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向红(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锡北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14193)
【中图分类号】R47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1)23-0282-01
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及医学护理模式的转变,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近几年家庭出诊的要求也越来越多,为了探讨家庭出诊在社区护理中的地位,就此对本社区常住人口家庭出诊服务工作进行了分析。
1资料及方法
资料来源本社区2008年——2010年129例家庭出诊病人进行了统计,两年总出诊次数129次,其中男性98例,女性31例。
2结果
(1)家庭出诊病人的患者疾病种类:脑血管病人19例,高血压病人41例,癌症病人42例,外伤病人11例、肺心病人12例。
(2)出诊患者疾病分类、服务项目及出诊次数:输液47人、吸氧11人、肌肉注射36人、皮下注射7人、导尿41人、测血压31人、灌肠23人。需出诊的患者有以下特点:老年人、慢性病人、活动受限、行动不变。
3体会
(1)宣教与沟通: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士的角色应扩展为教育者。同时,护士工作范围不仅局限在医院内而且要扩大到社会,家庭中。开展社区健康教育,已成为当今护理工作的一大主题。通过社区教育,可使人们了解疾病知识,增强自我保健意识,使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诊治,达到最佳康复状态。加强对家属的健康宣教和指导,使其能够很好地协助医务人员,并加强对患者的家庭护理。
(2)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防止输液反应和人为感染的发生。
(3)通过出诊不仅密切护患关系,增加与患者及家属沟通的机会及方式。社区护士精湛的护理技术、热情的态度、更会增加患者及其家属对护士的信任。有利于更好地开展今后的社区工作。
(4)解决了行动不便带来的问题,减少患者因反复奔波医院耗费的精力及医疗经费,
(5)在患者自己熟悉的环境中治疗,有利于保持良好的心境,加强患者的康复。
(6)增加社区和医院的联系,是社区卫生服务和医院的重要结合点,也是社区卫生发展的一个突破口。通过院前急救,及时的将需要转诊的患者送到有能力的医疗单位,为患者争夺了宝贵的抢救时间,同时也增加了与转诊医院的默契程度,节约医疗资源,为患者增加宝贵生命时间。
4存在问题
(1)家庭出诊(如输液)风险性大。一旦病人出现输液反应,发生病情变化,很可能由于缺少必备的救急药品和医疗器械而得不到及时处理。
(2)社区护理资源配备不足。如遇一人值班,满足出诊患者需求,在单位诊治患者医疗护理安全(3)院前急救措施单一,医疗器械有限,不能最大限度的满足患者需求。
5解决方法
(1)家庭出诊输液具有一定的潜在危险性。一旦发现异常,常令家属措手不及,不能及时抢救,因此,对家庭出诊患者应尽量避免在家里输液,尽可能选择口服、灌肠、吸入、肌注等给药途径。确因病情需要方可给予静脉输液。首次输液观察时间应稍长,输液前向病人及家属详细交待输液注意事项及存在风险,签订家庭输液协议书,护士详细记录操作过程,要求病人及家属签字认可。因为到家里输液的责任护士不能全程守护,一定要给患者留下联络电话,交待可能发生不良反应的常见症状,并详细记录患者电话号码及家庭住址,及时电话或上门随访。
(2)物品准备充足:如注射器、输液皮条、吸氧管、导尿包、肛管等要准备充足,一旦操作失败避免不必要往返耽误治疗时间。
(3)社区护士应严格无菌操作,出诊病人在家静脉输液等受到条件的限制,护士工作中应严格无菌操作,控制输液药品种类与输液总量,应禁止容易出现过敏的药物,如:青霉素,血液制品,中成药等。
(4)家庭输液按要求保持稳定滴速。老年人心肺疾病的病人尤其重要,要教会病人及其重要关系人,学会数滴数,调节滴速,对可引起滴数改变的行为、动作,如排便、进食、饮水等要注意保持输液针头与滴管的通畅和高度,教会家属输液反应和输液故障的观察与处理的方法。
(5)家庭输液由于条件不同,输入液体的温度不稳定,以防输入液体过冷或过热,发生不良反应
(6)专业技术要求过强。要求护士能够单独操作,对血管状况不好、食管、尿道狭窄的患者要求会掌握技巧,并能及时准确的处理突发状况。
(7)操作后认真观察15分钟后方可离开,如有问题应予准确的处理。
(8)通过业务与理论的培训,提高社区护士的自身素质和技能水平,培训一支业务过硬,并且具有敬业精神的全科医生和社区护士为主的技术队伍,从而降低医疗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