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肿瘤患者PICC置管术后皮肤损伤的预防和护理进展

恶性肿瘤患者PICC置管术后皮肤损伤的预防和护理进展

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科湖北仙桃433000

摘要:恶性肿瘤患者接受化疗大都会选择PICC作为静脉输液通路,其主要作用为安全给药,提高患者舒适度及临床治疗效果。但是置管后的患者在长期带管期间,部分患者穿刺部位皮肤会出现局部损伤的现象,该情况不会对安全给药造成影响,但会对患者早期恢复和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因此需要对皮肤损伤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通过护理干预措施来预防、降低风险因素,置管后发生皮肤损伤对患者治疗造成不利影响的几率,本文特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恶性肿瘤;PICC置管术;皮肤损伤;预防;护理

PICC置管术即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技术,操作简便、可留置的时间长,在恶性肿瘤患者的化疗中得到广泛应用,可以将刺激性化疗药物、高渗性药物安全、有效的输注,提高化疗效果。但该方法具有较为明显的弊端就是在长期留置PICC管道的过程中会引起皮肤损伤,其损伤因素多样化,包括撕裂伤、皮肤浸润、张力性损伤等[1],这类并发症会对患者的早期恢复造成严重影响,同时给患者的心理带来负面影响,需要对引起皮肤损伤的因素采取预防措施。

一、引起患者PICC置管术后皮肤损伤的因素

患者在接受PICC置管术后出现皮肤损伤的几种危险因素主要为以下几种:①撕脱伤。出现皮肤脱裂主要是患者在置管时需接受粘贴,粘贴时所选的胶布粘性比较大或是将胶布揭除时选择的手法不正确,需要频繁更换贴膜、反复粘贴,患者敷贴位置的皮肤存在刺痛感、红肿现象。②张力性损伤。这类损伤比较常见,发生原因为贴膜粘贴方法不正确,未采用无张力贴膜,对皮肤造成较大的牵拉,从而导致张力性水泡,水泡破裂后造成皮肤损伤,部分患者也会因接受反复粘贴而出现皮肤张力变化,敷贴位置的皮肤发红、撕脱、出现水泡。③皮肤浸润。该情况主要是患者穿刺位置的皮肤因被消毒液反复刺激而出现损伤,该类型损伤大都发生在气温较高的夏季,患者皮下会积聚着汗液,局部皮肤黏膜屏障功能出现异常,敷贴位置皮肤存在潮湿、红肿的情况。④皮肤过敏。皮肤过敏情况通常和患者自身相关情况和体质相关,一方面是患者具有相关黏胶或消毒液过敏史,一方面是患者体质极易过敏。治疗时一般选择透气性较好的敷料进行贴敷,不会因透气性差造成渗液,但长期贴敷状态皮肤受到长期的刺激,会在不同程度上出现湿疹样变化。⑤接触性皮炎。长期留置导管时,在导管自身材质的作用下,患者机体防御机制会出现免疫反应,患者皮肤会出现水肿、炎症等症状,同时在固定肝素帽或是连接导管时过度牵拉胶布,患者皮肤长期被压迫,会出现皮肤炎症。

二、恶性肿瘤患者PICC置管术后皮肤损伤护理干预措施

1、充分评估患者。在置管前,询问患者过敏史;查看患者预置管周围皮肤状况;了解患者的治疗方案,特别是恶性肿瘤患者放疗期间抵抗力下降、敏感度增加时,一定要做好防范措施,避免皮肤损伤发生。告知患者PICC的自我观察与护理,做到早发现早干预,避免皮肤损伤扩大及进展[2]。

2.强化敷贴粘贴、揭除操作技巧。恶性肿瘤患者在接受化疗的过程中会因为病情作用,皮肤十分脆弱,对其进行敷贴粘贴后,皮肤和敷贴之间的支撑力度较差,当需要大范围移除敷贴时过于迅速会引起皮肤层分裂[3],引发瘀血。因此在维护PICC置管时。护理人员必须按照粘贴、揭除标准进行,将胶布中央作为起点,逐步往两边抹压胶布,确保皮肤张贴和敷贴胶布之间不存在张力,也可增加敷贴和皮肤的接触面,降低皮肤受到的损伤。揭除敷贴时,护理人员可以顺着患者毛发生长的方向揭除,最大程度减少对皮肤造成的物理性伤害。护理人员也可通过贴膜反折的方法,由穿刺点位置将敷贴去除,再对其进行局部按揉,降低揭除引起的疼痛感。必要时可在敷贴揭除时用生理盐水作为辅助物品。

3.加强固定管理。在固定肝素帽或是连接导管和正压接头时,护理人员可通过高举平台法实施固定,接头用胶布固定住一周,再将两端的胶布贴敷在患者皮肤上,也可采取蝶形胶布交叉固定的方法,降低皮肤和胶布的接触面,避免出现皮肤损伤。在肝素帽和接头下方位置可垫上纱布衬垫,可以改善肝素帽、接头对患者皮肤造成的压迫,降低皮肤局部炎症的发生率。

4.选择合适的敷料。敷料的选择十分重要,在选择敷料时尽可能选择透气强、粘贴性能好的透明敷料。以往选择的3M透明敷料,长期应用过程中透气性不佳,粘贴后患者皮肤表面会堆积湿热,患者皮肤会受到刺激,也会增加过敏反应的发生。可选用IV3000透明敷料,其透气性更强,应用后具有更高的通透性,长时间的高温下,水蒸气可以穿透薄膜,且这类敷料不会透过细菌,具有防水、防细菌的优势,高敏体质的患者也可使用,很少会引起过敏反应。

5.选择合适的消毒液。采取合理、有效的消毒方法可降低患者置管术后皮肤损伤情况。实际消毒的过程中需要按照静脉治疗技术护理操作进行,还需要用专门的消毒液消毒,如2%的葡萄糖酸氯己定,该药物消毒具有高效、快干、省时的优势,消毒作用十分温和,具有持久抑菌的作用,降低消毒剂对患者皮肤表面造成的浸渍损伤。同时对消毒剂存在过敏症状的患者,护理人员可选择不含酒精成分的消毒剂,以碘伏以及生理盐水代替。

6.药物预防。针对恶性肿瘤患者接受化疗时进行PICC置管术后存在皮肤损伤的情况,护理人员可以适当选择药物治疗,患者局部皮肤出现水泡、红肿等湿疹样变化时可选用庆大霉素、地塞米松联合糠酸莫米松[4]治疗,对于皮肤损伤具有改善作用,有利于皮肤康复。激素类药物则可用于杀菌、抗过敏、抗炎,用药后可以提高患者穿刺位置局部皮肤的抗菌作用。同时也可应用西瓜霜喷雾,专门用于皮肤损伤患者,在患者局部皮肤损伤位置喷涂西瓜霜喷雾,可以达到消炎止痒、抗过敏、抗菌的效果[5-7],西瓜霜还具有清凉的功效,可改善患者的舒适度,对于长期留置导管的恶性肿瘤患者而言十分适用。

三、小结

综合上述,PICC导管对于恶性肿瘤患者化学治疗来说属于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是患者安全给药的重要途径,是患者治病救命的生命线。而PICC置管术后的皮肤损伤已经成为PICC带管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不适感及频繁往返医院治疗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还会对患者化疗期间的心理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因此需要重视置管术后皮肤损伤问题,分析皮肤损伤引起原因,对患者的评估,选择合适的透气性高的敷料,选择合适的消毒液,强化贴膜的粘贴、揭除方法与技巧,降低张力,可降低过敏反应的发生。同时还需做好早期发现早期干预,通过适当的应用药物进一步改善患者皮肤损伤情况,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患者对长期留置导管的耐受度增高,导管留置时间也可延长,促进患者早期康复。

参考文献

[1]马娜,程娇新,胡婷婷,等.肿瘤晚期患者PICC术后局部按摩预防肢体肿胀[J].护理学杂志,2018,33(11):56-58.

[2]王海燕,李霞,梁微,等.微波治疗在预防恶性肿瘤患者PICC置管致机械性静脉炎的疗效观察[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4,31(6):1045-1046.

[3]原娜,王磊.凝血酶原片段1+2、血浆D-二聚体对恶性肿瘤PICC相关性血栓形成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19):24.

[4]任永春.握拳运动对PICC置管患者上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J].血栓与止血学,2018,24(6):1027-1029.

[5]赵益,卞伶玲,杨金娜.耐高压注射型双腔PICC置管患者皮肤的集束化管理[J].护理学杂志,2017,32(6):49-51.

[6]周平,韩兴平,李雪红,等.乳腺癌患者术后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8,7(3):421-424.

[7]徐成凤.PICC置管术在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化疗中的应用效果[J].当代医药论丛,2017,15(10):170-171.

标签:;  ;  ;  

恶性肿瘤患者PICC置管术后皮肤损伤的预防和护理进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