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模拟降雨论文_吴谦,潘华,陈郑辉,王莉

导读:本文包含了人工模拟降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坡度,喀斯特,溶质,人工降雨,模型,径流,相似性。

人工模拟降雨论文文献综述

吴谦,潘华,陈郑辉,王莉[1](2019)在《人工模拟降雨径流排污规律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3种降雨类型的人工模拟降雨实验,考察人工模拟降雨径流的排污规律.研究表明:初始地面沉积物和降雨总量相同条件下,降雨类型Ⅰ(大-中-小)的次降雨污染物负荷最大, COD最大负荷为6 289.469 mg/L,SS最大负荷为17 278.11 mg/L.降雨类型Ⅲ(中-大-小)其次, COD最大负荷为4 974.731 mg/L,SS最大负荷为16 615.62 mg/L.降雨类型Ⅱ(小-中-大)最小,最大COD负荷为4 172.019 mg/L,最大SS负荷为13 164.06 mg/L.降雨类型Ⅰ和降雨类型Ⅲ径流中污染物的浓度变化较符合冲刷模型,降雨类型Ⅱ径流中污染物浓度变化不符合冲刷模型.在3种降雨类型中,降雨类型Ⅰ的初期冲刷效应最明显.(本文来源于《浙江树人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刘光宇,邢晓阳,张春友[2](2019)在《人工模拟降雨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室内人工模拟降雨装置雨强调节困难且分布不均的问题,提出通过改变喷头型号、压力及空间布局研制出一套变雨强度降雨装置。首先介绍了整个人工模拟降雨系统的工作原理,然后采用仿真与实验相结合的方式分析单喷头降雨特性,并基于Matlab设计了降雨分布仿真软件,对喷头参数及空间布局进行计算分析、优化设计,提出了人工模拟降雨系统的最优配置方案,大大缩短了研制周期、提高了降雨性能。(本文来源于《制造业自动化》期刊2019年06期)

孙狂飙,袁超,周峙,罗易,米敏[3](2019)在《人工模拟降雨条件下坡面侵蚀特性的模型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工程斜坡体水土流失主要由水力侵蚀的导致,为研究土壤侵蚀的水动力过程,通过足尺模型试验,人工模拟降雨条件下不同降雨强度和坡度对坡面侵蚀特征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坡度由15°增大至53°、降雨强度由50 mm/h上升至100 mm/h时:①坡面初始产流时间减小,径流强度曲线以指数型增长,坡度与径流强度成负相关,这是由于雨滴打击作用致使降雨初期径流强度缓慢增长,后快速增大至峰值;②由于径流作用,径流含沙量前阶段出现短时间减小,随后恢复增大趋势,且降雨强度和坡度增幅越明显,径流含沙量越大,两者交互作用大于单指标对径流含沙量的影响程度,这是由于雨滴击溅作用加强了水流对泥沙的迁移能力,进而增大了径流含沙量,且产沙量与径流量的关系密切,径流强度直接影响产沙量的大小,两者的增长趋势成正相关;③坡面侵蚀最先产生细沟,细沟侵蚀导致产沙量快速增加,随着降雨历时的推移,侵蚀类型最终发展为浅沟、切沟,并成为侵蚀产沙的主要方式,这是由于雨滴打击作用促进了侵蚀沟的发育,增强了径流对颗粒的分选能力,从而增加了细粒土的流失。(本文来源于《安全与环境工程》期刊2019年03期)

曹永红,任军荣,张智,王京宏[4](2019)在《人工模拟降雨对油菜化学杂交剂SX-1使用效果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人工模拟中雨的方式研究了降雨对化学杂交剂SX-1使用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化学杂交剂SX-1喷施后人工模拟中雨时间越近,化杀剂杀雄效果越差,表现在不育率降低、不育性持续时间变短;化杀剂SX-1喷施后8 h降中雨对药效影响不大。同时,化学杂交剂SX-1对油菜的生长发育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降雨时间距喷施化杀剂的时间越短,其抑制作用越小。(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9期)

孙狂飙,罗易,袁超,米敏,程保民[5](2019)在《边坡足尺模型试验人工模拟降雨装置的设计与参数率定》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边坡足尺模型试验研究所需的降雨特点,设计了一种可循环、可移动式的人工模拟降雨装置。该装置采用3种规格不同的旋转下喷式喷头,通过调节供水管道压力和启闭不同类型的喷头,实现不同降雨强度、不同历时的人工模拟降雨过程。降雨特性参数率定试验结果表明:该装置可实现降雨强度为10.4~256.8 mm/h的模拟降雨,此范围内的降雨均匀度能保持在80%以上,雨滴直径范围为0.1~4.8 mm,雨滴终点速度可达2.0~2.9 m/s。该装置能产生与天然降雨相似度较高的人工模拟降雨,可用于边坡模型试验。(本文来源于《安全与环境工程》期刊2019年02期)

柴亚凡,周波,吕文强,吴玉锋[6](2019)在《人工模拟降雨条件下泻溜红土坡积体的侵蚀过程和入渗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究泻溜红土坡积体的侵蚀过程和入渗特征,采用人工模拟降雨方法,设定16. 1、29. 3、40. 5和51. 3mm/h共4种降雨强度,测定分析4种降雨强度下产流产沙量和入渗速率。4种降雨强度产生的产流总量分别为2 250、5 174、10 036和17 612 cm3;产沙总量从小到大依次为290 g (16. 1 mm/h)<620 g (29. 3 mm/h)<780 g (40. 5mm/h)<810 g (51. 3 mm/h);产沙量达到峰值所需时间分别是26、20、18和16 min,径流所携带的泥沙趋于稳定所需时间分别是34、32、30和26 min;平均入渗速率分别为0. 22、0. 37、0. 44和0. 45 mm/min,稳渗速率分别为0. 19、0. 32、0. 38和0. 39 mm/min。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加,产流量、产沙量、入渗速率逐渐增加,但稳渗速率增加的趋势不明显,稳定产流产沙所需时间逐渐缩短。本研究结果可为红土泻溜侵蚀的防治和泻溜红土坡积体的改良利用提供指导。(本文来源于《中国水土保持科学》期刊2019年01期)

张金鑫,张景波,卢琦,吴波,朱雅娟[7](2018)在《人工模拟降雨变化对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生理生态特征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气候变化背景下降水格局改变对荒漠植物生长的影响,以甘肃民勤典型荒漠植物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作为对象,通过4年连续人工模拟增雨试验(+0%、+25%、+50%、+75%和+100%多年平均降水量),于2011年7月对不同增雨处理的白刺土壤水分、叶片性状和枝条形态特征进行测定,研究不同増雨处理影响白刺生理生态特征变化的累积效应。结果表明:75%和100%增雨处理能够显着改善白刺灌丛10cm土层的含水量。白刺叶水势、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比叶面积、单位重量叶氮含量,以及枝条长度和基部直径的增长量均随降水量的增加而增加。100%增雨处理的叶水势和叶片功能性状指标在增雨后第1天显着大于0%处理(P<0.05);比叶面积和叶氮含量在各増雨处理下均未达到显着差异(P>0.05);75%、100%增雨处理的枝条长度和基部直径的增长量比0%处理的分别增加64.57%、66.63%和48.71%、67.54%,且达到显着差异水平(P<0.05),这说明在降水增加的情景下,白刺通过采取内在生理和外在形态方面的适应策略来促进其生长发育。(本文来源于《中国沙漠》期刊2018年04期)

柯奇画,张科利[8](2018)在《人工降雨模拟试验的相似性和应用性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究人工降雨模拟试验结果的相似性,通过文献数据和观测数据,分析了人工降雨模拟试验与天然降雨小区观测在径流、泥沙方面的差异及其原因,从数值和规律2方面深入讨论了室内模拟降雨试验结果的相似性问题。结果表明:(1)模拟降雨试验弱化了降雨因子对坡面径流和泥沙的影响,且雨强/雨量或降雨侵蚀力越小,模拟试验的相似性越差。(2)模拟降雨试验中产流和产沙随坡度的变化规律明显不同于天然降雨观测情况。(3)在坡面条件和降雨作用相同的情况下,在黄绵土坡面上利用静止喷嘴式降雨机进行人工降雨试验观测得到的土壤侵蚀量不到天然降雨小区的50%。因此,模拟降雨试验结果在数量和规律上与天然降雨观测结果存在一定差异性,二者的相似性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甘艺贤[9](2018)在《人工模拟降雨下喀斯特裸露坡耕地溶质迁移特征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喀斯特地区特殊的地质条件使得该地区水土流失十分严重,水土流失造成大量的土壤养分流失,使得当地生态环境受到破坏,严重制约当地的农业生产。本文以喀斯特裸坡为研究对象、以石灰土作为试验土壤,采用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不同降雨强度、地形、地下孔(裂)隙度下的喀斯特裸坡土壤溶质迁移及养分流失特征,揭示喀斯特坡地侵蚀产沙与养分流失的主要影响因素,建立相应的回归方程,为喀斯特地区的面源污染治理及养分流失预测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降雨强度与地下产流量呈现显着正相关关系;与地下产沙量呈现显着正相关关系。坡度与地下产流量呈现显着负相关关系;与地下产沙量呈现显着负相关关系。地下孔(裂)隙度与地下产流量呈现正相关关系;与地下产沙量呈现正相关关系。(2)地表径流中氮素、磷素、水溶性有机碳的输出浓度随降雨强度的增大呈现出增大的趋势,地表泥沙中养分的迁移速率与迁移量总体上均随降雨强度的增大而增大;地表溶质的迁移量约为地下溶质迁移量的2倍,地表泥沙迁移量约为地下的3倍,土壤溶质迁移和泥沙养分迁移均以地表迁移为主。随坡度的增大地表泥沙全氮、全磷、全钾、有机碳总体上呈现增大的趋势,地下溶质迁移量随坡度的增大呈现出减小的变化趋势;地下泥沙养分迁移量与坡度的关系不明显。地下溶质迁移速率总体上随地下孔裂(隙)度变化总体上呈现出增大的趋势,地下泥沙全氮、全磷、全钾、速效钾、土壤有机碳随地下孔裂(隙)度的增大呈现出增大的趋势。(3)降雨强度与地表径流中溶质迁移量呈极显着正相关关系(P<0.01),且与地表泥沙全氮、全磷、全钾、有效磷、土壤有机碳成极显着正相关关系(P<0.01);坡度与地表溶质迁移量成正相关关系,且坡度与地表径流磷素迁移量成极显着正相关关系(P<0.01),与地表水解氮迁移量成显着正相关关系(P<0.05);地下孔(裂)隙度与地表溶质迁移量成负相关关系,且与地表氮素、钾素和水溶性有机碳成极显着负相关关系(P<0.01)。(4)降雨强度与地下径流中溶质迁移量呈极显着正相关关系(P<0.01),且与地下泥沙中全氮、全磷、全钾、土壤有机碳呈极显着正相关关系(P<0.01)。坡度与地下径流中的溶质迁移量成负相关关系,且坡度与地下水溶性有机碳成显着负相关关系(P<0.05);坡度与地表泥沙中水解氮迁移量成显着正相关关系(P<0.05),坡度与地下泥沙中有效磷迁移量成显着正相关关系(P<0.05)。地下孔(裂)隙度与地表泥沙全氮、全磷、全钾、土壤有机碳成极显着负相关关系(P<0.01),与地表速效钾成显着负相关关系(P<0.05)。地下孔(裂)隙度与地下泥沙全氮、全磷、全钾和土壤有机碳成极显着正相关关系(P<0.01);与地下水解氮成正相关关系。(5)降雨强度与溶质迁移量之间的线性关系较好,拟合程度较高。坡度与地表泥沙中全磷的拟合方程为Y=211.17+28.996X-2.67X~2+0.064X~3(R~2=0.794);坡度与地下泥沙中水溶性有机碳的拟合方程为Y=479.975X~(-0.44)(R~2=0.765),坡度与地表泥沙中全磷的拟合方程为Y=347.886-39.195X+3.321X~2-0.071X~3(R~2=0.833);坡度与地下泥沙中有效磷的拟合方程为Y=44.01-1.574X+0.06X~2(R~2=0.812)。地下孔(裂)隙度与地表泥沙全氮的拟合方程效果最好,其拟合方程为Y=69.231X~(-1.208)(R~2=0.825),总的来说降雨强度与地下孔(裂)隙度的影响较为显着,而坡度的影响次之。(本文来源于《贵州大学》期刊2018-06-01)

乔闪闪,吴磊,彭梦玲[10](2018)在《人工模拟降雨条件下黄土坡面水-沙-氮磷流失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黄土坡沟水沙及养分流失严重,不仅造成土地生产力下降,对水环境也存在潜在威胁.为探索黄绵土坡面水沙氮磷流失相关关系,采用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不同雨强(45、60、75、90、105、120 mm/h)、不同坡度(5°、10°、15°、20°、25°)下黄土裸地水沙氮磷的流失规律.结果表明:(1)产流量可用坡度的二次多项式表达,确定系数(R2)达0. 83以上,产沙量随雨强变化规律不明显,但随坡度增加呈显着增加趋势.(2)各雨强下,25°与5°坡面的ρ(TN)比值范围为1. 63~5. 42,波动较大,而ρ(TP)随坡度的增加基本呈增加趋势,但整体数值低于ρ(TN).(3)各雨强下ρ(吸附态氮)随降雨历时的延长呈剧烈起伏变化;大雨强(105和120 mm/h)下ρ(吸附态磷)随降雨历时的延长逐渐减少至稳定值,其他雨强下ρ(吸附态磷)随降雨历时的延长呈现波动增加.各雨强与坡度下,ρ(吸附态氮)与ρ(吸附态磷)分别占ρ(TN)、ρ(TP)的60. 66%、96. 62%,是黄土裸坡氮磷的主要流失形式.(4)随水沙流失的氮磷中,TN占主要部分,其流失量是TP流失量的1. 43~22. 46倍,径流量增加时TN流失量显着增加,而产沙量增加时TP流失量显着增加.研究显示,雨强和坡度变化对水沙氮磷流失影响各异,吸附态氮磷是黄土养分流失的主要途径,可为黄土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研究》期刊2018年10期)

人工模拟降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室内人工模拟降雨装置雨强调节困难且分布不均的问题,提出通过改变喷头型号、压力及空间布局研制出一套变雨强度降雨装置。首先介绍了整个人工模拟降雨系统的工作原理,然后采用仿真与实验相结合的方式分析单喷头降雨特性,并基于Matlab设计了降雨分布仿真软件,对喷头参数及空间布局进行计算分析、优化设计,提出了人工模拟降雨系统的最优配置方案,大大缩短了研制周期、提高了降雨性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人工模拟降雨论文参考文献

[1].吴谦,潘华,陈郑辉,王莉.人工模拟降雨径流排污规律的研究[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刘光宇,邢晓阳,张春友.人工模拟降雨系统设计[J].制造业自动化.2019

[3].孙狂飙,袁超,周峙,罗易,米敏.人工模拟降雨条件下坡面侵蚀特性的模型试验研究[J].安全与环境工程.2019

[4].曹永红,任军荣,张智,王京宏.人工模拟降雨对油菜化学杂交剂SX-1使用效果影响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9

[5].孙狂飙,罗易,袁超,米敏,程保民.边坡足尺模型试验人工模拟降雨装置的设计与参数率定[J].安全与环境工程.2019

[6].柴亚凡,周波,吕文强,吴玉锋.人工模拟降雨条件下泻溜红土坡积体的侵蚀过程和入渗特征[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9

[7].张金鑫,张景波,卢琦,吴波,朱雅娟.人工模拟降雨变化对白刺(Nitrariatangutorum)生理生态特征的影响[J].中国沙漠.2018

[8].柯奇画,张科利.人工降雨模拟试验的相似性和应用性探究[J].水土保持学报.2018

[9].甘艺贤.人工模拟降雨下喀斯特裸露坡耕地溶质迁移特征试验研究[D].贵州大学.2018

[10].乔闪闪,吴磊,彭梦玲.人工模拟降雨条件下黄土坡面水-沙-氮磷流失特征[J].环境科学研究.2018

论文知识图

直方图分布及拟合人工模拟降雨仿真软件界面1.3田间人工模拟降雨实验开展过...人工模拟降雨系统人工模拟降雨大厅室内环境Fig....

标签:;  ;  ;  ;  ;  ;  ;  

人工模拟降雨论文_吴谦,潘华,陈郑辉,王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