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福克纳小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福克纳,威廉,短篇小说,小说,现代主义,原型,沙龙。
福克纳小说论文文献综述
李艳飞,王秋月[1](2019)在《福克纳短篇小说中的“花”意象》一文中研究指出威廉·福克纳是美国20世纪杰出的现代主义小说家,他善于用联想及想象将外部世界存在的事物与内心的情感联系在一起,塑造了许多独特的象征意象,从而更深刻形象地描绘人物,突显主题。因此,本研究通过探究福克纳叁部短篇小说《曾有过这样一位女王》《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莱巴嫩的玫瑰花》中"花"意象的象征意义,有助于读者更透彻地探究作者深邃的创作思想,更好地了解福克纳小说中的人物,也便于更深刻地把握作品主题。(本文来源于《名作欣赏》期刊2019年27期)
黄安琪[2](2019)在《福克纳短篇小说中水火意象的圣经原型》一文中研究指出福克纳是20世纪颇负盛名的美国作家。本文以其短篇小说为例,以圣经原型这一崭新的视角,探究福克纳如何借用或再现圣经原型来塑造意象。水和火在圣经中具有多重意义,以短篇小说《老人》与《烧马棚》为例,水和火如同圣经中大洪水和死亡之火一般摧毁了人类的邪恶,福克纳还赋予水和火洗涤心灵的力量,反映了他对救赎南方衰落文明的渴望。(本文来源于《戏剧之家》期刊2019年26期)
李慎明[3](2019)在《福克纳短篇小说中的黑人观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福克纳作为一名具有典型“南方”文化背景的作家,在他的小说中塑造了许多成熟的黑人形象,“种族”这一话题在他的小说中一直备受关注。国内外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对他的种族主义思想进行研究,但是从语言学角度进行分析的比较少,特别是从功能语法下的语篇功能角度的分析则更少。并且研究多是集中于一些着名的长篇小说,对短篇小说则较少关注。作为语篇功能的重要成分之一,主述位结构贯穿于语篇发展的始末,影响句子内部结构及语篇的生成,对语篇衔接起着重要的作用。作者合理或有意安排主位和主位推进模式,能够体现作者的思想。本文以功能语言学中的主位及主位推进模式为理论基础,以福克纳最具代表性的涉及白人与黑人,南方与北方的叁篇短篇小说《致艾米丽的玫瑰花》、《干旱的九月》、《夕阳》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收集描述白人形象、黑人形象、他者形象的语句,和文章中白人、黑人及他者说的话,来归纳分析它们所使用的主位及主位推进模式,得出使用比例,来解剖福克纳文本背后的种族观点,挖掘福克纳的深层思想。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发现对于塑造不同的人物形象,福克纳选择不同的主位和主位推进模式:作为继承了“南方传统”的作家,福克纳在塑造白人女性形象时使用一些表示态度的人际主位,是一种尊敬且复杂的情感,对美国南方有热爱但是也有矛盾,表明他的反种族思想在慢慢萌芽。在塑造黑人时,没有使用使语篇衔接的复项主位,这表明黑人作为独立的个体,与其他人之间没有联系。多使用述位分裂性的主位推进模式,福克纳在写作时潜意识里将黑人的话语放在白人之后,在对待黑人问题上带有一点种族主义倾向。《夕阳》塑造了白人小孩与黑人女性这两类人。他们的主位选择大致相同,都是由“我”叙述。福克纳认为人们并不是天生的种族主义者,而是后天的社会家庭等各要素使得人们成为种族主义者。在福克纳的思想中,对种族主义的思考已经形成,他对黑人的看法开始动摇,这表明了他种族观的矛盾性。通过对语句及语篇的主位及主位推进模式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福克纳有时具有白人优越论的思想,而有时又具有种族平等的思想,说明作者在种族问题上的矛盾心理,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当时的时代风貌。通过这些研究,笔者希望能够为以后小说人物的研究提供一种新思路,从另一种角度分析福克纳在构建语篇时体现的有关于黑人的思想,促进福克纳小说的欣赏和研究。(本文来源于《江西财经大学》期刊2019-06-01)
刘怡欣[4](2019)在《边缘化和缺失的:威廉·福克纳小说世界中的母亲形象》一文中研究指出福克纳是美国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1949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在作品中刻画了形形色色的家庭生活,令人印象深刻。福克纳一生写了19部小说和120多篇短篇小说。其中,有15部小说和大部分短篇小说的故事都被设定在一个叫约克纳帕塔法的县城,这些小说都是以家庭故事为基础的,所以在他的代表作中也有这样一种人物——母亲。她们要么好强,要么软弱,要么强势,要么无用,几乎都不再是传统文学作品中慈爱的母亲形象。福克纳用不同的视角重新审视了这些母亲。他作品中的母亲从伟大、无私、善良变为残忍、自私、无情。这些母亲从光环中退却,回归自然,成为一个人最本源的模样。这些母亲在一定的社会制度和历史条件下呈现出她们的邪恶本质。同时,福克纳还指出,这种异常的母爱是由生活和社会的双重压力以及物质和精神上的匮乏所造成的。她们是父权文化的病态表现。这些邪恶的母亲不是天生的,而是被变成的。本论文共分七章。第一章简要介绍了福克纳的生平,他所创立的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同时分别从国外国内两个角度综述了对福克纳及其作品的相关研究,以及本论文的重点和结构安排。第二章论述了福克纳作品中强势母亲的形象,以《喧哗与骚动》中康普生夫人和《我弥留之际》中艾迪·本德伦为例,特别是呈现了她们的自私和对子女的忽视。第叁章分析了悲剧的年轻母亲——康普森夫人的女儿凯蒂和艾迪·邦德伦的女儿杜威·戴尔·本德伦,重点讨论了这些女儿不仅是她们母亲悲剧的延续,对她们的下一代也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第四章主要讨论了两个无能的母亲形象——《八月之光》中的麦克依琴太太和《押沙龙,押沙龙!》的艾伦·科德菲尔德,重点分析他们在子女教育中的软弱和失职。第五章展现了两个福克纳笔下理想的母亲形象——《八月之光》中的莉娜·格鲁夫和《喧哗与骚动》中的迪尔西,主要显示出她们在当时残酷的社会压迫中对自我的坚守。第六章从个人情感因素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因素两个方面论述了福克纳对母亲形象产生矛盾情感的原因。最后一章则是本文的结论。福克纳在不同作品中对不同母亲角色、家庭生活和亲子关系的刻画,都揭示了内战后南方女性尤其是母亲这一角色主体性的丧失,揭示了家庭生活中母亲角色的边缘化和缺失,会导致家庭情感的解体和孩子个性的缺陷,对孩子的未来生活将产生极大地负面影响,而这种缺失和边缘化是由于母亲自身的软弱和麻木,以及南美洲父权社会的压迫所造成的。(本文来源于《山西大学》期刊2019-06-01)
王钢[5](2019)在《论福克纳小说的乱伦主题及其文化意义——以《喧哗与骚动》和《押沙龙,押沙龙!》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喧哗与骚动》中,福克纳将乱伦的潜意识动机与家庭悲剧形成之间的关系极其出色地展示出来;在《押沙龙,押沙龙!》中,福克纳又将种族罪恶与乱伦模式紧密结合,描绘人生悲剧和历史沉浮。两部小说通过乱伦主题的艺术化展示,将美国南方传统价值的崩溃、南方家庭的解体所体现出的衰落丧失感充分地呈现出来。(本文来源于《许昌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王晓平[6](2019)在《福克纳对现代主义小说叙事策略的贡献》一文中研究指出欧美文学在"一战"和非理性哲学影响下,传统的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思潮逐渐淡出,取而代之的是以福克纳和乔伊斯以及T.S.艾略特等人为代表的现代主义文学思潮及其流派。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福克纳的小说以多角度叙事和意识流为书写的主要策略,构成了在作家主观意识中生成的现代主义现实观,当时这部作品在小说的叙事方式上做出了很大的创新,对美国文学史是巨大的贡献,因此还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1),进而在审美与政治之间、作品形式与现实之间以及美学原则与社会关注之间的平衡等层面,形式与内容融为一体,构成了文艺美学和政治美学兼容的审美(本文来源于《文艺争鸣》期刊2019年04期)
王雪[7](2019)在《内心冲突的外在呈现》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福克纳闻名世界的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小说中,这五部小说是不容忽视的;它们是《喧哗与骚动》《在我弥留之际》《圣殿》《八月之光》,以及《押沙龙,押沙龙!》。尽管它们中的每一部都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讨论,除了这五者均以约克纳帕塔法县为故事背景,有着同样的技巧创新,以及或许有着相同的主题外,它们之间似乎还并未被建立起过其他的联系。而事实上,它们的确还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即是这五部小说中的每一部都曾直接或间接地涉及到了旅行这一意象。尽管这一元素或许会被认为是无关紧要的,它仍是福克纳作品中的一部分,而它在福克纳五部主要小说中一次又一次地出现的事实也显示出了其所具有的研究意义。本篇论文的意图便在于审视这五部小说中所蕴含着的旅行叙事,以便验看其是否表现出了某种或某些模式,以及挖掘出福克纳通过这些旅行叙事想要传递的信息。导论部分主要对相关研究进行了简要的梳理,阐述了研究的必要性以及人物内心冲突与旅行这一意象之间的联系。事实上,不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以上提及的五部约克纳帕塔法小说中的旅行叙事并未在学者中引起广泛关注。而在另一方面,旅行这一意象的确一次又一次地出现在了那五部小说之中。昆丁的死亡之旅为早显颓势的康普生家族又添新愁,《在我弥留之际》的主干部分讲述的亦是整个本德伦家族进行的安葬之旅。《八月之光》开始亦结束于莉娜·格罗夫旅途中的身影,同时还讲述了乔·克里斯默斯漫无目的的四处徘徊。与此同时,还有贺里斯·班鲍的归乡之旅以及托马斯·萨德本的西印第安群岛之旅。本文认为旅行是一个叙事载体,福克纳运用这一载体意在揭示人物的内心冲突。在旅行这一行为确实发生之前,主人公正困囿于其自身的内心冲突,这转而造成了恐惧,或者苦恼与痛苦的心理状态。当这些糟糕的感受变得令其无法忍受时,急于使自己摆脱困境的主人公终于在行为上做出了反应,即上路旅行。换句话说,主人公踏上旅途的这一行为其实是他(她)内心冲突的外在呈现。第一章分别对昆丁·康普生以及贺里斯·班鲍二人的旅行进行了分析。困囿于现实中的痛苦与矛盾之中,他们的第一反应便是逃跑。昆丁以自杀的方式解放了自己,贺里斯去向了自己的出生地寻求庇护。就这二人来说,他们被动的逃跑只是其懦弱的表现,那些他们所逃避的人和事依旧如故。第二章审视了另外两个人物的旅行,他们分别是乔·克里斯默斯以及托马斯·萨德本。他们的旅行比起逃跑,倒更像寻找。因为无法确认自己的身份,在那十五年里乔·克里斯默斯只能眼看着那些街道向前不断延伸,也就是这样使自己成为一个现代版的以赛玛利。而在上述提及的叁个人物各自面临着一场精神危机之时,托马斯·萨德本遇到的却是一个物质困境。为了实现自己的“计划”,他愿意进行任何必需的旅行。然而,尽管这二人为了得到自己所找寻的东西做出了一切可能的努力,他们并不是我们所以为的那种完美的英雄人物,他们在其寻找之旅中所犯下的致命错误最终导致了自己悲剧性的死亡。第叁章讨论分析了本德伦一家以及莉娜·格罗夫的旅行。与前两章的四个旅行叙事相比,这一群人的旅行更为实际且少了很多感性色彩。本德伦一家虽是以埋葬死者的名义踏上旅途,几乎每一个家庭成员都还有着从这段旅行中获利的打算。至于莉娜·格罗夫,她起初踏上旅途是为了寻找她肚中孩子的父亲。当这人被找到却又失掉后,她又一次地踏上了旅途,同时继续享受着这过程中的分分秒秒。事实证明,与克里斯默斯及萨德本这两个为了扭转自己的命运不惜冲破自然、法律与人性的约束所不同,本德伦一家和莉娜·格罗夫很好地处理好了他们与命运之间的关系因而也成了这篇论文中所审视的所有旅行者中唯一能够在自己的旅行中相对获利的一群人,也正因此他们极有可能在这变化无常的世界中存活到最后一刻。结论部分对上述六个旅行叙事进行了一个总的分析,并且进一步阐释了本文的论点。事实上,这五部约克纳帕塔法小说中所蕴含的那些旅行叙事是人物内心冲突的外在表现。这些主人公均是由于内心冲突的压力所迫不得不踏上旅途,以期能够获得暂时或者永久的安宁。鉴于本德伦一家及莉娜·格罗夫是本篇论文所审视的所有旅行者中唯一做到这一点的一些人,福克纳或许是在借他们指出应对内心冲突的恰当方式,亦即要一直正视这一困境并在不违背自然、法律及人性的前提下尽最大的努力进行应对,直到内心重新恢复安宁。(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9-04-02)
陈必豪[8](2019)在《传统与现代的博弈:福克纳南方庄园小说中的长子继承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历史上美国南方庄园采用长子继承制,这一传统在福克纳南方庄园小说中得以再现。《押沙龙,押沙龙!》《喧哗与骚动》和《去吧,摩西》这叁部南方庄园小说都涉及长子继承制,由此引发子嗣之间的矛盾冲突,凸现出转型时期的南方社会变迁。表象上对长子继承权的争夺,实则是传统与现代的博弈,它具体表现在叁个方面:盲目崇拜与主体性觉醒的博弈,保守怀旧与世俗功利的博弈,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博弈。其中有混血儿为追求自由平等的人格向白人兄弟发起的挑战,还有白人子嗣之间优胜劣汰的竞争。正是这些矛盾冲突加速了南方庄园的衰败。最终传统的长子继承制被现代社会理念所取代。(本文来源于《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刘燕侠[9](2019)在《福克纳短篇小说《献给艾米丽的玫瑰》的叙事艺术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福克纳是美国20世纪的着名文学家,《献给艾米丽的玫瑰》是福克纳的代表短篇小说之一,本文将从艾米丽的个性形象,整篇小说的脉络架构、叙事手法、结构安排等方面探析这篇着名的短篇小说的叙事艺术。(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9年08期)
王悦[10](2019)在《福克纳小说中的不可靠叙述与现实主义范式的演变》一文中研究指出福克纳在小说作品中采用了大量的不可靠叙述,这一叙述手法的运用与现代主义思潮下文学关于如何表现"真实"的观念转变有紧密联系。本论文将不可靠叙述作为历史文化研究中的一种现象加以考察,分别探究福克纳小说中的认知低下型不可靠叙述者、处于价值观困境的不可靠叙述者,以及多叙述角度对比中的不可靠叙述者,梳理这些不可靠叙述现象与现代主义的文化观念之间的内在关联,阐释现代主义文学中普遍存在不可靠叙述这一现象的文化原因。(本文来源于《厦大中文学报》期刊2019年00期)
福克纳小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福克纳是20世纪颇负盛名的美国作家。本文以其短篇小说为例,以圣经原型这一崭新的视角,探究福克纳如何借用或再现圣经原型来塑造意象。水和火在圣经中具有多重意义,以短篇小说《老人》与《烧马棚》为例,水和火如同圣经中大洪水和死亡之火一般摧毁了人类的邪恶,福克纳还赋予水和火洗涤心灵的力量,反映了他对救赎南方衰落文明的渴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福克纳小说论文参考文献
[1].李艳飞,王秋月.福克纳短篇小说中的“花”意象[J].名作欣赏.2019
[2].黄安琪.福克纳短篇小说中水火意象的圣经原型[J].戏剧之家.2019
[3].李慎明.福克纳短篇小说中的黑人观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9
[4].刘怡欣.边缘化和缺失的:威廉·福克纳小说世界中的母亲形象[D].山西大学.2019
[5].王钢.论福克纳小说的乱伦主题及其文化意义——以《喧哗与骚动》和《押沙龙,押沙龙!》为例[J].许昌学院学报.2019
[6].王晓平.福克纳对现代主义小说叙事策略的贡献[J].文艺争鸣.2019
[7].王雪.内心冲突的外在呈现[D].西南大学.2019
[8].陈必豪.传统与现代的博弈:福克纳南方庄园小说中的长子继承制研究[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9].刘燕侠.福克纳短篇小说《献给艾米丽的玫瑰》的叙事艺术探析[J].北方文学.2019
[10].王悦.福克纳小说中的不可靠叙述与现实主义范式的演变[J].厦大中文学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