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双参数地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地基,参数,模型,相互作用,原理,系数,各向同性。
双参数地基论文文献综述
何芳社,悦峰[1](2018)在《横观各向同性双参数地基上矩形薄板的弯曲》一文中研究指出弹性地基板是建筑工程中常见的构件,对其进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工程中的大量由沉积作用形成的天然地基和分层碾压填筑而成的人工地基,采用横观各向同性地基模型更接近工程实际地基.本文将地基—板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利用最小势能原理,经过变分运算,推导建立了横观各向同性双参数弹性地基上矩形薄板弯曲的控制方程及其相应的边界条件.然后选取合理的挠度试函数,采用里兹法,对受横向荷载作用的四边自由矩形薄板进行了数值分析.计算表明:通过与其他文献的结果对比,两者吻合良好.所用理论在研究地基板的相互作用中具有普适性,为横观各向同性双参数弹性地基的应用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5期)
张望喜,王雄,曹亚栋[2](2018)在《双参数地基上自由板动力特性解析计算与讨论》一文中研究指出实际工程中,有些结构或构件的振动问题与地基有关,如,建筑工程中的基础底板、公路路面板、机场跑道板等。地基板的振动问题实质是板与叁维介质的动力相互作用,是非常复杂的。针对弹性地基上自由板的动力问题,基于温克尔地基和双参数地基两种模型,探讨了弹性地基上自由板完整模态的计算方法,给出了可同时计算出刚体模态和非刚体模态的振型近似函数,对只能计算非刚体模态的振型近似函数进行了拓展和完善。运用达朗贝尔原理和哈密顿原理建立不均匀温克尔地基和双参数地基上板的运动微分方程,进而可以求得其刚体模态参数,包括振型和频率。利用matlab软件的符号运算模块,给出了计算温克尔地基模型前六阶和双参数地基模型前八阶的频率的解析公式,解析公式的计算结果与已有的试验实测值吻合良好,证实了解析公式的正确性与可行性。(本文来源于《第27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期刊2018-10-13)
张望喜,陈宝,肖龙杰,刘精巾,邓曦[3](2018)在《基于承载板试验的双参数地基基床系数的获取方法和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Pasternak地基模型的基本理论,利用能量法建立双参数地基-刚性板系统的能量方程;根据最小势能原理,建立双参数地基基床系数、承载板尺寸、荷载和沉降变形之间的关系式.基于此关系式和已有基床系数确定规则,通过不同尺寸承载板的荷载试验,可以建立以双参数地基基床系数为未知数的方程组,从而解得双参数地基基床系数表达式.通过4块不同形状和尺寸刚性板(直径0.3m、0.6m圆板和边长0.54m、0.71m方板)的实测试验获取实际场地下砂性地基土的双参数基床系数值,验证了上述方法的可行性;结合基础沉降和相邻基础相互影响的算例说明了双参数地基的工程意义;结合已有研究成果给出了不同状态的黏性土和砂性土的双参数基床系数的建议值.本文方法为双参数地基模型的推广及工程应用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9期)
可文海[4](2018)在《地震作用下基于双参数地基模型的桩动力响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桩基础是一种广泛应用的基础形式,它具有承载能力高、适应范围广、沉降量小、稳定性好和抗震性能优良等特点。但是已有的震害调查表明,地震荷载作用下桩基础可能出现破坏,从而造成上部建筑物的损坏甚至倒塌。目前已有关于桩基础地震动响应的计算方法,还不能很好地揭示其地震破坏机理,这使得现行规范中还没有可靠的方法对桩基础的地震响应进行计算。因此,对桩基础的地震响应计算方法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和理论研究价值。地震荷载作用下桩基础动力响应计算的核心是桩—土运动相互作用。地震荷载作用下的桩基础动力响应研究方法有解析法和数值法两类。已有的解析计算方法多基于Winkler地基模型假定,将桩周土视为弹簧,但是该模型不能准确地揭示地震荷载作用下桩周土体的连续性等特点。桩基础地震动响应计算的数值解法,主要有有限元法与边界元法等方法。这些算法虽然能解决复杂结构和地基土分层等问题,但其边界处理繁琐,且常常需要占用大量计算机资源,同时对桩基础的抗震机理揭示不足。本文首先基于地震荷载下桩土体系的运动相互作用,根据桩土位移协调的特点提出了均匀地基和分层地基中桩土系统的位移模式。然后通过引入改进Vlasov双参数地基模型,根据Hamilton原理得到了桩土体系运动相互作用的控制方程和边界条件。并引入迭代程序,对相互耦合的桩基础位移函数和衰减函数进行解耦并求解。同时,通过与已有测试结果和数值解答进行对比,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正确性。此外,本文还基于Pasternak地基模型,建立了桩基础横向地震动响应的简化计算方法,提出了桩基础层间弯矩的简化计算流程。本文的创新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基于改进Vlasov地基模型,提出了层状地基中单桩竖向地震动响应的位移模式,建立了相应的解析算法;(2)、基于改进Vlasov地基模型,提出了层状地基中单桩横向地震动响应的位移模式,建立了层状地基中桩身弯矩的计算模型;(3)、基于Pasternak双参数地基模型,建立了层状地基中圆形单桩在横向地震响应的计算方法,提出了单桩在地基分层界面处弯矩的简化计算流程;(4)、提出了层状地基中矩形桩—土体系地震动响应计算的位移新模式,建立了基于改进Vlasov地基模型的解析算法。本文分别对圆形桩和矩形桩的竖向和横向地震动响应进行了研究,并对桩土体系和地震动输入中一些重要参数进行了参数分析。参数分析表明:层状土性质会显着影响桩的竖向地震动响应。在两层土中,上覆软土模量越小且厚度越大时,桩-土运动相互作用越显着,地基土受影响范围越大。在叁层土中,当存在软弱夹层,其模量越小且厚度越大时,桩-土运动相互作用越明显。层状土性质对桩的横向地震动响应影响明显。在两层土中,表层土模量越低或厚度越大时,桩-土运动相互作用越明显;当上下土层模量差别较大时,桩身弯矩可能显着提高。在叁层土中存在软弱夹层时,桩-土运动相互作用更加激烈,桩身弯矩可能显着增加。在特定的情况下,对比Pasternak模型(考虑土中剪力影响)与Winkler地基模型(不考虑土中剪力影响),两者计算结果差别可能达到25%。因此,土中剪力传递对桩-土系统动力响应的影响不应被忽略。不同截面形状桩的地震动响应有明显差别。群桩效应对桩的地震动响应影响较小。层状土性质对矩形桩地震动响应影响明显。(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18-05-02)
高岱恒,郑宏[5](2018)在《双参数地基模型的变截面Timoshenko梁横向振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考虑截面剪切变形和转动惯量对弹性地基梁横向振动的影响,研究并完善了基于Pasternak弹性地基模型上变截面Timoshenko梁的有限元分析方法,建立了任意截面的Timoshenko梁的模态分析方法。具体来讲,基于Timoshenko梁理论和牛顿第二定律建立了地基梁结构的运动微分方程,并对变截面的分析运用分段等效的思想,将梁离散成一个个均匀的梁段,每个有限单元都有4个自由度,使得每个有限元的单元和梁段一一对应。以完全支撑在弹性地基上的简支梁为例,分析了结构的自由振动的特性。通过与可信赖的半解析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并为变截面地基梁模型的分析拓展了一种思路。(本文来源于《长江科学院院报》期刊2018年03期)
赵明华,彭文哲,杨超炜,肖尧[6](2018)在《基于Pasternak双参数地基模型的陡坡段桥梁基桩内力计算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考虑土体剪切模量对陡坡段桥梁基桩内力计算的影响,首先探讨桩后土压力的分布形式,并根据陡坡段桥梁基桩的承载特性建立简化分析模型;其次,引入Pasternak双参数模型,建立可考虑土体剪切模量的地基抗力计算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分别对受荷段与嵌固段基桩微元进行受力分析,求得各段控制差分方程,从而进一步迭代求解桩身位移及内力;最后,分别用陡坡段桥梁基桩实测数据与Pasternak双参数模型算例对本文内力计算方法进行验算,结果表明:本文计算方法用于陡坡段桥梁基桩内力计算是合理的,可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期刊2018年01期)
张天宇,徐湘田[7](2017)在《双参数地基横向受荷桩的传递矩阵法解》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地基土体剪切刚度沿深度变化对横向受荷桩工作性状的影响,基于Newmark法和Pasternak双参数地基模型,假设土体剪切刚度为幂函数分布,由单元的挠曲微分方程求得了各结点的横向抗力。忽略了土体压缩变形和剪切变形的耦合作用后,对各结点的横向抗力做了简化,进而导出了单元的场传递矩阵及桩的总体传递矩阵;根据桩底边界条件,求得了桩的初始状态向量,确定了各结点的状态向量。算例分析表明:土体的剪切作用对减小顶位移和桩身最大弯矩有一定的贡献,且对中长桩的影响较长桩明显;土体剪切刚度沿深度变化对桩顶位移影响很小,地面处土体剪切刚度对其影响较大,双参数地基模型能够更好的模拟桩土的实际工况。(本文来源于《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期刊2017年06期)
彭丹[8](2017)在《基于动力特性测试的双参数地基基床系数的取值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现代的建设项目的大型和重型化,研究人员亟待地基—基础的理论和技术上有更新突破,地基模型和基床系数就是基础工程研究的突破点。近百年余年,人们对地基模型的研究都是基于Winkler单参数地基模型。Winkler地基模型简单直观的模拟了土体在弹线性状态下荷载与沉降的关系,但是Winkler地基模型最大的缺陷就是认为地基土介质不是连续的。后来费洛年柯—鲍罗基契、海腾尼等人提出一种新的地基模型—双参数地基模型,其基床系数需要两个模量表示:压缩模量κ和剪切模量G。这种模型更准确的反映了地基的真实情况,且继承了 Winkler地基模型的理论形式简单的特点。但现阶段对双参数地基研究的并不全面,本文对双参数地基模型的基床系数的获取做了深入的研究分析,以此来推动双参数地基在基础工程中的广泛应用。本文综述国内外地基基床系数的研究进程、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我国技术标准对基床系数的应用规范进程、双参数地基研究成果、双参数地基动力响应研究。简述了传统获取单参数地基基床系数的方法,根据近期研究人员的成果和参考文献阐述了新型的获取双参数地基基床系数的两种方法:一种是基于遗传算法和双参数地基厚薄通用元程序,对地基板挠度试验结果进行反分析而识别地基基床系数(压缩基床系数膏,剪切基床系数G)的方法;另一种是基于双参数地基—刚性板系统的能量方程,结合现场刚性板的静力荷载试验获取基床系数方法。为现场刚性板动力特性测试试验获取双参数基床系数奠定研究基础。在双参数地基模型前提下,以柱下独立基础(受集中荷载刚性板替代)为研究对象,利用能量法和哈密顿原理建立双参数地基—基础的动力方程,从而得到新的测量地基基床系数的方法:利用刚性板动力试验和建立的能量方程来获取动力基床参数(k匕G)。基于脉动法的动测特性,利用东方所INV数据采集仪、DASP-V10频谱分析软件等试验设备对两个不同的试验场地的刚性板组进行动力测试得出刚性板的自振频率f。将刚性板固有(角)频率ω带入推导出的双参数能量方程计算获得地基基床系数(k、G),来验证能量方程式的可靠性。最后利用SAP2000分析软件建立Winkler和双参数地基模型,将试验获得相关参数带入构建的模型中进行有限元计算分析。有限元计算结果与现场刚性板试验结果进行比对,发现两种结果吻合较好,进而验证双参数地基基床系数的能量关系式的准确性,尚可运用实际工程中获取双参数地基基床系数。(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17-06-06)
张月琴[9](2017)在《基于双参数地基模型的单桩竖向动力响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桩基础凭借其优良的承载性能和较好的适用性等原因被广泛地应用于桥梁、高速铁路和高楼大厦等工程中。随着人们对于桩认识的不断加深,桩被逐渐应用于动力机器基础和基础抗震设计中。由于桩与桩周土相互作用,使桩的动力响应与静荷载下桩的性状截然不同。现有关于桩基动力响应的研究大都基于Winkler地基模型和求解较为复杂的连续介质模型,二者均难以精确反映出桩-土动力响应特征。桩基础的动力设计、动力测试和动力打桩等都有赖于桩的竖向振动理论。因此,对单桩竖向动力响应研究不仅具有很大的理论意义,更具有重大的工程实践价值。本文基于双参数地基模型,分别研究了圆桩在桩顶竖向动荷载和矩形桩在竖向P波激励下的动力响应。对桩顶竖向简谐荷载作用下的圆桩,利用Hamilton原理得到了单位厚度土层桩侧阻力的解析解表达,发现桩侧阻力可分解为叁个部分。通过对土层波动方程的求解,确定了桩侧阻力中的未知常数。基于双参数地基模型,提出了桩-土相互作用的改进物理力学模型。参数分析表明,激振频率、桩的长细比和桩土波速比是影响桩侧阻力的重要因素。对竖向P波激励下的矩形桩,提出了 一个描述矩形桩-土系统运动相互作用的位移模型。基于改进Vlasov地基模型,运用Hamilton原理求得位移模型中未知函数的控制方程和边界条件,采用一个迭代程序对位移和衰减函数解耦并求解,最后对矩形桩纵向振动特性和桩周土的动力反应特性进行了无量纲参数分析,发现矩形桩在竖向P波激励下的响应明显不同于圆桩。本文的创新有:(1)从理论上将桩侧动阻力分解为桩侧土的弹性压缩、桩周土的连续性以及桩周参振土体的惯性力叁部分,后两者的贡献可理想化为弹性薄膜的作用;(2)针对矩形桩的竖向地震动响力应,提出了新的矩形桩-土系统运动相互作用的位移模型。(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17-05-19)
王亚升[10](2017)在《迭代法求解承受轴向压力的双参数地基梁》一文中研究指出弹性地基梁是土木工程结构中的基本构件,许多工程结构的计算都可以简化为弹性地基梁的计算,准确、合理地对其进行计算十分必要。现有的弹性地基模型有很多,其中的双参数地基模型有其独特的特点,但衰减参数?如何选取是一个关键问题。同时,双参数地基上梁的自由振动问题中将会出现衰减参数?和结构自振频率?两个参数无法确定,这一直是限制双参数地基模型进一步推广运用于动力问题求解中的巨大阻碍。本文以最小势能原理为基础,从能量法的角度出发,采用变分法推导了双参数弹性地基上承受轴向压力的梁的静力和动力的控制微分方程及以及边界条件。选取一个合适的挠度函数,再利用傅立叶级数,创造性地使用迭代法确定了静力弯曲问题中的一个未知参数?,同时运用两个参数交叉迭代的方法确定了自由振动问题中的衰减参数?和结构自振频率?两个未知参数,求解了相关问题。对于静力问题,明确了其衰减参数?需要满足的方程,利用迭代法求解该参数,解决了双参数弹性地基衰减参数?难以确定的困难,得到了地基梁变形、内力、地基反力的解析解。对于动力问题,从系统能量的角度出发,由Hamilton原理,采用变分法推导出地基梁在动力问题中衰减参数?需要满足的方程,同时得出了地基梁固有频率?所应满足的方程。利用迭代法同时对两个参数进行交叉迭代,解决了双参数弹性地基梁自由振动问题中两个未知参数?,?难以确定的问题,得出了双参数弹性地基上承受轴向压力的梁的稳态振动的内力及变形幅值;得出了自由振动的前叁阶振型及频率。本文通过严密的数学理论推导,并使用Matlab进行编程计算,研究了不同轴向压力对地基梁弯曲的影响,研究了不同边界条件下地基梁的内力、变形,同时研究了各种计算参数对地基反力系数k、地基剪切刚度系数2t、衰减参数?、地基梁自振频率?的影响,对两个参数交叉迭代得到了地基梁自由振动的振型及频率,并且与已有的文献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采用迭代法能够求解静力问题,相对准确地得出未知参数?;同时也可以求解动力问题,相对准确地得出未知参数?和?,进一步得到地基反力系数和剪切刚度系数,此种计算方法可行准确,解决了长期以来双参数弹性地基地基参数无法确定的困难,为双参数弹性地基模型的推广应用扫除了障碍,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计算地基上结构频率和振型的方法,这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意义,同时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期刊2017-05-08)
双参数地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实际工程中,有些结构或构件的振动问题与地基有关,如,建筑工程中的基础底板、公路路面板、机场跑道板等。地基板的振动问题实质是板与叁维介质的动力相互作用,是非常复杂的。针对弹性地基上自由板的动力问题,基于温克尔地基和双参数地基两种模型,探讨了弹性地基上自由板完整模态的计算方法,给出了可同时计算出刚体模态和非刚体模态的振型近似函数,对只能计算非刚体模态的振型近似函数进行了拓展和完善。运用达朗贝尔原理和哈密顿原理建立不均匀温克尔地基和双参数地基上板的运动微分方程,进而可以求得其刚体模态参数,包括振型和频率。利用matlab软件的符号运算模块,给出了计算温克尔地基模型前六阶和双参数地基模型前八阶的频率的解析公式,解析公式的计算结果与已有的试验实测值吻合良好,证实了解析公式的正确性与可行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双参数地基论文参考文献
[1].何芳社,悦峰.横观各向同性双参数地基上矩形薄板的弯曲[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2].张望喜,王雄,曹亚栋.双参数地基上自由板动力特性解析计算与讨论[C].第27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2018
[3].张望喜,陈宝,肖龙杰,刘精巾,邓曦.基于承载板试验的双参数地基基床系数的获取方法和试验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4].可文海.地震作用下基于双参数地基模型的桩动力响应研究[D].湖南大学.2018
[5].高岱恒,郑宏.双参数地基模型的变截面Timoshenko梁横向振动分析[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8
[6].赵明华,彭文哲,杨超炜,肖尧.基于Pasternak双参数地基模型的陡坡段桥梁基桩内力计算方法[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18
[7].张天宇,徐湘田.双参数地基横向受荷桩的传递矩阵法解[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7
[8].彭丹.基于动力特性测试的双参数地基基床系数的取值方法[D].湖南大学.2017
[9].张月琴.基于双参数地基模型的单桩竖向动力响应研究[D].湖南大学.2017
[10].王亚升.迭代法求解承受轴向压力的双参数地基梁[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