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特型论文_黄新喜,吕葆真,李丹,赵锋,欧阳森

导读:本文包含了独特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抗体,特型,免疫,纳米,层析,病毒,毒素。

独特型论文文献综述

黄新喜,吕葆真,李丹,赵锋,欧阳森[1](2019)在《生长抑素抗独特型卵黄抗体的制备与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在成功制备中和性生长抑素(SS)单克隆抗体的基础上,制备了SS抗独特型卵黄抗体Ab2,鉴定其生物学特性,探讨其在促进动物生长方面的应用。方法用对SS具有免疫中和性的单克隆抗体2E7免疫产蛋鸡,筛选并收集有高效价抗独特型卵黄抗体的鸡蛋,分离蛋黄,破碎蛋黄组织,用稀释和酸化沉淀法除脂蛋白,用冷酒精沉淀法纯化抗独特型卵黄抗体Ab2。用间接ELISA检测卵黄Ab2的特异性、效价和浓度,用竞争抑制和动物免疫检测卵黄Ab2β,用动物实验检测卵黄Ab2β促进鸡生长的效力。结果该SS抗独特型卵黄抗体Ab2效价为10~(-5),含量为8 mg/mL。且与兔抗SS抗体发生免疫反应,不与兔抗生长激素抗体、兔抗胰岛素抗体、兔抗胃泌素抗体发生免疫反应。该SS卵黄Ab2能和异种动物兔产生的SS抗体发生免疫反应,该免疫反应能被SS竞争抑制,该SS卵黄Ab2能诱导小鼠产生SS Ab3,该SS Ab3能和SS发生免疫反应,说明它是SS卵黄Ab2β。用其作疫苗,以0.8μg/只和3.2μg/只分别皮下注射免疫小鼠,以0.8μg/羽和3.2μg/羽分别肌肉注射免疫鸡,以3.2μg/尾浸泡免疫多宝鱼。一个月后,实验小鼠平均体质量比对照组分别增加33.5%和37.9%,实验鸡平均体质量比对照组分别增加25.6%和34.1%,实验鱼平均体质量比对照组增加24.8%。结论成功制备了特异性强、效价高的SS卵黄抗体Ab2β,以其作疫苗免疫动物,以较小剂量一次性免疫即可产生显着的促鸡和多宝鱼生长效果。(本文来源于《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期刊2019年08期)

徐重新,张霄,刘媛,胡晓丹,朱庆[2](2019)在《抗独特型抗体在食用农产品危害物监控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危害物来源广、种类多,从产地环境到农业投入品再到收储运环节,生物、化学污染物危害风险几乎伴随整个产供链。对危害物的高效监测,以及探索更为安全的危害物(特别是高毒投入品)替代功能效应物是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控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基于"免疫网络学说"的抗独特型抗体,因具有模拟抗原表位构象乃至生物活性的特性,已被证实可以用于免疫原功能效应物创制,这为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危害物检测或功能替代材料研发提供了新思路。系统梳理了食用农产品产供过程中可能涉及的危害物及其安全风险;全面整理并介绍了抗独特型抗体技术及其在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危害物监控中的应用状况;结合作者及所在团队近年科研成果,探讨了抗独特型抗体在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危害物监控中的应用前景、存在问题以及拟解决对策。(本文来源于《食品科学技术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刘媛,刘敏,张霄,徐重新,林曼曼[3](2018)在《Cry2A毒素抗独特型单链抗体库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降低苏云金杆菌Cry2A毒素的免疫检测成本,开发廉价、无毒试剂盒,采用整体抗体免疫和噬菌体展示技术的路线,设计和构建了Cry2A抗独特型单链抗体库。以Protein A纯化的Cry2A兔多克隆抗体为免疫原,对雌性Balb/c系小鼠进行了免疫。在优化的包被原浓度下,用ELISA法测定小鼠血清效价及抗独特型抗体组分。选取效价最高的小鼠,取脾脏提取总RNA,RT-PCR法合成c DNA第一链。设计简并引物,利用PCR法扩增小鼠VH、Vκ基因,再用SOE-PCR法进行单链抗体基因的拼接。SOE-PCR产物和p IT2载体经双酶切后连接,电转入感受态E.Coli. TG1完成建库,并用多克隆噬菌体ELISA对抗体库与免疫原的结合能力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免疫鼠血清的效价在1∶1.6×105到1∶6.4×105倍之间。免疫鼠血清可对Cry2A与其兔多克隆抗体的结合最高可产生17. 6%的抑制,证明Ab2β和Ab2γ型抗独特型抗体的存在。最终构建了库容为1.2×107的Cry2A抗独特型单链抗体库,该抗体库与免疫原的结合信号/背景比值为6. 04。(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李亮亮[4](2018)在《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抗独特型抗体Mab2-5G2与MYH9蛋白互作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PRRS)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感染所致的以母猪流产、死胎或木乃伊胎,同时导致育肥猪和仔猪呼吸障碍的高度传染病。目前,PRRS仍在全球大部分地区流行,尤其是自2006年以来,高致病性PRRS(HP-PRRS)的暴发给养猪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虽然全球针对PRRS的防控研究已持续进行了30多年,仍然没有安全有效的疫苗及治疗药物得以认证并推广使用。由于PRRSV的高度变异致使有效疫苗的研发存在较大障碍,因此,有必要尝试开发新型抗病毒策略。前期研究证明PRRSV感染猪后会产生特异性针对GP5和M蛋白的自身抗独特型抗体(Auto-anti-idiotypic antibodies,Aab-2s),其中一部分Aab-2s可与抗GP5抗体分子的抗原结合部位决定簇反应,从而阻断其与抗原结合,即为GP5的“内影像”。这类抗体一方面可作为抗独特型抗体疫苗,同时可以作为筛选和鉴定病毒入侵所需受体的工具。本实验室前期利用所制备的针对PRRSV GP5蛋白的单克隆抗独特型抗体(Mab2-5G2)从PRRSV易感细胞PAM和MARC-145中发现了介导病毒进入靶细胞的重要蛋白,非肌肉肌球蛋白II-A(MYH9),由于Mab2-5G2具有模拟PRRSV囊膜糖蛋白GP5的功能,提示MYH9可能是病毒GP5蛋白结合易感细胞的一个功能性受体蛋白因子,基于前期研究基础,本研究主要目标如下:1.Mab2-5G2与MYH9分子互作的关键区域的确定非肌肉肌球蛋白II(Non-muscle myosin II,NM II)在正常细胞中发挥的生物功能主要包括:细胞迁移、有丝分裂、囊泡转移修复、胞质分裂和细胞因子分泌等。哺乳动物的NM II包含3个亚型,根据其重链命名为NM II-A(MYH9),NM II-B(MYH10),NM II-C(MYH14),叁者的氨基酸同源性高达64%~80%,序列比对分析发现其氨基酸差异主要位于氨基端和羧基端。为了查找Mab2-5G2与MYH9结合的区域,我们首先设计间并引物扩增猪源MYH9全长序列,然后将MYH9基因分成四部分进行扩增,分别克隆到真核表达质粒pCAGEN-HA,瞬时转染真核HEK-293T细胞48 h,收取细胞并借助蛋白免疫印迹试验,初步确定Mab2-5G2的结合区域位于MYH9的羧基端aa 1651-1960,将该区域命名为PRA。2.MYH9蛋白羧基端的关键区域PRA可溶表达和阻断PRRSV感染研究为了探究重组表达的PRA蛋白能否作为一种潜在的受体阻断剂抑制PRRSV感染,我们利用原核表达系统获得可溶的PRA蛋白,通过ELISA和Western blot试验分别证实抗独特型抗体Mab2-5G2结合PRA蛋白。本研究进一步将PRRSV SD16、VR-2332毒株分别与PRA蛋白或PCV2 Cap对照蛋白混合后感染易感细胞,结果显示如下:(1)PRA蛋白在PRRSV易感细胞MARC-145和PAM以及易感细胞系PK-15~(CD163)和CRL-2843~(CD163)上显着阻断PRRSV-2型SD16及VR-2332感染,其阻断效果均呈剂量依赖性。(2)PRA蛋白在PAM和MARC-145细胞中对PRRSV-1型(GZ11-G1和P073-3)和PRRSV-2型(JXA1、VR-2385、CH-1a、GD-HD)的增殖均具有抑制作用。(3)PRA蛋白通过结合PRRSV GP5蛋白来捕获病毒。(4)PRA与PRRSV结合后导致细胞胞浆中MYH9向细胞膜上迁移减少,从而降低PRRSV内化。3.MYH9介导PRRSV进入易感细胞关键区域的确定PRRSV进入宿主细胞主要依靠相关受体介导,其中CD163和MYH9是作为介导PRRSV吸附内化入胞过程中所必需的两个因子。为了探究不同种属MYH9是否均可作为PRRSV感染的重要介导因子并确定MYH9介导病毒入侵的关键区域,首先,分别构建稳定表达猪源CD163的PK-15(PK-15~(CD163)),HEK-293T(HEK-293T~(CD163))和BHK-21(BHK-21~(CD163))的PRRSV易感细胞系,用Blebbistatin(MYH9特异性抑制剂)或siRNA(针对不同种源MYH9)处理这些细胞系,感染病毒48 h。间接免疫荧光,qPCR和Western blot试验结果显示:PRRSV感染水平伴随着MYH9活性或表达下降而降低;然后,用大肠杆菌系统分别表达不同种属的PRA蛋白,证实其对PRRSV感染的均具有阻断作用。比较不同种属PRA氨基酸序列的差异,最后,以猪源PRA为例,对该区域进行逐步截短表达,通过病毒阻断试验筛选获得关键区域为aa1676-1791,同时制备针对该区域的多克隆抗体显着抑制PRRSV感染PAM和MARC-145细胞。由此推断该区域可能是MYH9介导PRRSV入侵的关键区域。4.Mab2-5G2与MYH9结合位点鉴定与功能研究为了探究Mab2-5G2是否可以作为“竞争阻断剂”结合细胞表面MYH9从而影响PRRSV GP5结合MYH9,进而降低病毒的感染。本研究在PAM细胞上初步证实Mab2-5G2具有抵抗PRRSV感染的作用。同时Mab2-5G2对PRRSV SD16,JXA1,CH-1a,VR-2332,VR-2385和GD-HD等不同毒株均具有阻断效果。为查找Mab2-5G2与MYH9的结合位点,首先构建PRA截短体,以及合成多肽,借助ELISA和Western blot技术逐步缩小与Mab2-5G2结合的范围;通过抗体测序获得Mab2-5G2 Fab序列,分别借助同源建模方法获得Mab2-5G2 Fab与MYH9结合的空间结构。通过Chimera软件对两者进行分子对接(Docking),初步确定Mab2-5G2结合MYH9的位点位于MYH9的羧基端E1670,K1673,E1679和I1683;通过构建重组表达PRA突变体(PRA~(1670),PRA~(1673),PRA~(1679),PRA~(1683)和PRA~(1670,1673,1679,1683))进行Mab2-5G2结合活性和病毒阻断的功能验证。结果显示,PRA突变体蛋白与Mab2-5G2及与病毒粒子结合活性以及阻断PRRSV的内化能力明显下降。由此推断,E1670,K1673,E1679和I1683可能是PRRSV囊膜蛋白GP5结合MYH9入侵易感细胞的结合位点。本研究鉴定出Mab2-5G2的结合区域位于MYH9的羧基端PRA(aa1651-1960),重组表达PRA具有良好的抗PRRSV活性,PRA可通过与细胞内源性MYH9竞争结合病毒的GP5蛋白,降低病毒的内化,抑制PRRSV感染。同时证实不同种属MYH9均参与病毒复制,借助阻断试验确定结合PRRSV的关键区域位于aa1676-1791。进一步研究发现Mab2-5G2对PRRSV感染具有明显地阻断作用,通过同源建模和分子对接预测Mab2-5G2与PRA结合位点为E1670,K1673,E1679和I1683,并进行了相关的功能验证,本研究进一步揭示PRRSV进入机制和开发新型抗病毒制剂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8-10-01)

杨秀红,刘文琪[5](2018)在《日本血吸虫抗独特型单克隆抗体NP30免疫后小鼠血清IFN-γ、IL-4水平的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日本血吸虫抗独特型单克隆抗体NP30免疫后机体血清有关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初步探讨NP30保护性免疫的机制。方法雌性BALB/c小鼠经腹腔注射免疫NP30 10μg/次,共免疫3次,每次间隔2w。同时设PBS对照组。末次免疫1w后开始尾静脉采血,连续采血6次,每次间隔1w。夹心ELISA法测血清中细胞因子IFN-γ、IL-4的水平。结果与PBS对照组相比,10μgNP30免疫组血清IFN-γ水平增高,且以第2w(P=0. 035)、第3w(P=0. 019)最明显; NP30免疫组血清IL-4水平也增高,且以第3w(P=0. 028)最明显。结论从结果可以看出INF-γ水平升高出现较早,但维持时间较短,而IL-4水平升高出现较晚,但维持时间较长。说明NP30的保护性免疫早期以细胞免疫为主要类型,而在后期则转为体液免疫为主要类型。(本文来源于《热带病与寄生虫学》期刊2018年03期)

王辰成[6](2018)在《基于危险理论与免疫独特型网络的入侵检测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安全问题备受国家与社会的强烈关注。入侵检测系统所具有的特性与生物免疫系统极为相似,借鉴生物免疫机理的仿生入侵检测技术应运而生。建立在“自体”、“非自体”模型基础上的传统人工免疫算法,存在自体集庞大、检测器生成效率低、检测率低、误警率高等问题,无法适应复杂多变的网络安全需求,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具有较大的局限性。本文根据危险理论中叁大信号及免疫独特型网络理论构建了一种四级模块式自适应入侵检测模型(FLMD模型),FLMD模型同时构建正常特征与异常特征数据库,不用考虑自体耐受问题,有助于改善检测性能。FLMD模型由多变异自适应检测模块、决策融合模块、危险信号感知模块及自适应响应模块构成。多变异自适应检测模块中主要提出了多变异自适应独特型网络检测算法(MSIN算法),MSIN算法将相似抗体建立连接,从而构建免疫网络,通过计算激励水平选择克隆个体,以多变异方式使抗体朝抗原方向进行变异,从而有效降低训练次数,提高对变种抗原的识别能力;在决策融合模块中主要提出可调式决策模板融合方法(DTAF方法),通过建立正常与异常决策模板,实现对多变异自适应模块中多组初级检测结果的融合,产生协同刺激信号来启动危险信号感知模块,并通过动态调节决策模板以实现模板在线更新,从而有效提高检测率并加快二次免疫响应;在危险信号感知模块中主要提出危险感知算法(DPA算法),DPA算法建立在对危险分类的基础上,构建不同类型的危险感知细胞,通过计算与各种危险感知细胞的亲和度来感知危险,从而实现对可疑信号的进一步确认,达到更好的检测效果。本文最后采用KDD-CUP-99数据集对FLMD模型进行仿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FLMD模型及相关算法有效地提高了网络攻击的检测率,降低了误报率,增强了对未知攻击的学习与自适应能力,增强了检测的稳定性。(本文来源于《南华大学》期刊2018-05-01)

王淼[7](2017)在《prM抗独特型抗体对登革病毒感染的免疫保护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登革病毒(dengue virus,DENV)是一种正链RNA病毒,在分类学上属于黄病毒属,分为4种血清型(DENV1-4)。四种不同血清型的登革病毒可以共循环在同一地区。初次感染登革病毒的患者出现轻微的登革热症状,其体内产生的抗体能够对同一类型的病毒产生长时间的保护作用,但是二次异型感增加患者出现登革重症疾病的风险,出现威胁生命的登革出血热(DHF)和登革休克(DSS)症状。异型交叉反应的抗体介导了病毒与Fcγ受体细胞的结合,促进了登革病毒进入Fcγ受体细胞,这个过程被成为抗体依赖增强作用(antibody dependent enhancement,ADE)。许多研究表明人对登革病毒产生免疫应答的抗原主要是登革病毒的前膜prM蛋白,体内外研究证实prM抗体增加了登革病毒的感染能力。在这篇研究中,通过空斑中和实验,我们发现了一种能够中和DENV-1的兔源性多抗。荧光定量PCR结果证明了DENV-2人免疫血清和鼠源性prM单抗显着增加培养上清中的DENV-1的核酸拷贝数,流式细胞仪显示DENV-2人免疫血清和鼠源性prM单抗显着增加DENV-1对K562细胞的感染率。随后,我们通过向Balb/c小鼠免疫鼠源性prM单抗获得了较高滴度的prM抗独特型抗体(prM-AIDs)。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prM-AIDs能够显着地抑制鼠源性prM单抗介导的DENV-1对K562细胞的感染,其抑制率最高达到90%。为了进一步探究是否prM-AIDs也能在体内抑制ADE作用,我们建立了以一种干扰素-α和γ受体缺陷的AG6小鼠为背景的登革病毒ADE模型。荧光相对定量PCR检测AG6小鼠外周血细胞中的病毒变化,空斑实验检测血浆中的活病毒粒子。显微镜计数血小板数量,ELISA试剂盒测定感染感染第叁天时AG6小鼠的IL-10和ALT水平。实验结果显示鼠源性prM单抗增加了小鼠体内的病毒滴度,升高了血浆中的白介素IL-10和转氨酶ALT,减少了血小板的数量。然而,注射prM-AIDs降低了小鼠体内的病毒滴度、IL-10和ALT水平。重要的是在感染第叁天时小鼠的血小板数量也显着回升。实验结果证明prM-AIDs能够有效地在体内外抑制prM单抗介导的登革病毒ADE效应。为治疗登革重症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新策略。(本文来源于《深圳大学》期刊2017-06-30)

李健健,董兴齐,李惠琴,李敬云,李林[8](2017)在《云南省20个HIV-1独特型重组毒株近全长基因序列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云南省目前主要流行的艾滋病病毒1型(HIV-1)的独特型重组(URFs)毒株的分子变异特点。方法收集2012-2014年云南省14个地市,800例在定点医院随访的HIV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的血样及流行病学调查信息,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的方法,分别扩增HIV-1的3′半分子和5′半分子。测序后,序列应用contig软件校对拼接,获得约9.0kb的近全长基因组,后用Genotyping、MEGA 6.06和BLAST工具软件确定毒株亚型,挑出新型独特型重组毒株,分析云南省HIV-1独特型重组毒株的基因变异及重组进化情况。结果共获得800例样本的103条近全长基因组,分析后挑出独特型重组毒株20个,分别来自于昆明、德宏、红河、昭通、大理和西双版纳地区。20个毒株之间的平均基因距离为(0.204±0.015),分别与来自泰国、印度、越南和日本的国际参考株的平均基因距离较为接近。云南省HIV-1独特型重组株呈现3种基因重组模式,主要为以C亚型为骨架的11株,其次是CRF0l_AE为骨架的7株,和B(B′)为骨架的2株。从重组区域上看,env、nef和rev基因是最易发生重组的基因区域。结论在2012-2014年间,云南省的HIV-1毒株呈现高度重组进化趋势,出现了大量的独特型重组毒株,且这些毒株与一些东南亚国家的毒株表现出高度同源性,其重组的类型和模式比较复杂,并且在全省范围内广泛传播开来,应密切监测流行趋势变化。(本文来源于《中国艾滋病性病》期刊2017年05期)

季艳伟[9](2017)在《花状纳米金及抗独特型纳米抗体在真菌毒素免疫学检测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真菌毒素为产毒真菌产生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可经由污染的农产品和食品对人畜的健康产生严重危害,严重时可导致癌症甚至丧命,其中尤以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和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OTA)毒性较大,因此建立快速、灵敏且特异性的检测方法显得尤为重要。在检测方法中,免疫学检测方法因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且简单方便等优点是目前常用的真菌毒素检测方法,但随着我国农产品及食品进出口贸易的增加,人们对其质量和安全的要求愈来愈高,普通的免疫学检测方法已经难以满足人们对真菌毒素高灵敏性和特异性的要求,因此建立高灵敏和高特异性的真菌毒素免疫学检测方法势在必行。本论文以建立高灵敏性和特异性的免疫学分析方法为目的,从检测信号及免疫学识别元件两个方面对AFB1和OTA进行新型分析方法的研究。首先合成了具有高光学性质及稳定性的花状纳米金(Gold nanoflowers,AuNFs),以其作为新型标记探针,建立了AFB1高灵敏的免疫层析检测技术;同时,从羊驼天然纳米抗体文库中淘选得到OTA抗独特型纳米抗体(anti-idiotypic nanobody,AId-Nb),以其取代传统的化学合成抗原,建立了高灵敏的环境友好型OTA分析方法。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以对苯二酚作为还原剂,通过种子介导生长法,合成高质量的AuNSs和AuNFs。通过改变种子、氯金酸及对苯二酚的添加量,对AuNSs和AuNFs的合成条件进行初步探索,并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紫外-可见光-近红外分光光度仪和Zeta电位等表征手段对纳米金的形貌、光学性质及稳定性进行表征。结果显示,种子的添加量为影响粒径大小的主要因素,即随着种子添加量的减少,纳米金的粒径显着增大,并且表面粗糙程度增加,可逐渐形成AuNFs,当种子的加入体积≤500μL时生成AuNFs;反应速率为影响形貌的主要因素,即降低氯金酸添加量(≤150μL)或增加对苯二酚添加量(3000μL≤V≤4000μL)均可生成AuNFs。75nm AuNFs的吸光度是75nm AuNSs的吸光度的1.5倍,表明相同粒径的AuNFs不仅具有更强的光学特性,而且稳定。2以AuNFs作为新型标记探针,建立AFBi的免疫层析试纸条定量检测方法。通过抗AFB1单克隆抗体与AuNFs偶联,以检测线(T线)吸光值与质控线(C线)吸光值的比值(ODT/ODC)进行定量。对大米样品进行检测,并与传统ELISA方法进行结果对比。结果显示,当AFBi浓度在0.5~25 pg/mL范围内,具有较好的线性,且50%抑制浓度(IC50)达到4.17pg/mL(n=5),最低检测限为0.32pg/mL,较传统的AuNSs试纸条的灵敏度提高了 10倍。批内及批间变异系数均小于15%。采用该试纸条和商业化ELISA试剂盒分别分析50份阴性加标大米样品,两者的结果具有较好的线性相关性(R2=0.93)。以AuNFs作为标记探针建立免疫层析检测方法,具有较好的灵敏度,且具有较广阔的商业化应用前景。3以抗OTA单克隆抗体为靶分子,采用“1轮酸洗脱+3轮竞争洗脱”的策略,从羊驼天然纳米抗体噬菌体文库中亲和淘选与之结合的AId-Nb噬菌体,并建立实时荧光定量免疫PCR(Q-IPCR)。经淘选得到一株OTA-AId-Nb噬菌体克隆,并基于该噬菌体建立了 ELISA标准曲线,IC50为300pg/mL,灵敏度较基于传统化学合成抗原的ELISA提高了 8.83倍。进一步构建Q-IPCR,其最低检测限为4.17 pg/mL,比以噬菌体构建的ELISA方法灵敏度提高了 9倍。实际谷物中的Q-IPCR检测结果与商业化ELISA试剂盒检测结果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基于AId-Nb的环境友好型的Q-IPCR检测方法为小分子有毒有害污染物的检测提供了新的方法。4以OTA-AId-Nb噬菌体特异性基因构建重组表达载体并将其转入E.coli Rosetta(DE3)中表达。以OTA-AId-Nb取代化学合成抗原,建立了环境友好型ELISA及免疫层析试纸条法。将OTA-AId-Nb作为包被抗原建立ELISA,线性范围为0.08-1.0 ng/mL,IC50为0.25 ng/mL,灵敏度较以化学合成抗原建立的ELISA提高了 10倍。与其它四种真菌毒素(DON、AFBi、FB1、ZEN)无交叉反应。以此OTA-AId-Nb取代传统化学合成抗原,以AuNFs作为标记探针,建立免疫层析检测方法,其cut off值为4 ng/mL,可实现环境友好型现场快速检测。(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期刊2017-05-01)

宁振强[10](2017)在《提升基于抗独特型纳米抗体的桔霉素免疫分析灵敏度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桔霉素(Cintrinin,CIT)又名桔青霉素,是由青霉属(Penicillium)、曲霉属(Aspergillus)和红曲霉属(Monascus)中某些菌种产生的一种次级代谢产物。桔霉素污染会广泛地存在于谷类农产品、动物饲料及红曲制品。作为一种真菌毒素,桔霉素不仅具有抗细菌、真菌及原生动物活性,同时其被普遍认为对动物存在严重的肾毒性;此外,相关的动物实验也表明其具有潜在的基因毒性、致肿瘤性、致癌性、胚胎毒性及致畸性等。由于桔霉素对人类健康带来的负面影响及其污染的普遍程度,世界已有多个食品安全机构对其作出限量规定。目前,桔霉素的定量检测方法主要包括:薄层层析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生物传感器法及免疫学分析方法等。其中免疫学分析方法是基于抗原抗体之间特异性反应而实现对目的分子进行定量检测,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好、前处理简单等优势。然而,免疫学分析方法较其它方法存在较大的基质干扰,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检测结果的可靠性。提高免疫学分析方法的灵敏度是有效降低基质效应的途径之一,因此本研究拟采用两种不同的思路以提高基于模拟抗原A9及CIT单抗所建立的免疫学分析方法。本研究主要内容如下:1.桔霉素定量检测免疫荧光PCR方法的建立本文研究基于CIT模拟抗原A9噬菌体,经qPCR退火温度、扩增效率、包被单抗浓度、投入噬菌体浓度及甲醇浓度等因素的优化,成功建立了免疫荧光PCR方法。该方法对CIT定量检测的IC50值为9.86±2.52 ng/m L,相较于传统phage-ELISA在灵敏度上基本保持一致;但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1-1000 ng/m L,相较于传统phage-ELISA拓宽10倍以上。本研究中建立的方法对常见的真菌毒素,如黄曲霉毒素B1(AFB1)、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赭曲霉毒素A(OTA)及玉米赤霉烯酮(ZEN)无明显交叉反应(交叉反应率均低于0.1%)。在以面粉及米粉为基质的加标回收实验中,对两者的回收率分别介于90.0%-104.6%和75.8%-110.0%,变异系数均<15%。利用文中建立的方法对红曲发酵液中桔霉素含量测定的结果与UPLC-MS结果无显着性差异。2.利用分子模拟技术寻找关键位点本文利用同源建模策略,建立模拟抗原A9及CIT单链抗体的叁维模型。并将小分子CIT及模拟抗原A9分别与CIT单链抗体进行分子对接,最终确定模拟抗原A9中的5个关键位点:T28、F29、N30、R31和Y32。对上述5个位点同时进行丙氨酸突变后,突变子phage-ELISA结果表明:当5个位点同时突变为丙氨酸时基本上失去了与CIT单链抗体结合的能力,这一结果证实了分子对接的结果正确性。3.定点饱和突变子的产生及筛选本文利用定点饱和突变策略,在28-32及74位点上平均各产生18种携带不同氨基酸的突变子。利用间接竞争phage-ELISA方法对所有突变子进行活性鉴定,并从中筛选到T28F、T28I、F29I、F29V、N30T、N30V等6个克隆较野生型灵敏度略有提高。基于以上突变子建立了间接竞争phage-ELISA标准曲线,结果显示其IC50值较野生型分别降低1.83、1.37、1.70、2.96、1.31、2.01倍。(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期刊2017-05-01)

独特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危害物来源广、种类多,从产地环境到农业投入品再到收储运环节,生物、化学污染物危害风险几乎伴随整个产供链。对危害物的高效监测,以及探索更为安全的危害物(特别是高毒投入品)替代功能效应物是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控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基于"免疫网络学说"的抗独特型抗体,因具有模拟抗原表位构象乃至生物活性的特性,已被证实可以用于免疫原功能效应物创制,这为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危害物检测或功能替代材料研发提供了新思路。系统梳理了食用农产品产供过程中可能涉及的危害物及其安全风险;全面整理并介绍了抗独特型抗体技术及其在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危害物监控中的应用状况;结合作者及所在团队近年科研成果,探讨了抗独特型抗体在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危害物监控中的应用前景、存在问题以及拟解决对策。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独特型论文参考文献

[1].黄新喜,吕葆真,李丹,赵锋,欧阳森.生长抑素抗独特型卵黄抗体的制备与鉴定[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19

[2].徐重新,张霄,刘媛,胡晓丹,朱庆.抗独特型抗体在食用农产品危害物监控中的应用研究[J].食品科学技术学报.2019

[3].刘媛,刘敏,张霄,徐重新,林曼曼.Cry2A毒素抗独特型单链抗体库的构建[J].江苏农业学报.2018

[4].李亮亮.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抗独特型抗体Mab2-5G2与MYH9蛋白互作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8

[5].杨秀红,刘文琪.日本血吸虫抗独特型单克隆抗体NP30免疫后小鼠血清IFN-γ、IL-4水平的变化[J].热带病与寄生虫学.2018

[6].王辰成.基于危险理论与免疫独特型网络的入侵检测方法[D].南华大学.2018

[7].王淼.prM抗独特型抗体对登革病毒感染的免疫保护性研究[D].深圳大学.2017

[8].李健健,董兴齐,李惠琴,李敬云,李林.云南省20个HIV-1独特型重组毒株近全长基因序列特征分析[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7

[9].季艳伟.花状纳米金及抗独特型纳米抗体在真菌毒素免疫学检测中的应用研究[D].南昌大学.2017

[10].宁振强.提升基于抗独特型纳米抗体的桔霉素免疫分析灵敏度的研究[D].南昌大学.2017

论文知识图

钙钛矿晶胞结构腮腺炎病毒属病毒F基因绘制的基因组...脉冲激光沉积原理图菌株IMAU90089pepN基因的序列及峰图网络学说-(Richter网络模型)含HER2抗独特型抗体的鼠血清与HE...

标签:;  ;  ;  ;  ;  ;  ;  

独特型论文_黄新喜,吕葆真,李丹,赵锋,欧阳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