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疗差错论文-朱红球,陈美玲,曾颖,许惠英

药疗差错论文-朱红球,陈美玲,曾颖,许惠英

导读:本文包含了药疗差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门诊患者,药疗差错,差错处方,差错率

药疗差错论文文献综述

朱红球,陈美玲,曾颖,许惠英[1](2016)在《近4年我院门诊医师药疗差错处方分析及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汇总、分析我院近4年门诊医师差错处方的数量、内容和类型,了解药师在保证门诊患者安全、有效、合理地使用药物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同时,也为杜绝类似的药疗差错处方发生为医师提供佐证依据,最终目的是保证患者安全、合理地使用药物。方法:通过收集2011年至2014年门诊药师审方时发现并经过处方医师修改后重签名的差错处方,统计、分析、归纳差错处方的内容、类型及差错率。结果:2011年-2014年内共截留20696张医师差错处方,占总处方的0.21%。其中常见的差错类型包括:给药剂量不适宜为7506张(占36.27%);给药频率不适宜为3986张(占19.26%);给药途径不适宜为3905张(占18.87%);溶媒选择和用量不适宜为1924张(占9.30%)。结论:药师审方能大大减少门诊患者药疗差错的发生;因无论医师差错处方百分率、类型、内容均不能忽略,因此,为保证门诊患者更安全、有效、合理地使用药物,药师必须认真、严谨地执行审方的职责。(本文来源于《2017年广东省药师周大会论文集》期刊2016-12-17)

朱红球,谢雅韵[2](2015)在《近4年我院门诊医师药疗差错处方分析及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汇总、分析我院近4年门诊医师差错处方的数量、内容和类型,了解药师在保证门诊患者安全、有效、合理地使用药物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同时,也为杜绝类似的药疗差错处方发生提供参考,最终目的是保证患者安全、合理使用药物。方法:通过收集2011至2014年门诊药师审方时发现并经过处方医师修改后重签名的门诊医师差错处方,统计、分析、归纳差错处方的内容、类型及差错率。结果:2011至2014年内共截留20696张(占0.21%)医师差错处方,其中常见的差错包括给药剂量不适宜为7506张(占36.27%);给药频率不适宜为3986张(占19.26%);给药途径不适宜为3905张(占18.87%);溶媒选择和用量不适宜为1924张(占9.30%)。结论:医师差错处方无论在百分率、类型、内容均不能勿略;为保证患者更安全、有效、合理地使用药物,药师必须肩负起神圣的审方职责;为减轻医药人员的压力,相关部门应及时更新和维护电脑信息。(本文来源于《2016年广东省药师周大会论文集》期刊2015-12-19)

杨吉文,张梅玲,蔡溱[3](2014)在《住院药房自动化单剂量摆药条件下的药疗差错防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有效提高住院患者口服用药的安全性,降低药疗差错风险。方法用Excel表统计和分析我院住院药房2012年7月-12月发生的单剂量口服缺陷医嘱1 696例次。结果缺陷医嘱影响摆药机效率(剂量/单位错误、规格/厂家错误、执行时间与频率次数错误)979例次(57.7%),影响用药安全(医嘱重复、用法用量不正确)717例次(42.3%)。结论采用医嘱单核对分包药品是发现药疗医嘱缺陷不可缺少的环节。通过增强岗位技能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审核能力、加强医药护沟通和强化电脑程序可减少缺陷医嘱和不合理用药医嘱数量,是预防药疗差错、提高单剂量口服用药安全性的有效手段。(本文来源于《药学实践杂志》期刊2014年05期)

潘绮玲,梁锦诗[4](2013)在《六西格玛质量管理体系在医院药疗差错监控管理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优化药物治疗的各个环节,降低药疗差错率。方法:采用六西格码管理的循环改进法(即DMAIC模式),包括:定义、评估、分析、改进、控制5个步骤,分别找出关键点,分析造成药疗差错的主要因素,制定解决问题的措施,然后加以控制。结果:干预后处方差错及给药差错得到明显的降低,分别从0.524%、0.11%降低到0.397%与0.088%(P<0.05);总体的药疗差错事件得到显着的降低,从0.6643%降低到0.5062%结论:六西格玛质量管理体系理论应用于药疗差错监控系统,有效降低我院的药疗差错率,收效明显。(本文来源于《2013年广东省药师周大会论文集》期刊2013-01-12)

潘绮玲,梁锦诗[5](2012)在《六西格玛质量管理体系在医院药疗差错监控管理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优化药物治疗的各个环节,降低药疗差错率。方法:采用六西格码管理的循环改进法(即DMAIC模式),包括:定义、评估、分析、改进、控制5个步骤,分别找出关键点,分析造成药疗差错的主要因素,制定解决问题的措施,然后加以控制。结果:干预后处方差错及给药差错得到明显的降低,分别从0.524%、0.11%降低到0.397%与0.088%(P<0.05);总体的药疗差错事件得到显着的降低,从0.6643%降低到0.5062%。结论:六西格玛质量管理体系理论应用于药疗差错监控系统,有效降低我院的药疗差错率,收效明显。(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导刊》期刊2012年06期)

任秀清[6](2010)在《药疗差错及其发生环节分析与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杜绝药疗差错,提高用药安全,保证医疗质量。通过分析药疗差错发生环节,找出药疗差错发生的原因,及时加强管理、完善核对制度,改进用药流程,加大风险管理控制体系,对重要时间段、重要人群、特殊病人、重要班次进行科室自查,护理部督查,及时发现隐患,纠正不足,同时鼓励差错上报,并在药疗安全委员会或护士沙龙座谈会上,情景模拟、分析、总结,使药疗差错发生率明显下降,用药安全得到了保障,医疗纠纷明显减少,提高了社会效应。(本文来源于《护理实践与研究》期刊2010年08期)

芦静[7](2007)在《药疗差错危害度预测体系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患者安全(patient safety)这一主题日益成为世界医疗领域关注的焦点的同时,作为其中重要元素的药疗安全问题也越显突出。在各种关于医疗质量的报告中,经常会提及药疗差错(medication Errors),认为其形势有呈愈发严峻的趋势。本文旨在用同一种语言和方法评价药疗差错对具体患者存在的相对潜在危害程度,并力求能以此指导临床药疗实践,并以此为基础敦促各医疗保健机构对自身的药疗质量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以减少药疗差错为契机促进合理用药工作在我国的深入开展。在探讨了药疗差错的定义、药疗差错的判定依据的基础上,本研究尝试建立了运用统计学方法建立预测药疗差错危害度的方法。即借助合理用药监测系统(Prescription Automatic Screening System,PASS),收集一定例数已知临床后果的药疗差错,即经历药疗差错导致的药物不良事件(e-ADEs)的病例(病例组)和经历没有导致不良临床结果的药疗差错的病例(对照组),建立药疗差错危害度的预测模型。在建立预测模型构建方法的基础上,本研究探讨了事件(包括药疗差错、药物不良事件)的探测方法,确立了药疗差错导致的药物不良事件的检索途径。首先通过初筛得到可能发生了药物不良事件的病例或使用了易发生药疗差错的药物的病例,然后通过PASS系统或人工进一步筛查医嘱,确定是否属于药疗差错同时也筛查探测药物不良事件的信号,得到可能经历了e-ADEs的病例,对于存在药疗差错的病例,通过进一步审阅详细的病历资料,筛查预期的可能发生的不良临床结果的信号,确认是否发生了e-ADEs以及事件与药物的因果联系;对于经前两个步骤筛查得到的可能经历了e-ADEs的病例,通过进一步审阅详细的病历资料,确认事件与药物的因果联系。本研究中药物不良事件因果联系程度的判定采用研究文献中常用的Naranjo的APS评分法。对××医院2006年4月1日至2006年6月30日期间出院的所有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应用PASS系统进行医嘱审查的研究结果中经常出现的药疗差错同时考虑检索条件的可实现性,共收集到符合条件的病例104例,对照组病例45例,其中75例药物不良事件与可疑药物很可能有关,29例药物不良事件与可疑药物可能有关。分别将影响药疗差错导致的临床结果严重性的各因素:患者年龄、性别、病理状况对药动学的影响、疾病危重度、药物安全性、差错严重性单独引入logistic回归模型,做与药疗差错导致的临床结果严重性关系的单因素分析,为了进一步确定各因素与药疗差错所致临床结果严重性的关系,将上述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年龄、疾病危重度、差错严重性共同引入回归模型,做与药疗差错所致临床结果严重性的多因素分析。获得有统计学意义的结果,显示导致严重临床结果的药疗差错的危险因素,即发生药疗差错且容易表现出严重临床结果的高危因素为:年龄、疾病危重度和差错的严重性。结果提示对于严重的药疗差错,以及发生在高龄、危重患者身上的药疗差错需提高警惕,增加关注度。同时以此为基本原则,对PASS已有的警示级别进行校正,增加其对严重药疗差错的针对性,从而提高其与实际临床结果的符合率应该是可行的。(本文来源于《四川大学》期刊2007-05-20)

芦静,赖琪,蒋学华[8](2007)在《药疗差错及其发生环节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减少或避免药疗差错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文献研究方法,整理、归纳出药疗差错的定义,分析其发生的环节和情形。结果与结论:药疗差错是根据已有药学理论判断、发生于药物治疗过程中的、有可能导致疗效降低或对患者造成损害的可避免的行为;药疗差错可发生于药物治疗全过程中的任何环节,主要可从管理和技术方面采取措施降低其发生率。(本文来源于《中国药房》期刊2007年01期)

王树平,孙华君[9](2005)在《“双重核对VS药疗差错”话题系列讨论》一文中研究指出药品调剂强调实行双重复核的目的是改善调剂工作质量,减少药疗差错,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合理、有效。但是如何做好双重复核工作却值得讨论。   药品调剂工作程序是:医师处方-接受处方-审核处方-计价(交费)-调配包装-核对发药-交代用药方法和接受患者咨(本文来源于《医药经济报》期刊2005/07/01)

[10](2005)在《双重核对VS药疗差错》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期话题  药品调剂工作是药学技术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有效预防调剂工作中的差错,各医院都已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制度,对双重核对工作也有明确的规定。但是,双重核对在执行中仍然会出现差错。  那么,对于药师而言,应该怎样做好双重核对工作,才能更有效地(本文来源于《医药经济报》期刊2005/06/24)

药疗差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汇总、分析我院近4年门诊医师差错处方的数量、内容和类型,了解药师在保证门诊患者安全、有效、合理地使用药物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同时,也为杜绝类似的药疗差错处方发生提供参考,最终目的是保证患者安全、合理使用药物。方法:通过收集2011至2014年门诊药师审方时发现并经过处方医师修改后重签名的门诊医师差错处方,统计、分析、归纳差错处方的内容、类型及差错率。结果:2011至2014年内共截留20696张(占0.21%)医师差错处方,其中常见的差错包括给药剂量不适宜为7506张(占36.27%);给药频率不适宜为3986张(占19.26%);给药途径不适宜为3905张(占18.87%);溶媒选择和用量不适宜为1924张(占9.30%)。结论:医师差错处方无论在百分率、类型、内容均不能勿略;为保证患者更安全、有效、合理地使用药物,药师必须肩负起神圣的审方职责;为减轻医药人员的压力,相关部门应及时更新和维护电脑信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药疗差错论文参考文献

[1].朱红球,陈美玲,曾颖,许惠英.近4年我院门诊医师药疗差错处方分析及探讨[C].2017年广东省药师周大会论文集.2016

[2].朱红球,谢雅韵.近4年我院门诊医师药疗差错处方分析及探讨[C].2016年广东省药师周大会论文集.2015

[3].杨吉文,张梅玲,蔡溱.住院药房自动化单剂量摆药条件下的药疗差错防范[J].药学实践杂志.2014

[4].潘绮玲,梁锦诗.六西格玛质量管理体系在医院药疗差错监控管理的应用[C].2013年广东省药师周大会论文集.2013

[5].潘绮玲,梁锦诗.六西格玛质量管理体系在医院药疗差错监控管理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刊.2012

[6].任秀清.药疗差错及其发生环节分析与控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

[7].芦静.药疗差错危害度预测体系的建立[D].四川大学.2007

[8].芦静,赖琪,蒋学华.药疗差错及其发生环节的分析[J].中国药房.2007

[9].王树平,孙华君.“双重核对VS药疗差错”话题系列讨论[N].医药经济报.2005

[10]..双重核对VS药疗差错[N].医药经济报.2005

标签:;  ;  ;  ;  

药疗差错论文-朱红球,陈美玲,曾颖,许惠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