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个性化护理管理在脑梗偏瘫患者中的临床效果

探讨个性化护理管理在脑梗偏瘫患者中的临床效果

[关键词]个性化护理管理;脑梗死;偏瘫;疗效观察

[Abstract]ObjectiveTostudytheclinicaleffectanalysisofpersonalizedcaremanagementincerebralinfarctionpatientswithhemiplegia.Theobjectoftheresearchmethodsistheselectionofthe76patientswithcerebralinfarctionfromFebruary2015toFebruary2016werecases,theretrospectiveanalysisoftheclinical,andwererandomlypidedintotwogroups,38patientsincontrolgroupweretreatedwithroutinenursingmanagement,38patientsintheobservationgroup,personalizedcaremanagement,clinicalobservation,twogroupsofpatientsbeforetheBarthelindexinMarchafterdischargeandBarthelindexandnursingsatisfaction.Resultstheclinicalobservationgroup,thetotaleffectiveratewas86.8%,theclinicalcontrolgroupthetotaleffectiveratewas57.8%,therewassignificantdifferencebetweentwogroups(P<0.05);beforedischargeintheobservationgroupBarthelindexandBarthelindexinMarchafterdischargewassignificantlybetterthanthecontrolgroup,thedifference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0.05);theobservationgroupwithnursingthesatisfactionofnursingsatisfactionwas89.4%,thecontrolgroupwas60.5%,therewassignificantdifferencebetweentwogroups(P<0.05).Theresultsofpersonalizedcaremanagementcansignificantlyimprovetheclinicalefficacyinpatientswithcerebralinfarction,whichcanimprovetheabilityofdailylifeandpromotetherestorationofmotorfunction,improvetheclinicalsatisfaction,itisworthyofclinicalapplication.

Personalizednursingmanagement;cerebralinfarction;hemiplegia;curativeeffectobservation

脑梗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疾病,主要是由于脑血管被血栓或是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斑块阻塞,使局部脑组织缺血,致使脑神经细胞坏死特定的功能区出现障碍[1],临床表现为偏瘫、肢体麻木、言语不清甚至意识障碍。其致残率高,预后较差,多数患者会遗留不同程度的肢体活动障碍,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负担。临床治疗主要集中在疾病的急性期,脑梗偏瘫患者的恢复需要一个长期过程,尤其近些年来医疗模式及护理观念的转变,加强护理工作对改善患者愈后、保证患者生命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2]。作为脑梗偏瘫患者的预后重要判定指标日常生活活动质量量表Barthel指数因其能精确地反映出患者的愈后情况,近年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3]。现回顾性分析该科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脑梗偏瘫患者76例临床资料,总结分析个性化护理管理对脑梗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旨在为临床工作提供指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该科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脑梗偏瘫患者76例,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其中观察组男18例,女20例,年龄57~76岁,平均年龄(65±2)岁。对照组男21例,女17例,年龄55~75岁,平均年龄(67±3)岁。所有患者中度脑梗死27例,重度脑梗8例,小脑脑梗16例,额叶脑梗10例,多发性腔隙脑梗15例。临床表现为:头晕、头痛、恶心、言语不清、肢体麻木、活动障碍。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伴随疾病、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入组标准

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自愿加入本次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2)所有患者入院前均经过CT、MRI明确诊断为脑梗死。(3)均符合第4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脑梗塞诊断标准》[4]。(4)均为第一次发病。(5)有不同程度的肢体障碍,上肢肌力Ⅱ级以上,下肢肌力III级以上。排除标准:(1)认知功能障碍、沟通障碍。(2)伴有严重的身体疾病,心、肝、肾功能较差者。(3)患者未发病前已具有肢体活动障碍,如先天性关节畸形,严重的关节炎等。

1.3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管理。包括保持病情清洁,对病情进行分析,用药指导,定期检查皮肤是否有压疮,检查循环情况及定期监测血糖。观察组在应用个性化护理管理,具体包括(1)健康宣教。入院后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宣教。向患者及家属介绍脑梗死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让患者及家属从根本上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耐心解答患者及家属的遇到的问题,住院过程中需要的注意事项。(2)心理护理。脑梗偏瘫患者心理波动较大,因会担心导致残疾而产生悲观、厌世的心理。护理人员应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与其真诚地交流,给予体贴、关怀,缓解患者紧张焦躁的情绪,调动治疗的积极性,保持良好的心态,提高其战胜疾病的信心。(3)饮食护理。由于脑梗偏瘫患者长时间卧床,应指导其食易消化的食物。低盐、低脂饮食,少时多餐,多食富含高蛋白、富含纤维的食物。应多食新鲜的水果、蔬菜。糖尿病患者应严格监测血糖,根据血糖及胰岛素的用量严格控制饮食。据相关报道,糖尿病患者如血糖控制不佳则可进一步加重脑细胞损伤,加重病情[5],改善血糖可降低疾病的风险。护理人员应向糖尿病患者介绍其饮食结构及方法,争取将外围不利因素降到最低。(4)功能锻炼。脑梗偏瘫患者多有语言功能障碍,护理人员应积极帮助患者语言恢复,积极与患者交谈,加强其发声训练,先从简单的音节做起。鼓励多看电视、听广播,多接触声源,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方案。对于肢体功能有障碍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定期检查患者皮肤,避免压疮。掌握正确的肢体功能恢复方法,针对不同的患者制定出不同的康复计划。要督促其进行康复训练,及时有效的肢体功能锻炼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甚至恢复到疾病前水平。(5)出院后的延伸护理。在患者入院时要由专门的护理记录患者的电话,家庭住址,以便随访。每一名护理负责2~3例患者,每月按时随访,询问其身体状况及恢复情况。对于家属提出的问题要耐心解答,对于其疑惑要耐心讲解。要叮嘱患者注意饮食、按时服药、坚持康复锻炼。脑梗偏瘫患者的康复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院外的正确指导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的康复。

1.4判断标准

痊愈:患者生活能自理,临床症状消失,肌力5级。好转:患者:患者生活基本自理,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肌力3~4级。无效:患者生活不能自理,临床症状未消失,肌力0~2级。进展:患者较住院时症状加重,肌力无变化。总有效率=治愈率+好转率。

1.5观察治疗

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出院前及出院3月后的Barthel指数及护理满意度。

1.6统计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6.8%,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60.5%,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出院前Barthel指数评分及出院后3月评分比较

出院前及出院后3月观察组的Barthel指数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89.4%,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57.8%,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脑梗死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其发病率逐年增高。临床上治疗脑梗死主要为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护理工作与临床治疗相辅相成,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护理工作作为一项全面的、综合的干预措施,通过协助患者关节、肌肉的运动,促进脑部血液循环,使神经细胞兴奋,达到重建神经的作用[6]。因此,正确合理的护理方法对于脑梗偏瘫患者恢复至关重要。个性化护理管理是针对不用的患者、不同的疾病进行的有针对性的、有目的的护理方法。传统的护理方法是以疾病为中心,保证患者治疗期间不出现严重的并发症。而个性化护理要求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最大程度上满足患者的需要,从而促进患者的疾病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该研究观察组采用个性化护理管理,其临床效果显著。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6.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5%,而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89.4%,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57.8%,在提高了临床疗效的同时又提高了护理满意度,充分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原则。张海艳[7]等对60例患者分别应用优质护理和常规护理,发现优质护理组的家属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李晓艳[8]对80例患者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和综合护理干预,发现综合护理干预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干预组,而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可见,单纯的护理模式已经不适合当今护理工作的需求。Barthel指数主要用于评定脑卒中患者、骨折患者、多发性硬化症患者、老年人住院患者等的日常生活能力,来判定康复效果的临床指标之一。该研究分别对两组患者出院前、出院后3个月分别统计其Barthel指数,出院前观察组Barthel指数为88.76±2.8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0.68±4.00,而出院后3个月观察组的Barthel指数继续上升,这说明在个性化的护理中出院后的延伸护理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延伸护理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我们运用个性化护理管理模式,针对不同患者制定出详细、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法,从院内的治疗期间,护理工作一直持续到院外,符合当前的医疗形式。个性化护理管理明显提高了临床总有效率,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在当前医患关系紧张的形式下,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阮春燕,张迎梅,江敏青,等.急性脑梗塞合并糖尿病的护理干预[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2):118-119.

[2]丁国美.出血性脑梗死50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09,32(15):70-71.

[3]KruseRL,PetroskiGF,MehrDR,etal.Activitiesofdailylivingtrajectoriessurroundingacutehospitalizationlizationoflongstaynursinghomeresidents[J].JAmGeriatrSoc,2013,61(11):1909-1918.

[4]林阿荣,何丽蓉.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性脑梗塞护理中的应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4,21(5):161.

[5]KatakamiN,TakaharaM,KanetoH,etal.Accumulationofgenepolymorphismsrelatedtoplaquedisruptionandtrombosisisassociatedwithcerebralinfarctioninsubjectswithtype2diabetes[J].DiabetesCare,2010,33(2):390-395.

[6]刘莹莹,冯桂芳.护理干预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的影响[J].河北医学,2008,14(8):982-984.

[7]张海艳,代洪波.对老年脑梗塞患者进行优质护理的效果研究[J].当代医学丛论,2016,14(4):89-90.

[8]李晓艳.脑梗塞后康复综合护理干预[J].中外医疗,2015,11(2):37-39.

标签:;  ;  ;  

探讨个性化护理管理在脑梗偏瘫患者中的临床效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