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化反应论文_甘思平,李国华,翟佳欣,张雪明,朱萌萌

导读:本文包含了氮化反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氮化,重氮化,动力学,氢键,甘氨酸,甲酯,乙基。

氮化反应论文文献综述

甘思平,李国华,翟佳欣,张雪明,朱萌萌[1](2019)在《氮化硼纳米片负载Pd(OAc)_2催化剂的制备及催化微波辅助Heck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液相超声剥离的氮化硼纳米片(BNNSs)为载体,通过表面羟基、氨基、席夫碱共价功能化后与Pd~(2+)配位,制备负载型催化剂Pd@BNNSs-Schiff,并将该催化剂应用于微波辅助的Heck反应.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激光拉曼(Raman)光谱、X射线衍射(XRD)、同步热分析(TGA)、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元素分布分析(EDS mapping)对催化剂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苯乙烯与碘苯摩尔比为1. 25∶1,溶剂为N,N-二甲基甲酰胺,缚酸剂为叁乙胺,催化剂Pd用量为0. 08%(质量分数)时,以450 W功率微波辐射20 min收率最高为95. 6%;催化活性明显优于以相同方法制备的催化剂Pd@GO-Schiff(78. 3%)(GO=氧化石墨烯); Pd@BNNSs-Schiff循环利用6次后仍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参照催化剂在循环3次后活性明显降低,7次后失活.(本文来源于《高等学校化学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林凤闺蓉,梁宇杰,郦鑫耀,宋颂,焦宁[2](2019)在《氧气氧化铜催化的苯胺邻位迭氮化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迭氮取代的苯胺是有机合成中应用广泛的结构单元.通过C—H键活化策略来制备迭氮基苯胺衍生物往往需要使用当量的剧烈氧化剂,造成反应的整体原子经济性低,官能团耐受性差.本文使用廉价、绿色的氧气作为最终氧化剂,发展了高效的铜催化苯胺C—H键迭氮化的方法.该转化具有反应条件温和、区域选择性单一和官能团兼容性广等优点.(本文来源于《化学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罗一丹[3](2019)在《反应物分子吸附及催化剂结构对石墨相氮化碳基光催化材料性能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全球工业化的发展,与之而来的能源短缺和环境危机已经成为了当前人类社会的两大难题。半导体光催化技术可以吸收和转化太阳能,用于环境净化和生产可再生绿色能源,因此得到了广泛地关注。石墨相氮化碳(g-C3N4)是一种二维共轭聚合物光催化剂,具有非常多的优点:可以吸收可见光、不含金属元素、获得成本低等,因此作为新一代的光催化剂被应用于光催化反应的各种应用中,如:污染物降解、分解水产氢、CO2还原、有机合成、细菌消毒等领域。本论文以石墨相氮化碳为基础,从几个方面研究了石墨相氮化碳基光催化材料在光催化反应中的机理和反应活性。研究了 g-C3N4光催化降解反应的动力学,以及光催化过程中吸附与降解反应的相互作用规律。以非金属元素掺杂g-C3N4为研究对象,考察了不同非金属元素对g-C3N4电子结构、光学性质和光催化产氢活性的影响。以g-C3N4与SrTiO3复合,考察了复合物界面间的相互作用以及作用机理。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g-C3N4在吸附-光催化反应中的机理研究在污染物的光降解过程中,吸附和光催化的协同作用经得到了广泛地认可,然而协同作用机理仍不明确。这部分研究工作的主要目的是了解g-C3N4协同吸附-光催化去除污染物的动力学过程。本研究选用偶氮染料(活性红120)作为模型反应物。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来确定吸附、光降解和吸附-降解共存过程的动力学。利用各种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模拟和解释=研究发现,g-C3N4对染料的综合吸附和光降解主要受以下叁个过程控制:(1)染料在g-C3N4表面的吸附;(2)染料在本体溶液中的光降解;(3)吸附染料在g-C3N4表面的光降解。实验和模拟结果均表明,吸附动力学速率(3.37min-1)快于其他两种过程。此外,染料的催化剂表面光降解动力学速率(0.149 min-1)远快于在溶液中(0.005 min-1)因此吸附过程促进了 g-C3N4对污染物的光降解。另一方面,g-C3N4对染料的多次光降解活性差别不大,说明光催化过程也可以促进g-C3N4对染料的吸附,因为吸附是反应中主要影响活性的因素。2、非金属元素掺杂对g-C3N4光催化反应的影响研究在光催化产氢反应中,g-C3N4具有良好的光催化活性。这部分的研究工作中提出了一种简便的一步加热合成B、P或F掺杂g-C3N4光催化剂(BCN、PCN、FCN)的方法。采用多种测试方法对制备的光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B、P或F掺杂增加了 g-C3N4的平面间堆积距离,扩大了光吸收范围,提高了产氢活性。FCN的光催化活性最高,BCN次之,PCN的光催化活性最低。并且非金属元素掺杂对g-C3N4的电子结构以及带隙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3、复合光催化剂g-C3N4/SrTiO3的界面效应对光催化反应的影响研究复合物光催化剂能有效提升光催化产氢反应的活性。这部分的研究工作中采用机械研磨和煅烧的两步法制备了g-C3N4/SrTiO3纳米复合物光催化剂。复合材料在可见光下产氢活性高于纯g-C3N4和SrTiO3。表征测试结果表明,g-C3N4/SrTiO3对可见光的吸收作用更强,光生电荷转移速度更快。此外,我们还对g-C3N4/SrTiO3纳米复合材料的界面电子结构进行了深入的表征。结果表明,在g-C3N4/SrTiO3界面内存在的内建电场的作用下,光生电子从g-C3N4流向SrTiO3,导致光生电子和空穴快速分离,因此有更多的水分子被光催化还原为H2。本工作阐明了内建电场在g-C3N4/SrTiO3复合物光催化剂中对产氢活性提升的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期刊2019-08-01)

曹世川,张克栋[4](2019)在《4-氨基苯基-β-羟乙基砜硫酸酯重氮化反应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详细研究了4-氨基苯基-β-羟乙基砜硫酸酯的重氮化条件,得出反应的最佳条件为:反应温度10~15℃,对位酯与酸摩尔比1∶1.1,反应液浓度15%,重氮化时间1 h。此条件重氮化可以有效降低原料成本、减少人工劳动同时减少污染,在染料生产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染料与染色》期刊2019年03期)

王斌,李冬,杜金晶,朱军,刘漫博[5](2019)在《利用V_2O_5制备氮化钒铁的反应过程及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TG-DSC技术对V_2O_5直接制备氮化钒铁的反应过程进行研究,并采用Coats-Redfern积分法对相关反应的动力学参数进行计算。研究结果表明:碳还原V_2O_5的反应在670℃左右开始显着发生,随温度升高,反应速度加快。在1 000℃以上时,碳化反应开始进行,在1 200℃左右,氮化反应可以显着发生,试样中可检测到氮化产物。在1 150~1 350℃反应的活化能要比970~1 100℃时的高,说明随着反应的进行,生成的碳化钒铁和氮化钒铁产物产生了一定的包覆作用,扩散过程阻碍了反应的进一步进行。高温还原氮化后的试样,碳、氮元素在四周分布密集,而在中间区域分布较少,这也印证了碳化产物和氮化产物存在着明显包覆作用的推论。(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孙钰杰,金星,邢鹏飞,董开朝,孔剑[6](2019)在《晶体硅金刚线切割废料氮化反应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综合利用晶体硅金刚线切割废料,以其为原料,使用卧式氮化炉进行氮化反应,研究了氮化温度(1 300、1 350、1 400、1 450和1 500℃)、氮化保温时间(1、1. 5、2、2. 5和3 h)以及α-Si_3N_4外加量(外加质量分数分别为0、5%、10%、15%和20%)对氮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氮化温度的升高有利于α-Si_3N_4、β-Si_3N_4和Si_2N_2O叁种物相的生成;氮化时间的延长有利于α-Si_3N_4、β-Si_3N_4和Si_2N_2O叁种物相的生成,但氮化时间过长会导致α-Si_3N_4转变为β-Si_3N_4,以及Si_2N_2O转化为Si_3N_4;以α-Si_3N_4为添加剂,有利于α-Si_3N_4的生成以及氮化反应的进行。综合考虑切割废料的氮化程度,较优氮化条件为1 400℃保温3 h,α-Si_3N_4添加剂外加量10%(w)。(本文来源于《耐火材料》期刊2019年03期)

张全,郭云龙,金满平[7](2019)在《甘氨酸甲酯重氮化反应的热危险性分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甘氨酸甲酯重氮化反应的热危险性,利用全自动反应量热仪(RC1)研究甘氨酸甲酯重氮化过程的热效应,利用加速量热仪研究反应产物重氮乙酸甲酯的分解过程。利用实验结果计算得到绝热温度(ΔTad)、失控体系能达到的最高温度(MTSR)、技术最高温度(MTT)、失控反应最大反应速率到达时间(TMRad)以及最大反应速率到达时间为24 h的温度(TD24)等数据,通过风险矩阵评估法(方法 1)和失控过程温度参数评估法(方法 2)对该反应的热危险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该重氮化反应危险性较低,但仍存在潜在的分解风险。(本文来源于《安全、健康和环境》期刊2019年06期)

谭爽[8](2019)在《介孔氮化碳基加氢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在α-蒎烯加氢反应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α-蒎烯的选择性加氢反应是森林材料的利用和深加工中十分重要的反应。目前工业上用于催化α-蒎烯选择性加氢反应的催化剂一般为Pd/C催化剂,这类催化剂成本高、选择性低、活性组分容易流失和团聚。而介孔石墨相氮化碳作为一种新兴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具有耐酸碱、耐高温、易于改性的优点,其独特的电子结构与α-蒎烯分子之间能产生π-π作用。因此,本文从绿色化学的角度出发,使用介孔石墨相氮化碳作为催化剂载体,制备了一系列石墨相氮化碳基催化剂。该系列催化剂催化活性和选择性高,产物和催化剂易于分离,且催化剂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具体内容如下:(1)以氯化钯作为钯源,在水溶液中制备并表征了钯负载的介孔石墨相氮化碳催化剂。将制备的Pd/MCN用于催化α-蒎烯选择性加氢制顺式蒎烷的反应中。氮化碳载体与钯金属之间的相互作用能够增强钯金属的催化活性,而载体表面的官能团也可以增加了金属的稳定性和分散度。通过单因素法优化了催化剂的制备条件和加氢反应的实验条件。在反应温度为140℃、反应时间为140 min、氢气压力3 MPa的最优反应条件下,转化率可达到94.15%,对顺式蒎烷选择性可达75.37%,相比于传统工业使用的Pd/C催化剂,在相同的Pd负载量和相同的反应条件下反应转化率和顺式蒎烷选择性分别提高了14%和5%,同时分离的催化剂可重复使用6次以上。(2)以氯化镍为镍源,硼氢化钠为硼源和还原剂,在水溶液中制备并表征了负载了非晶相镍硼合金的介孔石墨相氮化碳催化剂。将制备的NiB/MCN用于催化α-蒎烯选择性加氢制顺式蒎烷的反应中。镍和硼原子之间的电子转移现象可以增强镍金属的催化活性,而氮化碳载体和α-蒎烯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则可以增强催化剂选择性。通过单因素法优化了催化剂的制备条件和加氢反应的实验条件。在反应温度140℃、反应氢气压力4 MPa、反应时间150 min、催化剂用量1.5 wt%的最优反应条件下,转化率可达到99.30%,对顺式蒎烷选择性可达99.9%,催化剂可重复使用7次以上。(3)以氯化镍为镍源,钨酸钠为钨源,硼氢化钠为硼源和还原剂,在水溶液中制备和表征了负载了镍钨硼叁元合金的介孔石墨相氮化碳催化剂。将制备的NiWB/MCN用于催化α-蒎烯选择性加氢制顺式蒎烷的反应中。与镍硼合金相似,镍钨硼合金内也存在类似的电子转移现象,能够进一步增强了催化剂的催化活性。通过单因素法和响应面法优化了催化剂的制备条件和加氢反应的实验条件。在反应温度124℃、反应氢气压力2 MPa、反应时间122 min、催化剂用量1.5 wt%的最优反应条件下,转化率可达到99.9%,对顺式蒎烷选择性可达99.9%,且反应条件较NiB/MCN更加温和,催化剂可重复使用7次以上。本文建立了介孔石墨相氮化碳基金属催化剂催化α-蒎烯选择性加氢反应体系,该体系反应转化率高、对顺式蒎烷选择性高、催化剂回收简单、可重复使用次数多。为α-蒎烯的深加工和高值化利用提供了新的方法。也为介孔石墨相氮化碳在加氢反应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新思路。(本文来源于《青岛科技大学》期刊2019-06-05)

吴跃东[9](2019)在《高品质氮化钒铁合金的短流程制备与高温反应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钢铁冶炼时,适量加入钒可以细化钢的组织和晶粒,提高钢的强度、韧性、抗腐蚀能力和抗冲击性能等综合性能。随着理论研究的深入和实际工业生产的验证,氮化钒铁被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和企业所认青睐,被认为是功效最佳的含钒炼钢添加剂。然而,现有高压自蔓延合成氮化钒铁技术存在一些不足:以钒铁为原料,而钒铁是通过硅热或者铝热反应V2O5得到的,制备流程过长;在制备钒铁的过程中,会有一定量的硅或者铝被带入到钒铁中,品质不高;制备为渗氮过程,产品表面的氮含量远远高于底部,成分不均匀。另外,目前国内外围绕氮化钒铁的短流程冶炼技术的相关研究极少。本论文围绕上述问题展开了系统地研究,提出碳热还原氮化法制备高品质氮化钒铁新方法。通过采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碳硫分析仪、氧氮氢分析仪以及FactSage7.0等分析手段,系统地研究了 C/O摩尔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产品物相、微观结构、密度以及成分的影响,并结合热力学计算结果,对碳热还原氮化法进行机理分析。在此基础上,从冶金动力学和热力学角度,研究氮化钒铁制备过程中铁的作用机理,分析铁对反应进度以及产物成分的影响;深入的研究了碳热还原氮化过程中不同温度阶段内碳的反应行为以及CO还原V205过程。最后,初步研究以两步法(氨气还原氮化+高温烧结)制备无碳的氮化钒铁。取得的研究成果如下:(1)通过碳热还原氮化法,可以成功地制备出高氮、低碳、低氧的氮化钒铁合金。与国家标准GB/T 30896-2014对各个牌号的氮化钒铁的成分及密度要求相比,本方法制备的FeV45N、FeV55N和FeV65N合金的成分和密度都能满足要求。另外,与传统方法相比,碳热还原氮化法避免了钒铁的生产流程,直接以五氧化二钒为原料进行制备,极大地缩短了生产流程;降低了杂质元素的引入,如铝、硅等元素。C/O摩尔比为80%时,氮化钒铁的成分最佳;C/O摩尔比过低,碳热还原氮化过程反应不完全,存在低价钒氧化物;C/O摩尔比过高,过量碳会发生碳化反应,导致氮化钒铁中氮含量下降,N/V比降低。反应温度对氮化钒铁的成分影响较小,但其对氮化钒铁致密度的影响极大,最佳反应温度为1773K~1823K。(2)从反应动力学和热力学角度,研究了铁在碳热还原氮化过程中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在一定温度下,铁熔化转变成液相,并具有一定地流动性,覆盖在固体反应物表面,阻碍气体反应物的扩散,从而抑制碳热还原氮化反应的进行。但是,氮化钒铁制备温度在1773K以上,液相层的阻碍作用并不太明显。另外,铁的加入能提高氮化钒铁中氮化钒相的氮含量,并降低其碳含量、氧含量。根据平衡热力学分析,存在铁液条件下,铁相在平衡状态下的平衡碳含量极低。在高温下,碳在铁液中存在一定的溶解,使铁相成为碳的液相扩散通道,反应由固固反应转化为固液反应,提高了反应的接触面积,进而促进了残余碳更深度地与氧反应。(3)单独研究碳热还原氮化法制备氮化钒铁过程中不同温度段内碳与V2O5的反应行为,研究发现:碳在碳热还原氮化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在923K~973K下,V2O5仅能够被还原至VO2,VO2无法被进一步还原,物相变换可以描述为V2O5→V6O13→VO2。当温度低于V205的熔点,还原反应为固固反应,受限于固体颗粒之间较低的扩散速率,还原反应速率极低,即使反应5小时,也无法反应完全;然而,温度高于V205的熔点时,碳热还原反应转变成固液反应,反应速率迅速提升。在1423K~1473K下,钒的氧化物被进一步还原至V2O3,物相变换可以描述为V205→V305→V2O3;另外,在1423K下,“钒损失”很不明显。在1473K-1673K温度范围内,V2O3相可以直接碳热还原氮化至VN,无其他中间物相。(4)在研究碳与V205的反应行为过程中,发现当温度低于1423K,最佳C/O摩尔比仅为理论配碳量的60%,这说明CO还原钒氧化物在碳热还原氮化制备氮化钒铁过程中起到一定的作用。因此,对CO气基还原V2O5进行研究,发现:在碳热还原氮化过程中,即使1623K,V2O3无法被CO还原成其他价态氧化物或者VC,即CO只在低温条件下参与反应。在783K~963K下,五氧化二钒皆可被还原至叁氧化二钒,物相转变顺序为V2O5→V6O13→VO2→V2O3。然而,在783K和963K下的还原机理不同:当温度低于V2O5熔点,还原反应为气固反应,假晶变换机理起主导作用,V2O5颗粒的表面上形成很多裂缝,均保持原始形态;当温度高于V2O5熔点,还原反应变成气液反应,液相中孔隙极小,还原气体很难扩散液相层内部,还原速率大幅下降。(5)采用氨气还原氮化五氧化二钒和氧化铁的混合物,并进行高温烧结的两步法制备无碳的氮化钒铁,研究发现:在氨气还原氮化反应过程中,钒源物相转变可以描述为:NH4VO3→V205→VO2→V2O3→V(N,O)。在1373K下还原10小时可以获得氧含量为0.56%的复合粉末,并在1823K下进行高温烧结得到致密的FeV55N块状,其密度达到5.4g/cm3。(本文来源于《北京科技大学》期刊2019-06-03)

孙晓颖,刘美君,黄瑶瑶,李波,赵震[10](2019)在《单原子铂和氮化硼载体之间电子作用及其对丙烷脱氢反应催化性能的影响(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世界范围内大规模页岩气资源的发现和开采,如何进一步高效转化页岩气生成高附加值化学品是提升页岩气资源利用率和增加经济收益的关键.页岩气主要的组分是甲烷,同时还包含10%左右的乙烷和丙烷.另一方面,由于当前丙烯的市场价格远远超过丙烷,因此丙烷到丙烯的催化转化是高效利用我国页岩气资源的有效途径.丙烷直接脱氢制丙烯是工业上常见的催化转化丙烷的方法.丙烷直接脱氢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反应中积碳覆盖活性位导致催化剂失活.最近,单原子催化剂在烷烃碳氢键活化过程中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性能,尤其在抑制深度反应、减少积碳方面有突出效果.然而,单原子催化剂在苛刻反应条件下容易团聚失活,因此选择合适的载体材料是单原子催化剂设计的关键.本文利用氮化硼作为单原子铂催化剂载体,考察了其在丙烷直接脱氢反应中的催化性能.第一性原理计算表明,氮化硼载体上硼和氮空穴是单原子铂稳定的锚定点,同时单原子铂在硼和氮空穴上表现出截然相反的电子结构.电荷分析表明,在硼和氮空穴位上的单原子铂分别失去0.71 e和得到1.06 e个电荷.PDOS分析表明,在硼空穴上单原子铂在费米能级之上有更多的空轨道,有利于得到电子.通过密度泛函理论计算构建了从丙烷到丙烯的完整反应路径.计算结果表明,负载在硼空穴上的单原子铂比在氮空穴上的具有更好的碳氢键活化能力.在硼空穴和氮空穴上第一个碳氢键断裂能垒分别是0.64和0.82电子伏特,第二个碳氢键断裂能垒分别是0.26和1.10电子伏特.计算还详细分析了产物脱附过程,结果表明氢气先于丙烯脱附的路径能垒更小.同时丙烯脱附能垒已经接近或者超过丙烷碳氢键活化能垒.因此,对于丙烷直接脱氢反应,催化剂要兼顾丙烷碳氢键活化和产物脱附两个方面.虽然负载在硼空穴上的单原子铂催化剂有着优异的丙烷碳氢键活化能力,但产物丙烯由于强相互作用而难以脱附.另一方面,负载在氮空穴上的单原子铂对于碳氢键活化和产物脱附具有比较均衡的反应活性.综上所述,氮化硼载体和单原子铂催化剂之间的电子结构作用对丙烷直接脱氢反应的催化性能有着重要影响.负载在硼和氮空穴的单原子铂表现出截然相反的电子结构,电子结构差异导致不同的催化性能.基于计算结果,负载在氮空穴上的铂单原子具有优异的丙烷直接脱氢催化性能.本工作为进一步加深理解单原子催化中载体的作用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催化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氮化反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迭氮取代的苯胺是有机合成中应用广泛的结构单元.通过C—H键活化策略来制备迭氮基苯胺衍生物往往需要使用当量的剧烈氧化剂,造成反应的整体原子经济性低,官能团耐受性差.本文使用廉价、绿色的氧气作为最终氧化剂,发展了高效的铜催化苯胺C—H键迭氮化的方法.该转化具有反应条件温和、区域选择性单一和官能团兼容性广等优点.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氮化反应论文参考文献

[1].甘思平,李国华,翟佳欣,张雪明,朱萌萌.氮化硼纳米片负载Pd(OAc)_2催化剂的制备及催化微波辅助Heck反应[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9

[2].林凤闺蓉,梁宇杰,郦鑫耀,宋颂,焦宁.氧气氧化铜催化的苯胺邻位迭氮化反应[J].化学学报.2019

[3].罗一丹.反应物分子吸附及催化剂结构对石墨相氮化碳基光催化材料性能影响的研究[D].南京大学.2019

[4].曹世川,张克栋.4-氨基苯基-β-羟乙基砜硫酸酯重氮化反应的研究[J].染料与染色.2019

[5].王斌,李冬,杜金晶,朱军,刘漫博.利用V_2O_5制备氮化钒铁的反应过程及动力学研究[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6].孙钰杰,金星,邢鹏飞,董开朝,孔剑.晶体硅金刚线切割废料氮化反应的研究[J].耐火材料.2019

[7].张全,郭云龙,金满平.甘氨酸甲酯重氮化反应的热危险性分级[J].安全、健康和环境.2019

[8].谭爽.介孔氮化碳基加氢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在α-蒎烯加氢反应中的应用[D].青岛科技大学.2019

[9].吴跃东.高品质氮化钒铁合金的短流程制备与高温反应机理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9

[10].孙晓颖,刘美君,黄瑶瑶,李波,赵震.单原子铂和氮化硼载体之间电子作用及其对丙烷脱氢反应催化性能的影响(英文)[J].催化学报.2019

论文知识图

机械活化Ti-N体系粉末经弧光放电处理...金属镍表面氮化层的结构与电催化反应...的.HNMR(eoel3)谱图活塞-圆筒式高压反应装置...通过ATRP结合D-A反应关环制备环状PS...(a)、N2(b)、N3(c)和N4(d)...

标签:;  ;  ;  ;  ;  ;  ;  

氮化反应论文_甘思平,李国华,翟佳欣,张雪明,朱萌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