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相互依赖论文_李孝天

导读:本文包含了经济相互依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经济,相互依赖,中美,敏感性,汇率,欧亚,冲突。

经济相互依赖论文文献综述

李孝天[1](2019)在《经济相互依赖视角下的中美贸易冲突:成因、启示与前景》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尝试从经济相互依赖的视角出发探讨中美贸易冲突。通过研究发现,中美贸易冲突是中美非对称性经济相互依赖关系发生深刻变化的集中体现。在中美经济相互依赖关系中,美国的脆弱性和敏感性共同导致特朗普政府发起和升级对华贸易冲突。换言之,中美贸易冲突的出现和升级兼具必然性与偶然性。同时,为实现重塑全球贸易秩序、维护美国主导地位的战略目标,特朗普政府除发起和升级对华贸易冲突外,还对日本、欧盟、加拿大、墨西哥等盟友推行了贸易保护政策。此次中美贸易冲突为中国提供了诸多启示。未来中美贸易冲突虽然存在中长期化的可能性,但冲突的烈度仍将处于可控范围内,且冲突有可能趋于平缓乃至"突然"结束。(本文来源于《国际关系研究》期刊2019年05期)

王建民[2](2019)在《两岸经济相互依赖是互利共赢》一文中研究指出长期以来,外界只关注台湾经济对大陆的依赖程度,而且常常过分扩大与渲染。事实上,两岸经贸关系发展中,两岸经济是相互依赖与相互依存的。这是两岸市场相互开放背景下两岸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是经济区域化与全球化的必然结果,是全球产业分工体系与产业链、供应链的有机组(本文来源于《今日中国》期刊2019年07期)

PESHKOVA,EVGENIIA[3](2019)在《俄罗斯联邦和欧盟:相互依赖和经济制裁》一文中研究指出The subject of my thesis is the following:"Russian Federation and European Union:Interdependence and Economic sanctions."I will demonstrate the impact the economic sanctions have had on a state's foreign policy;whether they have succeeded in persuading or forcing an embargoed country to change its geopolitical actions.I believe there is a case that argues that economic sanctions can work provided that they are applied in a right manner against properly defined targets with a clear purpose.My thesis will pursue a practical aim of providing direct and proven data based on empirical analysis to reinforce the theoretical base of the tool of economic sanctions.Apart from the research conducted on past case studies,the empirical research will concentrate on the Russian and EU's outcomes of sanctions.It will make use of reports,official documents,journalists' investigations and interviews,in which the case for sanctions with regard to Russia and the EU is well-documented.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ool of economic sanctions,this paper will also outline their main characteristics.A historical and comparative approach is best suited for this purpose,as it offers solid theoretical data to reinforce the main arguments of the study.This information provides a useful tool for building this research project in a conclusive and definitive way.At the end this research aims at analyzing the implications of the sanctions regime for both Russia and the EU and suggesting different scenarios for the future of economic relations between the parties.(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9-06-05)

[4](2018)在《从大豆看中美经济相互依赖》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政府4月3日发布了针对中国侵犯知识产权的制裁清单,中国马上宣布对106项美国产品加征关税。国际大宗商品领域的市场相关人士关注的是被列入报复清单的大豆。中国真的会对美国产大豆加征关税吗?市场之所以发出这样的疑问,是因为中美两国经济相互依赖。如果加征关税致使中国的大豆进口量减少,美国将受到很大打击。美国大豆生产的近5成用于出口,出口总量中中国占60%。2016年美国对华大豆出口额达(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粮食》期刊2018年05期)

李增刚[5](2017)在《经济相互依赖、国内政治与国家间冲突——兼论中国与周边海洋权益争端国家间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与周边海洋权益争端国家之间的政治和经贸关系复杂。与日本的关系自安倍晋叁执政以来表现为政冷经热,与菲律宾的关系在阿基诺叁世执政期间表现为"政冷经热",与韩国的关系在朴槿惠时期则经历了"政经双热"到"政冷经不热",与越南的关系不冷不热。中国是日本、菲律宾和越南等国家的主要贸易对象,它们对中国的经济依赖程度远高于中国对它们的依赖程度。按照贸易和平论,两国之间的经贸密切往来会带来和平或至少会降低冲突或战争的可能性。然而,由于国内政治因素或第叁方国家的影响,贸易和平论并非总能成立。在中国与周边海洋权益争端国家的关系中,各国在侵犯中国的海洋权益时尚未与中国建交,更不存在密切的经贸关系;日本和菲律宾与中国海洋权益关系的紧张既受到国内政治的影响,又受到与美国关系的影响,特别是受到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影响。中国在处理与周边海洋权益争端国家的关系时,加强经贸往来特别是加强周边国家对中国的经济依赖程度仍然是重要战略。(本文来源于《财经问题研究》期刊2017年05期)

赵亮[6](2017)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联盟的对接——基于复合相互依赖理论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联盟是中俄两国在新时期推行的国家两大战略。由于两大战略在性质、影响、范围以及内容等多层面有共同之处,两国于2015年发布了对接一带一盟的联合声明。复合相互依赖理论重视行为体间多渠道的社会联系,解释了国际合作何以达成,有利于我们分析一带一盟对接存在的问题和障碍,判断一带一盟未来的发展前景。(本文来源于《全国流通经济》期刊2017年04期)

常建立[7](2017)在《中美经济相互依赖关系对美国汇率政治的制约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区域合作发展逐渐成为了全球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在这种经济发展模式下,国与国之间的经济合作发展得到了加强,经济发展的相互依赖性越来越强。在这种情况下,经济发展水平不再是影响国家经济发展的唯一因素,政治、关系等多种因素也都会对这种经济发展模式造成影响。基于此,针对中美经济的发展问题,本文对中美经济相互依赖关系和美国汇率政治进行了简要分析,并据此探讨了中美经济相互依赖关系对美国汇率政治造成的制约,希望能为中美经济发展的研究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现代经济信息》期刊2017年03期)

胡笑凡,章子健[8](2016)在《中美经济相互依赖关系对美国汇率政治的制约》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的不断发展,未来的经济模式必须注重区域内的有效合作,但是国与国之间的经济交互不仅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同时也必须考虑政治因素、关系地位等,本文通过阐述了中美经济相互依赖关系的形成基础,分析了中美经济相互依赖关系对美国汇率政治的制约作用,联系实际,评价了中美经济相互依赖关系。(本文来源于《财经界(学术版)》期刊2016年18期)

庞铭辉,敖杏林[9](2016)在《经济相互依赖:和平之路抑或冲突之源?——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实证研究(1981~2007)》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经济相互依赖不断深入,政治互动也发生了新的变化。自由主义认为经济相互依赖是促进和平的力量,而现实主义认为是增加冲突的根源。文章收集了1981~2007年中国与周边17个国家截面组成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在控制"相对综合实力""制度性参与程度"等其他变量后,经济相互依赖的确显着提升了国家间的政治关系,符合自由主义的理论预期。随着经济因素的日益重要,中国与周边国家都加强了经济往来,相互依赖不断深化,形成了命运共同体。在这种情况下,双方都极力避免冲突,而更倾向于合作,以谋求更多的经济福利。另外,对结果的分析和观察控制变量对双边关系的影响,对中国的外交战略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本文来源于《当代亚太》期刊2016年03期)

王冠楠[10](2016)在《中美经济相互依赖及其非对称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美两国作为全球经济体系中最具系统重要性的大国,其相互依赖关系的发展模式对国际社会、尤其是对贸易国家与金融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从而对全球经济的发展也将产生深刻的影响。在2008-2009年这场被经济学家称之为“改变未来的金融危机”之后,全球经济再平衡、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以及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这叁个问题,成为了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而中美两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新兴大国)和全球最大的发达国家(也是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守成大国),几乎都处于这叁个问题的中心。由此决定了全球金融危机后的中美经济相互依赖关系,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基于“国际经济与国际政治是密切相关的、即经济联动模式与权力结构分配之间必然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客观规律”这一认识,本文第2章首先运用理论分析与经验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开放宏观经济理论为基础,构建了两国的联动模型。在DSGE的模型框架下,经济的相互依赖性主要体现在:由于贸易与金融联动增加,对方国家经济结构或经济政策的变化将在一般意义上弱化传统宏观经济政策工具对国内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并对本国经济造成冲击,从而使一国的政策行为在另一国变成了一个不可忽视的扰动项。由于中国的“外国收入对净出口的边际影响”较大,从而导致中国的出口贸易高度依赖于美国的最终商品消费市场;由于“利率水平对外国债券持有量的边际影响”较小,从而导致中国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调控效果都将显着受到对方国家货币市场环境变化的影响。中美双边经济关系处在以宏观经济结构为主要特性的相互依赖背景之下,两国之间的贸易与资本循环模式决定了中国在这一相互依赖关系中的敏感性与脆弱性都显着高于美国,而这也正是中美相互依赖关系中的非对称性的突出表现。中美关系是已经占主导地位的大国与“系统内提升”中的大国之间的关系,两国在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阶段上的差异是构成两国经济相互依赖的非对称性的主要原因。论文第3章从贸易和金融两个维度,对中国在中美经济相互依赖关系中的敏感性和脆弱性进行了考察。在贸易领域,这种相互依赖程度的加深主要表现为中美两国都互为对方重要的出口目标地和进口来源地。在以全球价值链为核心的贸易形态下,中美双边贸易失衡的主要原因在于两国处在全球价值链中不同的位置,以及中国处于东亚生产网络中的加工贸易产业链的终端。由于中美贸易的相互依赖关系依托于全球价值链而形成,因此,中国与美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不同角色和地位,构成了驱动双边贸易关系发展和演变的关键因素:美国对中国中间品市场的贸易依赖受到中国加工贸易模式的影响;而中国对美国最终商品市场的依赖受到美国进口消费能力的影响。在金融领域,中美金融相互依赖关系主要围绕着人民币对美元的货币依赖而展开。这种相互依赖的具体形式,存在于两国的双边资本循环之中。中国对美国的投资主要是官方外汇储备,而美国对中国的投资主要来自其跨国公司。这一投资结构上的差异,与两国不同的经济增长模式和市场运行规则密切相关。至于中美两国在证券投资领域的资本依存度远远高于在直接投资领域的资本依存度,其背后的逻辑则主要表现为:第一,中国将外汇储备投资于美国债券市场构成了中国吸引美国对华直接投资的重要前提;第二,这种双边资本循环的特征来源于中美两国金融发展水平之间的巨大差异,即中国欠发达的金融体系难以促进国内形成有效的资本积累,而只能通过美国金融市场发达的国际金融中介功能完成本国的资本积累过程。中美经济相互依赖关系的密切程度,决定了美国经济衰退对中国造成的外部冲击是通过接触性传染,即明确的贸易渠道和金融渠道进行传播的。在贸易领域,从直接渠道的视角来看,美国的个人收入水平与个人消费水平对于中美进出口贸易存在显着影响,说明美国对华外部冲击的溢出效应集中在收入效应上,美国宏观经济条件的恶化对于中国出口市场而言,是最为重大的威胁。从间接渠道的视角来看,美国对华外部冲击的溢出效应来源于它对亚洲生产网络的影响。中国对美出口贸易在美国宏观经济下行时反应迅速,几乎所有类型的贸易商品都受到了冲击;但是从贸易恢复的角度来看,中国对美出口贸易的恢复能力非常强劲,甚至高于美国国内宏观经济的复苏水平。在金融领域,美国通过金融渠道对中国经济造成的冲击主要来自两个方面:第一,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第二,美国金融机构和跨国公司对海外资金的重新分配。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对美国的贸易依赖与中美金融相互依赖关系之间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中国国内金融市场发展的滞后以及对净出口带动经济增长的过度依靠,使中国陷入了一种对外部冲击反应过度敏感的对外开放模式之中。论文第4章运用经济学分析与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探讨了中美经济相互依赖中的脆弱性及其非对称性形成的来源与基础,同时引入经济“暗物质”假说,即美国对外负债规模的存量调整方式,进一步证明美元过度特权的存在。中美经济相互依赖关系背后的“金融恐怖平衡”与“债务人逻辑”,是分析中国经济脆弱性必不可少的概念基础。其中,“金融恐怖平衡”揭示了中国在美国金融市场上的投资行为,实际上是确保本国美元资产与出口战略的无奈之举,由此也引发了中国货币当局在政策选择上面临的两难困境。中国与美国金融发展水平的差异,影响着两国在经济分工格局中的位置,从而也进一步影响着两国在“金融恐怖平衡”背景下经济相互依赖关系的演进趋势,即中国作为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外围国家”或“贸易国家”,与美国之间的双边资本循环很难绕过“美元陷阱”和“斯蒂格利茨怪圈”。至于主导现行国际金融规则的“债务人逻辑”,则揭示了中国在美元本位制下,陷入美元体系越深,就越会受到“路径依赖”效应的影响。对中国而言,美元体系作为制度层面上可替代性极低的“国际商品”,在中国经济的增长模式中是至关重要的“投入要素”;这一“关键要素”的缺失将使整个经济遭受巨大的损失。中国不具备获得替代选择的能力,是中国在中美经济相互依赖关系中脆弱性的最本质体现。这种脆弱性的形成与中美经济相互依赖关系背后的“金融恐怖平衡”与“债务人逻辑”等问题密切相关。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对美元本位制的过度依赖是引发这种脆弱性加剧的根本原因。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进一步陷入“美元陷阱”。2008年,中国取代日本成为美国国债的海外最大持有者,而美国政府则利用美元作为世界货币的特殊地位为美国的战略利益服务。经济―暗物质‖假说的提出将美国的过度特权进一步量化,即美国对外负债的存量调整模式使其能够廉价使用国外的资本。换言之,“暗物质”是弥补美国贸易赤字的重要力量。存量调整的实现主要依靠资产价格和美元汇率的变动,最终使美国获得对外资产-负债的利差。更为重要的是,存量调整的方向往往真正决定了对外负债规模的变动方向,这一调整方式已经成为分析和判断美国对外负债变动趋势的重要手段。论文第5章揭示了中美之间的非对称经济相互依赖关系,是“金融国家”与“贸易国家”之间相互依赖的一种典型模式。从总体上看,中国对美国的商品依赖和金融依赖远远超过美国对中国的商品依赖和金融依赖。货币金融霸权(即由美元本位制所支撑的美元霸权)是美国霸权结构中的核心。在美元本位制的框架下,中国的崛起与其他新兴大国一样,在本质上都是美国霸权主导的“系统内的地位提升”。为此,承认并支撑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主导地位,是中国融入全球自由贸易体系的必然选择。美国所建立的美元体系使其部分地与外围国家分享了经济增长、尤其是贸易发展方面的权力,即所谓的“权力扩散”。中美两国的非对称经济相互依赖关系,影响着美国对中国权力扩散的模式,从而影响着两国之间的权力划分的现状。中国在融入全球自由贸易体系之时,凭借本国丰裕的劳动力资源占据了全球生产网络的一端,从而在参与亚太地区事务时也逐渐获取了更多的影响力;而美国在允许一部分权力向中国扩散的同时,也在特定领域里遏制了中国对其他合理权力的争取。如果说“权力”是对事件的过程和结果的控制,那么美国只允许别国参与到国际事务的过程之中,而自己则始终保持对各类事务的执行结果的高度控制。就共同利益而言,中美两国在商品市场和金融市场上的相互依赖关系,使两国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利益交集:中美两国的宏观经济气候依然以正向相关为主;但是在利益交集的基础上,美国则凭借美元霸权和由此形成的非对称经济相互依赖关系,占有了更大的利益份额。在不对称的经济相互依赖格局下,美国将有能力继续谋取不对等的利益划分。也正是为了维护这种不对等的利益,美国在对华政策上试图尽可能地维持这种非对称的经济相互依赖关系。然而,相比于遏制中国经济的发展,美国更多地是从影响力的角度维持这种非对称性。在两国竞争和角力的新焦点中,网络安全问题和亚太地区再平衡问题日趋突出。当然,日趋紧密的中美经济相互依赖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对美国汇率政治形成的制约,充分证明了美国作为非对称依赖较小的一方,也不能完全通过使用经济手段将经济影响力转化为政治影响力,进而对依赖较大的一方(即中国)形成权力。论文第6章从国际政治经济学的视角,分析和论证了中美两国应该如何通过加强双边经济和金融合作使这种经济相互依赖关系得以改善,特别是从“消极依赖”转变为“积极依赖”。其中,建设新型大国关系对于确保两国关系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建设的顺利与否,在很大程度上首先取决于中美两国彼此之间的正确定位。中美两国之间的经济利益既存在冲突性,又存在明显的互补性与共生性。全球金融危机后,中美两国围绕新型大国经济关系建设上的博弈,与两国经济结构失衡的调整密切相关。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既存在一定的战略竞争,又能在一定范围内实现较为稳定的合作。在这个竞争与合作的过程中,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机制、中美双边投资协定谈判的实质性进展,都将发挥关键性的作用。新型大国关系的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中美两国在制度与政策协调的过程中做出长期而持续的努力。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相对于以往从表现和后果上研究中美经济相互依赖关系的文献成果,本文突出了通过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对中美经济相互依赖进行研究的方法,对中国在中美经济相互依赖关系中的敏感性和脆弱性进行了阐述,并进一步从敏感性和脆弱性的分析中指出非对称性的来源和基础,进而对中美两国的权力结构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从而将有关中美经济相互依赖关系的研究推进了一步。第二,本文对美国经济学家史蒂芬·罗奇(Stephen Roach)所提出的“中美两大经济体必须实现从消极依赖到积极依赖的转变”这一重要论点进行了拓展,对他所提出的“消极依赖”和“积极依赖”这两个名词的涵义进行了阐释,并在此基础上,对实现这种转变的动力机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6-06-01)

经济相互依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长期以来,外界只关注台湾经济对大陆的依赖程度,而且常常过分扩大与渲染。事实上,两岸经贸关系发展中,两岸经济是相互依赖与相互依存的。这是两岸市场相互开放背景下两岸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是经济区域化与全球化的必然结果,是全球产业分工体系与产业链、供应链的有机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经济相互依赖论文参考文献

[1].李孝天.经济相互依赖视角下的中美贸易冲突:成因、启示与前景[J].国际关系研究.2019

[2].王建民.两岸经济相互依赖是互利共赢[J].今日中国.2019

[3].PESHKOVA,EVGENIIA.俄罗斯联邦和欧盟:相互依赖和经济制裁[D].浙江大学.2019

[4]..从大豆看中美经济相互依赖[J].黑龙江粮食.2018

[5].李增刚.经济相互依赖、国内政治与国家间冲突——兼论中国与周边海洋权益争端国家间关系[J].财经问题研究.2017

[6].赵亮.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联盟的对接——基于复合相互依赖理论视角[J].全国流通经济.2017

[7].常建立.中美经济相互依赖关系对美国汇率政治的制约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7

[8].胡笑凡,章子健.中美经济相互依赖关系对美国汇率政治的制约[J].财经界(学术版).2016

[9].庞铭辉,敖杏林.经济相互依赖:和平之路抑或冲突之源?——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实证研究(1981~2007)[J].当代亚太.2016

[10].王冠楠.中美经济相互依赖及其非对称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6

论文知识图

天津市域生态网络规划资料来源:天津...经济相互依赖的两国争端升级情...1973~2008年中美间低级别冲突退出成本、门槛成本和国家策略选择1949~2008年中美贸易依赖度①1949~2008年中美间高级别冲突的次数

标签:;  ;  ;  ;  ;  ;  ;  

经济相互依赖论文_李孝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