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时调论文-范佳悦,李咏梅

天津时调论文-范佳悦,李咏梅

导读:本文包含了天津时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曲艺,天津时调,非遗保护,传承与创新

天津时调论文文献综述

范佳悦,李咏梅[1](2019)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视域中的天津曲艺团发展现状——以天津时调为调查研究个案》一文中研究指出天津的曲艺市场从形成规模至今,已有600余年的发展历史,在这片以水陆码头为商贸枢纽的土地上,孕育出众多的曲艺形式,演绎着丰富且魅力独特的曲艺艺术。天津曲艺团成立于1953年,是新中国北方地区着名的曲艺艺术表演团体,拥有多位国宝级曲艺名角,成为中国曲艺发展的重镇。随着时代的发展,不可避免的出现了许多现实问题与发展困境。本文以天津时调为研究个案,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努力展现天津曲艺团的发展现状,并在研究探讨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发展思路,希望这篇田野调查的实证研究论文,对天津时调及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与创新,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张新淼[2](2018)在《大数据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天津时调传承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天津时调是清末明初起源于天津地区的一种民间曲艺,故有"时调曲目活化石"称号,是天津历史最久,传播最广的民间曲调之一。与大多数传统曲艺一样,天津时调也存在着后继演员匮乏、较少吸引年轻受众、与时代接轨缺失等问题。2006年5月20日,天津时调(以下简称"时调")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借助天津市政府支持,开展文字和音视频展示、时调数据库搭建和大数据分析,时调艺术再次发力,以现代媒体形式出现在观众视野中。曲艺的传播必将是现代媒体与大数据综合运用的时代,确立时调文化名片战略。(本文来源于《黄河之声》期刊2018年17期)

张伟[3](2018)在《天津时调《秋景》的创新分析及教学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天津时调是天津传统的曲艺艺术形式,诞生于天津本土,这一曲艺说唱曲种是唯一以天津地名来命名,《秋景》则是天津时调中最具代表性曲目。艺术院校的民族声乐教学需要继承曲艺说唱这样的中国传统歌唱来滋养,笔者通过对天津时调《秋景》的演唱和教学进行分析,从民族声乐演唱和教学的角度入手,探究天津时调在天津本土民族声乐教学中的作用,以及民族声乐演唱与曲艺说唱之间的关系。力求更加深入地探讨和研究传统戏曲曲艺艺术对当代民族声乐演唱和教学的影响。(本文来源于《音乐创作》期刊2018年10期)

马卓周[4](2018)在《天津时调研究现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俗言之:"一方水土,一方情。"在天津这片孕育了浩繁民间曲艺的大地上,天津时调即是一颗璀璨的明珠,2006年其成功申报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因此,笔者旨通过观望天津时调这近几年的发展景象,来谈谈个人的一些认识。(本文来源于《黄河之声》期刊2018年11期)

叶德敏[5](2018)在《浅谈互联网时代下天津时调的传承与发展——网络互动直播和微平台将为时调迎来“第二春”》一文中研究指出天津时调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在上世纪中叶王毓宝老先生一曲《翻江倒海》唱响中华大地,轰动整个曲艺界。然而,近年来天津时调面临传承危机,笔者设想可以借助互联网时代下的网络互动直播和微平台对天津时调进行"换血",最终可以让天津时调再次焕发生机。(本文来源于《黄河之声》期刊2018年04期)

叶德敏,郑书斌[6](2018)在《深度融合旅游文化,促进非遗传承发展——以天津时调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天津时调是天津传统的曲艺之一,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天津时调艺术逐渐走向衰落。为进一步使它得到保护与传承,笔者建议将时调艺术融入旅游行业进行推广及传承,提出时调艺术与旅游结合的五种形式并分析其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齐鲁艺苑》期刊2018年02期)

叶德敏[7](2018)在《艺术跨界交融现象的探寻与思索——天津时调的创新与传承》一文中研究指出天津时调是独具天津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然而,笔者通过调研发现天津时调目前的处境岌岌可危,不仅面临着时调艺人青黄不接的局面,而且也缺少主流群体的认可。笔者在结合了近期"跨界音乐"的成功案例后,设想了一条使天津时调摆脱困境的道路。借助现代音乐流行性、时尚性的特点,对天津时调进行创新和改编,使其能够让更多的年轻受众所接受,从而为天津时调的发展注入新的生命力,更好的传承下去。(本文来源于《音乐创作》期刊2018年01期)

叶德敏[8](2017)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天津时调的电视传播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天津时调有着鲜明的地域特点,其表演方式、艺术风格,体现了天津曲艺的兴衰发展,然而,天津时调发展状况并不乐观,它的传承面临诸多考验。随着传媒技术的飞速发展,电视媒介越来越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方式。本文首先厘清天津时调的发展现状、传承价值以及电视媒介促进天津时调的再发展;进一步解析电视媒介在天津时调的保护与传承中的具体作用,即促进天津时调的固态传承和活态传承;在前述分析的基础上,指出电视人物传记纪录片对天津时调发展和传承的深远意义,实现天津时调曲艺的高效传播。(本文来源于《中国广播电视学刊》期刊2017年08期)

高苗苗[9](2015)在《天津时调之[靠山调]改革的成功经验——以王毓宝的《放风筝》、《军民鱼水情》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天津时调是天津最具代表性的曲艺品种,而【靠山调】又是天津时调最具代表性的曲调。尤其时调改革后,【靠山调】被赋予了新的音乐特征与时代风貌。以天津时调着名演员王毓宝的代表曲目《放风筝》、《军民鱼水情》为例,用图表分析法对改革前后的【靠山调】唱腔结构、板式节奏、调式落音等方面进行比较,探析时调改革的成功经验。(本文来源于《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4期)

付颖[10](2015)在《天津时调音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天津时调”源自明清俗曲小唱,是由职业艺人或民间群众创作并演唱,以时兴歌曲的形式传唱于城镇市集、酒楼茶馆中的一种极具地方特色和影响力的曲艺品种,它依靠独特的运河条件和天津“曲艺之乡”的地域条件,活跃在中国传统艺术历史舞台上且传唱至今。它以纯真无邪、泼辣风情的内容和别具一格的音乐形式深受人民喜爱。2006年5月20日,天津时调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本文力求在对现有的曲谱、录音等资料的收集整理下,通过实地考察和对相关资料的探究,采用跨学科、跨专业的综合研究方法从音乐、历史、文学多个角度对天津时调的历史溯源、发展、艺术特色、音乐形态及传承与发展进行系统、综合、全面的梳理分析,并着重于天津时调音乐的本体,对其唱词特点、音乐形态和曲牌进行分析。文章分为五部分对天津时调进行综合性研究:第一章,主要是天津时调的产生和历史沿革的概述;第二章是对天津时调的思想内涵、语言特色和唱词特点进行了分析:第叁章是对天津时调的音乐形态进行分析;第四章是对天津时调代表性曲牌的分析;第五章是关于天津时调的传承保护情况。最后,文章做出结论。通过以上分析,旨在全面、系统的呈现天津时调的艺术价值,揭示出这一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国传统音乐中的重要地位,并希望能以此对其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尽一份微薄之力,并引发人们对这一古老艺术形式前景的思考和传承保护的重视。(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5-05-26)

天津时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天津时调是清末明初起源于天津地区的一种民间曲艺,故有"时调曲目活化石"称号,是天津历史最久,传播最广的民间曲调之一。与大多数传统曲艺一样,天津时调也存在着后继演员匮乏、较少吸引年轻受众、与时代接轨缺失等问题。2006年5月20日,天津时调(以下简称"时调")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借助天津市政府支持,开展文字和音视频展示、时调数据库搭建和大数据分析,时调艺术再次发力,以现代媒体形式出现在观众视野中。曲艺的传播必将是现代媒体与大数据综合运用的时代,确立时调文化名片战略。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天津时调论文参考文献

[1].范佳悦,李咏梅.非物质文化遗产视域中的天津曲艺团发展现状——以天津时调为调查研究个案[J].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2019

[2].张新淼.大数据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天津时调传承研究[J].黄河之声.2018

[3].张伟.天津时调《秋景》的创新分析及教学意义[J].音乐创作.2018

[4].马卓周.天津时调研究现状综述[J].黄河之声.2018

[5].叶德敏.浅谈互联网时代下天津时调的传承与发展——网络互动直播和微平台将为时调迎来“第二春”[J].黄河之声.2018

[6].叶德敏,郑书斌.深度融合旅游文化,促进非遗传承发展——以天津时调为例[J].齐鲁艺苑.2018

[7].叶德敏.艺术跨界交融现象的探寻与思索——天津时调的创新与传承[J].音乐创作.2018

[8].叶德敏.非物质文化遗产天津时调的电视传播模式[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7

[9].高苗苗.天津时调之[靠山调]改革的成功经验——以王毓宝的《放风筝》、《军民鱼水情》为例[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5

[10].付颖.天津时调音乐研究[D].山东大学.2015

标签:;  ;  ;  ;  

天津时调论文-范佳悦,李咏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