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MPEG-4视频解码器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文献综述)
王媛[1](2013)在《基于PtolemyⅡ的图像压缩系统的建模仿真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缩短嵌入式产品的开发周期,保障产品质量,嵌入式系统一般采用软硬件协同设计的方法进行系统设计。在划分系统的软件和硬件之前,对嵌入式系统进行建模,能够保证系统设计不会出现原理性错误,也能减少后续阶段的工作量。然而现有的建模方法和建模工具在嵌入式系统仿真方面不足,因此研究能够对嵌入式系统进行有效建模和仿真的PtolemyII平台非常有必要。本文主要以图像压缩系统为实例,研究嵌入式系统建模与仿真技术。首先,研究了面向角色的层次异构系统建模仿真平台PtolemyII;然后,针对PtolemyII不能提供完备的角色库来满足所有系统需求的问题,分析角色的软件结构,归纳出一套扩展角色的方法;接着,基于此方法,设计出一组JPEG编解码角色,包括图像分割、DCT、量化、编码、解码、反量化、逆DCT、图形合成等角色,实现了JPEG图像的编码和解码处理过程,通过对比原图片和解压缩后的图片,验证了此角色设计方法是切实可行的;最后,研究MPEG-4视频压缩系统,结合PtolemyII平台下的同步数据流计算模型的特点,设计了控制数据传输率的语句,并将其成功的添加到部分角色中,实现MPEG-4视频编码器的层次建模,对该模型进行仿真分析,验证了MPEG-4视频编码器功能的正确性和控制数据传输率语句的有效性;基于PtolemyII平台建立实时解码和下载后解码两种模式的解码器模型。
付扬[2](2012)在《基于Nios Ⅱ软核的视频解码系统优化设计》文中提出研究了基于嵌入式Nios Ⅱ软核的MPEG-4视频解码系统的设计优化,以期提高便携式多媒体播放器视频解码的综合性能。提出了在可编程片上系统(System on a programmable chip,SOPC)中软硬件协同设计方案,通过研究二维离散余弦逆变换、运动补偿、颜色空间转换的硬件IP核优化设计与实现,构建基于Nios II软核软硬件协同设计的视频解码系统。以Altera型号EP2C35F672C8的FPGA为核心的SOPC系统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在运行频率仅为100MHz下,测试码流的码率为1 593.90kb/s时,帧率可以达到35.20f/s,实现了MPEG-4的实时解码,从而使该SOPC软硬件协同设计实现了播放器的低功耗等高性能。
陈阳[3](2010)在《基于SOPC的MPEG4视频解码器的优化设计》文中研究指明本文利用灵活可靠的SOPC技术,采用MPEG-4 Advanced Simple Profile为压缩标准,通过Altera公司的QuartusⅡ和NiosⅡ嵌入式软核的进行硬件设计和仿真调试,构建视频解码系统,实现MPEG-4 Advanced Simple Profile的解码。在系统时钟为100MHz的条件下,通过软件的设置统计出该视频解码系统的解码效率CIF(352×288)平均每秒15帧以下。针对由此建立的MPEG-4 Advanced Simple Profile视频解码系统解码效率低的情况,本论文通过硬件加速期望能使加速后的解码效率是加速前的3-5倍。硬件加速部分主要针对YUV-RGB的格式转换,IDCT算法以及运动补偿进行优化。通过硬件加速,系统的解码效率达到了CIF(352×288)平均每秒30帧以上,基本符合了视频解码系统的解码要求。
桂凌[4](2010)在《基于ARM和Qt的嵌入式流媒体播放器的设计》文中研究表明该文所设计的嵌入式流媒体播放器是以Freescale公司的MC9328MX21芯片为核心处理器,选择源代码开发的嵌入式Linux作为操作系统,采用Xvid最新版为解码器,使用Qt开发库设计图形用户界面。此播放器采用了实时流式传输技术,能实现流媒体的播放、暂停、停止等功能,并能远程控制流媒体服务器。
覃春平[5](2010)在《MPEG-4/H.264中去块效应滤波子系统原型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视频编码技术中,基于块编码方法在性能、复杂度、兼容性和市场需求等方面比其它编法方式具有较强的综合优势,因此在视频压缩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是,基于块的编码方法存在块效应问题——由于各变换块的单独量化以及运动补偿中插值运算引入的误差,导致视频误差。量化步长越大,块效应越明显,极大地影响图像的视觉质量和压缩效率。为了消除块效应,MPEG-4视频压缩标准引入后处理去块效应滤波器,利用解码时所得到的各种参数对解码后的视频进行平滑处理,以消除虚假边缘。在H.264视频压缩标准中,则引入环路滤波系统,把去块效应滤波器作为编解码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滤波后的帧用于后续帧的运动补偿预测,从而避免了虚假边界积累误差导致的图像质量的进一步降低。本文研究了系统的硬件设计及FPGA实现,完成的主要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设计MPEG-4/H.264去块效应滤波体系结构。用自顶向下的设计方法,把去块效应滤波系统电路具体划分为多个子模块,然后对这些子模块进行了详细的设计和说明,介绍了子模块的功能、内部硬件结构以及操作时序等。(2)研究提高去块效应滤波系统性能的方法。采用一种扩展每帧图像的左边和上边两个边界的方法,避免了去块效应滤波的不规律性,有效简化滤波控制系统的硬件实现;同时,还采用基于宏块流水解码与块内流水滤波的双流水滤波结构,有效提高解码速度;改进滤波顺序,实现数据读写与滤波计算并行执行,有效提高解码滤波的实时性能。(3)优化存储器资源。优化数据存储结构,采用数据宽度为8位的双端口可同时读写的存储器件,省却转置装置,有效节减少芯片面积;设计数据重用机制以减少数据吞吐量,有效节省硬件开销的同时提高滤波速度。(4)完成MPEG-4/H.264去块效应滤波原型设计。设计RTL代码,完成RTL仿真、门级仿真和FPGA硬件原型设计与验证,通过以太网将码流从PC端传到FPGA开发板,经过视频解码系统解码后在VGA显示器上进行显示。经过实际视频码流测试,MPEG-4后处理去块效应滤波系统可以达到MPEG-4简单类和高级类实时解码的技术要求,H.264去块效应滤波系统可以达到主要档次的技术要求。
徐先祥[6](2010)在《基于FPGA的H.264视频解码器的研究与实现》文中提出近年来,随着宽带网络的普及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视频压缩编码技术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由于编解码算法复杂度的提高,尤其是本文研究的H.264/AVC视频标准,需要处理的数据量很大,用一般的软件来实现会比较慢,而ASIC芯片价格较昂贵,使用灵活性欠缺,通用性和升级性较差,并涉及到知识产权等一系列问题。所以在硬件平台上进行视频图像压缩编码的设计无论是在实践还是在理论研究方面都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针对基本档次的H.264解码器中的几个关键模块的硬件实现进行了研究,完成了解码器整个框架搭建,在PC机上对其进行了仿真验证,最后移植到硬件平台实现了初步的解码显示。本文首先详细阐述了视频编解码标准的发展,并介绍了实现视频编解码的几种方式,从而确立了本文研究的意义。接着对视频编码的基本原理进行了简单的阐述,着重对H.264标准进行了较为系统的介绍,包括编解码流程,主要框架及采用的具体技术等,这是整个论文的理论基础。然后简要介绍了FPGA设计技术,详细阐述了基本档次的H.264/AVC解码中熵解码、帧内预测解码、帧间预测解码和去块效应滤波几个关键模块的硬件设计,此外还给出每个部分的模块化程序结构图,并依次对各模块进行了综合。最后完成完整的H.264解码器的硬件设计,并对其进行了仿真验证和综合,进行了初步的性能分析,接着在简要介绍了本文使用的FPGA硬件平台基础上,详述了H.264/AVC解码器移植到平台上的过程及其中的关键技术,最后完成了解码显示。本文设计的H.264硬件解码器程序未经过优化,只能支持QCIF格式的视频码流解码,且由于时间有限,借助了软件通过USBBlaster进行码流的搬移。下一步的研究目标是优化解码程序并完善整个系统框架争取实现标清、高清视频在该平台的解码显示。
刘学,张宝平,曹睿学,陈俊吉[7](2009)在《车载视频采集系统设计方案》文中指出介绍了基于S3C2440和MPG440的车载视频采集系统,该系统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和功耗低等特点,与其他的车载视频采集系统相比,其编码压缩格式采用了当今广为流行的MPEG-4格式,为以后的网络化扩展奠定了基础。视频的编码压缩模块是整个系统的核心。文中采用的是TVP5150视频解码芯片和MPG440编码压缩芯片,其中TVP5150用于模拟视频的输入解码,MPG440用于对数字视频的压缩编码,它采用符合工业标准的16b/32b的双向主机接口,用来与视频解码芯片和主控制器进行通信,控制芯片采用的是基于ARM920T内核的S3C2440,其强大的处理能力完全满足系统的设计需求。
于欣[8](2010)在《基于多核架构的MPEG-4视频解码器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视频编解码技术和常用的实现方案,比较了各种方案的优缺点。结合Xvid编解码模型描述了现今广泛应用的MPEG-4视频标准ASP档次的特点及编解码流程,并介绍了基于LEON3微处理器的SOC平台和配套开发工具。本文将Xvid软件模型移植到LEON3平台中,使用标准测试码流对纯软件的解码性能进行了测试,得出了解码过程中各功能模块占用CPU资源的比例。根据实时解码CIF分辨率图像的设计要求,通过计算和分析,综合考虑了速度、带宽、实现复杂度、灵活性和可扩展性等多方面因素,确定了软硬件协同的设计思想和具体的划分方案。传统的软硬件协同是CPU加硬件加速模块通过总线连接和通信的。这种架构对系统总线带宽压力很大,并不适用于视频解码这种对数据传输要求较高的应用场合。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文提出了CPU加多个协处理器的架构方案,协处理器无需通过总线即可直接访问外部存储器,采用“单指令多数据”的思想,设计了专用的协处理器控制模块CPC,CPU与CPC之间通过协处理器指令实现帧级的软硬件协同,CPC完成协处理器指令译码后通过内部命令字控制IDCT-CP和MP-CP两个专用协处理器进行宏块级的流水解码。本文详细描述了解码器的架构方案、软硬件协同的解码流程以及系统级的数据流和控制流;分析评估了系统工作需要的存储带宽,提出了“二平面存储”的方案来存储参考帧的解码结果,有效地提高了存储带宽的利用效率。在架构方案的基础上,本文对从软件、硬件、软硬件协同三个方面进行了具体的设计和实现。软件方面,对执行解码功能的软件部分从代码结构、数据接口、算法实现等方面进行了进一步的优化,优化后性能提高了46.69%。硬件方面,从功能、工作流程、接口信号及其时序、带宽性能分析、命令字定义以及各个子模块的具体实现等全方面阐述了IDCT-CP和MP-CP两个协处理器的设计和实现方案。软硬件协同方面,设计了系统控制软件,使用协处理器指令控制协处理器工作,总控整个解码流程;设计了专用的软硬件接口模块CPC,实现了软硬件之间的协调和通信。在设计过程中,本文始终将可复用性和可扩展性作为重要的考虑因素。设计了单独的协处理器控制模块CPC,将具体的协处理器功能与软件控制相分离,使得解码器易于移植到其他平台运行;协处理器MP-CP具有正常模式、旁路模式和软件模式三种相互独立的工作模式,分别具有不同的命令字和软硬件划分,适用于不同特点的应用场合;在运动预测过程中,设计了专用Cache,针对运动预测的特点提出了“距离标志”替换算法,经过测试,可以将运动预测过程中对存储带宽的使用量降低20%左右;设计了统一的外存接口模块MCI,为系统内各个与外存有数据交换的模块提供了标准的访问接口和时序,增强了系统的可扩展性。最后,将通过Verilog HDL实现的解码器集成到SOC平台中,进行了功能验证和性能测试。经过测试,所设计的解码器功能正确,在80MHz的时钟频率下,对CIF分辨率图像的解码速率达到60帧/秒,性能与使用硬件加速之前相比提高了4-6倍,完全实现了预定的性能要求。同时,使用130nm工艺库进行了逻辑综合,得到了解码器的速度、面积和功耗等指标,与相关参考设计对比,本文所设计的解码器具有良好的性能/代价比。
高园园[9](2008)在《基于HiFi330的MPEG-4视频解码器实现研究》文中研究说明Tensilica Diamond HiFi330音频处理器内核是一款功能强大的多媒体音频开发平台,已经大量应用于个人媒体播放器芯片设计领域。在完成普通音频处理任务时HiFi330仍然富裕很多资源可以用于扩展系统功能。为了充分利用处理器资源,也考虑到个人媒体播放器在视频处理方面的需求,本论文主要研究基于HiFi330处理器的QVGA(Quarter Video Graphics Array)分辨率视频解码器的实现。MPEG-4是ISO/IEC的运动图像专家组于1999年12月通过的一个基于对象的视频编码标准。它充分利用了人眼视觉特性,抓住了图像信息传输的本质,从轮廓、纹理思路出发,支持基于视觉内容的交互功能。它的低比特率,高压缩性很好的满足了数字化多媒体信息传输的要求。论文采用的是XVID 0.9.2开发源代码,可实现MPEG-4 simple profile level 1视频解码。论文主要介绍基于HiFi330的MPEG-4视频解码器的移植和优化。为了实现实时解码的功能,本文充分利用处理器提供的资源,进行了一系列代码优化,指令优化等工作。当HiFi330处理器工作频率为175MHz时,可实时解码帧率为30帧/秒的QVGA分辨率的视频图像。
韩合民[10](2008)在《基于ARM平台的嵌入式流媒体播放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文中提出随着嵌入式系统以及流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基于嵌入式系统实现可视电话、视频点播、视频会议等功能已经成为当前的热点研究领域。这样的系统通常具有小型化、低功耗、低成本、稳定可靠、便于携带等特点。本文旨在研究流媒体以及嵌入式系统的相关技术,基于ARM9处理器平台实现一种基于嵌入式系统的流媒体播放器。该播放器的硬件平台以32位高性能ARM9处理器为核心进行规划,在此基础上,采用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MPEG-4视频解码技术和流媒体网络传输技术进行设计。本文的主要贡献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1、分析嵌入式流媒体播放器的功能需求和技术特点,对嵌入式流媒体播放器的总体实现方案进行设计。2、研究嵌入式Linux系统设计方法,基于ARM处理器平台构建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这部分的工作包括嵌入式BootLoader的移植、Linux内核的配置与编译以及根文件系统的创建。3、研究MPEG-4视频压缩标准,基于ARM-Linux系统平台移植MPEG-4视频解码器。4、研究ARM体系结构以及基于ARM平台的嵌入式软件优化方法,对所移植的MPEG-4视频解码器进行平台相关优化。5、研究视频通信中的错误隐藏技术,针对错误隐藏过程中传统边界匹配算法对边缘匹配的局限性,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基于时域与空域平滑性的边界匹配算法。6、研究流媒体网络传输的相关技术协议,基于RTSP/RTP/RTCP协议实现了一个基本的MPEG-4视频流实时传输系统。
二、MPEG-4视频解码器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MPEG-4视频解码器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PtolemyⅡ的图像压缩系统的建模仿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来源 |
1.2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及现状 |
1.4 系统建模方法概述 |
1.4.1 常用的系统计算模型 |
1.4.2 系统建模语言 |
1.4.3 系统建模工具 |
1.5 本文组织结构 |
1.6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面向角色的 PtolemyII 平台概述 |
2.1 面向角色 |
2.2 计算模型 |
2.2.1 同步数据流 SDF |
2.2.2 离散事件 DE |
2.2.3 连续时间 CT |
2.2.4 有限状态机 FSM |
2.3 PtolemyII 的角色 |
2.3.1 角色 |
2.3.2 角色的组合 |
2.3.3 角色的执行 |
2.4 PtolemyII 的模型结构 |
2.4.1 模型结构 |
2.4.2 角色间的通信 |
2.4.3 角色与域的兼容 |
2.5 建模仿真环境 Vergil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 PtolemyII 的 JPEG 角色的设计 |
3.1 PtolemyII 中角色的软件结构 |
3.2 角色的设计 |
3.2.1 端口 |
3.2.2 参数 |
3.2.3 角色的样式 |
3.2.4 公有方法 |
3.3 编译工具介绍 |
3.4 JPEG 图像块量化角色的设计 |
3.4.1 基于离散余弦变换的压缩算法 |
3.4.2 量化角色的设计原理 |
3.4.3 量化角色的设计实现 |
3.5 角色的添加 |
3.5.1 修改 makefile 文件 |
3.5.2 修改 XML 文件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 PtolemyII 的 JPEG 图像处理系统的建模与仿真 |
4.1 JPEG 标准概述 |
4.1.1 色彩空间转换 |
4.1.2 离散余弦变换 DCT 和逆向离散余弦变换 IDCT |
4.1.3 量化和反量化 |
4.1.4 编码和解码 |
4.2 基于 PtolemyII 的 JPEG 图像处理系统的建模 |
4.2.1 JPEG 图像压缩系统的建模设计 |
4.2.2 JPEG 图像压缩系统的角色实现 |
4.3 基于 PtolemyII 的 JPEG 图像处理系统的仿真 |
4.3.1 JPEG 图像压缩系统的仿真 |
4.3.2 JPEG 图像压缩系统各个角色的仿真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 PtolemyII 的 MPEG-4 视频编解码器的建模仿真 |
5.1 MPEG-4 视频标准 |
5.1.1 MPEG-4 视频处理标准 |
5.1.2 MPEG-4 层次结构 |
5.2 MPEG-4 基本编码技术 |
5.2.1 形状信息编码 |
5.2.2 运动信息编码 |
5.2.3 纹理信息编码 |
5.3 SDF 域中数据传输率的控制 |
5.4 基于 PtolemyII 的 MPEG-4 视频编码器的建模与仿真 |
5.4.1 基于 PtolemyII 的 MPEG-4 视频编码器的建模 |
5.4.2 基于 PtolemyII 的 MPEG-4 视频编码器的仿真 |
5.5 基于 PtolemyII 的 MPEG-4 视频解码器的建模 |
5.5.1 MPEG-4 视频的实时解码模型 |
5.5.2 MPEG-4 视频的下载解码模型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3)基于SOPC的MPEG4视频解码器的优化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多媒体技术的发展 |
1.1.2 视频压缩技术的概要 |
1.1.3 MPEG系列视频压缩标准及应用现状 |
1.1.4 SOPC简介 |
1.2 论文的主要框架 |
第二章 MPEG-4视频压缩标准的研究 |
2.1 MPEG-4标准视频编码的核心思想 |
2.2 MPEG-4的主要特征 |
2.3 MPEG-4视频编解码部分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SOPC的MPEG-4视频解码系统的实现 |
3.1 SOPC技术的概述 |
3.2 DE2开发平台 |
3.2.1 DE2的开发环境 |
3.2.2 SOPC系统开发流程 |
3.2.3 Avalon总线概述 |
3.3 视频解码系统的设计 |
3.3.1 视频流的输入/输出 |
3.3.2 视频解码器 |
3.3.3 YUV-RGB格式转换 |
3.3.4 VGA显示 |
3.4 视频解码系统的实现 |
3.5 解码效果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MPEG-4视频解码系统的优化 |
4.1 优化方案 |
4.2 硬件加速理论 |
4.3 关键算法的优化 |
4.3.1 分布式算法 |
4.3.2 YUV-RGB转换的优化 |
4.3.3 分布式的二维IDCT算法 |
4.3.4 运动补偿模块的优化 |
4.4 优化后的解码效率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束语 |
5.1 论文总结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4)基于ARM和Qt的嵌入式流媒体播放器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 系统的整体设计 |
2 软件的设计与实现 |
2.1 构建嵌入式系统 |
2.2 MPEG-4视频解码器的实现 |
2.3 GUI程序的设计 |
3 MPEG-4视频流的实时传输 |
4 结束语 |
(5)MPEG-4/H.264中去块效应滤波子系统原型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致谢 |
第一章 绪论 |
1.1 视频压缩技术的发展简介 |
1.2 MPEG-4/H.264 视频压缩技术简介 |
1.2.1 MPEG-4 视频压缩技术 |
1.2.2 H.264 视频压缩技术 |
1.3 去块效应滤波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
1.4 课题来源、背景、意义 |
1.5 论文的工作与章节安排 |
第二章 MPEG-4 后处理去块效应滤波系统设计 |
2.1 MPEG-4 后处理去块效应滤波系统概述 |
2.2 MPEG-4 后处理去块效应滤波系统算法 |
2.2.1 边界滤波条件eq_cnt 的计算 |
2.2.2 静止模式滤波器 |
2.2.3 平滑模式滤波器 |
2.2.4 后处理滤波流程 |
2.3 MPEG-4 后处理去块效应滤波系统的硬件设计 |
2.3.1 解码器系统结构设计 |
2.3.2 改进滤波顺序的设计 |
2.3.3 改进存储结构的设计 |
2.3.4 滤波器内部流水设计 |
2.3.5 系统整体硬件结构设计 |
2.3.6 滤波系统实现过程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H.264 环路去块效应滤波系统设计 |
3.1 H.264 环路去块效应滤波系统概述 |
3.2 H.264 环路去块效应滤波系统算法 |
3.2.1 亮度的依赖内容的边界滤波强度的计算 |
3.2.2 每个块边缘门限的计算 |
3.2.3 标准滤波器 |
3.2.4 加强滤波器 |
3.2.5 环路滤波流程 |
3.3 H.264 环路去块效应滤波系统的硬件设计 |
3.3.1 解码器系统结构设计 |
3.3.2 基于流水线的优化设计 |
3.3.3 优化滤波顺序 |
3.3.4 参数缓冲模块的设计 |
3.3.5 门限生成模块的设计 |
3.3.6 边界强度计算模块的设计 |
3.3.7 中间数据块转置存储单元的设计 |
3.3.8 系统整体硬件结构设计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MPEG-4/H.264 去块效应滤波系统FPGA 实现与验证 |
4.1 FPGA 硬件设计实现概述 |
4.2 软件参考模型 |
4.3 设计结构层次 |
4.4 功能仿真 |
4.4.1 MPEG-4 后处理去块效应滤波系统仿真结果 |
4.4.2 H.264 环路去块效应滤波系统仿真结果 |
4.5 FPGA 验证 |
4.5.1 FPGA 验证平台 |
4.5.2 MPEG-4 后处理去块效应滤波系统的FPGA 验证结果 |
4.5.3 H.264 环路去块效应滤波系统的FPGA 验证结果 |
4.6 性能分析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6)基于FPGA的H.264视频解码器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编解码研究现状 |
1.3 视频编解码实现方式 |
1.4 本文结构 |
第二章 H.264/AVC 视频压缩标准 |
2.1 H.264/AVC标准的产生 |
2.2 H.264 视频编码标准简介 |
2.3 H.264 视频编解码器结构 |
2.4 H.264 关键技术 |
2.5 小结 |
第三章 H.264/AVC 解码器主要模块硬件设计 |
3.1 FPGA数字设计技术 |
3.1.1 FPGA 的设计流程 |
3.1.2 硬件描述语言 |
3.1.3 面向FPGA 的EDA开发工具 |
3.2 熵解码模块设计 |
3.2.1 CAVLC解码算法 |
3.2.2 CAVLC解码器硬件结构 |
3.2.3 性能分析 |
3.3 帧内预测解码模块设计 |
3.3.1 帧内预测解码算法 |
3.3.2 帧内预测解码器的硬件结构 |
3.3.3 性能分析 |
3.4 帧间预测解码模块设计 |
3.4.1 帧间预测解码算法 |
3.4.2 帧间预测解码器的硬件结构 |
3.4.3 性能分析 |
3.5 去块效应滤波模块设计 |
3.5.1 去块效应滤波算法 |
3.5.2 去块效应滤波器硬件结构 |
3.5.3 性能分析 |
3.6 小结 |
第四章 H.264/AVC 解码器仿真与硬件平台实现 |
4.1 H.264/AVC解码器实现总述 |
4.2 解码器仿真与综合 |
4.2.1 仿真 |
4.2.2 综合 |
4.3 H.264/AVC视频解码器硬件平台实现及关键技术 |
4.3.1 基于FPGA的硬件平台介绍 |
4.3.2 H.264/AVC视频解码硬件平台实现过程及关键技术 |
4.3.3 结果与分析 |
4.4 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8)基于多核架构的MPEG-4视频解码器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的背景与意义 |
1.2 课题的工作概述 |
1.3 本文的内容和结构安排 |
第二章 背景知识简介 |
2.1 视频编解码技术和实现方案简介 |
2.1.1 视频编解码技术 |
2.1.2 视频解码方案分析 |
2.2 MPEG-4 ASP 技术分析 |
2.2.1 MPEG-4 标准简介 |
2.2.2 MPEG-4 ASP 的编码工具 |
2.2.3 MPEG-4 ASP 的解码流程 |
2.3 Xvid 软件模型分析 |
2.3.1 MPEG-4 编解码器模型简介 |
2.3.2 MPEG-4 Xvid 分析 |
2.3.3 MPEG-4 Xvid 优化策略 |
2.4 SOC 平台简介 |
2.4.1 Leon3 CPU 及其开发套件简介 |
2.4.2 AMBA 总线系统介绍 |
2.4.3 SOC 平台介绍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架构设计方案 |
3.1 软硬件划分方案 |
3.1.1 软硬件划分的基本原则 |
3.1.2 Xvid 的移植与性能测试 |
3.1.3 任务级的软硬件划分方案 |
3.2 系统架构方案 |
3.2.1 硬件实现方案的确定 |
3.2.2 架构框图 |
3.2.3 解码流程描述 |
3.3 系统级的控制流和数据流 |
3.3.1 系统控制流 |
3.3.2 系统数据流 |
3.4 解码数据存储格式和系统存储带宽 |
3.4.1 解码数据存储格式 |
3.4.2 解码器存储带宽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软件设计与软硬件协同实现 |
4.1 解码器软件设计 |
4.1.1 系统级控制软件的设计 |
4.1.2 解码软件的设计与优化 |
4.2 软硬件协同的设计 |
4.2.1 软硬件协同机制描述[27] |
4.2.2 CPC 接口设计 |
4.2.3 CPC 功能实现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协处理器的设计与实现 |
5.1 IDCT-CP 的设计与实现 |
5.1.1 功能概述 |
5.1.2 IDCT-CP 接口信号 |
5.1.3 带宽性能需求分析 |
5.1.4 详细实现方案 |
5.2 MP-CP 的设计与实现 |
5.2.1 功能概述 |
5.2.2 性能带宽需求分析 |
5.2.3 MP-CP 三种工作模式描述 |
5.2.4 接口信号描述 |
5.2.5 MP-CP 命令字格式 |
5.2.6 详细设计方案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系统存储方案设计 |
6.1 运动预测 Cache(MPC)的设计 |
6.1.1 MPC 概述 |
6.1.2 MPC 设计思想 |
6.1.3 MPC 实现方案 |
6.1.4 MPC 性能评估 |
6.2 外部存储器控制器接口单元(MCI)的设计 |
6.2.1 MCI 结构框图 |
6.2.2 MCI 接口信号描述 |
6.2.3 MCI 功能特点 |
6.3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功能验证与性能测试 |
7.1 验证平台与方案 |
7.1.1 验证平台描述 |
7.1.2 验证方案 |
7.2 解码器功能测试 |
7.2.1 功能测试方法 |
7.2.2 功能测试结果 |
7.3 解码器性能测试 |
7.4 逻辑综合结果 |
7.5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
8.1 论文总结 |
8.2 前景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9)基于HiFi330的MPEG-4视频解码器实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视频压缩算法与标准简述 |
1.1.1 视频压缩的基本算法 |
1.1.2 视频压缩标准概述 |
1.2 本论文的任务与结构 |
第二章 MPEG-4 视频编解码标准 |
2.1 MPEG-4 视频编解码标准的特点 |
2.2 MPEG-4 视频编解码标准的关键技术 |
2.3 MPEG-4 视频编解码的数据结构和核心算法 |
2.4 MPEG-4 标准中定义的视频工具 |
2.5 本课题的MPEG-4 视频编解码 |
2.5.1 本课题的MPEG-4 视频编码流程 |
2.5.2 本课题中MPEG-4 视频解码流程 |
第三章 HiFi330 处理器简介 |
3.1 Xtensa LX处理器简介 |
3.1.1 Xtensa LX处理器的体系结构 |
3.1.2 Xtensa LX处理器可配置的硬件结构 |
3.1.3 Xtensa LX指令体系特点 |
3.1.4 TIE语言简介 |
3.2 Diamond HiFi330 处理器简介 |
3.2.1 Diamond HiFi330 处理器的体系结构 |
3.2.2 Diamond HiFi330 处理器的软件开发平台和环境 |
第四章 基于Diamond HiFi330 的MPEG-4 解码器的实现与优化 |
4.1 MPEG-4 视频解码算法的移植和性能评估 |
4.1.1 MPEG-4 视频解码器的移植 |
4.1.2 MPEG-4 视频解码器的初始性能 |
4.2 MPEG-4 视频解码算法的优化 |
4.2.1 Tensilica编译器优化 |
4.2.2 C语言优化 |
4.2.3 AE指令优化 |
4.3 MPEG-4 解码器的最终性能 |
第五章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致谢 |
(10)基于ARM平台的嵌入式流媒体播放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流媒体技术概述 |
1.2 嵌入式系统概述 |
1.3 课题的提出和论文工作 |
第二章 嵌入式流媒体播放器的关键技术 |
2.1 嵌入式处理器 |
2.2 嵌入式操作系统 |
2.3 数字视频压缩标准 |
2.3.1 MPEG-X系列视频编码标准 |
2.3.2 H.26X系列视频编码标准 |
2.4 流媒体网络传输与控制协议 |
2.4.1 RTP/RTCP协议族 |
2.4.2 RTSP协议 |
2.4.3 RSVP协议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嵌入式流媒体播放器的总体设计方案 |
3.1 系统功能需求及技术特点 |
3.2 关键技术选型 |
3.2.1 嵌入式处理器的选型 |
3.2.2 嵌入式操作系统的选型 |
3.2.3 视频压缩标准的选型 |
3.3.4 通信协议栈的设计 |
3.3 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嵌入式流媒体播放器操作系统平台的构建 |
4.1 嵌入式系统开发环境的建立 |
4.2 ARM-Linux操作系统的构建 |
4.2.1 嵌入式 BootLoader的移植 |
4.2.2 ARM-Linux内核的配置与编译 |
4.2.3 嵌入式根文件系统的创建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MPEG-4视频解码器的实现 |
5.1 MPEG-4 ASP视频解码原理 |
5.2 加IPEG-4视频解码器的实现与优化 |
5.2.1 MPEG-4 Xvid编解码器模型介绍 |
5.2.2 Xvid视频解码器的嵌入式移植和优化 |
5.3 优化性能测试 |
5.4 视频解码端的错误隐藏技术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MPEG-4视频流的实时传输 |
6.1 MPEG-4系统结构和数据流的传输 |
6.2 MPEG-4视频流的RTP打包策略 |
6.3 MPEG-4视频流实时传输系统的实现 |
6.3.1 LIVE555类库简介 |
6.3.2 基于LIVE555类库的MPEG-4视频流实时传输系统 |
6.3.3 系统测试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硕士在读期间的研究成果 |
四、MPEG-4视频解码器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PtolemyⅡ的图像压缩系统的建模仿真研究[D]. 王媛.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3(S2)
- [2]基于Nios Ⅱ软核的视频解码系统优化设计[J]. 付扬. 数据采集与处理, 2012(05)
- [3]基于SOPC的MPEG4视频解码器的优化设计[D]. 陈阳. 吉林大学, 2010(12)
- [4]基于ARM和Qt的嵌入式流媒体播放器的设计[J]. 桂凌.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0(10)
- [5]MPEG-4/H.264中去块效应滤波子系统原型设计与实现[D]. 覃春平. 合肥工业大学, 2010(04)
- [6]基于FPGA的H.264视频解码器的研究与实现[D]. 徐先祥.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0(11)
- [7]车载视频采集系统设计方案[J]. 刘学,张宝平,曹睿学,陈俊吉. 交通信息与安全, 2009(06)
- [8]基于多核架构的MPEG-4视频解码器的设计与实现[D]. 于欣. 上海交通大学, 2010(04)
- [9]基于HiFi330的MPEG-4视频解码器实现研究[D]. 高园园. 天津大学, 2008(09)
- [10]基于ARM平台的嵌入式流媒体播放技术的研究与应用[D]. 韩合民.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