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残碳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聚合物,前驱体,渗入,碳化硅
残碳率论文文献综述
刘波,徐顺建[1](2009)在《一种高残碳率树脂为碳质前驱体制备致密SiC陶瓷》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一种残碳率达到67%的树脂取代反应形成技术常用的糠醇树脂为碳质前驱体制备了致密S iC陶瓷。结果表明,制得的S iC陶瓷具有典型的形貌特征,由S iC、S i以及极少量的未反应的C组成。S iC陶瓷的密度及弯曲强度分别为3.04 g.cm-3和360.7 MPa。碳质前驱体的取代依然保持了反应形成技术的主要特点,所以同样具有复杂形状、净成型能力。(本文来源于《江西科学》期刊2009年06期)
吴文涛,徐晓春,陈天虎[2](2009)在《阻燃剂对作物秸秆木质陶瓷残碳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木质陶瓷是一种功能性木质炭素新材料,残碳率是木质陶瓷的一个重要指标,论文试图选择合适的阻燃剂以提高木质陶瓷的残碳率。试验选取了麦秸、热固型酚醛树脂、酒精等为原料,氯化锌、碳酸钾、磷酸氢二氨以及硼砂等为阻燃剂,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均匀并热压成一定尺寸的坯体,再将坯体在氮气保护下按两种升温模式分别烧结至300℃、 400℃、500℃、600℃、700℃和800℃,制备出各温度点下的木质陶瓷,观察分析了阻燃剂对其残碳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添加适量的阻燃剂后,在两种升温模式下,木质陶瓷的残碳率分别提高了大约6%和10%,而其抗弯强度、密度、显气孔率及电阻率等性能没有受到影响。结果证明了通过此工艺用麦秸制备木质陶瓷的可行性,同时表明了氯化锌、碳酸钾、磷酸氢二氨以及硼砂等阻燃剂对木质陶瓷残碳率提高的良好效果,试验结果也为麦秸的综合利用开辟了新的方向和空间。(本文来源于《农业工程学报》期刊2009年02期)
王井岗,黄晓松,刘育建,李明伟,冯志海[3](2001)在《新型高残碳酚醛树脂的研究I.高残碳酚醛树脂的合成及其残碳率》一文中研究指出合成了DA系列树脂改性剂和芳基改性酚醛树脂 ,并以DA改性剂改性芳基酚醛树脂。用热重、电子顺磁共振等方法研究了改性酚醛树脂的残碳率。研究表明 ,用DA改性剂来改性酚醛树脂是提高残碳率的有效方法 ,改性酚醛树脂的残碳率可达 6 9.87%。(本文来源于《宇航材料工艺》期刊2001年06期)
残碳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木质陶瓷是一种功能性木质炭素新材料,残碳率是木质陶瓷的一个重要指标,论文试图选择合适的阻燃剂以提高木质陶瓷的残碳率。试验选取了麦秸、热固型酚醛树脂、酒精等为原料,氯化锌、碳酸钾、磷酸氢二氨以及硼砂等为阻燃剂,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均匀并热压成一定尺寸的坯体,再将坯体在氮气保护下按两种升温模式分别烧结至300℃、 400℃、500℃、600℃、700℃和800℃,制备出各温度点下的木质陶瓷,观察分析了阻燃剂对其残碳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添加适量的阻燃剂后,在两种升温模式下,木质陶瓷的残碳率分别提高了大约6%和10%,而其抗弯强度、密度、显气孔率及电阻率等性能没有受到影响。结果证明了通过此工艺用麦秸制备木质陶瓷的可行性,同时表明了氯化锌、碳酸钾、磷酸氢二氨以及硼砂等阻燃剂对木质陶瓷残碳率提高的良好效果,试验结果也为麦秸的综合利用开辟了新的方向和空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残碳率论文参考文献
[1].刘波,徐顺建.一种高残碳率树脂为碳质前驱体制备致密SiC陶瓷[J].江西科学.2009
[2].吴文涛,徐晓春,陈天虎.阻燃剂对作物秸秆木质陶瓷残碳率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09
[3].王井岗,黄晓松,刘育建,李明伟,冯志海.新型高残碳酚醛树脂的研究I.高残碳酚醛树脂的合成及其残碳率[J].宇航材料工艺.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