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展科技型企业 强化总承包管理(论文文献综述)
包顺东[1](2021)在《工程总承包理念对项目管理影响深远》文中研究指明"工程总承包"对建设项目的治理与管理产生了深远影响,这种影响不仅仅表现在改变了建设项目的发包模式,更重要是改变了市场参与主体、特别是施工单位的工程管理理念、管理方式以及能力建设。自2017年12月住建部印发《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工程总承包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后,省市两级政府积极响应,
王欣[2](2021)在《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利益攸关方协同管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自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发生以来,国内外在震惊雷神山医院和火神山医院的建设速度的同时,也引发了项目管理理论界的对其建设模式的大讨论,引起了建设项目各利益攸关方对政府投资建设项目供应链管理、目标协同和信息协同的重视。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利益攸关方协同管理的目的是解决“资源孤岛”、“信息孤岛”和“应用孤岛”三大问题,在供应链协同的基础上实现目标和信息的协同。本文的研究思路是:第一章在分析我国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现状的基础上,查阅国内外文献资料,针对国内外政府投资建设项目普遍存在的设计施工脱节、工期延误、费用超支、协调滞缓等问题,提出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利益攸关方协同管理的课题。第二章在对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利益攸关方进行识别的基础上,将其分为服务型、资源型、社会型、管控型和集中管理机构,作为分析的基础。第三章引入供应链管理思想,在组织层、流程层和技术层“三层”模式下对供应链上的资源、利益、风险等要素进行协同分析;在供应链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基础上,针对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的特点,创新性地引入业务流和工作流,对其进行“五流”体系分析和协同分解。业务流、工作流、物流和资金流都是围绕着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目标的成功实施来组织的,而在保证目标实施过程中而发生的以上四流都会产生信息流,因此目标和信息是协同管理的主要内容。第四章从分析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利益目标和工期目标冲突的原因出发,构建并分析了集中管理机构与各利益攸关方的静态博弈模型,同时基于集中管理机构的契约设计权和信息引导权,根据经典雪堆理论和系统动力学模型,建立了协同效应下的动态博弈模型,分析了协同成本与协同参与度之间的博弈关系。第五章基于对激励奖励或惩罚力度与搭便车机会主义之间的信息协同意愿分析,构建信息协同演化博弈模型,研究博弈均衡点稳定性及博弈的结果。针对研究的结论,分析政府投资建设项目信息协同的内容,构建信息协同的体系,提出信息协同的保障措施。第六章通过调查问卷实证研究及数理统计分析验证了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利益攸关方协同管理的主要内容及各利益攸关方的协同博弈策略的相关性等。第七章总结本文的研究结论,并提出对未来研究方向的展望。
于立强[3](2021)在《中电科工程建设有限公司核心竞争力提升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企业发展战略的有效执行,是近年来管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中电科工程建设有限公司隶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在电子材料制备、外延生长、芯片制造、封装测试等电子特殊生产环境建设上具备丰富的经验,2004年成立以来高速发展,2016年集团注资控股,公司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根据集团十三五发展规划,公司制定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升战略,准备为国家电子产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但公司未能全面实现十三五规划目标,需要对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战略的实施过程进行研究分析和改进,以保障公司十四五规划的实现。论文在战略执行理论的基础上,归纳了近年来工程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相关文献,分析了电子工程行业竞争环境和本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现状,对企业核心竞争力定位进行了校核。通过企业各级员工的访谈调研和高层研讨,对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过程进行了诊断。发现了战略执行过程中在方法策略、组织机构、绩效考核、流程责任和治理机制方面的执行问题。应用战略执行理论中的战略地图厘清了电子工程总承包核心竞争力各要素之间的因果逻辑关系,从源头确定了调整治理结构、优化组织架构、加强文化建设、流程资格管理、战略绩效考核等工作方向。应用战略执行理论中的战略中心组织原理,制定了组织架构和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应用战略执行理论中的平衡计分卡战略绩效管理成果来保障战略的有效执行。通过将企业战略分解为职能战略和员工指标,形成了基于战略执行理论的核心竞争力提升方案。最后分析了方案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风险,并制定了保障措施。本文的应用价值在于总结了近年来工程企业管理的理念和发展方向,为工程企业发展战略的有效执行提供了借鉴。
余建国[4](2021)在《我国工程总承包模式推进的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前,工程总承包模式在国际上是建设工程项目中通行的一种承发包模式,在我国的建设工程承发包模式中也是主流模式,是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工程总承包模式相较于传统承发包模式,将设计和施工相结合,有利于项目的整体管理,可以达到节约项目工期,提高项目质量,保障项目有序完成的效果。工程总承包建设项目中的采用BIM技术,装配式生产,以及全过程工程咨询,给我国工程总承包模式的推进提供了很好的机遇和挑战。不过,纵观工程总承包模式在我国的发展史,其仍旧推进的比较缓慢,与国际发达国家的工程总承包模式的发展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因此,通过本研究的结论,为我国工程总承包模式的推进提出对策建议。通过对总承包商、业主、设计单位、施工单位以及专家学者进行访谈,了解我国工程总承包的发展现状以及目前遇到的问题,之后通过相关文献的梳理,整理出五个因素对我国工程总承包模式推进产生影响,分别是法律法规因素、市场因素、技术发展因素、业主因素以及管理组织因素。由于因素的指标比较多,不可直观的衡量出对我国工程总承包模式推进的影响程度,因此利用调查问卷进行实地调研,采集筛选数据,然后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对多因素之间的联系进行模型构建,通过模型的拟合与修正,得出最终模型,进而对因素与因素之间的路径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法律法规因素、市场因素以及业主因素对我国工程总承包模式的推进起到了直接并且显着性的影响作用;技术发展因素和管理组织因素对我国工程总承包模式的推进起到了间接性的影响作用,管理组织因素是通过企业自身的发展完善以及企业的转型来推进工程总承包模式的发展,技术发展因素是通过与工程总承包模式的融合运用,来互相推动对方的发展。对于我国总承总承包模式推进的影响因素研究的主要研究过程如下:首先,通过我国工程总承模式发展的分析,总结出我国工程总承模式发展的现状,确定研究方向;其次,通过文献梳理,归纳出五大影响因素,针对五个影响因素的指标体系,制作问卷进行调研,收集数据;再次,通过影响因素的整理以及因素之间关系的假设,构建结构方程模型,通过数据代入并进行运算,随后进行相应模型的拟合以及修正,得出最终模型。最后,通过结构方程模型的结果分析,提出推进我国工程总承包模式发展的对策建议。针对本文的研究,具体的对策建议从政府层面以及企业层面两个方面进行展开。政府层面主要是完善工程总承包模式法律法规体系、构建良好工程总承包市场管理环境、将新技术发展与工程总承包模式进行有机结合;企业层面则是需要转变传统承发包模式的固定思维以及培养工程总承包模式的复合型人才,从而使得我国工程总承包模式能够快速并且高质量地推进。
安郁群,舒方方,陈雷,王鹏,杨伟,李运涛,杨建敏,李瑞清,刘健,奚锦帅,杨亚伦,郭克宁,张海斌,吴婕,胡军锋,吴福清,徐鸿燕,李宗道,颜晗,李浩,张瑄,宋扬,王姗姗,王萌茜,刘昕[5](2020)在《中国水利水电勘测设计行业发展研究报告(2020) 2 宏观环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1国家与行业政策环境2.1.1国企改革进入深水期,推动国有企业进一步释放活力2015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对外公布《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要坚定不移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着力创新体制机制,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发挥国有企业各类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发各类要素的活力。十八大以来,国资委推动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目前,国资委监管的中央企业已全部完成改制,除极少数需清理整合的企业,中央企业子企业全面完成改制,省级国资委监管的一级企业约96%完成公司制改革。
赵莹[6](2020)在《设计院牵头的EPC项目联合体运行管理研究》文中提出EPC工程总承包模式因其统筹规划、资源整合、集成管理、协同运作的运行特点得到了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和行业内部各企业的广泛认可。随着2019年12月《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工程总承包管理办法》的颁布,标志着EPC工程总承包正式进入历史性“元年”。文件为设计与施工组成的联合体方式做了推广。这一正式文件的出台必将引发新一轮设计企业与施工企业的联合大潮。然而,两个或多个文化底蕴、主营业务、处事模式不尽相同的企业的临时性合并运行,必将出现这样或那样的不融合问题。同时设计院作为联合体的牵头方,因其自身的局限性也会造成特殊的管理难点。基于此现象,进行本文的研究。本文从背景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政策分析三方面入手提出设计院牵头的联合体在联合体运行方面需要进行系统管理的问题。通过综合运用文献综述、调查问卷和专家访谈的相关思想和研究方法,以设计院牵头的EPC项目联合体为主要研究对象,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采用问卷调查收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层次分析,分析和整合了影响设计院牵头的EPC项目联合体在联合体准备期、联合体建立期、联合体实施期和联合体后评价期四个阶段运行的重要影响因素,形成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并研究出了联合体“全生命周期”运行管理体系理论,将联合体打造成一个“产业链”式的运行流程模式进行研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四大项,11小项建设性管理建议及管理方法,并充分考虑工程总承包发展现状和实际需要,尽量使研究出的管理建议具有普适性和针对性,并通过案例分析进行正向印证。本文重点研究联合体的运行管理,通过研究以期为设计院牵头EPC项目联合体合理运行提供管理思路及可操作的管理方法,使得联合体方式能通过合理运行真正发挥作用,从而完全发挥出EPC总承包方式的优势,促进EPC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为设计院今后开启EPC总承包业务提供些许帮助和参考。
石颖春[7](2020)在《“五商中交”背景下A公司的战略转型升级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世界经济周期下行,基建投资整体放缓,我国GDP从高速增长进入平稳增长,经济进入“新常态”。面对国内外复杂的环境变化和各种严峻挑战,建筑业正在经历转型期。大型国有基建企业正以市场化和全球化的思维,进行动态战略调整,以实现高质量和可持续性发展。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交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精神,紧跟国家政策和战略要求,提出“五商中交”转型升级战略,积极调整组织架构、业务布局、资源整合、业务重组,对不同的业务板块,提出了不同的发展要求,要求下属设计企业积极探索战略转型升级。A公司为中国交建下属公路设计企业。面对新形势和中国交建的指导精神,A公司迫切地需要进行战略管理研究,找准在“五商”中的定位,找出“转成什么型、升成什么级”、“怎么转和升”和“怎么保障”。本文立足“五商中交”战略背景,对A公司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为其制定了一套设计企业走向国际化工程公司的转型升级战略。本文先通过对战略管理文献的研究,找出研究思路与相关研究方法;接着用PEST分析法、与五力模型分析法等对A公司内外部环境进行分析,找出A公司外部机遇和威胁、内部优劣势,并进行SWOT战略选择;最后列出为A公司制定的发展目标和战略(向工程公司转型、向国际化升级)、转型举措(怎么转)和战略实施保障措施(怎么保障)。本文丰富了企业战略转型升级研究理论,特别对设计企业“走出去”和设计院谋求向工程公司转型做出了前端探索和研究,希望给有类似情况的企业提供一定参考和借鉴。
金云灿[8](2020)在《装配式建筑EPC企业信息化评价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技术、经济、环境等需求的提升,建筑行业迎来“新挑战”,面临“新常态”,谋求“新发展”。装配式建筑以其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拼装化施工、信息化管理的特点,在节约工期、控制成本、减少污染方面的独特优势,为建筑行业注入新的活力;EPC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能够满足装配式建筑精细化管理的内在要求;另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信息化建设己经成为了企业获取市场竞争优势的重要部分。基于以上背景,大批建筑企业踊跃转型升级、拓展装配式业务并对项目全生命周期进行管理,寻找适应于自身发展的信息化建设方向,出现了大量的装配式建筑EPC企业。然而,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不能准确衡量企业信息化水平,信息化建设发展决策缺乏科学指导,是阻碍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原因。因此,对装配式建筑EPC企业信息化评价进行研究,帮助企业找准信息化建设方向,有效促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具有较为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论述了装配式建筑、EPC模式、企业信息化、企业信息化评价方面的相关理论,总结了装配式建筑EPC企业的特点、信息特点以及信息化需求特点,分析了其信息化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以装配式建筑EPC企业信息化影响因素作为切入点,借鉴国内外相关文献,参照国家、建筑行业较为成熟的信息化评价标准体系,通过综合对比、专家论证等方法,构建了三个层面,包含四个方面18项具体指标的装配式建筑EPC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其次,对比分析各类评价方法的特点及适用性,结合物元分析理论、可拓数学理论,提出了基于层次分析法(AHP)指标赋权的多维可拓物元综合评价模型;最后以中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建筑装配科技有限公司为例,阐述了模型的实际运用流程,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及适用性,运用迈实软件和EXCEL工具辅助数据处理及计算,得到了该企业信息化评价等级,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和建议。本文的研究成果为装配式建筑EPC企业信息化的评价工作提供了有效参考,依据评价结果,使企业能够认清当前信息化建设状况,明确信息化建设方向,进而提升信息化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间接助力于我国建筑工业化及信息化的发展。
刘晓溪[9](2020)在《A公司水系生态治理项目进度管理案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水系生态治理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关注,建设城市生态水系不仅可以改善周边人居环境,更能拉动一方经济。规模大、工期长、技术复杂的项目一般采用EPC模式,与国外相比,我们的EPC模式项目管理仍有较大差距,尤其是对项目的进度管理,仍有不少薄弱环节,加之进度管理的结果直接与项目成本挂钩,决定了进度管理在项目管理中的重要位置。本篇论文主要采用案例研究方法,以A公司水系生态治理项目的进度管理为研究对象。该项目是以水系生态治理为主的多专业综合性基础设施类EPC项目,对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暴露出进度管理的问题进行详细描述,针对本项目中的进度管理方面的一些内容展开讨论和学习。针对进度管理的计划编制、监控、调整、工期顺延申请等日常计划管理活动,从分析项目参建相关方的需求出发,平衡相关方利益,达到合作共赢目的,在顺利实现项目履约同时,赢得业主信赖。最后总结出助力项目进度计划管理三个途径:加强总承包项目系统化管理、落实规范化的项目进度管理流程、提升专业化的项目管理团队水平。本篇论文研究得出的一些基础设施项目进度管理方法,期望能为公司新领域项目进度管理总结经验,并为后续水治理综合工程EPC项目总承包管理提供经验借鉴。
费潮红[10](2020)在《设计院主导的EPC矿山工程项目管理能力评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几年来,国务院、住建部以及地方政府都出台了系列的政策文件鼓励工程建设项目实施EPC总承包模式,我国EPC工程总承包市场从早年的发展缓慢也逐步走向成熟,愈来愈多专业设计院也开始转型工程公司作为大型项目的EPC总承包商承建项目。而中国采矿业的固定资产投资额在持续四年下降后于2018年首次增长,能源的消费结构不断改善,煤炭消费占比不断下降,但仍然是一次能源的最大消耗量。2017年9月,国土资源部提出“创新驱动、优化矿山布局、全域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创新绿色发展管理”,传统的粗放型矿山建设项目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于现在快速发展的能源需求,将设计院主导的EPC总承包模式运用到矿山建设项目,通过专业队伍的精细管理、精细技术、精细操作可以进一步促进矿山建设项目的稳健发展。矿山建设项目具有安全风险高、环境保护强制性、建设规模大、工期长、投资大、关联单位多和工艺复杂多变等特点,所以承包商需要具备较高水平的项目管理能力。因此设计院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充分运用和把握EPC模式的内涵及运作方式来优化矿山项目管理能力是具有重要意义的研究课题。本文以设计院主导的EPC矿山项目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分析和查阅图书资料,总结了项目管理理论、EPC总承包和设计院主导EPC项目的管理特点,结合矿山项目的实际情况,构建了设计院主导的EPC矿山项目管理能力成熟度三维评价模型和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专家问卷调查法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优化。最后,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层级评价指标的权重,基于灰色系统理论对设计院主导的EPC矿山项目管理能力进行灰色综合评价,并根据优化改进矩阵给出相应的改进顺序和建议。同时,提出了项目管理能力成熟度的提升策略。本论文有图30幅,表34个,参考文献94篇。
二、发展科技型企业 强化总承包管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发展科技型企业 强化总承包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2)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利益攸关方协同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
1.1.1 研究的背景 |
1.1.2 问题的提出 |
1.1.3 研究的目的 |
1.1.4 研究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研究现状综述 |
1.2.2 建设项目协同管理研究综述 |
1.2.3 文献评述 |
1.3 课题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3.2 研究的方法 |
1.4 研究的创新点与技术路线图 |
1.4.1 研究的创新点 |
1.4.2 技术路线图 |
第2章 相关理论 |
2.1 政府投资建设项目概念及特点 |
2.1.1 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的含义 |
2.1.2 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的特点 |
2.2 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利益攸关方概念的界定 |
2.2.1 利益攸关方概念 |
2.2.2 利益攸关方识别 |
2.3 建设项目供应链相关理论 |
2.3.1 供应链相关概念 |
2.3.2 建设项目供应链相关概念 |
2.4 博弈论相关理论 |
2.4.1 博弈论基本概念 |
2.4.2 博弈理论的分类 |
2.5 协同相关概念 |
2.5.1 协同、协同学概念 |
2.5.2 协同管理概念 |
2.5.3 建设项目协同管理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基于供应链利益攸关方协同分析 |
3.1 供应链协同管理动因 |
3.2 供应链“三层”协同模式分析 |
3.2.1 组织层协同 |
3.2.2 流程层协同 |
3.2.3 技术层协同 |
3.3 供应链“五流”协同体系分析 |
3.3.1 供应链“五流”结构图 |
3.3.2 供应链“五流”协同分解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目标协同管理研究 |
4.1 目标冲突及原因 |
4.1.1 利益目标冲突及原因 |
4.1.2 工期目标冲突及原因 |
4.2 目标协同机制 |
4.3 目标博弈 |
4.3.1 博弈模型构建 |
4.3.2 静态博弈模型求解与分析 |
4.3.3 协同效应下动态博弈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信息协同管理研究 |
5.1 信息冲突及协同动因 |
5.2 基于演化博弈的信息协同意愿分析 |
5.2.1 信息协同意愿分析 |
5.2.2 演化博弈模型构建 |
5.2.3 博弈均衡点稳定性分析 |
5.3 信息协同架构 |
5.3.1 信息协同的内容 |
5.3.2 信息协同的体系 |
5.3.3 信息协同的保障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实证研究 |
6.1 实证研究模型 |
6.1.1 实证研究模型说明 |
6.1.2 调查问卷设计与数据编码 |
6.2 数据统计与分析 |
6.2.1 区间均值的置信区间 |
6.2.2 数理分析 |
6.3 变量相关性分析 |
6.3.1 变量数据信度与效度检验 |
6.3.2 变量相关性分析 |
6.4 本章小结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工作 |
致谢 |
附录一:调查问卷 |
附录二:调查问卷数据汇总 |
(3)中电科工程建设有限公司核心竞争力提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研究现状述评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论文结构安排 |
1.5 创新点 |
2 相关理论概述 |
2.1 核心竞争力概念 |
2.2 企业战略执行理论 |
2.3 本章小结 |
3 企业概况和核心竞争力现状 |
3.1 企业简介 |
3.1.1 企业概况 |
3.1.2 股东背景 |
3.2 企业竞争环境现状分析 |
3.2.1 宏观环境分析 |
3.2.2 内外环境分析 |
3.2.3 微观环境分析 |
3.2.4 竞争现状小结 |
3.3 企业核心竞争力现状分析 |
3.3.1 企业核心竞争力定位 |
3.3.2 企业核心竞争力辨识 |
3.3.3 核心竞争力提升进展 |
3.3.4 核心竞争力现状小结 |
4 核心竞争力提升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4.1 企业核心竞争力诊断 |
4.1.1 实践访谈 |
4.1.2 高层研讨 |
4.2 核心竞争力提升存在的问题 |
4.2.1 紧迫感向下传递不足 |
4.2.2 竞争力与考核无关联 |
4.2.3 部门协调配合不顺畅 |
4.2.4 与股东存在行业差异 |
4.2.5 文化建设需精准聚焦 |
4.3 原因分析 |
4.3.1 方法策略不对应 |
4.3.2 组织机构不适应 |
4.3.3 考核指标不聚焦 |
4.3.4 流程成熟度较低 |
4.3.5 治理结构偏单一 |
5 核心竞争力提升方案 |
5.1 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 |
5.2 构成要素的层次分析 |
5.3 核心竞争力提升方案 |
5.3.1 调整治理结构-混合所有制改革 |
5.3.2 优化组织架构-战略中心型组织 |
5.3.3 增强文化建设-聚焦核心竞争力 |
5.3.4 完善职责流程-流程与资格管理 |
5.3.5 战略绩效管理-保证战略的实施 |
5.4 责任界定和指标分解 |
5.4.1 责任界定 |
5.4.2 部门指标 |
5.4.3 员工指标 |
5.5 实施重点难点与风险 |
5.5.1 重点 |
5.5.2 难点 |
5.5.3 风险 |
5.6 方案实施的保障措施 |
5.6.1 组织保障 |
5.6.2 资金保障 |
5.6.3 人力保障 |
5.6.4 法务保障 |
5.6.5 跟踪评估 |
6 研究结论与研究不足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高层访谈提纲 |
附录 B 中层(职能经理和项目经理)访谈提纲 |
附录 C 基层员工访谈提纲 |
作者简介 |
致谢 |
(4)我国工程总承包模式推进的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文献评述 |
1.4 主要内容和研究思路 |
1.5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相关理论 |
2.1 工程总承包模式 |
2.1.1 工程总承包模式概念 |
2.1.2 工程总承包模式的分类 |
2.1.3 工程总承包模式发展现状 |
2.2 结构方程模型 |
2.2.1 结构方程模型的概念 |
2.2.2 结构方程模型的优点 |
2.2.3 结构方程模型的建模流程 |
第三章 我国工程总承包模式推进的影响因素指标体系的构建 |
3.1 我国工程总承包模式推进的影响因素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
3.2 我国工程总承包模式推进的影响因素识别 |
3.2.1 法律法规方面 |
3.2.2 市场方面 |
3.2.3 技术发展方面 |
3.2.4 总承包商管理组织方面 |
3.2.5 业主方面 |
3.2.6 影响我国工程总承包模式推进的结果方面 |
3.3 我国工程总承包模式推进的影响因素指标体系构建 |
第四章 我国工程总承包模式推进的影响因素结构方程模型构建及结果分析 |
4.1 我国工程总承包模式推进的影响因素调查 |
4.1.1 问卷设计概要 |
4.1.2 调查问卷的发放与收集 |
4.2 数据处理 |
4.2.1 数据描述性统计分析 |
4.2.2 问卷总体的信效度分析 |
4.3 我国工程总承包模式推进的影响因素结构方程模型构建 |
4.3.1 结构方程模型(SEM)的分析工具 |
4.3.2 研究假设 |
4.3.3 基于SEM的我国工程总承包模式推进的影响因素关系模型 |
4.3.4 我国工程总承包模式推进的影响因素结构方程模型结果分析 |
第五章 我国工程总承包模式推进的对策建议 |
5.1 政府层面 |
5.1.1 完善工程总承包法律法规体系 |
5.1.2 构建良好工程总承包市场管理环境 |
5.1.3 新技术发展与工程总承包模式有机结合 |
5.2 企业层面 |
5.2.1 转变传统承包模式固定思维 |
5.2.2 培养工程总承包模式的复合型人才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我国工程总承包模式推进的影响因素调查问卷 |
致谢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6)设计院牵头的EPC项目联合体运行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工程总承包推广阶段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2 工程总承包发展阶段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3 工程总承包优化阶段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4 推动我国EPC项目发展的政策现状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技术路线 |
1.4 创新点 |
第2章 相关理论概述 |
2.1 EPC项目概述 |
2.1.1 EPC项目定义 |
2.1.2 EPC模式与传统模式对比 |
2.2 设计院开展EPC项目概述 |
2.2.1 设计院特点 |
2.2.2 设计院开展EPC必要性 |
2.2.3 设计院开展EPC优势 |
2.3 EPC项目联合体中设计院牵头特点概述 |
2.3.1 联合体定义 |
2.3.2 联合体项目发展现状 |
2.3.3 联合体牵头人的职责 |
2.3.4 设计院牵头联合体特点及运作难点 |
2.4 EPC项目联合体运行管理概述 |
2.4.1 管理概述 |
2.4.2 联合体运行管理概述 |
第3章 设计院牵头的EPC项目联合体运行影响因素分析 |
3.1 设计院牵头的EPC项目联合体运行影响因素的选取 |
3.1.1 设计院牵头的EPC项目联合体运行影响因素选取原则 |
3.1.2 设计院牵头的EPC项目联合体运行影响因素选取流程 |
3.2 设计院牵头的EPC项目联合体运行影响因素的初步筛选 |
3.2.1 设计院牵头的EPC项目联合体运行影响因素指标收集 |
3.2.2 设计院牵头的EPC项目联合体运行影响因素指标整理 |
3.3 设计院牵头的EPC项目联合体运行影响因素指标系统的优化 |
3.3.1 指标系统优化方法的选择 |
3.3.2 指标系统的统计法分析优化 |
3.3.3 指标系统的层次分析法分析优化 |
3.4 设计院牵头的EPC项目联合体运行影响因素的最终确定 |
第4章 设计院牵头的EPC项目联合体运行管理建议 |
4.1 联合体准备期运行管理建议 |
4.1.1 优选合作伙伴 |
4.1.2 注重资质等级 |
4.2 联合体建立期运行管理建议 |
4.2.1 创建交叉融合式组织架构 |
4.2.2 构建详细全面联合体协议 |
4.2.3 构建信任机制 |
4.2.4 保持良好的沟通 |
4.3 联合体实施期运行管理建议 |
4.3.1 加强复合型人才培养 |
4.3.2 合理分配责任、利益与风险 |
4.3.3 构建设计采购施工紧密链接机制 |
4.4 联合体后评价期运行管理建议 |
4.4.1 做好纠纷处理 |
4.4.2 建立可持续发展合作伙伴关系 |
第5章 案例分析 |
5.1 项目概况 |
5.2 项目联合体准备期要点分析 |
5.3 项目联合体建立期要点分析 |
5.3.1 两次签署合作协议 |
5.3.2 坚持目标管理的导向原则 |
5.3.2.1 项目质量目标: |
5.3.2.2 进度目标: |
5.3.2.3 费用目标: |
5.3.2.4 HSE目标: |
5.3.2.5 组织目标 |
5.3.3 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 |
5.3.3.1 管理计划体系 |
5.3.3.2 管理报告体系 |
5.3.3.3 管理评价体系 |
5.3.4 构建组织结构和明确责任划分 |
5.4 项目联合体实施期要点分析 |
5.4.1 工作接口及流程管理 |
5.4.2 风险管理与防范 |
5.5 项目联合体后评价期要点分析及工程总结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设计院牵头的EPC项目联合体运行影响因素重要程度调查》调查问卷 |
附录2 《设计院牵头的EPC项目联合体运行影响因素重要程度对比分析》调查问卷 |
致谢 |
(7)“五商中交”背景下A公司的战略转型升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战略概述 |
2.2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概述 |
2.2.1 国外企业战略管理研究现状 |
2.2.2 国内企业战略管理研究现状 |
2.3 战略管理分析方法 |
2.3.1 宏观环境分析-PEST分析法 |
2.3.2 行业环境分析-五力分析模型 |
2.3.3 战略制定-SWOT分析法 |
2.4 小结 |
第三章 A公司外部环境分析 |
3.1 外部宏观环境PEST分析 |
3.1.1 政治环境 |
3.1.2 经济环境 |
3.1.3 社会环境 |
3.1.4 技术环境 |
3.1.5 PEST分析小结 |
3.2 行业环境分析 |
3.2.1 主要市场分析 |
3.2.2 勘察设计行业“五力模型”分析 |
3.2.2.1 潜在进入者的分析 |
3.2.2.2 同行业竞争者的分析 |
3.2.2.3 购买者讨价还价的能力分析 |
3.2.2.4 供应方要价的能力分析 |
3.2.2.5 替代品的能力分析 |
3.2.2.6 “五力模型”分析小结 |
3.2.3 行业环境分析小结 |
第四章 A公司内部环境分析 |
4.1 A公司发展历程 |
4.2 A公司市场开拓及经营状况分析 |
4.3 A公司内部资源分析 |
4.3.1 中国交建资源优势 |
4.3.2 资质荣誉 |
4.3.3 人力资源 |
4.3.4 技术资源 |
4.3.5 组织架构 |
4.4 内部环境分析小结 |
第五章 A公司战略制定SWOT分析 |
5.1 企业优势(S)分析 |
5.2 企业劣势(W)分析 |
5.3 外部机遇(O)分析 |
5.4 外部威胁(T)分析 |
5.5 SWOT分析应对策略 |
5.5.1 优势机遇-SO战略 |
5.5.2 劣势机遇-WO战略 |
5.5.3 优势威胁-ST战略 |
5.5.4 劣势威胁-WT战略 |
5.6 SWOT分析战略选择 |
第六章 A公司发展目标设定与战略实施 |
6.1 A公司发展目标 |
6.2 A公司总体战略 |
6.3 A公司业务层战略 |
6.3.1 传统业务稳固 |
6.3.2 总承包业务做强 |
6.3.3 海外业务优先发展 |
6.3.4 信息化业务大力发展 |
6.4 A公司战略转型举措 |
6.4.1 深化改革组织结构与区域布局 |
6.4.2 强化科技、管理与商业模式创新 |
6.4.3 提升技术、管理和融资能力 |
第七章 A公司战略实施保障措施 |
7.1 强化战略管理,有序组织规划实施 |
7.2 差异化考核引领,优化分配激励机制 |
7.3 坚持人才强企,完善人力资源管理 |
7.4 升级管理体系,夯实基础管理根基 |
7.5 发挥平台优势,持续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
7.6 强化风险管理,重点提升海外项目抗风险能力 |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装配式建筑EPC企业信息化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变量注释表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5 本章小结 |
2 理论研究 |
2.1 装配式建筑理论 |
2.2 EPC理论 |
2.3 企业信息化理论 |
2.4 企业信息化评价理论 |
2.5 本章小结 |
3 装配式建筑EPC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3.1 装配式建筑EPC企业信息化相关分析 |
3.2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
3.3 现有评价指标体系参考 |
3.4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3.5 本章小结 |
4 装配式建筑EPC企业信息化评价模型建立 |
4.1 评价方法分析 |
4.2 AHP-可拓物元评价模型的构建 |
4.3 本章小结 |
5 案例分析 |
5.1 企业概况 |
5.2 评价模型的应用 |
5.3 评价结果分析及改进建议 |
5.4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作者简历 |
致谢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9)A公司水系生态治理项目进度管理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项目总承包管理国内外发展 |
1.1.3 研究意义 |
1.2 研究思路及方法 |
1.2.1 研究思路 |
1.2.2 研究方法 |
2 案例正文 |
2.1 公司简介 |
2.2 项目背景及简介 |
2.2.1 项目背景 |
2.2.2 项目简介 |
2.3 A公司水系生态治理项目进度管理问题描述 |
2.3.1 总承包单位无法充分行使进度管理权 |
2.3.2 设计变更致工期延期 |
2.3.3 项目进度管理监控纠偏落实困难 |
3 A公司水系生态治理项目进度管理问题成因分析 |
3.1 理论依据 |
3.1.1 理论依据与方法 |
3.1.2 进度管理过程 |
3.2 问题及成因分析 |
3.2.1 进度管理意识淡薄 |
3.2.2 进度管理专业化不足 |
3.2.3 各参与管理责任未落实 |
4 A公司水系生态治理项目进度管理改善 |
4.1 加强总承包项目系统化管理 |
4.1.1 提升项目管理思想 |
4.1.2 建立总承包管理机制 |
4.1.3 统筹推动项目履约 |
4.2 项目进度管理规范化 |
4.2.1 进度计划编制规则 |
4.2.2 进度编制接口管理 |
4.2.3 进度偏差分析的实施 |
4.2.4 工期风险化解 |
4.2.5 进度KPI的优化 |
4.3 提升项目部专业化程度 |
4.3.1 提升团队专业素质 |
4.3.2 出台专业指导手册 |
4.3.3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
5 研究结论与展望 |
5.1 研究结论 |
5.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设计院主导的EPC矿山工程项目管理能力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问题提出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4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5 研究方案 |
1.6 本章小结 |
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矿山工程项目管理理论 |
2.2 EPC总承包理论 |
2.3 设计院主导EPC总承包相关理论 |
2.4 项目管理能力相关理论 |
2.5 本章小结 |
3 EPC矿山项目管理能力评价模型和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3.1 成熟度模型理论 |
3.2 EPC矿山项目管理能力成熟度模型 |
3.3 构建EPC矿山项目管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
3.4 本章小结 |
4 EPC矿山项目管理能力综合评价 |
4.1 EPC矿山项目管理能力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
4.2 EPC矿山项目管理能力综合评价 |
4.3 本章小结 |
5 实例分析 |
5.1 项目概况 |
5.2 项目管理能力成熟度评价 |
5.3 改进顺序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6 EPC矿山项目管理能力成熟度提升策略和机制 |
6.1 EPC矿山项目管理能力成熟度提升策略 |
6.2 EPC矿山项目管理能力成熟度提升机制 |
6.3 本章小结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创新点 |
7.3 研究局限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四、发展科技型企业 强化总承包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 [1]工程总承包理念对项目管理影响深远[J]. 包顺东. 施工企业管理, 2021(11)
- [2]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利益攸关方协同管理研究[D]. 王欣. 青岛理工大学, 2021(02)
- [3]中电科工程建设有限公司核心竞争力提升研究[D]. 于立强. 河北经贸大学, 2021(12)
- [4]我国工程总承包模式推进的影响因素研究[D]. 余建国. 安徽建筑大学, 2021(08)
- [5]中国水利水电勘测设计行业发展研究报告(2020) 2 宏观环境[A]. 安郁群,舒方方,陈雷,王鹏,杨伟,李运涛,杨建敏,李瑞清,刘健,奚锦帅,杨亚伦,郭克宁,张海斌,吴婕,胡军锋,吴福清,徐鸿燕,李宗道,颜晗,李浩,张瑄,宋扬,王姗姗,王萌茜,刘昕. 中国水利水电勘测设计行业发展研究报告(2020), 2020
- [6]设计院牵头的EPC项目联合体运行管理研究[D]. 赵莹. 北京建筑大学, 2020(08)
- [7]“五商中交”背景下A公司的战略转型升级研究[D]. 石颖春. 云南大学, 2020(08)
- [8]装配式建筑EPC企业信息化评价研究[D]. 金云灿. 山东科技大学, 2020(06)
- [9]A公司水系生态治理项目进度管理案例研究[D]. 刘晓溪. 大连理工大学, 2020(02)
- [10]设计院主导的EPC矿山工程项目管理能力评价研究[D]. 费潮红.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