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理解的历史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历史性,主要矛盾,社会,九大,历史主义,中国共产党,马克思。
理解的历史性论文文献综述
杨为义[1](2019)在《从理解的历史性角度看复译的必要性——以《双城记》两个中译本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理解具有历史性。译者对文本的理解和解释要受到历史背景的制约,不同时代背景下的译者对同一部外国文学作品会有不同的阐释和理解,因此随着时代的变化,对外国文学作品的复译是必要的。本文从理解的历史性角度,对《双城记》两个译本的翻译策略、语言风格和文化翻译叁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探究复译的必要性。(本文来源于《文教资料》期刊2019年03期)
王恩明[2](2018)在《深刻理解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一文中研究指出置身于"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的外部环境"[1](P.2)下,矛盾主要方面的"和平与发展"正风起云涌,而矛盾次要方面的"战争与革命"亦方兴未艾。由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从而引发社会历史条件的全方位、深层次、宽领域、高水平的历史性变革。以习近平总书记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历史中汲取养分、从实践中寻求智慧、从人民中获取力量、从理论中坚定信仰,初心不改、奋斗不止,进而实现了变革的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共产党的变革这一主客体之间的有效互动和良性循环。(本文来源于《世纪桥》期刊2018年11期)
刘怀玉,季勇[3](2018)在《从历史决定论到后历史哲学的谱系学与历史性社会结构辩证法——对政治经济学批判哲学话语当代意义的若干理解》一文中研究指出面对不时出现的各种"历史唯物主义过时论"的论调,不断重新激活马克思主义理论学说的激进潜能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的历史使命之一。有鉴于此,通过深入挖掘马克思基于政治经济批判中的哲学话语,不难发现:马克思着作中包含着丰富的反历史目的论、非线性时间观以及解构先验主体性的谱系学要素,因而是一种能够与后结构主义乃至后现代主义对话并对其超越的后历史哲学;马克思以历史性的社会结构为中心的辩证法本身兼具复杂的时间和地理空间想象,因而是一种能够成功地反抗不断转型了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统治方式的开放视野与实践策略。(本文来源于《天津社会科学》期刊2018年05期)
李琦[4](2018)在《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历史性转化的科学理解》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以马克思主义观点分析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历史性转化。认为,必须正确理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性与稳定性,从总体上把握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特点。从社会主要矛盾的需求侧看,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从社会主要矛盾的供给侧判断,生产力水平得到迅速提高,但是生产力发展却处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状态。(本文来源于《新西部》期刊2018年24期)
陈诚[5](2018)在《从阐释学理解的历史性分析《喜福会》两中译本》一文中研究指出从伽达默尔提出的"理解的历史性"这一哲学阐释学理论视角,探究谭恩美《喜福会》两种译本的翻译,讨论这一原则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并就其思想对翻译研究的启示做进一步探讨。(本文来源于《芒种》期刊2018年14期)
翟秀凤[6](2018)在《普遍性还是历史性:理解数字时代的新闻专业主义》一文中研究指出新闻研究者和从业者关于新闻业危机的讨论形成了两种典型的话语框架:"普遍性框架"和"历史性框架"。前者诉诸新闻专业主义的普适价值,将美国19世纪以来的商业新闻视作新闻业的最高形式和普适范式;后者则要求将新闻专业主义置于商业新闻业兴起的社会史语境,通过对经济-历史权力的分析明确这一实践范式的历史性和局限性。一方面,普遍性话语所倡导的价值理念代表着民主公共生活的基本价值追求。另一方面,变化着的新闻实践,迫切需要研究者超越价值呼吁,从历史和现实中为新闻业危机寻求解释与进路。本文通过对新闻业早期历史的回溯和对当前数字化转型的分析,阐明新闻专业主义的历史性和内在危机倾向,揭示新闻业危机背后更为深刻的价值危机,并尝试探讨重建新闻业公共价值的可能进路。(本文来源于《新闻界》期刊2018年04期)
李宏图[7](2018)在《作者、文本与历史性阐释——基于思想史研究的一种理解》一文中研究指出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后现代历史观的冲击下,历史研究以及思想史研究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当然也引发不同的争议。~(③)如何理解历史学家的主体性和历史文本等基本问题成为焦点。特别在思想史研究领域,作者和文本之间的关系应该如何定位,是否可以如有些学者所说:作者已死,文本成为独立开放性的存在,可以从任何视角进行解读,思想史研究化约为只是文本的解读,形成文本解读者至上的研究范式。面对这种状况,一个非常紧迫的任务就是亟需澄清(本文来源于《历史研究》期刊2018年01期)
田世锭[8](2017)在《究竟如何理解道德原则的历史性?——基于马克思恩格斯相关论述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相关论述表明,"道德原则的历史性"意指道德原则的特殊性和相对性中蕴含着普遍性和绝对性,道德原则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承认道德原则的普遍性和绝对性,是克服相对主义道德观唯一有效的路径。强调道德原则的历史性,其要旨不在于否定道德原则的普遍性和绝对性,而在于反对空谈道德的道德主义。运用历史性的道德原则"改变社会",要求在物质生产领域探究社会现象的道德属性,揭示并消除非道德的根源。(本文来源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期刊2017年02期)
武传鹏[9](2017)在《全面理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一文中研究指出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五年来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五年来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历史性变革是因,历史性成就是果。从管党治党、现代化建设、全球治理叁个维度全面理解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对于理解十九大精神的核心要义,鼓舞全党全国(本文来源于《青海日报》期刊2017-12-18)
李海涛[10](2017)在《深刻理解党的十九大历史性新贡献在新时代肩负新使命展现新作为》一文中研究指出党的十九大在政治上、理论上、实践上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创新成果,是我们党在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续写新篇章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了历史性新贡献,具有划时代和里程碑意义,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本文来源于《黑龙江日报》期刊2017-11-11)
理解的历史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置身于"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的外部环境"[1](P.2)下,矛盾主要方面的"和平与发展"正风起云涌,而矛盾次要方面的"战争与革命"亦方兴未艾。由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从而引发社会历史条件的全方位、深层次、宽领域、高水平的历史性变革。以习近平总书记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历史中汲取养分、从实践中寻求智慧、从人民中获取力量、从理论中坚定信仰,初心不改、奋斗不止,进而实现了变革的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共产党的变革这一主客体之间的有效互动和良性循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理解的历史性论文参考文献
[1].杨为义.从理解的历史性角度看复译的必要性——以《双城记》两个中译本为例[J].文教资料.2019
[2].王恩明.深刻理解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发生的历史性变革[J].世纪桥.2018
[3].刘怀玉,季勇.从历史决定论到后历史哲学的谱系学与历史性社会结构辩证法——对政治经济学批判哲学话语当代意义的若干理解[J].天津社会科学.2018
[4].李琦.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历史性转化的科学理解[J].新西部.2018
[5].陈诚.从阐释学理解的历史性分析《喜福会》两中译本[J].芒种.2018
[6].翟秀凤.普遍性还是历史性:理解数字时代的新闻专业主义[J].新闻界.2018
[7].李宏图.作者、文本与历史性阐释——基于思想史研究的一种理解[J].历史研究.2018
[8].田世锭.究竟如何理解道德原则的历史性?——基于马克思恩格斯相关论述的分析[J].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2017
[9].武传鹏.全面理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N].青海日报.2017
[10].李海涛.深刻理解党的十九大历史性新贡献在新时代肩负新使命展现新作为[N].黑龙江日报.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