窄带系统论文_冯海亮

导读:本文包含了窄带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窄带,系统,频带,干扰,抑制,误码率,时域。

窄带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冯海亮[1](2019)在《一种融合宽带和窄带系统的智慧广电物联网系统架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广电行业出发,提出一种面向智慧广电业务的融合宽带和窄带系统的物联网系统架构,并归纳总结了智慧广电物联网的叁大系统特性,并对系统中的宽带系统和窄带系统分别进行了阐述。(本文来源于《有线电视技术》期刊2019年11期)

朴尹成[2](2016)在《基于FPGA的WBAN窄带系统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无线通信技术和传感器技术的飞速发展,无线传感器网络(WSN)逐渐被应用到娱乐、军事和医疗等领域。作为WSN的一个分支,以人体为中心的无线体域网(WBAN)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IEEE组织定义的WBAN与WSN在很多方面有相似之处。但因为无线体域网是以人体为中心的网络,所以需要对无线传输技术、能耗和信道模型等问题做深入研究。本文首先介绍了无线体域网的概念和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意义,然后对IEEE组织提出的WBAN的物理层、MAC层、拓扑结构和安全模式进行了阐述。在深入研究IEEE 802.15.6标准的基础上,提出了WBAN窄带系统设计方案。从理论的角度,对WBAN窄带系统发射机和接收机的各功能模块的意义和原理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研究,主要包括BCH(63,51)信道编解码、比特交织解交织、扰码解扰等。本文在已确定的WBAN窄带系统发射机和接收机方案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FPGA的WBAN嵌入式窄带系统设计方案与实现流程。利用QUARTUS II 8.0的SOPC Builder工具生成了NIOS2 CPU,使用Verilog语言编写各功能模块,利用C语言在NIOS2 IDE 8.0上编写了系统控制程序以及采用ADF7023芯片设计了射频电路板。最后利用Altera Cyclone III系列的EP3C120F780C7开发板和射频电路板对整个WBAN嵌入式窄带系统进行板级测试验证。在对整个系统的验证结果进行详细分析后表明,本论文提出的基于FPGA的WBAN窄带系统的设计方案是合理的,可以满足系统的设计要求。(本文来源于《南开大学》期刊2016-05-01)

弥宝鑫[3](2014)在《超窄带系统性能分析与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无线通信应用的快速发展,无线电频谱资源利用问题越来越突出。无线电频谱并不是可供无限使用的资源,其有限性和稀缺性随着频谱需求和供应间的矛盾日益显着。传统无线通信系统的频带利用率大约在5bit/s/Hz左右,虽然利用高阶调制可以大幅提高频带利用率,但其要求发射功率呈指数倍增长,在实际系统中的性能受到限制,所以寻找其他高效的调制技术一直是国内外通信领域研究的热点。传统的调制方式只能依靠牺牲信号的空间复杂度或者提高发射功率等方式提高频带利用率,超窄带调制技术利用载波相位的突变携带码元信息,一方面可以极大提高频带利用率,另一方面由于系统所占用的带宽非常窄,接收机的输出信噪会比有很大提升,可应用于设计高灵敏度接收机,超窄带传输简单易行及具有较强抗干扰能力使其价值逐渐凸显。针对于此,本文研究了超窄带系统的传输过程,并进一步分析评估了超窄带调制方式的性能。本文首先介绍了超窄带调制方式的形成发展过程以及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并对几种主要的超窄带调制方式进行说明,以扩展的二元相移键控(EBPSK:Extended Binary Phase Shift Keying)这种超窄带调制方式为例分析了其时域和频域的波形特点,仿真了功率谱密度,并根据功率谱密度确定其带宽等指标。其次介绍了发射端的两种滤波器选择,对其原理进行阐述,根据调制滤波器的选择比较两种解调方案,确定合理的解调方法来判决接收信号,对采用的幅度积分判决算法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在发射端和接收端都加入数字冲击滤波器,采用幅度积分判决算法进行信号解调使系统性能达到最佳。最后研究了超窄带信号的调制参数对其性能的影响以及与其他调制方式相比的抗噪性能方面的提高。运用Matlab工具仿真了小尺度衰落中瑞利信道以及采用一种信道相关距离结合信道相关时间选择的方式仿真了阴影衰落信道,并分析了超窄带信号在这两种常见衰落信道下的误码性能。本文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比较运用数字锁相环方法和幅度积分判决算法这两种解调方案,确定运用幅度积分判决这种简单易行的解调方式,并且对幅度积分判决算法做出了一定的改进。二、改进了系统传输方案,在发射端和接收端都加入数字冲击滤波器,相比其他只在发射端或者接收端加入数字冲击滤波器的方案,这种改进使误码性能得到改善。叁、运用Matlab工具仿真超窄带信号在衰落信道下的性能,给出了一种阴影衰落信道参数的选择方法,并对超窄带信号的性能做出评估。(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4-06-01)

丑振东,江炜宁,周钦山,王峰[4](2013)在《窄带系统数字下变频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讨论了软件无线电和数字接收机信道化技术,针对窄带数字下变频(DDC)的多级滤波和抽取的体系结构,分析了DDC中滤波器和采样率转换的通用方法。最后,对于一个具体信号进行多级抽取时滤波器的设计给出了一个可行的软件设计方案。(本文来源于《2013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期刊2013-05-21)

王勇,胡以华[5](2013)在《UWB卫星通信系统与窄带系统互扰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UWB技术在卫星通信领域推广应用的瓶颈是UWB卫星通信系统与窄带系统的互扰问题。研究了正弦调制高斯脉冲在卫星信道应用的时频域特性,提出了Ka频段UWB卫星通信信道模型,建立UWB卫星通信仿真系统,研究了UWB卫星通信系统和窄带系统在互扰条件下的误码特性,得到了影响互扰的关键因素,提出了适合卫星通信信道传输的UWB信号设计参数,论证了UWB卫星通信系统与窄带系统共享频谱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电路与系统学报》期刊2013年02期)

吴伟[6](2011)在《超宽带系统与窄带系统的干扰与共存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超宽带(Ultra Wideband, UWB)系统使用宽度极窄的脉冲信号进行通信,传输信号的频宽很宽。在超宽带无线电的占用频段内存在大量的无线通信信号,所以将不可避免地与窄带系统之间产生相互干扰。研究和解决UWB与现有窄带系统之间的干扰与共存问题显得十分关键和必要。本文以脉冲超宽带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超宽带系统对窄带系统的干扰性能,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平滑功率谱和自适应脉冲波形设计技术以实现解决系统间互相干扰,提高频谱利用率,实现共存的目的。本文主要完成了以下研究工作:(1)首先采用UWB系统聚合干扰分析方法对多个UWB系统对窄带系统造成的干扰做出了理论分析。然后在FCC规定的频谱限制下,参考了GSM900和802.11a WLAN系统的工作参数,对UWB系统与这两种系统的干扰性能做出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当UWB用户达到一定时,会对窄带用户产生较大的干扰。(2)接着分析了DS-UWB信号模型的功率谱密度,并对脉冲重复频率和DS码对离散谱的影响做出了相关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调整脉冲重复频率和选择不同的DS码对平滑功率谱密度有一定的提高,为解决UWB系统对窄带系统的干扰提出了可行性的具体方案。(3)最后在基于CR技术的UWB自适应抑制窄带干扰的系统平台下,提出了基于组合Chirp压缩信号自适应脉冲波形的算法,对UWB发射脉冲波形进行了优化设计。仿真结果表明,利用该算法产生的脉冲波形能自适应的满足各种频谱模板的需要,提高了系统对抗NBI的灵活性,实现了UWB系统与窄带系统共存。(本文来源于《昆明理工大学》期刊2011-04-01)

刘佳[7](2010)在《UWB设备与窄带系统间的新型EMC方法及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超宽带(Ultra-Wideband,简称UWB)是未来高速、短距离无线通信应用的重要候选技术之一,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因为UWB设备的工作频带极宽,不可避免要与其他窄带通信系统工作频带发生重迭,相互之间容易引起干扰。因此,UWB设备与窄带通信系统间的电磁兼容(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简称EMC)问题一直是UWB无线通信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时间反演(Time Reversal,简称TR)技术能有效利用超宽带通信的多径效应,实现信号在目标点的时间和空间同步聚焦。采用TR技术的超宽带(TR-UWB)通信能够抑制传统UWB通信系统中存在的干扰,具有提高通信系统性能的巨大潜力。本文首先概述了UWB设备与窄带通信系统间的电磁兼容问题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并简要回顾了TR技术的发展概况。其次,主要介绍了UWB电磁兼容的基本问题,包括UWB设备干扰问题和UWB设备抗干扰问题。阐述了UWB设备干扰分析和抑制方法。同时阐述了抗干扰基本问题和各种抗干扰参数。分析了UWB干扰及UWB抗干扰的主要因素。最后,我们从TR等效信道函数中分析了TR技术的时空聚焦性和多径利用特性,用于解决UWB设备与窄带通信系统共存时的电磁兼容。接下来,通过本实验室开发的基于时域有限差分法(Finite Difference Time Domain,FDTD)算法的电磁仿真平台,对比研究了采用TR技术的UWB设备和传统UWB设备对窄带通信系统的干扰。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收发距离情况下,当给定接收功率时,采用TR技术的UWB设备在简单环境(多径较少)和复杂环境(多径丰富)下的发射功率均比传统UWB设备小,因此,采用TR技术的UWB设备的电磁兼容范围比传统UWB设备大,更容易实现多设备密集共存。最后,本文初步研究了采用TR技术的PPM-TH-UWB方式设备的自身抗干扰性能。分析了采用TR技术的PPM-TH-UWB设备在存在窄带干扰时的误码率和信干噪比。分析结果表明,采用TR技术的UWB设备在提高自身信干噪比上有一定的优势,窄带干扰信号载波频率、带宽和干扰功率对TR-UWB设备抗干扰性能有影响。(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0-04-01)

卜祥强[8](2009)在《超宽带与窄带系统的相互干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超宽带(UWB)无线电技术作为短距离无线通信领域的一种新兴技术,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超宽带是以与其它无线技术共享频带为前提条件的,抑制超宽带通信系统与现有的窄带无线通信系统之间的相互干扰,对超宽带系统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首先研究跳时超宽带(TH-UWB)系统与一个通用窄带系统共存时窄带系统的性能,仿真分析了UWB系统不同的发射脉冲波形、调制方式、脉冲发射速率对窄带系统性能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UWB系统采用不同的参数设置对窄带系统的干扰有很大的影响。其次,研究了UWB系统的脉冲成形技术、调制技术,提出线性组合高斯单周脉冲设计陷波频谱方法。因为信号的频谱控制技术能够有效的减小或抑制UWB信号在窄带信号工作频带上的某些频谱分量和能量,可以用来减小两者之间的互相干扰。与UWB系统采用高斯单周脉冲作为发射脉冲相比较,这种高斯单周脉冲线性组合的方法可以有效减小UWB信号对外界的干扰。最后,在MMSE-Rake接收机的基础上,研究了最小均方误差合并(MMSEC-Rake)算法,接收到的信号经过Rake接收机的相关器以后,以脉冲的重复速率进行抽样,经过抽样得到的信号进行加权,然后以MMSEC准则进行合并。仿真结果显示,使用提出的这种算法后,在与UWB系统共存的频谱范围内,与最大比合并(MRC)合并和传统的最小均方误差接收机(MMSE-Rake)接收相比,UWB系统抑制来自窄带系统的干扰效果显着。(本文来源于《河南科技大学》期刊2009-12-01)

崔超,徐筱麟,常海峰[9](2008)在《超宽带多频带调制系统与窄带系统共存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超宽带(UWB)与常规的窄带系统存在许多共用频段,两者共存性问题一直是讨论的重点。论文首先分析超宽带多频带调制系统的性能,得出多频带调制信号比单脉冲调制信号有更好的频谱特性,在不对窄带系统造成干扰的情况下,多频带调制频谱利用率更高。然后对多频带调制抗窄带干扰的性能进行了分析, 并对多频带调制系统中的 MB-OFDM-UWB 系统和单脉冲 PAM-UWB 系统进行了性能仿真。(本文来源于《2007北京地区高校研究生学术交流会通信与信息技术会议论文集(下册)》期刊2008-01-01)

赵莹,郑君里[10](2006)在《UWB系统与窄带系统共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超宽带(UWB)技术在无线通信领域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广泛实现UWB的前提是解决UWB与其它相对窄带无线系统之间的兼容性问题。本文对这个领域近年来的研究作了综合评述,介绍了在此方向研究的主要国际机构和最新进展,对解决UWB和其它系统共存的方法进行了比较和分析。(本文来源于《微计算机信息》期刊2006年30期)

窄带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和传感器技术的飞速发展,无线传感器网络(WSN)逐渐被应用到娱乐、军事和医疗等领域。作为WSN的一个分支,以人体为中心的无线体域网(WBAN)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IEEE组织定义的WBAN与WSN在很多方面有相似之处。但因为无线体域网是以人体为中心的网络,所以需要对无线传输技术、能耗和信道模型等问题做深入研究。本文首先介绍了无线体域网的概念和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意义,然后对IEEE组织提出的WBAN的物理层、MAC层、拓扑结构和安全模式进行了阐述。在深入研究IEEE 802.15.6标准的基础上,提出了WBAN窄带系统设计方案。从理论的角度,对WBAN窄带系统发射机和接收机的各功能模块的意义和原理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研究,主要包括BCH(63,51)信道编解码、比特交织解交织、扰码解扰等。本文在已确定的WBAN窄带系统发射机和接收机方案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FPGA的WBAN嵌入式窄带系统设计方案与实现流程。利用QUARTUS II 8.0的SOPC Builder工具生成了NIOS2 CPU,使用Verilog语言编写各功能模块,利用C语言在NIOS2 IDE 8.0上编写了系统控制程序以及采用ADF7023芯片设计了射频电路板。最后利用Altera Cyclone III系列的EP3C120F780C7开发板和射频电路板对整个WBAN嵌入式窄带系统进行板级测试验证。在对整个系统的验证结果进行详细分析后表明,本论文提出的基于FPGA的WBAN窄带系统的设计方案是合理的,可以满足系统的设计要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窄带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冯海亮.一种融合宽带和窄带系统的智慧广电物联网系统架构设计[J].有线电视技术.2019

[2].朴尹成.基于FPGA的WBAN窄带系统设计与实现[D].南开大学.2016

[3].弥宝鑫.超窄带系统性能分析与评估[D].北京交通大学.2014

[4].丑振东,江炜宁,周钦山,王峰.窄带系统数字下变频技术研究[C].2013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2013

[5].王勇,胡以华.UWB卫星通信系统与窄带系统互扰分析[J].电路与系统学报.2013

[6].吴伟.超宽带系统与窄带系统的干扰与共存分析[D].昆明理工大学.2011

[7].刘佳.UWB设备与窄带系统间的新型EMC方法及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

[8].卜祥强.超宽带与窄带系统的相互干扰研究[D].河南科技大学.2009

[9].崔超,徐筱麟,常海峰.超宽带多频带调制系统与窄带系统共存性分析[C].2007北京地区高校研究生学术交流会通信与信息技术会议论文集(下册).2008

[10].赵莹,郑君里.UWB系统与窄带系统共存研究[J].微计算机信息.2006

论文知识图

扫频方法测量电波信道超宽带滤波器结构(圆点)和GGA+U(方形点)计算的(a...光参量啁啾脉冲放大系统的基本结构示...矩形基片集成波导结构图推进器直接辐射噪声分离结果与仿真输...

标签:;  ;  ;  ;  ;  ;  ;  

窄带系统论文_冯海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