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相互作用,结构,动力,数值,地下,边界,木结构。
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韩冰,陈少林,梁建文[1](2019)在《结构-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对结构系统频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间接边界元法,研究结构-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对结构系统频率的影响。数值分析表明,与不考虑相邻结构的结果相比,结构-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可能增大或减小结构的系统频率,SH波垂直入射时,影响程度达5%,SV波垂直入射时,影响程度达3%。随着结构间距离的增大,结构-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对结构系统频率的影响程度并不单调下降,还与场地的动力特性和结构的动力特性有关。结构-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对结构系统频率的影响可能对结构健康监测结果造成一定影响,值得注意。(本文来源于《地震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蒋录珍,李双飞,孙轶良,陈艳华[2](2019)在《土、结构特性对饱和土-地下综合管廊动力相互作用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将土体视为固-液两相介质,基于饱和土体有效应力原理,建立饱和土体-地下综合管廊结构体系相互作用动力模型:在地应力平衡的静力状态下,采用Duncan-Chang非线性弹性本构模型,在地震波作用的动力状态下,采用Davidenkov非线性黏弹性本构模型;考虑饱和土体黏弹性动力人工边界条件,并将地震动作用转化为作用在人工边界节点上的动力荷载。模型考察不同土体材料、结构特性以及土-结构接触摩擦对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得出如下结论:(1)地震波的卓越周期与场地卓越周期相近时,引起结构上的变形最大;(2)综合管廊结构管廊壁厚越薄,埋深越深,结构尺寸越大,结构刚度越小,结构变形越大;(3)不考虑土-结构接触面的状态非线性将会增大结构变形。(本文来源于《地震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张海燕,唐久林,于敏,刘晋超[3](2019)在《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及基础形式对超大型冷却塔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分别对基于刚性地基假定的环板基础、考虑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环板基础和桩基础超大型冷却塔模型进行了模态分析、弹性和弹塑性时程分析,研究了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和基础形式对超大型冷却塔结构动力特性和地震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考虑相同阶数的振型时,刚性地基模型的振型参与质量系数最小。地震作用下,刚性地基模型和桩基础模型的加速度响应、支柱内力、塔壳混凝土主应力等一般比考虑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环板基础模型偏大,但塔顶水平位移偏小。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比基础形式对冷却塔动力特性以及地震反应的影响更大,且二者对冷却塔竖向振动的影响比水平向大。叁种模型计算所获得的冷却塔薄弱部位均集中于支柱,且支柱最大侧移角相差不大。(本文来源于《华南地震》期刊2019年03期)
文波,张路,牛荻涛,苏丽[4](2019)在《考虑主子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变电站抗震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存在复杂体型和较大质量的电气设备的变电站结构抗震性能,进行了1:8的缩尺模型振动台试验,获得了结构体系在地震作用下考虑主子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整体抗震性能与结构破坏模式,同时建立了有限元数值模型对比分析试验结果。结果表明:①振动台试验模型的动力特性和地震响应结果与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结果相一致,验证了考虑主子结构动力相互作用数值模拟模型的正确性;②带有复杂设备的变电站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破坏形态与常规结构不同,电气设备的存在导致其支撑框架柱破坏现象明显,抗震设计时应采取适当的措施避免结构发生"强梁弱柱"失效模式;③大震作用下设备和结构相互作用明显,在依据抗震设计规范进行剪力计算时,应采用规范计算值的1.2倍;④电气设备的动力放大系数均大于所在楼层的动力放大系数值,其比值在1.2~1.4,超过了相应规范规定的数值,应予以重视。该变电站振动台试验与有限元模拟分析对类似生命线工程及带有复杂设备的工业建筑的抗震设计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振动与冲击》期刊2019年16期)
卢俊龙,张荫[5](2019)在《地基与密肋复合墙结构动力相互作用测试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黄土地基与密肋复合墙结构相互作用对结构地震响应及破坏机制的影响规律,分别在考虑地基与结构相互作用及刚性地基条件下进行了1/15比例密肋复合墙结构振动台试验。按不同烈度输入单向水平、双向水平及叁向加速度的EL-Centro波和天津波,测试了结构的加速度反应,比较了考虑相互作用与刚性地基条件下的水平加速度响应,对比了两种条件下的破坏现象,分析了地基对所输地震波的放大效应及相互作用对结构楼层动力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输入地震波后,相互作用体系的破坏形式为地基开裂,刚性地基条件下结构的破坏形式为底部拼接缝滑移;地基对地震作用的放大效应与地震波频谱特性、幅值及输入方式相关;相互作用对不同楼层水平动力响应的影响程度不同,也受到地震波频谱及烈度的影响;各工况条件下的相互作用效应与地基放大效应较为接近,可将地基对地震作用的放大系数作为考虑相互作用后的地震作用效应调整系数。(本文来源于《振动.测试与诊断》期刊2019年04期)
王建宁,窦远明,庄海洋,付继赛,马国伟[6](2019)在《土–地下连续墙–复杂异跨地铁车站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目前地铁地下车站结构抗震性能研究中不考虑地下连续墙存在的现实问题,通过建立土–地下连续墙–复杂异跨地铁车站结构静动耦合非线性相互作用的有限元数值模型,对比分析了无地下连续墙、含单层地下连续墙及含双层地下连续墙等不同情况下异跨地铁地下车站结构的地震动力反应特征。结果表明:地下连续墙的存在仅在地震强度较小时能够显着提高车站主体结构的抗水平侧移能力,当地震强度较大时结构的水平位移增大明显;从结构层间位移的角度看,结构下层的层间位移涨幅最大,不考虑地下连续墙存在的计算结果将偏于危险;地下连续墙加强了地铁车站结构的抗侧移刚度,致使车站结构整体变形性态和内力分布发生重大变化,其中结构侧墙端部应力水平明显减小,各楼板端部的应力水平明显增大;本文计算工况中,异跨车站结构的下层中柱是抗震设计时的薄弱位置,其中以双层地下连续墙工况时的结构下层最为危险。(本文来源于《岩土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王珏,周叮[7](2019)在《基于子结构方法的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半解析方法研究现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寻求高效实用的力学模型和计算方法是土与基础动力相互作用效应在工程设计中得以考虑的关键。围绕3个问题对可以通过手算或自主编程解决土-基础-结构系统动力相互作用问题的半解析子结构法展开评述:(1)为何采用子结构法研究土与结构动力相互作用问题;(2)如何求解子结构法中作为关键参数的基础振动阻抗;(3)如何利用振动阻抗求解上部结构的动力响应。最后,结合实际工程问题探讨了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可进行深化和拓展的研究方向。(本文来源于《世界地震工程》期刊2019年02期)
李纵横[8](2019)在《土-地下-地上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地下结构的地震动响应与地面结构存在着很大差异:地面结构动力响应主要由自身的惯性作用产生;而地下结构与周围土体的协同运动,会与周围土体产生较强的动力相互作用。因此,土与地下结构的相互作用会对地面结构的地震动响应产生较大的影响,由此产生的结构-土-结构相互作用使得地下结构与邻近建筑动力相互作用体系的地震动响应变得相当复杂。本文在分析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不同形式的地下结构以及地下结构与邻近地下(上)结构相互作用体系进行了数值模拟。对地下结构的地震动响应以及结构-土-结构相互作用的规律进行了研究,具体的内容总结如下:1.本文系统地对地下结构抗震以及结构-土-结构相互作用研究的数值模拟方法、振动台试验方法、解析方法进行了归纳和梳理。详细地介绍了地下结构地震响应数值模拟的方法,归纳了近些年来的研究成果,并且对研究现状进行了评述。2.本文简要介绍了有限元软件ABAQUS,动力求解方法中的显式隐式计算模块、粘性人工边界设置方法、土体弹塑性本构模型。并且采用ABAQUS进行了土层动力反应分析。3.本文选取了圆形隧道、单层两跨矩形地铁车站和两层叁跨矩形地铁车站叁种典型的地下结构建立了有限元模型,采用动力显式算法求解,分析了地下结构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的结构内力特点以及对周围土层地震波场的影响。4.本文选取了四种典型的地下结构与相邻地下(上)结构相互作用体系进行了有限元数值模拟:两个圆形隧道相互作用体系、两个矩形地铁车站相互作用体系、圆形隧道和矩形车站相互作用体系、矩形地铁车站和高层框架结构相互作用体系。通过对相互作用体系的地震响应分析结果和单一结构地震响应分析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得到结构-土-结构相互作用对结构内力分布的影响规律。并且分析了结构间距和场地条件对相互作用效应的影响。并且通过以上分析得到工程实践中相互作用时结构的不利截面和避让间距。(本文来源于《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期刊2019-06-01)
廖茹梦[9](2019)在《基于土—结构相互作用的古建筑动力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世界古建筑体系中,中国木结构古建筑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分析研究其抗震性能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本文以聊城市光岳楼为研究对象,基于土—结构相互作用,采用ANSYS的APDL语言,对其进行了动力性能分析,主要工作如下:(1)建立了光岳楼木结构、木结构+高台基、木结构+高台基+地基土体叁种不同有限元模型,并对上述叁种模型进行模态分析,将得到的自振频率与现有规范进行对比,以检验修正模型,并确定了一种合理的光岳楼有限元模型。(2)选取叁条具有代表性的地震波作为光岳楼有限元模型的地震激励,得到了特殊节点水平方向的最大位移和加速度响应,对比叁种不同地震反应分析的结果,探讨了土—结构相互作用对木结构古建筑地震响应的影响;研究了榫卯节点刚度、屋盖质量等参数对木结构古建筑地震响应的影响。(3)结合木结构古建筑的特点,对不同地震波作用下的光岳楼有限元模型进行动力非线性分析,研究了木结构古建筑可能出现的倒塌机制。(本文来源于《聊城大学》期刊2019-06-01)
宋崇民,渠艳龄,刘磊,陈灯红[10](2019)在《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远场问题数值分析方法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dynamic soil-structure interaction,DSSI)是结构动力分析中重要的研究分支。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数值技术的发展,数值方法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采用数值方法解决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问题时,常通过直接法或子结构法将开放的无限域体系转化成封闭的有限区域,并引入适当的人工边界来模拟无限土域对近场研究对象的影响。对近场的研究可涉及非线性问题,而远场问题的难点包括满足无穷远处的辐射条件和外源的动力输入。针对不同的问题,适用的数值方法不尽相同。本文就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远场问题中作者认为常用的数值方法进行归纳总结。(本文来源于《水力发电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将土体视为固-液两相介质,基于饱和土体有效应力原理,建立饱和土体-地下综合管廊结构体系相互作用动力模型:在地应力平衡的静力状态下,采用Duncan-Chang非线性弹性本构模型,在地震波作用的动力状态下,采用Davidenkov非线性黏弹性本构模型;考虑饱和土体黏弹性动力人工边界条件,并将地震动作用转化为作用在人工边界节点上的动力荷载。模型考察不同土体材料、结构特性以及土-结构接触摩擦对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得出如下结论:(1)地震波的卓越周期与场地卓越周期相近时,引起结构上的变形最大;(2)综合管廊结构管廊壁厚越薄,埋深越深,结构尺寸越大,结构刚度越小,结构变形越大;(3)不考虑土-结构接触面的状态非线性将会增大结构变形。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1].韩冰,陈少林,梁建文.结构-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对结构系统频率的影响[J].地震工程学报.2019
[2].蒋录珍,李双飞,孙轶良,陈艳华.土、结构特性对饱和土-地下综合管廊动力相互作用影响分析[J].地震工程学报.2019
[3].张海燕,唐久林,于敏,刘晋超.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及基础形式对超大型冷却塔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分析[J].华南地震.2019
[4].文波,张路,牛荻涛,苏丽.考虑主子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变电站抗震性能分析[J].振动与冲击.2019
[5].卢俊龙,张荫.地基与密肋复合墙结构动力相互作用测试分析[J].振动.测试与诊断.2019
[6].王建宁,窦远明,庄海洋,付继赛,马国伟.土–地下连续墙–复杂异跨地铁车站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分析[J].岩土工程学报.2019
[7].王珏,周叮.基于子结构方法的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半解析方法研究现状综述[J].世界地震工程.2019
[8].李纵横.土-地下-地上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分析[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9
[9].廖茹梦.基于土—结构相互作用的古建筑动力性能分析[D].聊城大学.2019
[10].宋崇民,渠艳龄,刘磊,陈灯红.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远场问题数值分析方法综述[J].水力发电学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