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健脾益肾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健脾,乳腺癌,肾小管,骨髓移植,免疫学,原发性,糖尿病肾病。
健脾益肾法论文文献综述
冯珍凤,胡春平,严军,刘曼曼,师金娟[1](2019)在《健脾益肾法治疗早中期糖尿病肾病》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在糖尿病肾病的病因病机基础上以健脾益肾法治疗早中期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肾病由糖尿病日久及肾而成,糖尿病属中医中"消渴病"范畴,现代医家主张将糖尿病肾病称为"消渴病肾病",其主要病因病机为脾肾亏虚,兼有湿热、瘀血。早中期消渴病肾病治疗以健脾益肾为主,兼以清热利湿、活血化瘀等治疗。科室经验方健脾益肾清化汤正是在健脾益肾为主的治疗原则上,加用清热化湿、活血化瘀药物,为糖尿病肾病患者提供一个有效的治疗方法。(本文来源于《智慧健康》期刊2019年31期)
陈明海[2](2019)在《疏肝健脾益肾法治疗肝郁型转移性叁阴性乳腺癌的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疏肝健脾益肾法在治疗肝郁型转移性叁阴性乳腺癌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肝郁型转移性叁阴性乳腺癌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化疗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化疗联合疏肝健脾益肾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缓解率显着高于对照组(P <0.05);且在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中,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着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疏肝健脾益肾法在肝郁型转移性叁阴性乳腺癌治疗中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推广。(本文来源于《中医临床研究》期刊2019年24期)
瞿文超,万华,吴雪卿,卢亚云,冯佳梅[3](2019)在《健脾益肾法对绝经后乳腺癌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引起骨丢失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自制健脾益肾中药ARDCA方对绝经后乳腺癌患者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所引起骨丢失的干预作用。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8年5月就诊的绝经后激素受体阳性且接受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的乳腺癌患者12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n=62)接受来曲唑(2.5 mg/d)及健脾益肾中药ARDCA方治疗,对照组(n=64)仅服用来曲唑(2.5 mg/d),未服用ARDCA方。观察两组骨密度的变化。结果对照组患者6、12、18个月腰椎骨密度分别为-0.787±1.020、-0.916±0.940和-0.945±0.770,相较于基线时的-0.702±1.040分别下降0.052±0.527、0.244±0.410和0.316±0.580;髋部6、12、18个月骨密度分别为-0.577±0.920、-0.618±0.903和-0.765±1.270,与基线-0.470±1.020相比分别下降0.137±0.280、0.094±0.440和0.303±0.610。治疗组患者,6、12、18个月腰椎骨密度分别为-0.777±0.950、-0.820±0.990和-0.757±0.960,与基线-0.695±1.020相比分别下降0.075±0.364、0.178±0.436和0.237±0.490;6、12、18个月后髋部骨密度分别为-0.587±0.780、-0.696±0.740和-0.719±0.790,与基线-0.681±0.740相比分别下降0.034±0.280、0.109±0.290和0.099±0.560。治疗组髋部在治疗6个月时骨密度的下降差值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结论健脾益肾中药复方可以减缓乳腺癌经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所致的骨丢失。(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研究》期刊2019年07期)
林方圆[4](2019)在《“健脾益肾法”改善乳腺癌化疗后骨髓抑制的研究概况》一文中研究指出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居女性恶性肿瘤首位。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是乳腺癌综合治疗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它可以减少复发转移,提高生存率,但化疗副作用较大,在杀死残余癌细胞的同时,也会损伤人体的正常组织细胞,其中以骨髓细胞的损伤尤为明显。骨髓抑制是肿瘤患者化疗后的常见病症,属中医"虚劳"、"血虚"范畴,其发病与脾、肾关系密切,"健脾益肾法"在改善乳腺癌化疗后骨髓抑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值得探讨和研究。(本文来源于《第十七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肿瘤学术大会摘要集》期刊2019-07-05)
吴建波,张志明[5](2019)在《补气健脾益肾法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及肾间质纤维化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补气健脾益肾法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的间充质转分化(EMT)及肾间质纤维化影响。方法:选取SPF级Wistar雄性大鼠45只,随机数字表法将分成叁组,正常组、模型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5只,观察组和模型组制备DN模型,观察组大鼠使用补气健脾益肾法灌胃,剂量为1.4g/kg,正常组和模型组大鼠使用同剂量生理盐水灌胃,每天1次,共灌胃8周。末次给药后大鼠置入代谢笼内,采集其24小时排泄尿液,计算其24小时尿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24小时尿蛋白、血尿素氮及血肌酸酐含量,血糖仪检测其血糖含量,肾组织常规行HE染色,在光镜下查看大鼠肾脏组织的病理状况,免疫组化检测肾组织内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骨成形蛋白(BMP-7)及α-平滑肌肌蛋白(α-SMA)表达状况。结果:模型组大鼠24h尿蛋白、肾质量及24h尿量比正常组上升,观察组24h尿蛋白、肾质量及24h尿量比模型组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及观察组血糖、模型组血尿素氮、血肌酐酸含量比正常组上升,观察组血尿素氮、血肌酐酸比模型组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大鼠BMP-7表达量比正常组下降,TGF-β、α-SMA表达量比正常组上升,观察组BMP-7表达量比模型组上升,TGF-β、α-SMA表达量比模型组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气健脾益肾法可降低DN大鼠尿蛋白含量,抑制肾小球EMT和肾间质纤维化发生发展。(本文来源于《四川中医》期刊2019年05期)
卢玉荣[6](2019)在《宋康教授补肺健脾益肾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疗效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比较治疗前后中医临床症状评分、肺功能指标、BMI、CAT评分、急性加重次数、m MRC变化探讨宋康教授补肺健脾益肾法治疗慢阻肺的疗效,为临床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提供更多的临床依据,发挥中医药治疗本病的优势。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期间在浙江省中医院宋康教授门诊就诊的且符合纳入要求的18-80岁之间COPD稳定期患者40例,纳入者均采用以健脾补肾益肺法的中药汤剂进行治疗,每日一剂,疗程为3个月,随访时间为1年。通过回顾性自身前后对照研究方法,比较患者治疗前后中医临床症状评分、肺功能指标(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VC%)、FEV1/FVC%)、体重指数(BMI)、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CAT)、急性加重次数、呼吸困难分级(m MRC)评分的变化情况,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1.治疗后的中医临床证候总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肺功能指标(FEV1%pred、FVC%、FEV1/FVC%)均值较前均有提高,但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急性加重次数与治疗前相比,随访1年后的急性加重次数较前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后的CAT评分、m MRC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体重指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40例患者治疗前后观察,宋康教授应用补肺健脾益肾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可改善其临床症状和呼吸困难程度,减少疾病急性加重次数,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本文来源于《浙江中医药大学》期刊2019-05-01)
谢小娟,熊珊珊,罗细娥[7](2019)在《补肺健脾益肾法联合西药治疗慢阻肺缓解期25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分析补肺健脾益肾法联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在治疗慢阻肺缓解期的临床价值。方法本次观察随机选取了2017年6月—2018年7月收治的慢阻肺缓解期患者50例,按照患者的入院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仅使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进行治疗,观察组则采取补肺健脾益肾法联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进行治疗,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肺功能、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及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肺功能各项指标及临床症状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改善,经统计学计算后发现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显着提高,2组之间数据差异存在可比性(P<0.05)。结论补肺健脾益肾法联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治疗方案可有效改善慢阻肺缓解期患者的肺功能及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期刊2019年05期)
刘洋,彭玉清,葛辛,杨婷,李壮[8](2019)在《健脾益肾法对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自由基代谢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健脾益肾法对慢性疲劳综合征(CFS)患者自由基代谢的影响。方法采取随机、单盲、阳性药对照的方法,将60例CFS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健脾益肾中药,对照组给予西药,2组均治疗6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体内氧自由基代谢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脂质(LPO)的含量变化。结果治疗6周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为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SOD、GSH-Px均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MDA、CAT、LPO含量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后,观察组各项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健脾益肾法对CFS患者自由基损伤有抑制作用,可加速体内自由基清除,改善患者疲劳症状。(本文来源于《北京中医药》期刊2019年02期)
梁亚林,张靖华,韩健乐,朱利涛,袁胜平[9](2019)在《化痰祛瘀、健脾益肾法对高血压病早期肾脏损害患者肾血流指标的影响及疗效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分析在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患者中实施化痰祛瘀、健脾益肾疗法的治疗效果以及对神血流指标的改善。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10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确诊为高血压早期肾脏损害患者86例,均经中医辨证为痰瘀互结性。通过随机数字法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方式,观察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接受中医化痰祛瘀、健脾益肾法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肾血流指标以及疗效差异。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均显着降低,治疗后观察组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收缩期峰速度(PSV)、舒张期末血流速度(EDV)以及阻力指数(RI)水平均显着优于治疗前,同时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PSV、EDV以及RI水平均显着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中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临床上针对高血压病早期肾脏损害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运用中医化痰祛瘀、健脾益肾法能够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患者肾血流指标均获得显着改善,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本文来源于《临床研究》期刊2019年02期)
侯晓俊,张红,罗杉,钱莉,张红瑾[10](2019)在《健脾益肾法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疗效及对患者机体血液流变学、免疫学指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健脾益肾方法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疾病中的治疗效果,并对机体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清免疫学指标的变化影响进行观察。方法:选择113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按照患者自愿治疗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57例,对照组5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西药治疗(甲泼尼龙片+灯盏注射液),观察组患者采用健脾益肾方剂治疗,7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14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变形指数)、血清免疫学指标(IL-8、IL-13、TGF-β、INF-γ)的变化。结果:(1)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4.74%(54/57)、83.93%(47/5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前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红细胞变形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前比较两组血清免疫学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IL-8、TGF-β、INF-γ与对照组比较降低(P<0.05),IL-13与对照组比较升高(P<0.05)。结论:健脾益肾方剂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在改善机体血液黏稠度,免疫学指标因素方面比西药治疗效果更加显着。(本文来源于《陕西中医》期刊2019年01期)
健脾益肾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观察疏肝健脾益肾法在治疗肝郁型转移性叁阴性乳腺癌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肝郁型转移性叁阴性乳腺癌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化疗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化疗联合疏肝健脾益肾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缓解率显着高于对照组(P <0.05);且在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中,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着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疏肝健脾益肾法在肝郁型转移性叁阴性乳腺癌治疗中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推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健脾益肾法论文参考文献
[1].冯珍凤,胡春平,严军,刘曼曼,师金娟.健脾益肾法治疗早中期糖尿病肾病[J].智慧健康.2019
[2].陈明海.疏肝健脾益肾法治疗肝郁型转移性叁阴性乳腺癌的效果[J].中医临床研究.2019
[3].瞿文超,万华,吴雪卿,卢亚云,冯佳梅.健脾益肾法对绝经后乳腺癌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引起骨丢失的影响[J].中国临床研究.2019
[4].林方圆.“健脾益肾法”改善乳腺癌化疗后骨髓抑制的研究概况[C].第十七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肿瘤学术大会摘要集.2019
[5].吴建波,张志明.补气健脾益肾法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及肾间质纤维化影响[J].四川中医.2019
[6].卢玉荣.宋康教授补肺健脾益肾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疗效评估[D].浙江中医药大学.2019
[7].谢小娟,熊珊珊,罗细娥.补肺健脾益肾法联合西药治疗慢阻肺缓解期25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9
[8].刘洋,彭玉清,葛辛,杨婷,李壮.健脾益肾法对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自由基代谢的影响[J].北京中医药.2019
[9].梁亚林,张靖华,韩健乐,朱利涛,袁胜平.化痰祛瘀、健脾益肾法对高血压病早期肾脏损害患者肾血流指标的影响及疗效探析[J].临床研究.2019
[10].侯晓俊,张红,罗杉,钱莉,张红瑾.健脾益肾法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疗效及对患者机体血液流变学、免疫学指标的影响[J].陕西中医.2019
论文知识图
![健脾益肾解毒法对进展期胃癌患者治疗前...](http://image.cnki.net/GetImage.ashx?id=2006086133.nh0014&suffix=.jpg)
![治疗前主要症状积分(注:横坐标为症...](http://image.cnki.net/GetImage.ashx?id=2010126118.nh0007&suffix=.jpg)
![黄芪用量及频次](http://image.cnki.net/GetImage.ashx?id=ZYXB2010060270002&suffix=.jpg)
![(A)及GAPDH(B)溶解曲线图](http://image.cnki.net/GetImage.ashx?id=SDYB2013050080001&suffix=.jpg)
![脾阳虚证型疗效](http://image.cnki.net/GetImage.ashx?id=2010126118.nh0004&suffix=.jpg)
![各样品的定量荧光扩增曲线](http://image.cnki.net/GetImage.ashx?id=2006086133.nh0043&suffix=.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