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湾水流论文_杨淑君

导读:本文包含了河湾水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河湾,弯道,水流,环流,模型,半径,河工。

河湾水流论文文献综述

杨淑君[1](2013)在《河湾处桥区水流综合分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桥梁设计施工技术的进步,国家在河流中修建了越来越多的桥梁,而天然河流尤其是山区河流一般是一系列弯段和直段的组合形态,对于弯道桥区水流规律的研究,在水利工程、桥梁工程的许多领域中都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水工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是研究弯道水流的两种基本方法。本研究根据工程实际制作了弯道概化模型水槽,详细叙述了河工模型的设计和制作方法,并对不同工程方案进行了对比试验,测量了不同流量下有桥墩和无桥墩时的水流流态、桥前壅水高度和河床冲淤等情况,并根据试验数据,对弯道桥区水流和冲刷现象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从流速来看,修建桥墩后,流速矢量变化较无桥墩时略大,且洪水流量越大桥墩附近的流速变化越大。从水位上来看,凹岸水位较凸岸高,水位比降到弯顶处持续增加,桥梁的修建使得弯道水位比降较无桥墩时有所减少。从冲刷上来看,流量越大,对河床的冲刷范围相对较大,冲刷强度大,冲坑较深;凹岸冲刷凸岸淤积,凹岸处桥墩的一般冲刷和局部冲刷深度都较理论计算公式结果略大,凸岸附近桥墩的一般冲刷和局部冲刷都较理论计算公式略小,采用公式计算河湾桥墩冲刷时需进行一定的修正。此外,在试验分析的基础上,利用FLUENT软件建立叁维数值模型,按照各组次试验的工况及规律,研究河湾处桥区水流结构的变化规律,为在河流弯道处桥梁的计算提供了参考。证明了数学模型对河湾桥区水流研究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期刊2013-04-25)

杨玉杰[2](2013)在《河湾改造水流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土地占有量少,在使用土地资源时做到充分利用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水工工程中的裁弯取直工程,不仅是一项防洪工程,同时又是一项“土地再生”工程。裁弯取直,顾名思义,即以直线的形式将曲线形河道的进口和出口连接起来,形成直线河道。原本被弯道包围的不可利用土地裸露出来,可以用作耕地,亦可以作为城镇住房用地,这对于惜土如金的山区,是一笔莫大的财富。在实际工程中,由于地形、地貌、地质等条件的限制,有些工程不能做到完全的取直,于是出现了“裁弯取弯”的工程形式,变大弯为小弯。因为弯曲河道中的水流较直线河道复杂的多,所以如何选取改造后的河湾曲率半径成为了一项重要课题,本文依托镇坪县南江河改造实体工程,就河湾改造后的水流变化状况进行了初步的研究。首先,本文通过河工模型定床试验,观察了河弯改造前后水流的变化情况,初步验证了工程的可行性,并通过对试验实测的水流流速和水位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比较了叁种不同曲率半径的河湾改造方案的优缺点,结合理论分析从中选出最佳方案。其次,本文通过河工模型动床试验考察预选方案的不足,发现预选方案弯道冲刷淤积现象明显,所以又通过补充试验,分析预选方案存在的不利水流因素,并针对预选方案的不足,选择有的效措施加以治理,并结合理论分析验证了改善措施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期刊2013-04-25)

胡明军[3](2011)在《深圳河湾水流泥沙数值模拟及对防洪方案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深圳河是深圳与香港的界河。深港联合治理深圳河工程前两期工程完成后,河床出现了严重的泥沙淤积,大大降低了深圳河的防洪能力。建立深圳河湾的水流泥沙数学模型,研究其水动力状态、泥沙分布输移规律以及河床冲淤变化形态,对于深圳河的防洪、底泥及水体污染治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深圳河历次地形资料的分析表明,深圳河近年来的整体变化趋势是淤积,以淤积为主河段占干流总面积的47%,动态平衡区域占41%,不稳定区域占12%。截至2009年汛后,深圳河罗湖至深圳河口段总淤泥量约为300万m3。结合水文资料的分析表明,径流对河床冲淤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枯水期时,流量较小,流量的增大会导致河床淤积的加剧;丰水期时,流量较大,流量的增大会导致河床冲刷。总体来说,河床是淤积的。采用Delft3D模型的区域分解技术建立深圳河湾二维水流泥沙数学模型,将研究区域分解成较细网格的深圳河区域和较粗网格的深圳湾区域耦合计算。对丰水期、枯水期的验证表明,高低潮位、涨落急流速、流量峰值的平均误差分别小于0.10m、0.14m/s、75.02m~3/s,涨、落急流态合理,含沙量的平均误差小于0.021kg/m~3,河床冲淤误差2.30cm,相对误差23.7%,河床冲淤整体合理,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深圳河湾的水动力泥沙状况。在水流泥沙验证的基础上,对2008年6月11日至6月16日实测洪水过程进行验证,其洪峰潮位及流量的误差分别小于0.15m和5.5%,验证结果结果良好。在此基础上,模型研究了深圳河的防洪能力现状及两组清淤方案的效果,计算结果表明:20年一遇洪水影响下,梧桐河口、布吉河口的洪峰潮位分别比设计潮位高0.659m、0.738m;50年一遇洪水影响下,梧桐河口、布吉河口的洪峰潮位分别比设计潮位高0.836m、0.928m;河段防洪能力已远远不足50年一遇,上游也达不到20年一遇防洪标准;深圳河段平均清淤2.0m时,梧桐河口达到50年一遇防洪标准,布吉河口洪峰潮位比设计潮位高0.026m,接近50年一遇防洪标准。(本文来源于《清华大学》期刊2011-06-01)

魏红艳,余明辉,邓银玲,覃莲超[4](2010)在《水流条件诱导河湾形态变化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蜿蜒型河道是冲积平原河流最常见的一种河型.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弯道的水流微观结构和输沙特征出发,利用弯道水槽试验,研究河湾的弯曲形态与来水条件及河床组成之间的关系,认识到来水条件是影响河湾形态的决定性因素,得到了河道曲率半径随流量增大而增大,即"大水造大弯,小水造小弯"的规律性认识,建立了弯曲半径与来水条件及河床组成之间的关系式,并利用丹江口水库运行后下游河湾特性变化进行验证,拟合结果与实测值基本相符.(本文来源于《水利水运工程学报》期刊2010年02期)

孙圣鉴[5](2009)在《为让干沟富水流——记九台市上河湾镇干沟村党总支书记孙宪波》一文中研究指出村民说,他是干沟村民致富的领路人,是新时期自觉实践党的宗旨的典范。他说,我只是一名践行入党誓言的农民党员,改变家乡的面貌是我最大的心愿和永恒的追求。他就是吉林省优秀村党组织书记、吉林省十大杰(本文来源于《新长征(党建版)》期刊2009年11期)

覃莲超,余明辉,谈广鸣,许多,向浩[6](2009)在《河湾水流动力轴线变化与切滩撇弯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分析汉江中下游以及荆江河湾实测资料的基础上,阐述了河湾水流动力轴线弯曲半径变化与切滩撇弯之间的关系,大量相关实测资料说明当河湾的来水条件和河湾形态发生变化时,会造成河势与水流动力轴线走向发生变化,从而引起切滩撇弯的发生。用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拟合出河湾水流动力轴线弯曲半径的数学表达式,并提出了用水流动力轴线弯曲半径与河湾弯曲半径的相对值来判断切滩撇弯发生机率的方法。研究成果对于治河防洪工程的规划设计有一定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期刊2009年01期)

付晓丽[7](2008)在《河湾下游斜交桥水流及冲刷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桥梁阻水作用,受河道自然状况、来流条件、桥墩结构、桥址等多方面的影响,桥梁建设对河道的影响作用非常复杂,难以完全从理论上对其进行研究。从目前研究现状来看,对于斜交桥工程后的水流流态、桥墩壅水和冲刷的研究尚不深入,还需对其进行系统的试验和理论分析,而河工模型试验方法是最佳捷径。河工模型试验能够成功地重演天然河流的某些演变过程,并且能够准确的预测和预报修建工程后的河床发展趋势,确定桥前水位壅高和影响范围以及桥墩局部冲刷程度等问题,为河道管理部门和桥渡建设、设计部门提供可靠的依据。本文以某跨河工程为例,进行了河工模型试验。详述了河工模型的设计制作方法,并对多种不同工程方案进行了试验。测量了圆柱型桥墩周围在不同工况下的水流流态、桥前壅水高度和影响范围以及桥墩局部最大冲刷深度。分析比较了圆柱型桥墩在不同墩径和跨度、不同斜交角度等情况下的桥前最大壅水高度、局部最大冲深。通过模型试验结果分析得出:在河湾下游,当流量过程相同时,同一河-桥交角情况下,粗圆柱墩大跨度时桥前壅水高度和墩周冲刷深度大于细圆柱墩小跨径的;对于相同尺寸的桥墩,受桥的走向与河道交角的影响为:河-桥斜交角度越小,工程后产生的水位壅高和冲刷越大,对河床的造床作用越强:另外,对于较小河-桥交角下的研究结果表明,工程的建设减小了由于弯道存在产生的工程断面的左右岸水面比降。鉴于试验结果,建议在桥梁建设中应根据冲深设置桩基埋深,增大安全系数,并对河道下游两岸河堤进行加固防护,确保工程安全运行。同时该试验结果也为其它河工模型的设计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丰富了桥墩壅水及冲刷的理论研究。(本文来源于《河北工程大学》期刊2008-05-01)

张麒蛰,许光祥[8](2004)在《河湾水流与凹岸路基侵蚀机理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笔者利用弯道概化模型试验成果对河湾螺旋水流特性及凹岸路基的侵蚀机理进行研究。对河湾水流的形态和环流的形成、发展规律及凹岸水下路基边坡泥沙运动特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凹岸路基的侵蚀主要是由河湾水流对路基边坡的淘刷以及路基的崩塌而引起,得出了河湾凹岸路基防冲范围。(本文来源于《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期刊2004年02期)

毛佩郁,毛昶熙[9](1999)在《河湾水流与河床冲淤综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两个弯道模型试验基础上[1,2],综合分析了国内外的有关研究成果。文中首先阐明河流蜿蜒弯曲的必然趋势和河湾内环(副)流伴随主流形成螺旋流动前进的特征,并对弯道内主流位向变化、环流强度、水面横比降等作了分析,推荐了计算公式。其次,对河湾水流的横断面流速分布和沿河宽的单宽流量分布给出了计算方法,并分析求得了河湾冲刷深度的公式;依此可以计算河湾冲淤河床的平衡断面。(本文来源于《水利水运科学研究》期刊1999年01期)

沈波,艾翠玲[10](1997)在《河湾水流特征及河湾冲刷最大水深》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河湾水流特征、河湾最大冲刷水深位置、河湾防护范围进行探讨.根据河湾输沙平衡确定河湾最大冲刷水深理论计算形式,通过收集的野外河湾冲刷资料建立河湾最大冲刷水深的计算式.(本文来源于《重庆交通学院学报》期刊1997年04期)

河湾水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土地占有量少,在使用土地资源时做到充分利用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水工工程中的裁弯取直工程,不仅是一项防洪工程,同时又是一项“土地再生”工程。裁弯取直,顾名思义,即以直线的形式将曲线形河道的进口和出口连接起来,形成直线河道。原本被弯道包围的不可利用土地裸露出来,可以用作耕地,亦可以作为城镇住房用地,这对于惜土如金的山区,是一笔莫大的财富。在实际工程中,由于地形、地貌、地质等条件的限制,有些工程不能做到完全的取直,于是出现了“裁弯取弯”的工程形式,变大弯为小弯。因为弯曲河道中的水流较直线河道复杂的多,所以如何选取改造后的河湾曲率半径成为了一项重要课题,本文依托镇坪县南江河改造实体工程,就河湾改造后的水流变化状况进行了初步的研究。首先,本文通过河工模型定床试验,观察了河弯改造前后水流的变化情况,初步验证了工程的可行性,并通过对试验实测的水流流速和水位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比较了叁种不同曲率半径的河湾改造方案的优缺点,结合理论分析从中选出最佳方案。其次,本文通过河工模型动床试验考察预选方案的不足,发现预选方案弯道冲刷淤积现象明显,所以又通过补充试验,分析预选方案存在的不利水流因素,并针对预选方案的不足,选择有的效措施加以治理,并结合理论分析验证了改善措施的可行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河湾水流论文参考文献

[1].杨淑君.河湾处桥区水流综合分析研究[D].长安大学.2013

[2].杨玉杰.河湾改造水流变化研究[D].长安大学.2013

[3].胡明军.深圳河湾水流泥沙数值模拟及对防洪方案计算[D].清华大学.2011

[4].魏红艳,余明辉,邓银玲,覃莲超.水流条件诱导河湾形态变化试验研究[J].水利水运工程学报.2010

[5].孙圣鉴.为让干沟富水流——记九台市上河湾镇干沟村党总支书记孙宪波[J].新长征(党建版).2009

[6].覃莲超,余明辉,谈广鸣,许多,向浩.河湾水流动力轴线变化与切滩撇弯关系研究[J].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2009

[7].付晓丽.河湾下游斜交桥水流及冲刷特性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08

[8].张麒蛰,许光祥.河湾水流与凹岸路基侵蚀机理探讨[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04

[9].毛佩郁,毛昶熙.河湾水流与河床冲淤综合分析[J].水利水运科学研究.1999

[10].沈波,艾翠玲.河湾水流特征及河湾冲刷最大水深[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1997

论文知识图

河湾水流定义图河湾水流对河岸路基作用分析库区河湾水流对凹岸的侵蚀情况《新疆全省舆图》(1909)附绥来县图[10]香溪河库湾垂向水温验证结果图公式《4一5)计算值与实测值比较

标签:;  ;  ;  ;  ;  ;  ;  

河湾水流论文_杨淑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