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东飞仙关组地层压力测井解释方法研究

川东飞仙关组地层压力测井解释方法研究

李英[1]2003年在《川东飞仙关组地层压力测井解释方法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油气勘探向深部地层和海洋发展,测井技术在石油工程中的应用越来越重要。尤其是在岩石可钻性预测与钻头选型、地层压力预报、地应力计算以及井壁稳定性评价、泥浆密度安全窗确定等钻井工程问题上。测井技术由于连续性、经济性、可靠性及分辨率高等特点,越来越多地显示了其优越性。本文针对川东北部叁迭系地层在钻井过程中遇到的井喷、井漏、井塌和卡钻等工程事故,主要对飞仙关组地层压力的测井解释方法作了大量的深入研究工作。 地层岩性和储层类型识别是测井解释地层压力的地质基础。首先采用NewCRA复杂岩性分析技术对碳酸盐岩地层剖面进行岩性、物性优化解释。其次,在碳酸盐岩储层类型常规识别的基础上,采用分形分维技术,提出了测井曲线分数维(Df)、孔隙结构指数(m)的新算法及其与储层类型之间的关系,有效地进行了碳酸盐岩储层类型的定量识别。 地层压力体系包括上覆岩层压力(P_0)、地层孔隙压力(Pp)、地层破裂压力(FP)和坍塌压力(BP)。等效深度法是目前广泛应用于砂泥岩剖面的地层孔隙压力预测方法。研究认为,此种方法在碳酸盐岩剖面同样适用,关键是建立一套适合于碳酸盐岩剖面选取视泥岩层段的声波时差读值方法和在构建正常压实趋势线时,根据趋势线所计算的泥岩段声波时差值和实测正常压力资料修正该趋势线。应用该方法成功地对川东飞仙关组罗家寨和渡口河构造各井进行了地层孔隙压力预测。 用测井资料可以确定地应力的大小和方向,从而确定地层破裂压力和坍塌压力,并给出合理的泥浆密度,解决井眼力学失稳问题。本文在此综合应用井眼崩落法、人工压裂法和成像测井法以确定地应力的大小和方向,并在分析比较国内外各种地层破裂压力和坍塌压力预测模型优缺点的基础之上,从测井资料中提取多种岩石力学参数,建立了适合于碳酸盐岩地层的破裂压力和坍塌压力预测模型。 室内岩石微可钻性测试是测井预测岩石可钻性的实验基础。本文采用神经网络法与多元回归分析法建立了岩石可钻性测井多参数预测模型及单井地层的连续可钻性级值剖面,同时创造性地推导了地层孔隙压力与岩石可钻性之间的理论关系。 在上述方法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川东罗家寨和渡口河构造飞仙关组地层的实际情况,编制了一套适合于该研究工区的地层压力测井解释应用程序,并用于罗家4井和渡4井等井的测井资料精细处理中,所计算的地层孔隙压力、坍塌压力和破裂压力与实测资料相符,且所确定的钻井泥浆密度窗得到了实际生产的验证,达到了预期效果。

郑有成[2]2004年在《川东北部飞仙关组探井地层压力测井预测方法与工程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测井技术在石油钻井工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测井资料由于其连续性、经济性、可靠性及分辨率高等特点,越来越多在地应力计算、地层压力预报、安全钻进的泥浆密度窗的确定、井壁稳定性评价和岩石可钻性预测与钻头选型等钻井工程问题上显示出了其巨大的优越性。本文针对川东北部叁迭系地层在钻井过程中遇到的井喷、井漏、井塌和卡钻等问题,以罗家寨构造、渡口河构造和紫水坝构造中的罗家9井、渡4井和紫2井等井的飞仙关组地层为研究对象,重点开展了川东北部飞仙关组探井的地层压力测井预测方法与工程应用研究。 地层岩性和储层类型识别是测井精细解释叁个地层压力的地质基础。首先采用复杂岩性多矿物模型分析技术对碳酸盐岩地层剖面进行岩性、物性的最优化解释。其次,在划分与识别碳酸盐岩地层剖面中的储层段的基础上,基于分形分维理论提出了测井曲线分数维(Df)、孔隙结构指数(m)的新算法及其与储层类型之间的关系,采用交会图技术定量识别碳酸盐岩储层类型。研究表明,根据测井曲线分数维Df、孔隙结构指数m与储层类型的关系采用交会图技术可以有效地识别碳酸盐岩的储层类型。 岩石力学实验是将测井计算的岩石力学动态参数转换为岩石力学静态参数的刻度依据,测井资料是地层岩性、物性和电性及岩石力学特性的综合反映。可从测井信息中提取用于研究岩石可钻性和井壁稳定性所需的某些岩石力学参数(如岩石泊松比,叁个模量和叁个强度)。本文开展了飞仙关组碳酸盐岩地层岩石力学及声学试验研究,实验结果可靠,所得到的各项岩石物理力学参数可以和测井方法得到的结果进行对比。当实际井未测有横波时差测井曲线时,可以采用由地层纵波时差、密度和伽马等测井曲线合成横波时差曲线的方法来构造一条△Ts曲线,进而求得合理的岩石泊松比。 鉴于地应力测量法成本较高、不能得到连续的地应力剖面和难于确定应力方向,本研究将井眼崩落法和压裂法有机结合,充分利用成像测井资料和常规测井资料确定地应力的大小和方向,明显地提高了地应力的计算精度。研究表明,川东北部地区的飞仙关组地层的最大水平主应力的方向近于东西向,叁个地应力的大小关系为δ_H>δ_V>δ_h。 地层压力体系包括上覆岩层压力、地层孔隙压力、地层破裂压力和坍塌压力,准确地计算地层孔隙压力是预测地层坍塌压力和破裂压力的前提。针对碳酸盐岩地层孔隙压力预测相对较难这一问题,基于岩石力学参数与有效应力的关系,提出了利用测井资料提取岩石有效应力进而计算地层孔隙流体压力的新方法。该法在碳酸盐岩剖面地层孔隙压力预测中具有较高的精度,而且避免了在碳酸盐岩剖面中利用等效深度法计算孔隙压力时构建地层正常压实趋势线的难题。 由于国内外的地层破裂压力公式多是针对单一孔隙型的砂岩储层而设计的,对川东北部的碳酸盐岩地层不适用。本研究综合考虑各种预测模型的优缺点,并根据碳酸盐岩地层剖面的实际情况和测井资料,建立了地层破裂压力的测井预测新模型,其预测结果与实际地层试漏情况相符合。基于所构建的叁个地层压力的测井计算模型,给出了防止研究工区碳酸盐岩地层探井井壁失稳的安全泥浆密度窗口。 为防止钻井过程中井漏、井塌等事故的发生,需要在一些不可控因素(地应力、孔隙压力、岩石强度等)与可控因素(泥浆密度、泥浆化学成分等)之间保持正确的平衡。碳酸岩盐地层的井壁稳定性主要受力学因素的影响,由物理化学因素造成井壁失稳现象较少。根据测井资料所计算的叁个地层压力剖面的特征可以确定合理的钻井泥浆密度范围。同时论文简要介绍了碳酸盐岩井壁失稳的常见类型,并分类研究了其崩落机理。根据实际钻井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引起井壁失稳的因素,提出了防止井壁失稳的对策。研究表明,保持川东北飞仙关组碳酸盐岩地层探井井壁稳定的钻井泥浆密度范围一般在1.05一1.59/c时。 岩石可钻性测试是测井预测岩石可钻性和建立连续的岩石可钻性剖面的实验标定依据。本文基于室内岩石微可钻性测试数据,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法与神经网络法建立了岩石可钻性的测井多参数预测模型,并从理论上推导出了岩石可钻性级值与地层孔隙压力之间的定量关系,同时根据渡4井的可钻性实验数据与地层孔隙压力预测结果进一步印证了该理论的正确性。研究表明,基于测井多参数的BP神经网络法建立连续的岩石可钻性剖面是可行的,它能有效地指导钻头选型工作,应用效果明显。 本文结合罗家寨和渡口河等构造飞仙关组地层的实际情况,对川东北飞仙关组地层 压力测井解释的理论方法和实际工程应用做了较为成功的研究,建立了一套适合于川东 北部飞仙关组地层探井的地层压力、井壁稳定性及岩石可钻性的测井解释方法,编制了 相应的挂接在Forward测井解释平台上的资料处理解释与应用程序,实现了地应力和叁 个地层压力等参数的可视化自动解释。将其用于罗家9井、渡4井和紫2井等井的测井 资料精细处理中,计算的叁个地层压力和钻井泥浆密度窗及钻头选型等与实测资料相符,得到了实际生产的验证,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达到了预期效果。该法用于川东北地区的飞仙?

江兴福[3]2003年在《川东地区叁迭系飞仙关组勘探目标评价》文中提出本论文研究中,以地层学及岩石学为基础,以电性特征为手段开展了川东地区飞仙关组地层划分和对比;充分应用碳酸盐岩沉积学理论,分析了飞仙关组的岩石特征、生物特征、古环境背景,进行了沉积相研究和微相划分,并建立了沉积相模式;应用碳酸盐岩储层地质学原理和方法对飞仙关组成岩作用特征及孔隙演化特征开展了翔实的研究,指出成岩作用方式不同是川东地区飞仙关组储层在凹陷区东西两侧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以压汞、铸体、扫描电镜、图象分析技术为手段,对飞仙关组储层特征及微观孔隙结构特征进行了详细地研究和描述;在地震资料特殊处理的基础上,对常规地震剖面鲕滩储层反射特征进行了详细地分析,以此为方法综合确定了飞仙关鲕滩储层的分布范围;在对飞仙关气藏特征充分认识的基础上,经沉积相研究、储层研究和资源排序,对川东北部地区诸多圈闭重新排队优选,结合鲕滩储层地震预测成果,提出近期可供钻探井位目标16个,部份井位目标已被西南油气田分公司采纳,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该论文研究取得的主要认识如下: 在开江—梁平凹陷区东北侧整个Tf~(3-1)内部可以细分和对比。川东地区飞仙关组碳酸盐台地可划分为叁大沉积区域:开阔台地区、台地凹陷区和台地潮坪区。整个飞仙关组具有叁种典型的成岩模式:①向上变深成岩模式;②潮坪白云岩成岩模式;③向上变浅成岩模式。飞仙关期特定的古地理格局,使得凹陷区两侧白云岩化作用方式迥然不同,在凹陷区东北一侧,飞仙关组不仅有混合水白云岩化作用,更重要的是潮坪区高浓度海水渗透回流白云岩化作用,并形成了范围广、厚度大的鲕粒白云岩储层。川东地区飞仙关组储层的发育,受有利沉积相带控制。飞仙关组气藏储层若是大面积鲕滩储层,且在圈闭范围内储层相对集中并在飞仙关组一定层段内发育,形成的气藏遵循上气下水的分异原则,气藏规模受构造控制。飞仙关组气藏既不是单一的岩性圈闭,也不完全受构造控制,大多数气藏具有岩性—构造或构造—岩性复合圈闭气藏的特征。随沉积环境的不同,从台地边缘鲕滩相到潮间上带膏云坪相区,鲡滩储层在地震剖面上的异常反射特征不同,使川东北部地区鲡滩储层前期地震预测成为可能,这一新发现为前期圈闭评价和勘探目标选择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在圈闭评价的基础上,优选出I类圈闭2个,H类圈闭7个,m类圈闭14个。圈闭总面积395.63km2。对气藏地质特征综合研究后认为:对川东北部地区飞仙关组鲡滩气藏的勘探,应以沉积相带为基础,结合地震信息的预测方法,在圈闭评价的前提下,对各个构造区带以预探和评价勘探相结合,实行综合部署、整体评价。同时适当抛开,寻找除岩性一构造复合圈闭以外的飞仙关组鲡滩隐蔽性气藏。在凹陷区东侧沿边缘鲡滩相区及潮间下带鲡滩发育区,在距飞叁顶200m范围内是寻找大中型鲡滩气藏的首选区域和层段。这些认识为飞仙关组鲡滩气藏下步勘探指明了方向。

赵佐安[4]2006年在《开江~梁平地区飞仙关组成像测井储层精细描述》文中研究表明成像测井是近几年来测井技术的一次飞跃,它使测井资料的应用变得更加直观,测量结果更加精细,能提供高分辨率的类似岩心的照片,反映储层构造特征。利用成像测井图像更精细地描述岩性、裂缝、沉积、构造地应力方向等特性,为复杂油气藏构造研究提供了可能。常规测井方法难以准确、有效地识别裂缝的产状、分布密度。 四川盆地开江~梁平海槽飞仙关组鲕滩气藏是西南油气田分公司近年来在石炭系以外得到的又一重大勘探发现,其地质储量达1500x10~8m~3左右,已列为川东地区大中型气田的主要勘探目的层。为了搞清这一新目的层的储层特征,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采用先进的测井成像系列进行了大量测井工作,使得测井评价从定性、半定量发展到定量和可视化程度,提高了储层空隙空间类型评价的有效性,为测井资料能在后期气藏精细、深入地描述储层、获取精准的储层参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为了使成像测井能更好的服务于川东北地区的油气勘探,尽快解决成像测井解释所遇到的难题,本文针对开江~梁平海槽两侧构造的沉积相特征进行地质成因分析,力求搞清海槽两侧飞仙关组鲕滩储层物性差异的原因,建立储层物性参数与成像测井参数的对应关系,对孔隙度计算、流体性质判别等技术难点进行攻关研究;立足于成像测井资料与常规测井资料以及地质、工程、实验分析资料的结合,寻求更为合理的、适用的的解释方法,以达到准确描述储层、判别流体性质的目的。最大程度地利用实测井信息,提高测井解释符合率,从而为油藏描述及储量计算工作提供可靠的基础资料,最终为盆地东北地区飞仙关组油气勘探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 本文通过技术攻关研究出一套适用于海槽两侧飞仙关组鲕滩储层的测井评价系列,最大限度地利用测井信息,为利用成像测井资料(FMI、DSI、CMR)提高孔隙度、渗透率的计算精度;提高储层流体性质判别的成功率;准确进行测井资料综合评价研究探索出一条路子。

朱竞[5]2012年在《九龙山地区飞仙关组储层研究》文中认为本文以碳酸盐岩沉积学、古生物地层学、构造地质学、储层地质学和成岩作用等相关理论为指导,采用多学科相互渗透、多技术的综合分析方法,以野外与室内、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研究的手段,对九龙山地区下叁迭统飞仙关组的地层、岩石、沉积相和储层等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为该区飞仙关组油气勘探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在地层特征研究的基础上,以地层学理论和方法为指导,重新厘定了研究区飞仙关组地层划分方案,将飞仙关组分为飞一—飞二段、飞叁和飞四段叁个段,并将飞一—飞二段划分为上、下两个亚段。研究区飞仙关组地层发育齐全,与上下地层成整合接触关系,各层顶底界限清楚。横向上地层厚度差异较大,飞仙关组飞一—二段-飞叁段及亚段地层展布具有相对一致性,均具有东北部厚,西南部薄的特征,反映出广旺地区古地貌由地貌分异→填平补齐→均一化的发展过程。整个飞仙关期为一海退过程,并在飞四时呈现全域性的蒸发台地沉积,随着海退的进行,沉积相逐渐以南西向北东依次发育潮坪相、局限台地、开阔台地、台地边缘、台地斜坡及盆地相,其中最有利于储层的形成与演化的相带是台地边缘相内的台地边缘滩,其次为局限台地与开阔台地的台内点滩。飞仙关组储层岩性以滩相溶孔鲕粒云(灰)岩为主,储渗空间主要包括粒内(间)溶孔、晶间溶孔,次为晶间孔和铸模孔,裂缝和溶洞少量发育。储层总体具有低孔、低渗特征,为孔隙型和裂缝-孔隙型储层。区内储层所经历的主要成岩作用划分为破坏性成岩作用和建设性成岩作用两种。建设性成岩作用有泥晶化作用、白云岩化作用、溶解作用和破裂作用;破坏性成岩作用为胶结作用和压实、压溶作用等。最后,在分析了储层形成与演化的基础上,确定了储层的分布规律,预测了有利储层分布区块。

王泳龙[6]2016年在《龙岗气田飞仙关组沉积及储层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飞仙关组是龙岗气田重要的含油气层系之一,也是川中气矿主要勘探层位,最近也取得了较大的勘探突破。本文充分利用研究区飞仙关组取心井的岩心、铸体薄片、普通薄片资料,结合野外剖面和相关的分析化验资料及其前人的研究成果,研究了龙岗地区飞仙关组地层、沉积相、储层基本特征及其主控因素等内容,划分了飞仙关组沉积相(亚相、微相)类型,总结出了沉积相模式,得出有利相带的展布规律;明确了储集岩及其储集空间类型,分析了物性特征,确定了储层类型,最终总结出储集层纵向上的特征及指出了油气有利勘探区域。龙岗地区飞仙关组纵向上划分为飞一-飞叁段、飞四段,从下至上划分为5个层序。其中飞Ⅱ、Ⅲ为主力勘探层序,层序Ⅱ对应于飞一-飞叁段的中下部,多由大套鲕粒白云岩夹泥晶灰岩和灰质白云岩组成;层序Ⅲ对应于飞一-飞叁段的中上部,常由大套鲕粒灰岩夹泥晶灰岩构成。龙岗地区飞仙关期沉积相主要划分为局限台地相、开阔台地相、台地边缘相、斜坡相、海槽(盆地)相等5个相,8个亚相和5个微相,台地边缘滩相区是最有利于储层形成与演化的沉积相带,其次是台内的点滩,它们主体分布于龙岗37-龙岗30井区,呈席状展布,延伸范围较远。龙岗地区飞仙关组的储集岩主要为晶粒云岩、残余鲕粒云岩、残余鲕粒灰质云岩及云质灰岩、溶孔鲕粒灰岩,储集空间主要为粒间(内)溶孔、晶间溶孔为主,次为铸模孔、砾间(内)溶孔,裂缝和溶洞较为发育,形成中低孔、中低渗的孔隙型和裂缝~孔隙型储层。这些储层是在台缘和台内较高地沉积的基础上,经受大气淡水淋滤、溶蚀,沉积期短暂暴露,埋藏期溶蚀及裂缝沟通等,进一步改善了储集能力与渗流能力。因此,台缘主体区的龙岗1井-龙岗28井-龙岗27井区为最有利的勘探区。

张纪喜[7]2009年在《普光地区二迭—叁迭系地质模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综合利用地震、测井、地质等资料,建立了二迭-叁迭系储层地质模型,并对地质模型在异常压力预测方面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在对普光、河坝、元坝叁个工区进行构造解释的基础上,结合单井地质资料,建立了构造模型。普光、河坝地区构造变形强烈,由嘉陵江组膏岩层可分为上下两个变形层。元坝地区整体变形较弱,断层不发育。在单井相、剖面相和平面岩石学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地震属性在沉积相研究中的应用,认为在该地区标准方差振幅属性和几何平均振幅属性可以较好地刻画沉积相带,并通过属性分析得到了叁个工区的平面沉积相展布。在长兴组和飞一、二、叁段主要发育陆棚、斜坡、浅滩及台地相,飞四段广泛发育蒸发台地相,嘉陵江组水体变化频繁,主要为台地相沉积,台内点滩发育。利用确定性建模技术建立了工区储层沉积相模型。采用相控建模的方法,利用序贯高斯建模,建立了工区主要目的层系的储层参数(孔隙度、渗透率)模型。基于地层压力与孔隙度、渗透率的指数型函数关系,通过属性模型提取平面预测孔隙度及渗透率数据,进行了不同层段平面异常压力的预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王欣辉[8]2012年在《四川盆地SJ区块储层预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志留纪末,加里东运动将上扬子海盆抬升为陆,广遭剥蚀,直至中石炭世早期地壳下降,由鄂西向西海侵,为一套半封闭的潮上~潮间带沉积,晚石炭世上升为陆遭受剥蚀,残厚各地不一。QLX地区处于乐山~龙女寺古隆起东倾斜坡上,沉积先后多次露出水面,遭受风化剥蚀和地表淡水的淋滤,形成了一套深灰褐色、灰褐色灰岩、角砾灰岩、云岩、角砾云岩、溶孔云岩。工区SJ区块在构造上处于QLX构造南倾末端东翼断下盘。该区在纵向上具有石炭系、飞仙关组、长兴组等多套油气产层。其中,石炭系在该区分布广泛,厚度较大,是SJ区块主要的产气层。统计本区各井石炭系的钻井厚度了解到,该区石炭系从南到北厚度变化不大,所有完钻井的石炭系厚度均大于50m。储层地球物理特性通常表现为低阻抗,与围岩具有良好的波阻抗差异,利用速度反演可有效地区分储层与围岩。川东南气藏的勘探开发实践表明地震勘探技术在气藏分布范围确定、空间几何形态描述、储层物性参数反演、沉积相和储层非均质性研究以及高产富集带、含气性识别等方面发挥了十分关键的作用。储层预测结果显示:测区内石炭系储层分布广泛,整个区域都有储层发育,I级储层主要分布在HJ、SJ构造高部位一带以及测区东部部分区域。根据测区石炭系储层的主要特征,结合地质、测井及地震响应特征,确定石炭系储层的预测思路,认为速度是预测该区石炭系储层的敏感参数,即可以利用速度反演进行储层识别,从而预测石炭系储层分布情况和储层厚度,再结合构造从油气的烃源条件、储集条件、运移条件、保存条件对工区进行分析,结果证明工区具有良好的生、储、运、保存条件,从而为可以为钻探井位部署提供参考依据。

崔杰[9]2010年在《川东北地区深部地层异常压力成因与定量预测》文中研究说明川东北复杂勘探区,由于受多期构造运动影响,造成了深部地层致密碳酸盐岩高压,直接关系到钻井、人身、财产安全,致使勘探难度增大。围绕着川东北地区深部碳酸盐岩地层孔隙压力计算这个难题,本文综合利用地质、地球物理、分析化验、测试等资料,应用石油地质理论、钻井工程技术为指导,从地质模型建立、压力分布特征、气藏特征、孔隙及裂缝气藏压力成因机制、压力预测及现场监测等几个方面,对川东北普光和毛坝地区的压力机制进行了系统分析和定量计算。通过开展压力背景下的地质建模及沉积相模型与地层压力分布关系的研究,认为海相碳酸盐岩地层中受沉积相带控制的特殊储集层的发育,对压力分布具有重要的影响;区分了孔隙型气藏、裂缝性气藏的不同压力特征,台地边缘礁滩孔隙性气藏多为“常压”特征;陆棚、开阔台地等相区多发育裂缝型气藏,呈“超压”特征;利用地质手段,对研究区进行了压力计算模拟,建立了压力的叁维空间分布,模拟结果与实测压力数据相比,趋势吻合。碳酸盐岩异常高压形成机制复杂,地层压力是由烃类裂解、构造挤压作用造成的应力累计为主,因沉积背景、岩石类型和物理性质的差异、热化学硫酸盐还原作用(TSR)的不同,等多种作用迭加控制了现今压力特征。研究认为原油裂解成天然气使该地区地层古压力明显增大,形成超压;具体到普光地区,存在TSR反应、构造抬升等泄压机制从而形成常压;而毛坝地区高压、超高压是由于该地区在晚燕山期和喜山期遭受强烈的构造作用,加之储层主要发育为裂缝性灰岩(白云岩),由于裂缝受压的自封闭性特点导致超压很难泄载,这是造成毛坝地区深部储层超压的主要因素。通过对沉积背景和异常压力的成因分析基础上,认为有效应力能反映碳酸盐岩地层孔隙压力变化情况。基于横波速度对地层是否含气的敏感性,建立了纵横波速比和有效应力的指数关系,对建立适用于深部碳酸盐岩孔隙压力预测计算方法进行了有益的探讨。未探明地质条件下的深部地层,因受地震资料分辨率影响,压力预测结果往往不能满足工程应用,因此压力的随钻监测尤为重要。本文提出的地层压力随钻监测新方法的理论基础是机械钻速方程,该方程是依据岩石破碎比能的概念和岩石可钻性级值的定义,结合室内实验条件数据,考虑钻头有效嘴水功率和压差对机械钻速影响建立的。

苏静[10]2010年在《川东北河坝地区气体钻井地层出水研究》文中指出川东北河坝地区天然气储量丰富,但该区中浅部地层具有硬度大、研磨性强、可钻性差、漏层多的特征,从而导致机械钻速低、钻井周期长,给该区的天然气勘探开发带来了困难。鉴于空气钻井能够极大地提高机械钻速、缩短钻井周期和降低钻井成本,该地区已经广泛采用空气钻井,然而钻进过程中,中浅部砂泥岩地层大量出水,给空气钻井施工作业带来了挑战。本文以川东北地区河坝地区砂泥岩地层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分析地层岩性、计算体积含量及物性参数,识别不同地质层段含流体性质入手,开展了判断出水层位、分析地层压力、建立地层出水量计算模型和编制了地层出水量预测程序等工作。本研究采用多种方法相结合来识别地层流体,包括叁孔隙度曲线重迭法、密度一中子曲线重迭法、叁孔隙度比值法、Φ-Sw交会图分析法和正交偶极子阵列声波分析法等,从而更加准确地判断出水层位。同时,本研究根据渗流力学的基本原理,结合气体钻井的实际工作情况,将气体钻井地层出水分为四种不同的情况进行了研究分析;又将出水地层分为水层和气水同层两种情况分别建立了出水量预测模型。另外,本研究还以钻头完全钻穿水层时地层出水量的理论模型为基础,编写了地层出水量预测程序,操作简易方便,并将处理结果与工区现场空气钻井统计数据进行对照,结果较吻合。上述工作旨在形成一套针对河坝地区气体钻井特殊需要的地层出水测井实用预测技术,并通过对河坝地区已钻井的解释处理以及横向对比,为河坝地区未来的气体钻井预报可能的出水层位和出水量,对气体钻井过程中可能出水的井段施工给出了应对措施和建议,为顺利进行气体钻井、提高井眼质量、缩短钻井周期、降低钻井成本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河坝地区实现优快钻井和提高勘探开发效率提供必要的技术保障。

参考文献:

[1]. 川东飞仙关组地层压力测井解释方法研究[D]. 李英. 西南石油学院. 2003

[2]. 川东北部飞仙关组探井地层压力测井预测方法与工程应用研究[D]. 郑有成. 西南石油学院. 2004

[3]. 川东地区叁迭系飞仙关组勘探目标评价[D]. 江兴福. 西南石油学院. 2003

[4]. 开江~梁平地区飞仙关组成像测井储层精细描述[D]. 赵佐安. 西南石油大学. 2006

[5]. 九龙山地区飞仙关组储层研究[D]. 朱竞. 西南石油大学. 2012

[6]. 龙岗气田飞仙关组沉积及储层研究[D]. 王泳龙. 西南石油大学. 2016

[7]. 普光地区二迭—叁迭系地质模型研究[D]. 张纪喜. 中国石油大学. 2009

[8]. 四川盆地SJ区块储层预测研究[D]. 王欣辉. 成都理工大学. 2012

[9]. 川东北地区深部地层异常压力成因与定量预测[D]. 崔杰. 中国石油大学. 2010

[10]. 川东北河坝地区气体钻井地层出水研究[D]. 苏静. 西南石油大学. 2010

标签:;  ;  ;  ;  ;  ;  ;  

川东飞仙关组地层压力测井解释方法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