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南京粉细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细砂,南京,孔隙,均等,表征,强度,重构。
南京粉细砂论文文献综述
刘语,张巍,梁小龙,许林,唐心煜[1](2019)在《南京粉细砂空间孔隙结构表征单元体确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确定统一的表征单元体(REV)尺寸是研究土体细观孔隙结构时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使用6.5μm分辨率同步辐射显微CT扫描南京粉细砂试样,从土样叁维重构模型的5个代表性部位提取5组立方体孔隙REV,对每个REV采用最大球算法分析,建立孔隙网络模型,从中提取孔隙率、单位体积孔隙数、孔隙平均体积、孔隙最小体积、孔隙最大半径、孔隙最小半径、孔隙平均半径、孔隙截面积平均形状因子等8个孔隙结构参数,建立其与REV尺寸间的相关性。利用假设检验T检验和F检验,最终确定样品孔隙结构参数的统一REV边长尺寸为400像素,即2.60mm。该方法可用于砂土、粉土等颗粒土体细观孔隙结构分析。(本文来源于《岩土力学》期刊2019年07期)
肖瑞,张巍,许林,施斌,唐心煜[2](2017)在《南京粉细砂叁轴压缩试验孔隙结构演化观测》一文中研究指出砂土叁轴试验中孔隙结构的演化规律与其力学性质和强度特征之间存在着重要关系。本文基于同步辐射显微CT扫描,结合南京河西粉细砂的叁轴压缩实验,采用自主研发的土体细微观叁轴压缩在线观测控制系统,得到了南京粉细砂饱和试样在不同围压下加载过程中孔隙结构的实时扫描图像。通过ImageJ和Avizo软件对扫描图像进行叁维重构,获取砂土试样在加载过程中的孔隙结构空间图像,然后简化为孔隙网络模型,采用孔隙率、孔隙形状、孔隙半径等指标分析孔隙结构的演变过程。可以得到以下结论:(1)松散南京粉细砂在低围压下表现出典型的应变软化特征,随着围压的增大开始表现出应变软化-硬化的特征;(2)中密南京粉细砂均表现出应变软化-硬化特征,即由剪缩向剪胀转变,因此可以用孔隙率来表示峰值强度与残余强度的关系;(3)小孔隙相互连通是导致大孔隙出现的原因,进而使松散南京粉细砂出现"准稳态"状态。(本文来源于《2017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7-10-26)
刘雪珠,陈国兴[3](2003)在《粘粒含量对南京粉细砂液化影响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南京粉细砂是一种以片状颗粒成分为主的粉细砂,与通常的圆形颗粒石英砂有一定区别,片状颗粒成分使得南京粉细砂具有各向异性的性质。通过对不同粘粒含量的南京粉细砂进行液化试验,分析其试验结果发现:对于粘粒含量ρ_c=5%、10%和15%叁种情况,在均压固结情况下,当南京粉细砂达到初始液化时,采用变形标准和孔压标准是一致的;而偏压固结时,只能采用变形标准作为南京粉细砂达到初始液化的标准,此时振动孔压仅达到围压的50%~70%。粘粒含量对南京粉细砂的抗液化强度影响很大,随粘粒含量增加,在不同固结比时,其抗液化强度并不是单调变化,而是在粘粒含量ρ_c=10%左右处于一个低谷,其抗液化强度最低。(本文来源于《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期刊2003年03期)
南京粉细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砂土叁轴试验中孔隙结构的演化规律与其力学性质和强度特征之间存在着重要关系。本文基于同步辐射显微CT扫描,结合南京河西粉细砂的叁轴压缩实验,采用自主研发的土体细微观叁轴压缩在线观测控制系统,得到了南京粉细砂饱和试样在不同围压下加载过程中孔隙结构的实时扫描图像。通过ImageJ和Avizo软件对扫描图像进行叁维重构,获取砂土试样在加载过程中的孔隙结构空间图像,然后简化为孔隙网络模型,采用孔隙率、孔隙形状、孔隙半径等指标分析孔隙结构的演变过程。可以得到以下结论:(1)松散南京粉细砂在低围压下表现出典型的应变软化特征,随着围压的增大开始表现出应变软化-硬化的特征;(2)中密南京粉细砂均表现出应变软化-硬化特征,即由剪缩向剪胀转变,因此可以用孔隙率来表示峰值强度与残余强度的关系;(3)小孔隙相互连通是导致大孔隙出现的原因,进而使松散南京粉细砂出现"准稳态"状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南京粉细砂论文参考文献
[1].刘语,张巍,梁小龙,许林,唐心煜.南京粉细砂空间孔隙结构表征单元体确定[J].岩土力学.2019
[2].肖瑞,张巍,许林,施斌,唐心煜.南京粉细砂叁轴压缩试验孔隙结构演化观测[C].2017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论文集.2017
[3].刘雪珠,陈国兴.粘粒含量对南京粉细砂液化影响的试验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