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五配位磷化合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平面,密度,化合物,理论,氢化,芳香,硅烷。
五配位磷化合物论文文献综述
张凯[1](2017)在《叁配位磷试剂促进下1,2-二羰基化合物参与的[1+4]环化反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发展环状化合物的高效合成方法对药物分子、天然产物及其他功能有机分子的合成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亲核性叁配位磷促进的环化反应,通常具有无需金属参与、反应条件温和、且原料简单易得等优点,为多种碳环及杂环化合物的高效合成提供了新的途径,因而受到了有机化学家的广泛关注。叁配位磷与1,2-二羰基化合物(如?-羰基酯、?-羰基酰胺、?-二酮)加成可形成五配位磷化合物,即Kukhtin-Ramirez加合物,具有1,1-偶极结构特征,可作为卡宾等价物参与多种有机合成反应,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本论文主要探索了叁配位磷与1,2-二羰基化合物原位形成的Kukhtin-Ramirez加合物作为1,1-偶极体参与的[1+4]环化反应,实现了重要五元碳环及杂环化合物的合成新方法。论文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探索了叁配位磷试剂促进下,靛红衍生物与α,β-不饱和酮的[1+4]环化反应。在优化的反应条件下,该反应展示了较宽的底物适用范围以及较好的非对映体选择性,为广泛存在于药物分子及天然产物中的羟吲哚螺二氢呋喃骨架提供了高效的合成策略。基于实验结果,提出了Michael加成-分子内SN2反应的串联反应机制。该反应首次实现了Kukhtin-Ramirez加合物作为1,1-偶极体参与的[1+4]环化反应。二、研究了叁配位磷试剂促进下,1,2-二羰基化合物与1,1-双氰基-1,3-二烯烃新颖的[1+4]环化反应,实现了环戊烯胺及环戊烯酮衍生物的合成新方法。该反应具有较宽广的底物适用范围,不同类型的1,2-二羰基化合物(如靛红衍生物、?-羰基酮酸酯、?-二酮),以及不同取代的1,1-双氰基-1,3-二烯烃都表现出较好的反应性。控制实验表明,反应经过了P(NMe2)3-促进环丙烷化-碱催化环丙烷开环重排的串联反应过程,代表了Kukhtin-Ramirez加合物作为1,1-偶极体参与的一种新颖的[1+4]环化反应模式。(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期刊2017-04-01)
张天永,盛了,杨秋生,姜爽,王艳红[2](2015)在《单铁氢化酶五配位模型化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催化反应性(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氢化酶仿生化学是当前有机金属化学领域研究的前沿课题,其主要内容为针对氢化酶的活性中心结构和功能进行化学模拟研究.自然界中已经发现的氢化酶有叁种,其中[NiFe]氢化酶、[FeFe]氢化酶研究较多.单铁氢化酶发现于1990年,是产甲烷杆菌在厌氧和镍缺乏的条件下合成的.区别于其他两种氢化酶,其活性中心不含Fe-S簇,且仅含有一个Fe原子,并且仅能在底物存在的情况下,催化异裂氢分子并选择性还原特定底物,为产甲烷杆菌代谢提供能量.研究单铁氢化酶的结构和功能,模拟其活化氢、利用氢的过程,对于探索清洁能源的利用和开发新的非贵金属催化剂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单铁氢化酶(Hmd)结构和功能模拟为导向,针对单铁氢化酶一级配位结构,设计合成了两个新模型化合物.通过IR,NMR,X射线单晶衍射等手段表征分析了模型化合物的性质并确认其结构.探索了其质子化反应特性、电催化还原质子制氢的特性.为了进一步模拟Hmd催化裂解氢气、完成氢转移的功能,以所合成模型物为催化剂实现了在常温常压下,以乙醇作为质子源的催化转移氢化过程.新单铁模型配合物Fe(CO)2PR3(NN)(R=Cy(3),Ph(4),NN,邻苯二胺二价阴离子配体)由NN二齿配体与前体化合物Fe(CO)3I2PR3进行配体取代反应合成.模型化合物活性中心为一个二价铁原子,拥有两个处于cis-位置的羰基配体,一个邻苯二胺双齿配体(两个氮原子进行配位)以及一个有机膦配体.通过红外光谱表征所合成的具有不饱和五配位结构化合物的光谱性质,可以得到配合物Fe(CO)2PCy3(NN)的羰基红外特征谱峰为1974,1919 cm–1,配合物Fe(CO)2PPh3(NN)的红外特征谱峰在1985和1929cm–1处.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表征确认了两个化合物结构,并获取晶体学数据.经研究发现,Fe(CO)2PR3(NN)能够发生酸碱调控下可逆的质子化/脱质子化过程.基于红外光谱和密度泛函理论计算推断邻苯二胺阴离子配体可以作为内部碱基.在酸性条件下,Fe(CO)2PR3(NN)分子内部碱基氮原子通过质子化反应结合一个质子,生成Fe(CO)2PR3(NN)·H+.加入碱之后,重新生成起始化合物Fe(CO)2PR3(NN).表明N原子作为内部碱基,具有结合和转移质子的能力.该性质与Hmd中半胱氨酸硫配体具有一致性.通过循环伏安曲线研究了配合物Fe(CO)2PCy3(NN)和Fe(CO)2PPh3(NN)的电化学性质.其中配合物Fe(CO)2PCy3(NN)和Fe(CO)2PPh3(NN)均具有两个不可逆的还原峰和氧化峰.在电化学制氢研究中,配合物Fe(CO)2PPh3(NN)的还原峰电流随着乙酸的加入增幅较大,展现出较强的催化质子还原的性质.通过与其他单铁模型配合物对比,可以推断第一个还原峰归属为配合物由FeII转化为FeI,第二个可逆还原峰归属为配合物由FeI转化为Fe0.同时,配合物Fe(CO)2PPh3(NN)第一个还原峰向高电位移动,该现象与双铁模型化合物的电化学性质较为一致.进一步研究发现,模型化合物具有催化转移氢化的活性.在常温下,乙醇溶剂中,Fe(CO)2PCy3(NN)能够催化对苯醌还原转化为对苯二酚,其中对苯醌的转化率达到89%,对苯二酚的产率达到40%.结合实验数据以及文献资料分析,认为乙醇在催化氢化中可以作为质子源,并且提出了催化转移氢化反应过程的机理.认为催化氢化过程中形成了-Fe-H-C-O-H-N-六元环,通过分子间相互作用完成了氢原子转移过程.该研究结论对单铁氢化酶活性中心模型化合物在催化氢化反应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催化学报》期刊2015年11期)
段艳[3](2012)在《平面五配位和六配位碳化合物的理论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量子化学计算方法的迅速发展,化学家们开始探索非经典成键结构,其中的平面碳化学开辟了碳化学的一个新方向。进入新世纪的十余年来,经过研究人员的不断探索,平面碳化学已经从平面四配位碳(planar tetracoordinate Carbon (ptC))扩展到平面五配位碳(planar pentacoordinate Carbon(ppC))和平面六配位碳(planar hexacoordinate Carbon(phC))以及平面多配位的其他主族元素(如N, O, Si等)和过渡金属元素(如Ag, Au, Co, Ru, Cd, Hg等)体系。为了拓展这一课题的研究广度和深度,人们试图发现更多的稳定平面多配位体系,而这些体系往往是势能面上的全局极小值点,即全局极小分子。本论文中,我们采用量子化学从头算(ab initio)方法,运用等价电子体原理,较为系统地研究了平面五配位碳(ppC)和平面六配位碳(phC)体系,设计出了新的ppC和phC全局极小分子,初步探究了CB3X2q体系,进一步丰富了平面化学的内容。全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介绍了平面碳化学的发展、现状及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二章,介绍了设计平面碳化合物分子的理论基础和计算方法。第叁章,我们以phC分子CB62-为起点,通过等价电子替换的方式设计了phC分子D3hCO3Li3+、CN3Be3+和C483+并研究了它们的结构和稳定性。结果表明phC结构的D3h C483+是一个高能异构体无法而被实验实现;CO3Li3+可以作为热力学稳定的(全局极小分子)phC分子被试验检测到;虽然phC结构的D3h CN3Be3+不是全局极小分子(能量高6.1kcal/mol),但从头算分子动力学模拟和开环异构化反应研究表明它可以作为动力学稳定的平面六配位碳分子被试验检测到。第四章,我们同样通过等价电子原理,以全局极小ppC分子CAl5+为起点,以二价阴离子型分子为目标设计了ppC分子CAl2Be32-以及盐化合物LiCAl2Be3-。势能面分析表明,含有ppC的CAl2Be32-和LiCAl2Be3-是势能面上的全局极小结构。与CAl2Be32相比,LiCAl2Be3的ppC核心的结合与电子结构并没有明显变化,但分子的稳定性却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所以在实验上,CAl2Be32更容易以其盐的的形式实现。第五章,我们基于对构建超芳烃(Hyperene) ppC分子家族的结构单元的重新理解,系统的设计了新的超芳烃家族CB3X2q(q=±1)分子,我们发现元素周期表中的大部分主族元素都可以作为X原子来构建ppC分子。我们对这些分子的结构的热力学稳定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绝大部分CB3X2q组分的全局极小结构都是平面五配位硼(planar pentacoordinate boron, ppB)的结构,但CB3X2-(X=Be, Mg, Ca)的全局极小结构就是ppC或者准ppC的结构,虽然Be有较大的毒性,使CB3Be2不适合实验研究,CB3Mg2和CB3Ca2非常有希望在光电子能谱实验中被检测出来。(本文来源于《山西大学》期刊2012-06-01)
吴林峰,李飞飞,张聪杰[4](2012)在《包含平面五配位和平面四配位碳化合物的结构和稳定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在B3LYP/6-311+G**水平上,研究了包含平面五配位碳(ppC)和平面四配位碳(ptC)的化合物CB5C2H2(C3B2)nC2H2CB5(n=1-5)的结构、能隙、IR光谱、电子光谱、Wiberg键指数以及芳香性.计算结果表明,这五种化合物的能量最低结构均位于势能面的极小值点,HOMO-LUMO能隙在0.5到1.2eV之间,第一电子的激发能在1780到2910nm之间,且与分子尺寸呈现非单调变化趋势.Wiberg键指数和键长表明这五种化合物的能量最低结构均包含平面五配位和平面四配位碳.C3B2单元和右侧CB5单元中叁元环中心的核独立化学位移(NICS(0))值均为负值,而左侧CB5单元中的叁元环中心的NICS(0)值中两个为正值,另两个为负值,NICS(1)值与NICS(0)值也一致,因此电子的局域离域对结构的稳定是很重要的.(本文来源于《物理化学学报》期刊2012年05期)
钟桂云,孟宁,陈昌炽,孙丽娟,谢庆兰[5](2010)在《五配位阴离子型有机锡化合物[HNR_3][MeCy_2ClSnO_2CCH_2CO_2SnClCy_2Me]的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有机胺的存在下,MeCy2SnCl与HOOCCH2COOH反应,得到了一系列的五配位阴离子型有机锡化合物,分子结构通式为:[Q][MeCy2ClSnO2CCH2CO2SnClCy2Me](Q=HNR3=H2NEt2(1),HNEt3(2),H2N(i-Pr)2(3)),并通过IR,1H NMR,元素分析对这些化合物进行了表征.测定了[H2N(i-Pr)2]2[MeCy2ClSnO2CCH2CO2SnClCy2Me](3)的晶体结构.结果表明,分子由一个二价阴离子和两个二异丙基胺阳离子组成.锡原子为变形的叁角双锥结构,氧原子和氯原子处于竖直轴上.阴阳离子之间通过氢键(N-H…O,N-H…C)相连接,氮原子和氧原子及氮原子和氯原子之间的距离分别为2.798和3.189.测定了化合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和杀菌活性,结果表明该类化合物具有很强的体外抗肿瘤活性和杀菌活性.(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0年06期)
梁锦霞,贾文红,张聪杰,曹泽星[6](2009)在《包含平面四配位和五配位碳原子的特殊硼碳化合物(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在B3LYP/6-311+G**水平上,研究了叁类包含平面四配位碳原子(ptC)和平面五配位碳原子(ppC)的硼碳化合物.这叁类新型化合物是由C3B2H4(包含ptC)、CB4H2(包含ptC)和CB5H2(包含ppC)叁种稳定结构和—CHCH—单元连接起来而得到的.在理论上探讨了这些新型的硼碳化合物的成键特征,光谱性质以及芳香性.研究结果表明:包含ptC和ppC原子的能量最低的结构,在不受对称面限制的条件下,具有C2v对称性的顺式立体构型比具有反式平面构型的化合物稳定.计算的核独立化学位移(NICS)显示,这些新型化合物的叁元环中心有强的芳香性.计算最稳定硼碳化合物的ptC和ppC原子的Wiberg键指数(WBIs)表明ptC和ppC的成键遵循八隅规则.(本文来源于《物理化学学报》期刊2009年09期)
梁锦霞[7](2009)在《包含平面四配位和五配位碳硼碳化合物的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采用密度泛函理论B3LYP方法研究了叁类包含平面四配位碳(ptC)和平面五配位碳(ppC)的硼碳化合物的结构、稳定性、成键性质以及芳香性等性质。第一类是不受对称性限制的含ptC和ppC的化合物;第二类是同一个分子中包含两个ppC的化合物;第叁类是包含多个ptC的冠醚结构。1.不受对称性限制的含ptC和ppC的化合物在B3LYP/6-311+G~(**)水平上,我们研究了一类包含ptC和ppC的硼碳化合物。这些新型化合物是由C_3B_2H_4、CB_4H_2和CB_5H_2叁种包含ptC和ppC稳定结构和-CHCH-单元连接起来而得到。在理论上探讨了这些新型的硼碳化合物的成键特征、光谱性质以及芳香性。研究结果表明:具有最低能量的结构是稳定的,而且在不受对称面限制的条件下,它们包含平面四配位和五配位碳原子;计算的WBIs结果显示所研究的稳定结构都满足八隅规则。2.同一个分子中包含两个ppCs的化合物采用B3LYP/6-311+G~(**)方法,从在一个分子中同时包含两个ppCs的C_2B_(10)团簇出发,优化其结构以及其中的B原子被C原子取代后的结构C_(2+n)B_(10-n)(n=1~10),在相同计算水平上计算了它们的振动频率。计算结果表明,当n=0~2时,最稳定结构包含两个ppCs;当n=3~6时,最稳定结构包含一个ppC;当n>6能量最低结构中不存在ppC,而且只有团簇C_(2+n)B_(10-n)(n=0~2)中没有悬键,它们的π电子数分别为:6、7和8,计算它们的NICS(0)值表明强芳香性一般位于局部的叁元环中心。3.包含多个ptC的冠醚结构采用B3LYP/6-31G~(**)方法,我们优化了包含4、5和6个ptC的四C_3B_2H_2并-16-冠-4、五C_3B_2H_2并-20-冠-5和六C_3B_2H_2并-24-冠-6的结构,并计算了它们的振动频率。这叁个分子具有较高的对称性,分别为:D_(4h)、D_(5h)和D_(6h)点群。最小振动频率分别为31、23和14 cm~(-1);能隙分别为:5.03、4.98和4.68 eV;这些结果表明这叁个化合物是稳定的。第一垂直电子吸收能分别为:286.2、279.1和293.0 nm;叁元环中心有强的芳香性,NICS(0)分别为-32.42、-30.96和-29.79 ppm,而分子的中心是反芳香性的。(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期刊2009-05-01)
侯建波,付川,刘艳,赵玉芬[8](2008)在《四配位和五配位磷化合物~1J_(P-C)差异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四配位和五配位磷化合物在有机磷化学和生物化学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的作用。基于实验室以前的研究,我们提出了c-AMP依赖的蛋白激酶(PKA)磷(本文来源于《第十五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期刊2008-10-01)
贝逸翎,主沉浮,刘庆阳,戚桂斌[9](2008)在《卤代硅烷(R_3SiX)与NR′_3形成五配位硅化合物的加成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对R_3SiX(R=H、CH_3;X=F、Cl、Br、I)与NR3′(R′=H、CH_3)的加成物用量子化学密度泛函方法在B3LYP/6-31g(d,p)基组下(X原子采用cep-121g基组)进行了两种加成方式的研究.一种是NR′3沿Si—X键轴向位置的加成,另一种是NR3′沿Si—X键侧向接近的加成.计算结果表明,前者更稳定且更容易形成加成物;Si上斥电子基团不利于Si—N键的形成,而N上斥电子基团则有利于Si—N键的形成;NH3-H3SiX系列和N(CH3)3-H3SiX系列均能以两种方式进行加成,NH3-H2(CH3)SiX系列仅能沿Si—X键轴向进行加成,而NH3-H(CH3)2SiX和NH3-(CH3)3SiX系列两种方式都不能进行加成;在同系列加成产物中,以X=Cl时所得加成物最稳定.讨论了所有加成物中各键的性能、NBO电荷变化、取代基对加成物结构和稳定性的影响,并对H3SiX(X=F、Cl、Br、I)与NH3及N(CH3)3加成物在有机溶剂中导电的可能性进行了讨论.(本文来源于《物理化学学报》期刊2008年02期)
李娟,尹瑜,李志强[10](2007)在《叁齿配体杂环五配位有机锡化合物的合成与生物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邻氨基苯酚与邻羟基芳香醛(酮)反应,合成了4个叁齿Schiff碱配体(2a,2d,2g和2j),2分别与二苄基二氯化锡,二苯基二氯化锡,二正丁基二氯化锡反应合成了12个未见文献报道的叁齿配体杂环五配位有机锡配合物(3a~3l),其结构经1HNMR,IR和元素分析确证。体外抗菌和抗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3b,3c,3f,3i和3k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3c和3l具有较好的抗癌活性。(本文来源于《合成化学》期刊2007年02期)
五配位磷化合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氢化酶仿生化学是当前有机金属化学领域研究的前沿课题,其主要内容为针对氢化酶的活性中心结构和功能进行化学模拟研究.自然界中已经发现的氢化酶有叁种,其中[NiFe]氢化酶、[FeFe]氢化酶研究较多.单铁氢化酶发现于1990年,是产甲烷杆菌在厌氧和镍缺乏的条件下合成的.区别于其他两种氢化酶,其活性中心不含Fe-S簇,且仅含有一个Fe原子,并且仅能在底物存在的情况下,催化异裂氢分子并选择性还原特定底物,为产甲烷杆菌代谢提供能量.研究单铁氢化酶的结构和功能,模拟其活化氢、利用氢的过程,对于探索清洁能源的利用和开发新的非贵金属催化剂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单铁氢化酶(Hmd)结构和功能模拟为导向,针对单铁氢化酶一级配位结构,设计合成了两个新模型化合物.通过IR,NMR,X射线单晶衍射等手段表征分析了模型化合物的性质并确认其结构.探索了其质子化反应特性、电催化还原质子制氢的特性.为了进一步模拟Hmd催化裂解氢气、完成氢转移的功能,以所合成模型物为催化剂实现了在常温常压下,以乙醇作为质子源的催化转移氢化过程.新单铁模型配合物Fe(CO)2PR3(NN)(R=Cy(3),Ph(4),NN,邻苯二胺二价阴离子配体)由NN二齿配体与前体化合物Fe(CO)3I2PR3进行配体取代反应合成.模型化合物活性中心为一个二价铁原子,拥有两个处于cis-位置的羰基配体,一个邻苯二胺双齿配体(两个氮原子进行配位)以及一个有机膦配体.通过红外光谱表征所合成的具有不饱和五配位结构化合物的光谱性质,可以得到配合物Fe(CO)2PCy3(NN)的羰基红外特征谱峰为1974,1919 cm–1,配合物Fe(CO)2PPh3(NN)的红外特征谱峰在1985和1929cm–1处.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表征确认了两个化合物结构,并获取晶体学数据.经研究发现,Fe(CO)2PR3(NN)能够发生酸碱调控下可逆的质子化/脱质子化过程.基于红外光谱和密度泛函理论计算推断邻苯二胺阴离子配体可以作为内部碱基.在酸性条件下,Fe(CO)2PR3(NN)分子内部碱基氮原子通过质子化反应结合一个质子,生成Fe(CO)2PR3(NN)·H+.加入碱之后,重新生成起始化合物Fe(CO)2PR3(NN).表明N原子作为内部碱基,具有结合和转移质子的能力.该性质与Hmd中半胱氨酸硫配体具有一致性.通过循环伏安曲线研究了配合物Fe(CO)2PCy3(NN)和Fe(CO)2PPh3(NN)的电化学性质.其中配合物Fe(CO)2PCy3(NN)和Fe(CO)2PPh3(NN)均具有两个不可逆的还原峰和氧化峰.在电化学制氢研究中,配合物Fe(CO)2PPh3(NN)的还原峰电流随着乙酸的加入增幅较大,展现出较强的催化质子还原的性质.通过与其他单铁模型配合物对比,可以推断第一个还原峰归属为配合物由FeII转化为FeI,第二个可逆还原峰归属为配合物由FeI转化为Fe0.同时,配合物Fe(CO)2PPh3(NN)第一个还原峰向高电位移动,该现象与双铁模型化合物的电化学性质较为一致.进一步研究发现,模型化合物具有催化转移氢化的活性.在常温下,乙醇溶剂中,Fe(CO)2PCy3(NN)能够催化对苯醌还原转化为对苯二酚,其中对苯醌的转化率达到89%,对苯二酚的产率达到40%.结合实验数据以及文献资料分析,认为乙醇在催化氢化中可以作为质子源,并且提出了催化转移氢化反应过程的机理.认为催化氢化过程中形成了-Fe-H-C-O-H-N-六元环,通过分子间相互作用完成了氢原子转移过程.该研究结论对单铁氢化酶活性中心模型化合物在催化氢化反应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五配位磷化合物论文参考文献
[1].张凯.叁配位磷试剂促进下1,2-二羰基化合物参与的[1+4]环化反应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7
[2].张天永,盛了,杨秋生,姜爽,王艳红.单铁氢化酶五配位模型化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催化反应性(英文)[J].催化学报.2015
[3].段艳.平面五配位和六配位碳化合物的理论设计[D].山西大学.2012
[4].吴林峰,李飞飞,张聪杰.包含平面五配位和平面四配位碳化合物的结构和稳定性[J].物理化学学报.2012
[5].钟桂云,孟宁,陈昌炽,孙丽娟,谢庆兰.五配位阴离子型有机锡化合物[HNR_3][MeCy_2ClSnO_2CCH_2CO_2SnClCy_2Me]的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J].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
[6].梁锦霞,贾文红,张聪杰,曹泽星.包含平面四配位和五配位碳原子的特殊硼碳化合物(英文)[J].物理化学学报.2009
[7].梁锦霞.包含平面四配位和五配位碳硼碳化合物的理论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
[8].侯建波,付川,刘艳,赵玉芬.四配位和五配位磷化合物~1J_(P-C)差异的研究[C].第十五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2008
[9].贝逸翎,主沉浮,刘庆阳,戚桂斌.卤代硅烷(R_3SiX)与NR′_3形成五配位硅化合物的加成反应[J].物理化学学报.2008
[10].李娟,尹瑜,李志强.叁齿配体杂环五配位有机锡化合物的合成与生物活性[J].合成化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