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杂交论文_杨才,杨晓虹,周海涛,韩冰,赵云云

导读:本文包含了聚合杂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基因,稻瘿蚊,丰原,赤霉病,株型,四倍,菲律宾。

聚合杂交论文文献综述

杨才,杨晓虹,周海涛,韩冰,赵云云[1](2019)在《燕麦多种间聚合杂交技术及资源创新与系列品种选育》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我国燕麦育种资源贫乏,育种目标单一,生产用品种类型少,不能满足快速发展的新型加工产品的需要,开展了快速有效的育种方法、资源创新和不同用途系列燕麦新品种选育研究。即采用四倍体大燕麦(Avena magna)、大粒裸燕麦(Avena nuda)、普通栽培燕麦(Avena Sativa)种间聚合杂交技术,并综合南繁北育、温室加代和单倍体育种等高效育种措施,创制出蛋白质含量在20%以上的资源21份;粗脂肪含量在9%以上的资源5份,最高可达10.96%;β-葡聚糖含量5%以上的资源15份,最高可达6.16%;株高在60厘米以下的矮杆资源35份,最矮的材料仅35厘米,是原国家资源库矮杆资源"永492"的二分之一;早熟、超早熟资源30份,生育期最短的仅60天左右;特别是通过多种间聚合杂交,从其后代的突变体中选育出在日光照长度11个小时条件下,可以正常生长发育、抽穗结实的光不敏感型资源280份(已入国家种子库),解决了燕麦南繁冬育在短日照条件下不加光不能正常生长发育、抽穗结实的科研问题和燕麦因光照周期长,种植区域狭窄的生产问题。极大地丰富了我国燕麦资源,为选育出更好的优质高产燕麦新品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应用这一技术,育成"早、中、晚"不同熟期,"高、中、低"不同水肥条件下种植的,适宜加工"米、面、片"及刈青饲草用系列品种12个,其中国审(鉴)品种3个,省审(鉴)品种9个,改变了我国燕麦品种类型单一,缺乏加工燕麦片、燕麦米及刈青饲草用品种的局面,支撑了燕麦产业的健康发展,提高了国际竞争力。同时还育成了已完成品比、区试的高代品系15个,其中裸燕麦gL380、gL381、gL026、gL029和皮燕麦g P008、g P012等为光不敏感型品系,可在冬季南方短日照条件下种植。(本文来源于《2019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0-27)

牛敏杰[2](2016)在《抗赤霉病相关基因转化小麦和转基因聚合杂交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赤霉病的发生和危害是我国麦类作物生产中的一个重大问题。引起麦类赤霉病的致病菌禾谷镰刀菌与其宿主的互作机制复杂,自然界中的天然抗赤霉病资源匮乏,这些因素严重制约了小麦抗赤霉病育种的进展。小麦转基因技术的建立和发展,为小麦抗赤霉病新品种培育提供了新途径。本研究利用所在实验室前期工作中筛选的抗赤霉病相关基因,以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优良、赤霉病抗性较差的襄麦76为受体,通过基因枪介导法转化小麦,筛选分析转基因小麦;同时,选择实验室已获得的转丰原素基因小麦材料,通过杂交聚合不同的外源基因,筛选聚合多基因的小麦材料。已获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以除草剂双丙氨膦(Bialaphos)为筛选剂,通过基因枪介导的共转化技术,将禾谷镰刀菌致病基因几丁质合酶Chs3b的RNAi片段Chs3bAs2As3和筛选标记基因Bar质粒,共转化襄麦76的幼胚愈伤组织。经在Bialaphos存在下的多轮筛选以及PCR鉴定,获得1个同时含有目的基因Chs3bAs2As3和标记基因Bar的植株,已繁殖至T2代。2.以甘露糖为筛选剂,同上分别共转化几丁质合酶基因Chs3b的RNAi片段Chs3bAs5As1和Chs3bAs2As3、与6-磷酸甘露糖异构酶基因Pmi,转化的小麦幼胚愈伤仍是襄麦76。经甘露糖筛选和PCR鉴定,从这两个组合中分别获得1株含有标记基因Pmi和目的基因Chs3bAs5Asl,和1株含有Pmi基因和目的基因Chs3bAs2As3的阳性植株,已繁殖至T2代。同时,将这两个转基因小麦杂交,获得了 4株聚合两个目的基因Chs3bAs5Asl和Chs3bAs2As3的杂交子代。3.将转丰原素合成路径不同基因的小麦材料杂交,聚合多个转基因。丰原素是由芽孢杆菌产生的能抑制丝状真菌的脂肽,其合成及运输需要7个基因(fenC、fenD、fenE、fenA、fenB、sfp、ycZE)。在前期研究中,所在实验室已获得20份转丰原素基因的高世代小麦材料,本研究选择稳定的株系配置不同杂交组合,通过第一轮杂交,获得聚合双亲基因的材料8份,聚合率为66%;根据第一轮杂交材料鉴定结果,选择纯合株系为母本再次配置7个杂交组合,同时将第一轮杂交获得的聚合亲本基因的材料再次进行杂交,筛选获得3株聚合全部7个基因的单株(CGFI-16、CGF1-17、GCF1-6)。这些材料的获得为进一步筛选和培育抗赤霉病小麦新品种提供了材料和信息。(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期刊2016-06-01)

杨才,周海涛,李天亮,张新军,杨晓虹[3](2014)在《采用叁种间聚合杂交法育成多种类型长光照不敏感型燕麦新种质资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四倍体大燕麦(Avena mugnu)、大粒裸燕麦(Avena nuda)、普通栽培燕麦(Avena Sutiva)叁种间聚合杂交,结合北育南繁,温室加代等措施,育成了生育期65~100 d,株高55~140cm,特征特性差异较大,对光照不敏感类型的皮、裸燕麦新种质及高代品系943份。解决了燕麦南繁冬育不加光不能正常生长发育,不能抽穗结实的科研问题和燕麦生产种植范围窄的生产问题。(本文来源于《种子》期刊2014年04期)

杨才,周海涛,李天亮,张新军,杨晓虹[4](2013)在《采用叁种间聚合杂交法育成多种类型的光照不敏感型燕麦新种质及品系》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四倍体大燕麦(Avena magna)、大粒裸燕麦(Arena nuda)、普通栽培燕麦(Arena Sativa)叁种间聚合杂交,结合北育南繁,温室加代等措施,育成了生育期65~100天,株高在55~140厘米,特征特性差异较大,对光照不敏感类型的皮、裸燕麦新种质及高代品系943份。解决了燕麦南繁冬育不加光不能正常生长发育,不能抽穗结实的科研问题和燕麦生产种植范围窄的生产问题。(本文来源于《中国作物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3-10-21)

苏家齐,闫喜武,张跃环,杨鹏,张辉[5](2013)在《两种叁元杂交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壳色品系间的聚合杂交》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完全双列杂交配组方法,以叁元杂交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壳色品系两道红白斑马(TrWz)和红白斑马(OWz)为材料,进行了2种壳色蛤仔品系间的聚合杂交研究。结果表明,浮游期间杂交组幼虫表现出微弱的的生长优势及一定程度的存活劣势;中间育成期间稚贝表现出微弱的生长劣势及明显的存活优势。叁元杂交自交组两道红白斑马子代均出现了壳色分离现象,而红白斑马子代均为白斑马,且壳面花纹颜色为红色;正反交组子代均表现为两道红白斑马,其壳色表达具有显着的母本效应;但其壳色表现呈现出非伴性遗传。(本文来源于《海洋与湖沼》期刊2013年02期)

董建力,惠红霞,王敬东,李树华[6](2008)在《小麦聚合杂交早代Dx5优质基因的分子标记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将抗条锈基因(Y rx)、抗白粉病基因(Pm 21)聚合,转入宁夏高产、优质(2*、17+18、5+10)小麦品种中,利用分子标记检测出多抗基因聚合体单株,以多抗聚合体单株为材料进行Dx5基因的分子标记选择。结果表明,Dx5基因的特异引物能扩增出片断为450 bp的条带,生化标记证明凡是能扩增出450 bp片段的单株均含有5+10亚基条带,分子标记与生化标记结果一致,说明利用Dx5基因的特异分子标记选择5+10优质亚基是可靠的、可行的。从多抗基因聚合体F3中选到3株具有Dx5基因的材料。Dx5基因的分子标记技术与SDS-PAGE图谱技术各有所长,两者结合应用结果更好。(本文来源于《甘肃农业科技》期刊2008年11期)

秦学毅,韦素美,朱汝财,唐健淮,李维科[7](2006)在《采用聚合杂交创新稻瘿蚊抗性育种材料》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广西高抗稻瘿蚊的地方品种江潮为核心种质,与高抗稻瘿蚊的H71350和抗蚊青占进行抗抗聚合杂交,再用高产优质品种桂软占作轮回亲本进行回交,把来源于不同的抗源基因集合于优质高产品种中。通过聚合杂交、回交,低世代系谱选择、高世代集团选择方法,成功地将多种抗性基因聚合在一起,在后代群体中获得了3个抗性级别达0级的高抗品系,其抗性比各亲本更抗,实现了抗性基因重组聚合。(本文来源于《西南农业学报》期刊2006年06期)

李爱民,张永泰,惠飞虎,周如美,赵文仙[8](2006)在《聚合杂交育种在“扬油系列”新品种选育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油菜优质育种初期优质与高产的矛盾,使用“结合株型结构理论、注重亲本选配、使用聚合杂交、低世代系谱选择、高世代集团选择”的育种方法和思路,“十五”期间选育出了一批产量、品质同步提高的优质常规甘蓝型油菜新品种。这些新品种突出特性为:产量水平较高,各期营养生长旺盛,植株较高,产量结构协调,每株有效角果数较多,结角层为华盖式或近似华盖式结构;品质指标较优;抗逆性较强。实践证明,聚合杂交育种在常规甘蓝型油菜育种中的正确使用,有利于同步提高常规甘蓝型油菜的产量和品质,也证明了常规油菜产量水平仍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06年08期)

聚合杂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赤霉病的发生和危害是我国麦类作物生产中的一个重大问题。引起麦类赤霉病的致病菌禾谷镰刀菌与其宿主的互作机制复杂,自然界中的天然抗赤霉病资源匮乏,这些因素严重制约了小麦抗赤霉病育种的进展。小麦转基因技术的建立和发展,为小麦抗赤霉病新品种培育提供了新途径。本研究利用所在实验室前期工作中筛选的抗赤霉病相关基因,以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优良、赤霉病抗性较差的襄麦76为受体,通过基因枪介导法转化小麦,筛选分析转基因小麦;同时,选择实验室已获得的转丰原素基因小麦材料,通过杂交聚合不同的外源基因,筛选聚合多基因的小麦材料。已获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以除草剂双丙氨膦(Bialaphos)为筛选剂,通过基因枪介导的共转化技术,将禾谷镰刀菌致病基因几丁质合酶Chs3b的RNAi片段Chs3bAs2As3和筛选标记基因Bar质粒,共转化襄麦76的幼胚愈伤组织。经在Bialaphos存在下的多轮筛选以及PCR鉴定,获得1个同时含有目的基因Chs3bAs2As3和标记基因Bar的植株,已繁殖至T2代。2.以甘露糖为筛选剂,同上分别共转化几丁质合酶基因Chs3b的RNAi片段Chs3bAs5As1和Chs3bAs2As3、与6-磷酸甘露糖异构酶基因Pmi,转化的小麦幼胚愈伤仍是襄麦76。经甘露糖筛选和PCR鉴定,从这两个组合中分别获得1株含有标记基因Pmi和目的基因Chs3bAs5Asl,和1株含有Pmi基因和目的基因Chs3bAs2As3的阳性植株,已繁殖至T2代。同时,将这两个转基因小麦杂交,获得了 4株聚合两个目的基因Chs3bAs5Asl和Chs3bAs2As3的杂交子代。3.将转丰原素合成路径不同基因的小麦材料杂交,聚合多个转基因。丰原素是由芽孢杆菌产生的能抑制丝状真菌的脂肽,其合成及运输需要7个基因(fenC、fenD、fenE、fenA、fenB、sfp、ycZE)。在前期研究中,所在实验室已获得20份转丰原素基因的高世代小麦材料,本研究选择稳定的株系配置不同杂交组合,通过第一轮杂交,获得聚合双亲基因的材料8份,聚合率为66%;根据第一轮杂交材料鉴定结果,选择纯合株系为母本再次配置7个杂交组合,同时将第一轮杂交获得的聚合亲本基因的材料再次进行杂交,筛选获得3株聚合全部7个基因的单株(CGFI-16、CGF1-17、GCF1-6)。这些材料的获得为进一步筛选和培育抗赤霉病小麦新品种提供了材料和信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聚合杂交论文参考文献

[1].杨才,杨晓虹,周海涛,韩冰,赵云云.燕麦多种间聚合杂交技术及资源创新与系列品种选育[C].2019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9

[2].牛敏杰.抗赤霉病相关基因转化小麦和转基因聚合杂交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6

[3].杨才,周海涛,李天亮,张新军,杨晓虹.采用叁种间聚合杂交法育成多种类型长光照不敏感型燕麦新种质资源[J].种子.2014

[4].杨才,周海涛,李天亮,张新军,杨晓虹.采用叁种间聚合杂交法育成多种类型的光照不敏感型燕麦新种质及品系[C].中国作物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3

[5].苏家齐,闫喜武,张跃环,杨鹏,张辉.两种叁元杂交菲律宾蛤仔(Ruditapesphilippinarum)壳色品系间的聚合杂交[J].海洋与湖沼.2013

[6].董建力,惠红霞,王敬东,李树华.小麦聚合杂交早代Dx5优质基因的分子标记选择[J].甘肃农业科技.2008

[7].秦学毅,韦素美,朱汝财,唐健淮,李维科.采用聚合杂交创新稻瘿蚊抗性育种材料[J].西南农业学报.2006

[8].李爱民,张永泰,惠飞虎,周如美,赵文仙.聚合杂交育种在“扬油系列”新品种选育中的应用[J].中国农学通报.2006

论文知识图

菲律宾蛤仔两道红白斑马与红白斑马聚烟优361x济麦20和济麦20x郑优6号r,的H...Mp1杂交后代聚合目标亚基的鉴定结果分枝麦(分33)b.中国春c.四倍体圆...(a)ncRNA#7RNA聚合酶T3合成的RNA探针的...Gy5的cDNA序列比对

标签:;  ;  ;  ;  ;  ;  ;  

聚合杂交论文_杨才,杨晓虹,周海涛,韩冰,赵云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