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微生物活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微生物,活性,土壤,固氮,菌肥,群落,碳水化合物。
微生物活性论文文献综述
伍玲丽,杨玉蓉,张丽,刘小红,司友斌[1](2019)在《纳米银对土壤固氮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固氮活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评估纳米银在土壤环境中的风险,采用土壤培养方式,比较了不同浓度10 nm的纳米银(10、25、50 mg·kg~(-1))和50 nm的纳米银(25、50、100 mg·kg~(-1))暴露对土壤固氮微生物数量、群落组成以及固氮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银暴露下土壤固氮微生物的种类减少,且慢生根瘤菌属(Bradyrhizobium)、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流行杆菌属(Vulgatibacter)和厌氧黏细菌属(Anaeromyxobacter)的相对丰度降低,而固氮弧菌属(Azoarcus)的丰度上升,群落组成发生明显变化;10 nm的纳米银暴露7 d对固氮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最大,50 nm的纳米银暴露90 d固氮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最小;10 nm和50 nm的不同剂量纳米银暴露28 d,土壤自生固氮菌数量下降18.96%~47.28%和17.42%~27.78%;土壤固氮活性随着纳米银暴露时间的延长而降低,10 nm和50nm的不同剂量纳米银暴露90 d后,土壤固氮酶活性下降了14.55%~27.47%和17.87%~21.79%。研究表明,纳米银对土壤固氮微生物及固氮作用具有负面影响,且影响程度与其尺寸、剂量以及暴露时间有关。(本文来源于《农业环境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12期)
石松林,雷盈,覃紫其,邱敏,席榕[2](2019)在《不同镉胁迫条件对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设计4种镉污染梯度、2种种植条件[有、无百日草(Zinnia elegans)],选择土壤基础呼吸强度、脲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等3种反映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关键指标,探究了不同镉胁迫条件对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影响特征。结果表明,土壤基础呼吸强度、脲酶活性和过氧化氢酶活性与镉胁迫程度均大致成负相关,随着镉浓度增加,土壤脲酶活性呈反比例函数型下降趋势,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呈正弦曲线变化规律;种植百日草能促进土壤基础呼吸强度、脲酶活性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提高不同微生物活性指标受镉胁迫影响的相关性;在种植百日草条件下,镉胁迫对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影响与不种植百日草条件相似,其中2种条件下的过氧化氢酶受镉胁迫的影响基本无差异。(本文来源于《现代农业科技》期刊2019年23期)
周祉延,徐欣,周媛[3](2019)在《人体微生物碳水化合物活性酶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人体定植着大量微生物,主要位于肠道、口腔、皮肤、阴道及鼻腔等位点。微生物复杂多样的代谢活动不仅辅助人体的消化功能,还参与了各系统的重要生理及病理活动。碳水化合物活性酶(CAZymes)是一系列具有降解、修饰及生成糖苷键功能的酶。微生物可产生众多CAZymes,协同人体细胞一起对数目庞大、种类繁多的复杂碳水化合物进行降解,便于进一步代谢利用并产生新的生物信号分子,是微生物参与人体生理及病理过程的重要渠道之一。本文对人类各微生物聚集位点,尤其是肠道和口腔的复杂多糖代谢机制以及微生物CAZymes相关代谢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对微生物CAZymes与人体健康和疾病关系的研究及前景进行总结。(本文来源于《华西口腔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符菁,赵远,赵利华,张玉虎,荆玉琳[4](2019)在《基于光合菌剂的复合微生物菌肥对水稻产量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探究在水稻各个生长时期复合微生物菌肥对土壤酶活性的变化规律及水稻产量的影响。【方法】本实验采用盆栽种植试验,研究了常规施肥(CK)、光合菌剂配施化肥(P1)和复合微生物菌肥(P2)作为供试肥料施用于水稻作物对水稻产量、产量性状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在水稻不同生育期对土壤酶活性进行测定,P2处理和施用P1处理分别比CK处理的水稻产量提高了57.26%和13.54%;当4种酶活性达到峰值时,施用P2处理与P1、CK处理相比可显着提高土壤磷酸酶、过氧化氢酶、蔗糖酶和FDA水解酶,分别为47.39%和67.21%、9.77%和6.51%、45.60%和409.61%、17.09%和18.42%;施用P1处理的土壤磷酸酶、过氧化氢酶活性亦显着高于CK处理,分别高出2.87%~48.29%和3.98%~44.56%,其余2种酶则无显着差异。【结论】因此施用复合微生物菌肥、光合菌剂均能提高水稻产量和土壤酶活性,其中P2处理对土壤酶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且处理效果始终优于P1、CK处理。(本文来源于《西南农业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黄伟,张俊花,刘倩男,张珍珍,王卫忠[5](2019)在《微生物菌肥对生菜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微生物菌肥对冀西北坝上地区生菜田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数量的影响,以生菜土壤为研究对象,设置10个处理,在生菜收获时取土样测定酶活性及微生物数量。结果表明,各处理土壤细菌、放线菌数量均多于CK,真菌数量则少于CK,以底施木美土里复合微生物菌肥1 200 kg/hm2+苗期喷施育苗宝贝菌剂(浓度1∶200)(处理M2Y2)的效果最明显,其次为底施木美土里复合微生物菌肥600 kg/hm2+苗期喷施育苗宝贝菌剂(浓度1∶200)(处理M1Y2),二者细菌和放线菌数量较CK分别增加了58.81%、63.93%和117.55%、95.91%,二者真菌数量较CK分别减少了68.98%和65.56%;土壤脲酶、转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以处理M2Y2最高,M1Y2次之,底施木美土里复合微生物菌肥1 800 kg/hm2+苗期喷施育苗宝贝菌剂(浓度1∶200)(M3Y2)位居第叁,且叁者均显着高于CK,其他处理酶活性或高于CK,或低于CK,只有菌肥和菌剂配比适宜(浓度1∶200)时,对酶活性的促进效果最好。(本文来源于《湖北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22期)
何定芬,谢超,郑霖波,叶常青,李海波[6](2019)在《基于带鱼(Trichiurus lepturus)蛋白复合酶解液中ABP对G–等微生物的致死结构及表征活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带鱼(Trichiuruslepturus)蛋白复合酶解液中抗菌肽(ABP)的抑菌性及表征活性,本文以舟山小带鱼为研究对象,制备蛋白抗菌肽。研究得到抗菌肽分子量在区间(>3000Da, 3000—800Da,<800Da)内均有分布,在3000—800Da区间内含量达到49.61%,酶解程度最深,氨基酸总量为881.83mg/g,必需氨基酸与氨基酸总量比为44.75%,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比为81.33%,营养价值高。六类提升抗菌效力的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42.71%,抗菌效力较高,具有广谱抗菌活性,为阳离子型抗菌肽,对G–具有较强的抑菌效能。抗菌效力与稀释128倍(10.15U/mL)土霉素抗菌效力相当,与稀释4倍的硫酸链霉素(325U/mL)抗菌效力相当。对抗菌肽的表征活性进行研究表明:该抗菌肽在pH 2—12下溶解度良好,均大于88%,有强适应性;乳化性随pH增大而增强, pH 4时乳化性最低,为53.68%,在pH 12时达到最高值78.34%;乳化稳定性在pH 6时达到最高,为85.83%, pH环境过酸或者过碱的情况下乳化稳定性均较低;发泡性随pH上升呈现增长趋势,在pH 12时达到最大值57.33%, pH 4时抗菌肽泡沫稳定性最低,为22.86%, pH升高,泡沫稳定性也随之增强,在pH 12时达到最大值59.58%。该研究结果对探究带鱼抗菌肽的各项性质提供了理论依据,对带鱼抗菌肽的应用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海洋与湖沼》期刊2019年06期)
常应九,高庆超,曹效海,王树林,刘欣[7](2019)在《沙棘活性成分及其对胃肠微生物影响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介绍沙棘主要的活性成分,及其对胃肠道微生物的影响的研究进展。方法对沙棘中的主要活性成分以及胃肠道微生态系统进行阐述,分析近年来关于沙棘与人体胃肠道微生物之间关系的研究,并对其未来发展前景予以展望。结果沙棘中富含多酚类化合物、维生素、脂类化合物、萜类、甾体类化合物、多糖类化合物、蛋白质、多肽、氨基酸类化合物等活性成分,它们对多种病原微生物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并具有改善肠道微生态系统的潜在价值。结论从未来的发展趋势看,沙棘在改善胃肠道微生态系统紊乱和食品贮藏领域有深远的研究价值,必将拥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来源于《包装工程》期刊2019年21期)
张迪,吴晓霞,丁爱芳,李婷,方炫[8](2019)在《生物炭和熟石灰对土壤镉铅生物有效性和微生物活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南京近郊某蔬菜基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熟石灰和生物炭两种钝化剂对镉铅复合污染土壤修复效果以及对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加熟石灰和生物炭能够增加土壤pH和有机碳等养分含量,促进Cd、Pb由酸溶态向还原态和残渣态转化,降低Cd、Pb有效态含量.与对照处理相比,熟石灰和生物炭5.0%用量下,Cd有效态含量(DTPA、TCLP和CaCl_2等3种提取态)分别下降37.74%—41.46%和22.22%—31.71%,Pb有效态含量分别下降45.59%—52.82%和35.47%—41.94%.生物炭的施用提高了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和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促进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能力,其中生物炭5.0%用量下土壤微生物活性最高.熟石灰和生物炭的添加显着降低小白菜可食部位和根部对Cd、Pb的富集,与对照处理相比,可食部位Cd、Pb含量分别下降7.14%—47.62%和45.93%—74.82%,但所有添加钝化剂处理小白菜可食部位含量均超出国家安全食用标准.(本文来源于《环境化学》期刊2019年11期)
张春秋,蒋聪,耿金菊,任洪强,张徐祥[9](2019)在《环境浓度双氯芬酸对活性污泥处理性能和微生物群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双氯芬酸(Diclofenac,DCF)是水环境中高频检出的新兴污染物,随着DCF的广泛使用,城市污水中的DCF逐年增加,对污水生物处理系统可能产生不利影响.本研究在序批式活性污泥反应器(SBR)中进行了连续120 d的DCF暴露实验,考察了环境浓度DCF(5和50μg·L~(-1))对SBR出水水质、微生物活性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DCF可降低COD的去除效果,但对氨氮和总氮的去除几乎没有影响.在微生物生理生化性能方面,5μg·L~(-1) DCF可促进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琥珀酸脱氢酶(SDH)活性升高,但50μg·L~(-1) DCF导致SOD和SDH活性下降,DCF胁迫使胞外聚合物(EPS)含量增加.DCF会对微生物群落结构造成影响,其中,革兰氏阴性菌丰度增加,革兰氏阳性菌在5μg·L~(-1) DCF压力下丰度无明显变化,但在50μg·L~(-1) DCF压力下丰度显着降低(p<0.05),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在5μg·L~(-1) DCF下增加但在50μg·L~(-1) DCF下降低.16S rRNA基因焦磷酸测序结果表明,Proteobacteria是活性污泥群落中的优势门.随着DCF浓度的升高,Proteobacteria丰度不断增加,Chloroflexi、OD1和Firmicutes丰度则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高浓度DCF(50μg·L~(-1))刺激导致特定菌属如Nakamurella、Micropruina等丰度增加.研究结果揭示了环境浓度的DCF对活性污泥微生物处理能力和群落结构的影响特征,可为DCF的风险评估和污水处理工艺的优化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董艳,赵骞,吕家兴,董坤[10](2019)在《间作小麦和接种AM真菌协同提高蚕豆抗枯萎病能力和根际微生物碳代谢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接种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AM)真菌和间作均是防治蚕豆枯萎病的有效方法,从土壤微生物学角度研究两者协同减轻蚕豆枯萎病的机理,对控制蚕豆枯萎病传播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利用盆栽试验方法,进行了间作和接种AM真菌摩西管柄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Fm)和扭形球囊霉(Glomus tortuosum,Gt)试验。设蚕豆单作对照(MF)、蚕豆小麦间作(IF)、蚕豆单作接种Fm (MFFm)、蚕豆小麦间作接种Fm (IFFm)、蚕豆单作接种Gt (MFGt)、蚕豆小麦间作接种Gt (IFGt) 6个处理。于蚕豆开花期(生长70天)取土壤样品,测定蚕豆幼苗生长、枯萎病发生、根际镰刀菌数量和微生物碳代谢活性。【结果】间作显着增加蚕豆幼苗干重93.0%、降低蚕豆枯萎病病情指数71.4%,接菌显着增加蚕豆幼苗干重55.3%、降低病情指数76.6%,其中接种Fm真菌对蚕豆幼苗干重的影响更大,对病情指数的抑制效果更好。间作接菌显着增加蚕豆幼苗干重100%、降低病情指数89.8%。Biolog微平板测试结果显示,间作提高根际微生物碳代谢活性32.3%;接菌提高微生物活性85.4%;间作接菌提高微生物活性122%。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间作和接菌均明显改变了根际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并主要改变了对碳水化合物类、氨基酸和羧酸类碳源的利用。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枯萎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与根际镰刀菌数量呈极显着正相关关系,与AWCD值、Shannon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均呈极显着负相关。【结论】蚕豆与小麦间作和接菌对抑制蚕豆枯萎病和促进蚕豆生长均具有积极效应,间作显着提高了AM真菌的定殖率,二者协同提高了根际微生物活性,改变了微生物群落结构,并抑制了病原菌增殖,进而控制蚕豆枯萎病发生。(本文来源于《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微生物活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设计4种镉污染梯度、2种种植条件[有、无百日草(Zinnia elegans)],选择土壤基础呼吸强度、脲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等3种反映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关键指标,探究了不同镉胁迫条件对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影响特征。结果表明,土壤基础呼吸强度、脲酶活性和过氧化氢酶活性与镉胁迫程度均大致成负相关,随着镉浓度增加,土壤脲酶活性呈反比例函数型下降趋势,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呈正弦曲线变化规律;种植百日草能促进土壤基础呼吸强度、脲酶活性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提高不同微生物活性指标受镉胁迫影响的相关性;在种植百日草条件下,镉胁迫对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影响与不种植百日草条件相似,其中2种条件下的过氧化氢酶受镉胁迫的影响基本无差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微生物活性论文参考文献
[1].伍玲丽,杨玉蓉,张丽,刘小红,司友斌.纳米银对土壤固氮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固氮活性的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9
[2].石松林,雷盈,覃紫其,邱敏,席榕.不同镉胁迫条件对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影响[J].现代农业科技.2019
[3].周祉延,徐欣,周媛.人体微生物碳水化合物活性酶的研究进展[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19
[4].符菁,赵远,赵利华,张玉虎,荆玉琳.基于光合菌剂的复合微生物菌肥对水稻产量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J].西南农业学报.2019
[5].黄伟,张俊花,刘倩男,张珍珍,王卫忠.微生物菌肥对生菜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的影响[J].湖北农业科学.2019
[6].何定芬,谢超,郑霖波,叶常青,李海波.基于带鱼(Trichiuruslepturus)蛋白复合酶解液中ABP对G–等微生物的致死结构及表征活性分析[J].海洋与湖沼.2019
[7].常应九,高庆超,曹效海,王树林,刘欣.沙棘活性成分及其对胃肠微生物影响的研究进展[J].包装工程.2019
[8].张迪,吴晓霞,丁爱芳,李婷,方炫.生物炭和熟石灰对土壤镉铅生物有效性和微生物活性的影响[J].环境化学.2019
[9].张春秋,蒋聪,耿金菊,任洪强,张徐祥.环境浓度双氯芬酸对活性污泥处理性能和微生物群落的影响[J].环境科学学报.2019
[10].董艳,赵骞,吕家兴,董坤.间作小麦和接种AM真菌协同提高蚕豆抗枯萎病能力和根际微生物碳代谢活性[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