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文艺美学思想论文_马林刚

儒家文艺美学思想论文_马林刚

导读:本文包含了儒家文艺美学思想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儒家,美学,文艺,思想,雅俗,民族性,雅俗共赏。

儒家文艺美学思想论文文献综述

马林刚[1](2013)在《现代新儒家文艺美学思想探论》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新儒家文艺美学思想不仅是文艺美学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新儒家学术思想的重要内容,随着文艺美学在推动美学学科的完善和文艺特性发展的过程中,现代新儒家文艺美学思想越来越被学界所重视。其文艺美学思想呈现出以下特征:一是在理念建构上坚守"以人为本",在民族情怀上笃信"家国天下";二是在文艺观念中坚持"文质彬彬",在文化审美中倡导"美善相兼";叁是在生命意识上遵从"生生之德",在生命主体性上崇尚"生命美学";四是在美学理念上坚守"内圣外王",在心性导向上追寻"心性文化"。现代新儒家文艺美学思想的探索推动了中国特色审美文化的发展,成为中国特色的美学理论新的民族土壤和活力源泉,也为现代新儒家所倡导的民族文化的现代性转化提供了有益的资源。(本文来源于《云南社会科学》期刊2013年06期)

李天道[2](2007)在《邓小平文艺美学思想与传统儒家雅俗论》一文中研究指出邓小平文艺思想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主张雅与俗的相互统一、相互存在、相互渗透、相互借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融汇、相互转化、以达到雅俗共赏;既坚持主流文化与精英审美意识的存在,强调其必要性,同时有推崇大众文化与其审美意识,认为文艺应为人民大众服务,因此,它是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理论体现。可以说,邓小平文艺思想民族性的具体体现,就是其深深扎根于民族文化的土壤之中。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为邓小平文艺思想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邓小平文艺思想批判继承了中国传统文艺思想。(本文来源于《理论与改革》期刊2007年03期)

吴锋[3](2007)在《现代新儒家文艺美学思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新儒家是在我国现代学术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学术群体,他们一方面赞成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和文化,另外一方面又反对全盘西化,坚持认为中国不能采用与传统文化完全决裂的激进作法。他们不是一群抱残守缺的腐儒,而是一群学贯中西的现代知识分子,他们出入西学而返归儒学,致力于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现代转化。文艺美学思想是现代新儒家学者学术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这是与他们的基本学术立场和价值判断是一致的。但是,国内目前对现代新儒家学者的文艺美学思想的重视程度还不够。现代新儒家学者的文艺美学思想坚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他们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中包含着可贵的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人文精神也体现在古典美学和文论当中。美善相兼是儒家一贯的文艺观,现代新儒家学者结合西方哲学思想对这一命题进行了新的阐释,使之具有了更强的形而上色彩。通过和西方现代哲学的接触,现代新儒家学者看到了“生命”在中国古代文艺美学中的重要地位。中国有自己完全不同于西方的生命美学,中国传统文化是一“重生”的文化,这从《周易》便可以找到其理论源头。中国传统文论中的很多命题都是与生命有关的,梁漱溟、雄十力、牟宗叁等人都重视从生命的角度来认识中国传统文化,而方东美更是建构了自己“生生哲学”的完整哲学体系。儒家哲学就是一心性之学,从心性的角度出发来探讨文艺问题是儒家的一贯作法。以“心性之学乃中国文化之神髓”为思想主旨来阐扬儒家思想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是现代新儒家学者的共同认识。由心性的进路来探讨文艺美学,是把艺术看成了人生的表现或反映,文心与人心是相通的。这样,艺术观和人生观以及宇宙观就统一起来了。这样做的优点就是可以保持理论的圆融,理论圆融是现代新儒家学者的一个学术特点。以上四点是现代新儒家在文艺美学思想上的基本特征。这些思想一方面是对中国传统文艺美学思想的批判继承,但又不是简单的因袭,而是吸收了西方现代哲学的思想,并加以转化而形成的。现代新儒家文艺美学思想对于我们今天建设民族审美话语体系是很有价值的。中国文论、美学的“失语症”是由于在西方的种种文论、美学话语面前自我迷失的表现。新世纪美学、文艺学工作者的主要任务就是摆脱失语的尴尬境地,重建我们民族的审美话语体系。现代新儒家在文艺美学思想方面的成就值得我们重视,上文中提到的四个方面是现代新儒家学者对中国传统文论、美学思想研究的结晶。它代表了我国古代文论、美学的民族特征,它是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归纳提炼出来的,代表了中华民族的审美特征。同时,现代新儒家学者在研究文艺美学方面的一些方法也是值得我们借鉴的。首先,他们是站在坚定维护中国传统文化的立场上的,虽然他们也主张向西方学习,但是他们坚持认为学习西方是为了在更高的层次上对中国文化进行重建。他们学习西方是为了援西学入儒。他们都以振兴中华文化为己任,他们的目标是返本开新,重建中华文化。他们致力于探寻迷茫已久的文化生命的源头活水和失落已久的儒家真精神,以强烈的文化使命感来阐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义。在具体方法上,首先,返本开新,对传统文化中的精义进行创造性的现代转化。“阐旧邦以辅新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新审视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发掘其中有生命有价值的思想,同时也剔除其中不合时宜的糟粕。这是现代新儒家最基本的方法,也是被称为文化保守主义者的主要原因。其次,贯通中西,站在平等的基础上与西方文化展开对话。现代新儒家学者大多能够做到学贯中西,对西方文化有着很精深的研究,但是他们并没有妄自菲薄,看不起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而是援西学入儒,用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进行对话。再次,敢于自作主宰,敢立新论。现代新儒家学者都有极大的学术勇气,他们敢于在对中国传统文化一片叫骂声中站出来抬杠,就足以证明他们的魄力。现代新儒家学者的立场、目标和方法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本文来源于《广西师范大学》期刊2007-04-01)

郑玉清[4](2006)在《个案与综合研究的典范——简评《理性之维——宋代中期儒家文艺美学思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宋代中期儒家文艺美学思想研究》是一部研究两宋时代,主要是北宋初期以后到南宋中期以前儒家文艺美学思想的学术专着,全书分六个部分,共20万字,采取个案研究与综合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从“宋初叁先生”始,到理学大师朱熹止,重点对周敦颐、邵雍、程颐、程颢,欧阳修、(本文来源于《出版参考》期刊2006年16期)

范希春[5](2001)在《宋代中期儒家文艺美学思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儒家文艺美学思想的发展,大致可以划分为叁个大的阶段。一是先秦到汉代,这一时 期是儒家文艺美学思想滥觞、形成的阶段。从周公、孔子始到汉儒止,基本上确立了儒家 文艺美学思想的主导方向和基本框架,及其基本的概念范畴。二是从唐代中期至宋代中期, 这一阶段,从韩愈等人鼓吹恢复儒家的道统、文统始,到宋代中期朱熹对儒家文艺美学思 想进行尝试性总结止,系儒家文艺美学思想的丰富和发展阶段。叁是明末清初阶段,即顾 炎武、王夫之、黄宗羲、叶燮对儒家文艺美学思想的深化和总结阶段。 本文选取的研究对象是宋代中期儒家文艺美学思想。即儒家文艺美学思想的第二个发 展阶段中,自宋仁宗庆历年间至南宋宁宗庆元年间这段历史时期的儒家文艺美学思想。这 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文化最为繁盛的时期之一。其间,儒学吸收了释、道两家的某些思 想成分,完成了其哲学化的过程,形成了新的儒学——理学。与此密切相关的是,这一时 期的儒家文艺美学思想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有较大幅度的疏离和创新,形成了迥异于传 统的儒家文艺美学思想。其主要表现是: 一、具有特殊的、鲜明的理论发展脉络。随着理学的兴起,这一时期的儒家文艺美学 思想,由宋代初期的简单一致分化为理学家的文艺美学思想和文学家的文艺美学思想。就 理学家的文艺美学思想而言,大致经过了以下过程:一是对儒家文艺美学思想的理性的选 择,代表人物为周敦颐。周敦颐基本上克服了宋初道学家石介等人的偏执,开始理性地思 考文艺美学的理论问题,重点探讨了“文以载道”的美学意义,对“文”“道”的特性作了 比较科学的界定;强调了音乐的审美作用,提出了“淡”这一审美范畴和审美境界;发现 了“孔颜乐处”对审美自由的意义。二是对儒家文艺美学思想的深化和提升,代表人物为 邵雍。邵雍重在对思维创造和审美认知的研发,提出了“以理观物”的观物理论,对儒家 文艺美学思想作出了哲学的超越,并提出了“因物则性”、“安乐逍遥”的审美中的尽情忘 性境界论。叁是对儒家文艺美学思想的偏执,代表人物为二程。二程则从对道的终极性追 求观点出发,片面地发展了儒家文艺美学思想中的重道的一面,提出了“作文害道”的理 论观点;但二程对温润含蓄审美境界的深化以及对“曾点气象”的美学意义的强调,则具 有重要的美学意义。 文学家的文艺美学思想的发展大致经过了以下过程:一是对传统的儒家文艺美学思想 的融会与调和,代表人物为欧阳修和王安石。欧阳修提出了“道盛则文不难而至”的道统 论,“文简而意深”、“笔简而意足”的简远审美境界论,以及文艺“不害情性”,应追求“静 中之乐”的思想;既有对传统儒家文艺美学思想的融会,也有对宋代初期文道偏激论者石 介等人的观点与文艺审美特性的矛盾的调和。王安石则在坚持儒家传统文艺美学思想的同 时,提出了“神会”的审美主张,对“气韵”这一美学范畴有所阐发。二是对传统儒家文 艺美学思想的坚待和偏离,代表人物为苏轼。苏轼既坚持传统儒家文艺美学思想中的文艺 用世观,并形成了以儒家思想为主要思想基础的、建立在性命自得理论上的、合艺术审美与人生境界为一的审美囱田思想;X在儒、释、道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丰富多元的文艺美学思想,如其提出的“质而实绩,厘而实腴”、“寄至味于淡泊”的十美主张:“出新意卜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的创作审美理论:以及对萧散简远审美境界的追求 部表现出对传统儒家文艺美学思想的偏离。叁是对传统儒家文艺美学思想的再发现和对理学家文艺芜学思想的应和;代表人物为黄庭坚。黄庭坚重新发现了儒家文艺美学思想中的温柔敦厚待旨观的意义,并从儒家道德伦理哲学的立场出发,强调了创作主体的道德修养和审美心胸在文艺审美中的作用,表现出对于理学家文艺美学思想的某种程度的认同:同时,黄庭坚对下“远”境的论述;表现出宋代人X同的美学追求t尤其是他对“韵”的审美范畴庄美学领域的推展和运用有开宋代人重“韵”的先河之功。 在前期,文学家的文艺美学思想与理学家的文艺美学思想是两分的,后朋则在某些方而呈现出共同的美学特征。朱嘉正是在此基础上;吸收了文学家的某些观点;超越了文学家单纯就文艺论审美问题的局限,修正了理学家的过分追求性理和道德修养而轻视文艺审美的理论缺陷,对亢代以来儒家文艺美学思想的某些方面进行了尝试性的总结和超越——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文艺美学思想;即文道合一的文道关系论,倩理合一的情理统一论,以及萧散简远、气象浑成的审美境界论。 二、在表现出丰富多元的特征的同时,又形成了共同的审美追求。对于文艺与(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期刊2001-05-18)

儒家文艺美学思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邓小平文艺思想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主张雅与俗的相互统一、相互存在、相互渗透、相互借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融汇、相互转化、以达到雅俗共赏;既坚持主流文化与精英审美意识的存在,强调其必要性,同时有推崇大众文化与其审美意识,认为文艺应为人民大众服务,因此,它是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理论体现。可以说,邓小平文艺思想民族性的具体体现,就是其深深扎根于民族文化的土壤之中。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为邓小平文艺思想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邓小平文艺思想批判继承了中国传统文艺思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儒家文艺美学思想论文参考文献

[1].马林刚.现代新儒家文艺美学思想探论[J].云南社会科学.2013

[2].李天道.邓小平文艺美学思想与传统儒家雅俗论[J].理论与改革.2007

[3].吴锋.现代新儒家文艺美学思想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

[4].郑玉清.个案与综合研究的典范——简评《理性之维——宋代中期儒家文艺美学思想研究》[J].出版参考.2006

[5].范希春.宋代中期儒家文艺美学思想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

论文知识图

Notice: Undefined index: items in F:\Web\www\cnki.demo.com\app\cnki\tpl\search.html on line 79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F:\Web\www\cnki.demo.com\app\cnki\tpl\search.html on line 79

标签:;  ;  ;  ;  ;  ;  ;  

儒家文艺美学思想论文_马林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