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密度论文-袁晨光,梁流涛,唐林昊,陈常优,马俊芳

产业密度论文-袁晨光,梁流涛,唐林昊,陈常优,马俊芳

导读:本文包含了产业密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产业集聚区,土地经济密度,空间格局,河南省

产业密度论文文献综述

袁晨光,梁流涛,唐林昊,陈常优,马俊芳[1](2019)在《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土地经济密度空间差异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河南省176个产业集聚区为研究对象,采用2015年产业集聚区的截面数据,测算产业集聚区土地经济密度,并利用泰尔指数、空间自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土地经济密度的空间格局。结果显示:①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土地经济密度总体不高,75.6%的产业集聚区的土地经济密度处于低水平;空间分布呈现北高南低的态势,高土地经济密度的产业集聚区主要分布在以郑州市为中心的圈层区域。较高土地经济密度的产业集聚区主要分布在京广铁路和陇海铁路沿线地级城市,中等土地经济密度和低土地经济密度主要分布在陇海铁路线以南地区。产业集聚区土地经济密度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在空间上具有显着的正向对应关系。②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土地经济密度的总体差异为0.121,该差异主要是由市内差异引起,其贡献率达到91.19%。③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土地经济密度存在显着的空间正相关,其空间集聚状态分为高值集聚区,高值异质区域,低值异质区域,低值集聚区4种。(本文来源于《地域研究与开发》期刊2019年05期)

唐玮婕[2](2019)在《自贸区新片区为何选定临港》一文中研究指出临港,这片上海最东南端区域成了搜索热词。就在昨天,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宣布先行启动119.5平方公里的面积,包括小洋山岛、浦东机场南侧区域以及南汇新城、临港装备产业区等在内的临港部分陆路区域。新片区为何选定临港?总体方案中的叁大板块——建立(本文来源于《文汇报》期刊2019-08-07)

张婷婷,张新民,陈德球[3](2019)在《产业政策、人才密度与企业创新效率——基于地区产业政策的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2007—2017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从省级产业政策视角考察了地方产业政策对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发布的产业政策显着提高了辖区内受影响企业的创新效率,具体表现为,与未受到产业政策影响的企业相比,受影响企业的专利申请总数、发明专利申请数及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申请数均显着增加。进一步,分组研究表明,地区人才密度对产业政策与企业创新效率的关系具有显着调节作用。具体表现为,公司所在地区大学数量越多,产业政策对该地区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越显着。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探析了产业政策影响企业创新效率的机理,结果发现产业政策的实施减轻了企业创新对内部现金的依赖,拓宽了企业创新的融资渠道,促使企业加大对R&D的投入力度,最终提升了企业的创新效率。(本文来源于《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周渊[4](2019)在《盘活存量资源,驱动“亩产税收”增十倍》一文中研究指出闵行区马桥镇,曾经的城乡结合部小镇,正转型为“人工智能创新试验区”。小镇业态“腾笼换鸟”,低端产业离场,智能产业崛起——目前达闼机器人、现代重工机器人、鲸鱼机器人等一批企业和项目已落户,预计可形成千亿元规模产业集群。增强创新浓度,提升经济密度,(本文来源于《文汇报》期刊2019-07-04)

滕堂伟,葛冬亚[5](2019)在《产业多样性、经济密度与长叁角地区城市创新能力》一文中研究指出演化经济地理研究就多样性集聚与区域创新间的关系众说纷纭,但大多数研究多纠结于产业相关多样性和非相关多样性问题,忽略集聚所带来的就业密度和产出密度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具体影响。在当前创新资源和要素不断集聚、区域创新能力差距不断被拉大的聚敛经济时代背景下,有必要深入探讨产业的多样性集聚和以就业密度和产出密度所代表的城市经济密度对城市创新能力的影响。本文以长叁角地区41个地级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利用熵指数测度法、变异系数等方法分别对2004-2012年间长叁角城市产业多样性、经济密度和创新能力进行度量,利用Stata软件构建计量研究模型,实证分析产业多样性对城市创新能力、经济密度对城市创新能力以及产业多样性和经济密度共同对城市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1)考察期内,长叁角地区城市间产业多样性指数差异显着,相关多样性指数较高的城市主要分布在经济更为发达的环太湖及沿海地区,而非相关多样性指数较高的城市主要分布在安徽、江苏西部地区以及浙江西南地区等经济基础相对较弱的地区;(2)长叁角地区经济密度呈现逐年稳步上升的趋势,就业密度和产出密度分布特征基本一致,以环太湖区域为经济密度高值区,并向外围城市衰减;(3)相比于经济实力的差距,长叁角地区城市间创新能力差距更明显,创新成果高度集中于苏州、宁波和上海等少数城市,但在考察期内创新产出集中程度总体呈现出逐年缩小的态势;(4)产业多样性会给城市创新能力带来显着的促进作用,将产业多样性区分为相关多样性和非相关多样性后发现,相关多样性对城市创新能力的提升具有显着的正向效应,相比之下,非相关多样性所带来的投资组合效应仅在大城市样本群体中得到验证;(5)产出密度对城市创新能力有直接促进作用,并且相比于中小城市,其对大城市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而就业密度对城市创新能力的提升并没有直接的促进效应;(6)产出密度和多样性的交互作用对创新的影响并不明显,而就业密度可以通过和多样性的交互作用影响知识溢出的效果,从而间接促进城市创新能力的提升,并且就业密度与相关多样性的交互作用对创新能力的影响更加明显。(本文来源于《2019年中国地理学会经济地理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摘要集》期刊2019-06-29)

沈则瑾[6](2019)在《上海静安区发布“全球服务商计划”》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沈则瑾报道: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与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政府日前联合举办上海服务 链接全球——静安区“全球服务商计划”发布会,上海市专业服务业联盟同时启动揭幕。静安区区长于勇介绍说,“全球服务商计划”是静安区在全力打响“上海服务”品牌基(本文来源于《经济日报》期刊2019-06-17)

李国,李俊[7](2019)在《机器换人,让“机器与人工互相增益”》一文中研究指出年近50岁、家住重庆江北区大石坝的徐平一直在建筑工地干活,因为身体吃不消,他便有了转行进厂的想法。“可我技能太单一了,不好进厂找工作。”初中文化的徐平对说,意识到自己的短板,他花费几千元参加了叉车驾驶培训,为的是多一样技能好找工作。(本文来源于《工人日报》期刊2019-06-14)

张永俊[8](2019)在《地区产业结构与土地经济密度的关联协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地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在可持续发展背景下合理配置有限的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的经济水平,不仅能够调整我国地区产业结构,还有利于顺利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土地经济密度作为反映地区土地利用产出水平与经济效益的关键性因素,是分析一个地区土地利用是否合理的重要指标,对地区产业结构与土地经济密度关联协调研究意义重大。为此,本文在充分了解土地经济密度相关概念的同时,结合某地区产业结构情况,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模型对两者间的关联协调性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如何协调两者关系提出了几点建议。(本文来源于《科技经济市场》期刊2019年04期)

何文举,张华峰,陈雄超,颜建军[9](2019)在《中国省域人口密度、产业集聚与碳排放的实证研究——基于集聚经济、拥挤效应及空间效应的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立足于我国加速城市化的现实背景,首先从精明增长理论出发,在理论上阐述了我国省域人口密度、产业密度以及企业密度对碳排放影响的内在机制;其次从空间效应的角度分析了我国30个省域的碳排放空间集聚效应,并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考察了密度效应对省域碳排放的影响。结果显示,我国各个省域的碳排放存在着空间集聚效应,不仅在碳生产效率方面,而且在碳排放量上,表现出了东高西低的特征;各个省域的碳排放水平已经形成了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人口、产业以及企业密度对碳排放的影响呈现出正N型的走势;交通基础设施水平的提高倾向于增加省域的碳排放,但是在密度效应的作用下,这种正向增长效应得到了削弱;且省域的碳排放水平与人均收入之间未呈现出倒U型的关系。最后,结合本文的结论提出了相关建议。(本文来源于《南开经济研究》期刊2019年02期)

白赟,厉晓媛[10](2019)在《临平新城加快向现代化科技新城转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驻余杭 白赟 通讯员 厉晓媛)税收从0元到9000万元,只用了一年时间!以6000平方米的楼宇空间孵化出30个产业互联网、文创类项目,2018年初入驻余杭区临平新城的亨石加速器“壮大”速度令人咋舌。今年,亨石加速器依旧发力中——一周(本文来源于《杭州日报》期刊2019-02-25)

产业密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临港,这片上海最东南端区域成了搜索热词。就在昨天,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宣布先行启动119.5平方公里的面积,包括小洋山岛、浦东机场南侧区域以及南汇新城、临港装备产业区等在内的临港部分陆路区域。新片区为何选定临港?总体方案中的叁大板块——建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产业密度论文参考文献

[1].袁晨光,梁流涛,唐林昊,陈常优,马俊芳.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土地经济密度空间差异分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9

[2].唐玮婕.自贸区新片区为何选定临港[N].文汇报.2019

[3].张婷婷,张新民,陈德球.产业政策、人才密度与企业创新效率——基于地区产业政策的视角[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4].周渊.盘活存量资源,驱动“亩产税收”增十倍[N].文汇报.2019

[5].滕堂伟,葛冬亚.产业多样性、经济密度与长叁角地区城市创新能力[C].2019年中国地理学会经济地理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摘要集.2019

[6].沈则瑾.上海静安区发布“全球服务商计划”[N].经济日报.2019

[7].李国,李俊.机器换人,让“机器与人工互相增益”[N].工人日报.2019

[8].张永俊.地区产业结构与土地经济密度的关联协调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19

[9].何文举,张华峰,陈雄超,颜建军.中国省域人口密度、产业集聚与碳排放的实证研究——基于集聚经济、拥挤效应及空间效应的视角[J].南开经济研究.2019

[10].白赟,厉晓媛.临平新城加快向现代化科技新城转型[N].杭州日报.2019

标签:;  ;  ;  ;  

产业密度论文-袁晨光,梁流涛,唐林昊,陈常优,马俊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