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大都论文-陆扬

元大都论文-陆扬

导读:本文包含了元大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空间修复,哈维,元大都城垣遗址,柯勒律治

元大都论文文献综述

陆扬[1](2019)在《空间修复与元大都遗址》一文中研究指出空间修复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的概念,它揭示资本为走出生产过剩的困境,必寻求地理空间的扩张,以找到新的出路。这意味着空间必然处在不断的修复过程之中,以让位给更高层次的社会生产。是以大卫·哈维作为空间修复理论的奠基人,万宗不离资本批判。元大都遗址公园也是一个空间修复案例,元大都意象由柯勒律治名诗《忽必烈汗》经珀切斯和马可波罗两部游记,让读者在意识和无意识之间串联起中世纪和浪漫主义文本而欲罢不能。(本文来源于《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梅勇强[2](2019)在《北京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的景观策略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遗址公园中"遗址"作为核心价值的历史信息,在北京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的建设与改造过程中未被充分重视和呈现,其中设计策略的选择是导致该问题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公园实地的考察调研,并结合国外优秀案例的解读与分析,为该公园提出有效缓和,改善城市公园建设与历史遗产保护关系协调的有效途径与策略,以期建立一个城市公园与遗址共融共生的城市和谐景观环境关系。(本文来源于《居业》期刊2019年11期)

包佳良,刘姿君,刘宏超,侯晓萱[3](2019)在《元大都土城遗址公园展示利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元大都遗址公园建成且已开放16年,回顾当年的保护理念,分析其中执行的得与失,可以更好地促进遗址类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展示利用研究。文章通过研究元大都土城遗址的保护现状与利用情况,提出元大都土城遗址的现阶段保护问题,针对展示利用问题提供解决方案,并探索更适合于保护元大都土城遗址的展示利用模式。(本文来源于《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期刊2019年08期)

苗盛林[4](2019)在《漫话元大都的起源与都城构建布局》一文中研究指出北京城的都城历史由来已久,从辽朝的南京,到金朝的中都,再到元朝的大都,以及此后明清时期的北京,逐渐由一个边关军事重镇上升为全国的政治中心。13世纪下半叶,元朝开国皇帝忽必烈认为"大业甫定,国势方张,宫室城邑,非巨丽宏深无以雄视八表",决定在这片"东有潞河之饶,西有香山之阜,南有柳林之区,北有居庸之口"之地建立一座宏伟华丽的新首都,于是敕令刘秉忠设计修建大都(今北京),一举奠定了北京城的历史地位。元大都设有叁重城垣、前朝后(本文来源于《北京档案》期刊2019年05期)

敖仕恒,张杰[5](2018)在《结合山水地形的元大都城市十字定位与中心区布局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山水地形研究古代中国城市设计系列问题,是一个方兴未艾的研究角度。元大都是一座存在城市中心标志性建筑的都城,这与古代确定天心十字的理念和方法相互吻合。本文以微观、中观、宏观地形和山水特征研究为基础,结合北京城历史文献、格局和肌理,探讨元大都天心十字定位和中心区布局问题,并对中心区布局提出一些新的看法。(本文来源于《中国建筑史论汇刊》期刊2018年01期)

张良[6](2019)在《元大都廉园的地望与变迁——兼辨其与万柳堂之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借由明人沈榜《宛署杂记》所收录的一方元代圣旨碑文,揭示出廉氏大都宅园兴衰变迁历程中的一些鲜为人知的细节及其身后这所宅园的易主与变迁,并明确考订其具体方位。进而从传世文献流变的角度,系统勾稽廉园记载在元、明两代的衍变过程,对历来在文献中被混为一谈的廉园、万柳堂的关系做出合理判断。(本文来源于《中国史研究》期刊2019年01期)

赵春晓[7](2019)在《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研究的传统文化策略——以元大都宅地平面空间模式研究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往对传统文化在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研究中的作用的关注大多集中在其象征意义上,如元大都规划理念与《易经》和《考工记》的探讨。当以中国古代地亩制度和《元史》记载元大都宅地面积8亩的关系为切入点,利用民间流传两千年的"长十五,宽十六,不多不少正一亩"田亩实践谚语,可得出南北长32步,东西长60步的面积8亩的宅地平面模式,而且符合蒙古游牧集住的传统家庭社会组织方式。以此结合地亩制度的变迁和北京胡同间用地平面模式对"32步x60步"平面模式的关照,揭示了传统文化不仅具有"形而上学"的象征价值,而且为古代城市规划建设实践的研究提供了更深层启示,进一步证明在古代城市规划研究中采取唯物主义辩证的态度审视传统文化的必要性。(本文来源于《城市规划》期刊2019年02期)

林梅村[8](2018)在《元大都西太乙宫考——北京西城区后英房和后桃园元代遗址出土文物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1972年,北京西直门内后英房胡同明北城墙下发现元代建筑遗存。后英房遗址采用皇家寺观特有的工字型建筑,并出有北宋书法家米芾的琅琊紫金砚。该遗址正是元末熊梦祥《析津志》所载西太乙宫遗址,由元初昭瑞宫扩建而成。不过,据揭傒斯《砚山诗序》西太乙宫提点张秋泉并非熊梦祥所言南宋江湖派诗人戴复古之后,而是南宋末平江(今苏州)知府戴觉民之子。西太乙宫四任提点分别为玄教第二代宗师吴全节、南宋戴觉民后人张秋泉、武冈(今湖南武冈)延寿宫道士饶礼诚,以及蒙古族道士张彦辅。宫廷画师商琦曾为西太乙宫正殿绘制山水壁画,并有翰林院大学士揭傒斯题诗。距后英房遗址125米的后桃园遗址出土元代壁画残片,当即商琦所绘西太乙宫山水壁画。后英房遗址出土《广寒宫图》螺钿黑漆盘残片产自浙江南部,当即张秋泉从家乡带到京城的手工艺品。(本文来源于《博物院》期刊2018年06期)

林梅村[9](2018)在《元大都南镇国寺考》一文中研究指出蒙古大汗采用秘葬制度,蒙元帝陵远在京师数千里之外蒙古高原起辇谷。因此,元朝皇帝主要在京师历代帝后原庙举行祭祖活动。南镇国寺是奉祀元武宗及二妃原庙,正式名称为"大崇恩福元寺",简称"福元寺"或"崇福寺"。据本文考证,南旗国寺在今北京先农坛之南(北京南站综合楼西侧),与大都南城施仁门(今北京南站北门)隔街相望。南镇国寺西北为元初平章张九思私家花园——遂初堂,北邻黑龙潭(今陶然亭湖)。遂初堂之南,南镇国寺西南为隆禧院。天历初年所立太禧宗禋院就设在南镇国寺,占地面积约435×348米,东邻元朝皇帝赴下马飞放泊(今北京南苑)南巡御道。(本文来源于《中国文化》期刊2018年02期)

孙云柯[10](2018)在《白浮泉遗址文物修缮年底完工》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孙云柯)近日从昌平区获悉,作为大运河源头遗址公园的重要文物,白浮泉遗址修缮现已全面启动,计划于今年年底完成。遗址公园核心区内,宾馆、别墅、会议室等与文物保护要求不符的建筑已全部拆除。总面积5.6平方公里的遗址公园整体方案已基本确定,将于(本文来源于《北京日报》期刊2018-10-27)

元大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城市遗址公园中"遗址"作为核心价值的历史信息,在北京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的建设与改造过程中未被充分重视和呈现,其中设计策略的选择是导致该问题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公园实地的考察调研,并结合国外优秀案例的解读与分析,为该公园提出有效缓和,改善城市公园建设与历史遗产保护关系协调的有效途径与策略,以期建立一个城市公园与遗址共融共生的城市和谐景观环境关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元大都论文参考文献

[1].陆扬.空间修复与元大都遗址[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2].梅勇强.北京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的景观策略探析[J].居业.2019

[3].包佳良,刘姿君,刘宏超,侯晓萱.元大都土城遗址公园展示利用研究[J].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2019

[4].苗盛林.漫话元大都的起源与都城构建布局[J].北京档案.2019

[5].敖仕恒,张杰.结合山水地形的元大都城市十字定位与中心区布局研究[J].中国建筑史论汇刊.2018

[6].张良.元大都廉园的地望与变迁——兼辨其与万柳堂之关系[J].中国史研究.2019

[7].赵春晓.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研究的传统文化策略——以元大都宅地平面空间模式研究为例[J].城市规划.2019

[8].林梅村.元大都西太乙宫考——北京西城区后英房和后桃园元代遗址出土文物研究[J].博物院.2018

[9].林梅村.元大都南镇国寺考[J].中国文化.2018

[10].孙云柯.白浮泉遗址文物修缮年底完工[N].北京日报.2018

标签:;  ;  ;  ;  

元大都论文-陆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