100A8/A9水平变化研究[J]. 刘艳青.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