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中国现代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现代化,现代性,新时代,中国
中国现代性论文文献综述
周绍永[1](2019)在《新时代中国现代化与现代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性与现代化在历史、哲学、政治的视野中具有不同的面相,二者有区别也有联系。近现代中国对现代化的追求和现代性的认识经历了痛苦而曲折的过程,新中国成立前主要是从被动转向主动学习西方现代化,呈现的是一种外源性的现代性;社会主义制度条件下的新中国现代化则是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更多体现为一种内源性的现代性。新时代中国现代化,则体现出独立自主性、全面协调性、人民性和计划性的特点;新时代中国现代性则融入了求实、自主、创新、开放的价值。随着中国改革发展的深入,对现代化和现代性的认知将会更加全面和丰富。(本文来源于《中学政治教学参考》期刊2019年33期)
周毅[2](2019)在《20世纪中国反现代性的五副面孔——评汪树东《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反现代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降,西方现代性论着的大批引入,给我国哲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等领域注入了丰富而新鲜的思想资源。特别是叁联书店"学术前沿"丛书、商务印书馆"现代性研究译丛"和译林出版社"人文与社会译丛"等几个系列的译着对加强中西学界现代性对话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但是,为什么迄今为止,学界对现代性问题一直讨论不清,并没有达成太多的共识?这一方面是由于现代性开始于何时,都仍"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其概念本身也"充(本文来源于《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期刊2019年03期)
张明[3](2019)在《反帝反封建:毛泽东重构中国现代性的理论前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通过对中国近代以来社会发展境遇的科学剖析,提出了诊断中国社会性质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范式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关于中国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判断,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革命的"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反帝反封建"并非是单纯的政治术语,而是蕴含着关于中国现代性建构的核心问题。一方面,反对封建主义直指影响中国现代性自主性建构的农民问题,即通过对土地所有制关系的深层次变革,以期为中国现代性的建构提供物质性维度的支撑;另一方面,反对帝国主义则从根基上关涉近代以来中国以被动姿态遭遇现代性所形成的民族主体性缺失的问题,为中国现代性的自主性建构与自信姿态的重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来源于《毛泽东研究》期刊2019年06期)
[4](2019)在《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2019年年会暨“百年中国艺术理论的现代性建构”全国学术研讨会在东北大学召开》一文中研究指出2019年10月12日至13日,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2019年年会暨"百年中国艺术理论的现代性建构"全国学术研讨会在东北大学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筹)、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办,中国文联和东北大学艺术学院承办,东南大学艺术学院、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上海戏剧学院、杭州师范大学、《艺术百家》杂志社、《民族艺术》杂志社、《中国文艺评论》(本文来源于《美育学刊》期刊2019年06期)
杨力[5](2019)在《中国现代性观念的起源:“五四”科学语境中的性话语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五四运动不但开启了中国历史和文化的一个新阶段,而且也标志现代性观念的兴起。围绕"人的解放"和"女性的解放",这一时期的媒体和学界从科学的角度出发,对"性""性欲"等展开了热烈讨论。五四学人批判传统儒家压抑的性文化,从科学视角肯定人与生俱来的"性欲",强调女性和男性在性维度上拥有平等的权利。性观念、性知识和性话语在五四时期的形成,不但形塑了现代中国人的性观念,而且展现了科学话语在现代中国的巨大影响力,从侧面论证了五四运动之于现代中国的重大历史意义。(本文来源于《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张明[6](2019)在《现代性问题及其中国语境——中国现代性的特殊阐释及其学术争论》一文中研究指出考察现代性的产生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很难超脱其成熟形式,即以资本逻辑为核心的现代性而孤立自存。较之于西方现代性的内生型结构,近代中国现代性问题,更多地是在西方殖民主义现代性扩张的背景下被动产生的。因而对中国现代性生成机制的分析,其实在本质上就是探讨中国近代资本现代性的"缺场"及其被动"出场"问题。中国近代以来经济社会发展的特殊性形式,前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巨大历史惯性,在直接意义上决定了中国现代性问题的非自主性生成,这是在阐释中国现代性问题时必须要充分考虑的特殊性所在。(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曹勉之[7](2019)在《多元现代性视野下的中国法:重访“法律东方主义”对话中的复规范性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比较法方法论切入,以"复规范性"回应"法律东方主义"的理论挑战,揭示多元现代性视野下的中国法律变革的自身特点。比较视野下的中国法构型体现在叁个方面:激活社会历史观念中的分歧、转移规范秩序间的冲突、正视个体的社会公正诉求。"法律东方主义"对话反应了对法律现代化议程的怀疑和焦虑。由于域外经验和本土资源都很难在全球社会转型的背景下继续为中国法律变革进行正当化,如何寻求法律变革的非法律基础成为难题。本文指出,不妨摒弃法律现代化叙事中的一元、单边的现代性立场,以多元现代性的视角和"复规范性"的立场重新理解中国法的变革,尤其关注域外输入的社会历史观念、不断转化的规范秩序间冲突和社会转型的个体公正诉求叁者的重要性。复规范性的中国法构型将在规范话语的混沌和均衡中,以及相互竞争与合作的不同历史叙事中得以呈现。(本文来源于《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任平[8](2019)在《新中国70年:新现代性的中国发展道路及其世界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贯穿新中国70年历史的一条红线,就是新现代性发展道路的出场逻辑。在新现代性革命道路成功实现中国人民"站起来"的历史目标之后,作为这一道路的伟大继续,新现代性的发展道路递进实现了人民重托的"富起来"和"强起来"的目标,因而是新现代性的中国道路的完成。新现代性发展道路既要超越资本经典现代性发展逻辑,也要超越苏联经典社会主义现代性的发展道路,需要把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因而表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性道路。这一道路是共产党领导人民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等各个领域奋力实践、全面开拓的综合结果,是在世界复杂现代性语境中对后发国家走向现代化道路之问的中国解答,更是引领新全球化时代人类新文明发展的中国方案。对新现代性发展道路深层意蕴的哲学表达,呼唤着唯物史观的中国逻辑。(本文来源于《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刘江[9](2019)在《论中国现代小说创作理念的现代性——对其思想感悟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表达独特的思想感悟,是文学现代性的重要表现。在西方现代文学的影响下,从鲁迅开始,中国现代不少小说作家紧跟着也以表达思想感悟作为重要的创作理念。但其思想感悟还存在比较明显的局限:偏于感性,许多都显得肤浅;趋向跟随,大都缺乏创新。相比之下,西方现代文学的思想感悟则显得深刻和独特。我们应该借鉴西方表达思想感悟的经验,同时追求自己的独特性。(本文来源于《牡丹江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陈杰[10](2019)在《中国治理现代化要跨越“现代性”陷阱》一文中研究指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对治理现代化的内涵做更深入的理论理解。本文从治理语境中的"现代化"与世界观意义中"现代性"的区别及关联入手,既指出发源于西方的现代性理论对中国治理现代化路径的哲学与技术支撑,也提出要防止中国治理现代化建设陷入基于西方现代化实践的"现代性"陷阱,走出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价值的治理现代化建设之路,并总结出一套具有广泛参考价值的国家治理模式,从而为人类文明进步和繁荣发展作出更大贡献。(本文来源于《国家治理》期刊2019年39期)
中国现代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降,西方现代性论着的大批引入,给我国哲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等领域注入了丰富而新鲜的思想资源。特别是叁联书店"学术前沿"丛书、商务印书馆"现代性研究译丛"和译林出版社"人文与社会译丛"等几个系列的译着对加强中西学界现代性对话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但是,为什么迄今为止,学界对现代性问题一直讨论不清,并没有达成太多的共识?这一方面是由于现代性开始于何时,都仍"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其概念本身也"充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国现代性论文参考文献
[1].周绍永.新时代中国现代化与现代性分析[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9
[2].周毅.20世纪中国反现代性的五副面孔——评汪树东《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反现代性研究》[J].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19
[3].张明.反帝反封建:毛泽东重构中国现代性的理论前提[J].毛泽东研究.2019
[4]..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2019年年会暨“百年中国艺术理论的现代性建构”全国学术研讨会在东北大学召开[J].美育学刊.2019
[5].杨力.中国现代性观念的起源:“五四”科学语境中的性话语分析[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6].张明.现代性问题及其中国语境——中国现代性的特殊阐释及其学术争论[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7].曹勉之.多元现代性视野下的中国法:重访“法律东方主义”对话中的复规范性问题[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8].任平.新中国70年:新现代性的中国发展道路及其世界意义[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9].刘江.论中国现代小说创作理念的现代性——对其思想感悟的探讨[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9
[10].陈杰.中国治理现代化要跨越“现代性”陷阱[J].国家治理.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