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宏观角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中央银行,审慎,属性,理性,货币政策,周期,角色定位。
宏观角色论文文献综述
朱天[1](2019)在《宏观层面城市设计的角色探索——以唐山南湖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设计的定义与其在城市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一直难以明确。现阶段,宏观层面城市设计工作从传统的城市整体空间形态研究向建立城市发展价值观体系,构建未来发展共识转变。由于其非法定性所赋予的弹性,宏观层面的城市设计承担了更多包括空间政策与公共政策在内的职能。本文以《唐山南湖、东湖及周边区域概念性城市设计》为例,尝试探讨未来宏观层面城市设计可能承担的角色与能够发挥的效能。(本文来源于《活力城乡 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7城市设计)》期刊2019-10-19)
刘志洋[2](2019)在《论中央银行在宏观审慎监管中的角色》一文中研究指出学术研究表明,货币政策所造成的宏观经济环境的长期不变性,是金融体系不稳定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全世界,无论中央银行是否实施银行业审慎监管,中央银行在宏观审慎监管实施中的角色都非常重要。全球实践经验表明,货币政策独立性越强,中央银行在银行业审慎监管中的角色就相对较弱,这也从侧面证明了在中国,中国人民银行实施宏观审慎评估的合理性。本文认为,由中国人民银行负责宏观审慎评估符合国际实践经验,且符合中国国情,但中国人民银行在实施宏观审慎监管中,应做到:宏观审慎部门能改变中央银行资产结构;与中国银监会紧密配合,实现宏微观审慎监管的良性互动;中央银行最高层要行使监督宏观审慎监管部门的权力。(本文来源于《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王刚山[3](2018)在《宏观与微观:高校辅导员职业角色定位研究——以2017年修订《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为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合理定位高校辅导员职业角色是实现职业化专业化的前提。"两大领域,叁个角色"是高校辅导员职业角色的宏观界定,即教育和管理的组织者、实施者与指导者。本文从思想价值引领、网络政治思想教育等6个工作职责进一步细化职业角色的具体定位,对于提升效率、稳定队伍及人才培养具有重大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本文来源于《改革与开放》期刊2018年04期)
曼昆,余江[4](2017)在《科学家还是工程师?宏观经济学家的双重角色》一文中研究指出经济学家们喜欢摆出一副科学研究者的模样,对此我心知肚明,因为我自己也经常这样干。在给本科生上课的时候,我很刻意地把经济学描述成一门科学,以免学生们在开课的时候就把它当成不切实际的文科。在大学里,物理系的老师们可能会觉得很有趣,因为我们喜欢拿自己的学科和他(本文来源于《企业家日报》期刊2017-06-02)
梅青[5](2016)在《服务宏观决策 科技扮演重要角色》一文中研究指出历史责任面前,林业科技的担当和作为有哪些?悉数5年时光留下的重大印迹可圈可点。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应对全球气候变化,5年来,林业科技主动担当、服务大局,为国家及行业发展提供了准确、前瞻、及时的科技决策依据,使科技成为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利器”(本文来源于《中国绿色时报》期刊2016-09-20)
于震,张鑫[6](2016)在《宏观审慎监管中的中央银行角色定位》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特别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传统金融监管理论和实践屡屡受到挑战与质疑。各国学者和政策制定者逐渐认识到,与传统微观审慎监管相比,宏观审慎监管才是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有力工具。在宏观审慎监管政策实践中,首要问题是明确监管主体。目前,尽管中央银行在各国宏观审慎监管实践中的政策地位不尽相同,但均扮演着重要角色,可以概括为决策者、主导者和参与者叁种模式,且各具优缺点。本文从宏观审慎监管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性视角出发,通过两种政策的辩证关系分析和国际经验借鉴,探讨了中国人民银行以主导者角色参与宏观审慎监管政策制定和执行的可行性及面临的困难。(本文来源于《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4期)
周永胜[7](2015)在《央行在宏观审慎监管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重创了全球经济金融体系,充分暴露了单纯微观审慎监管的不足,宏观审慎监管缺失被广泛认为是危机发生的重要原因。如何加强宏观审慎监管,有效防范、应对和处置系统性风险以及构建宏观管理与微观监管有机结合的金融监管框架成为各国央行和金融监管当局面临的现实课题。虽然在此次危机中我国金融业没有直接遭受重创,但金融危机对我国的经济金融也产生了很多间接而深远的(本文来源于《2015年国际货币金融每日综述选编》期刊2015-12-01)
张芳[8](2015)在《理念缺失与价值偏差影响下我国央行角色的错位——从实施货币政策进行宏观调控的角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2014年底起,伴随着我国宣布推出"一带一路"战略,国企改革等重大利好消息,我国A股股市迎来了春天,举国上下一片狂欢。央行的政策转向根本原因是由于社会大众与央行自身对我国央行的角色理解的理念缺失与价值偏差所造成的,因而出现了前后的政策意图不统一的情况。然而,在法律明确规定了我国央行的角色定位与央行货币政策的目标,应当依照法律规定来实施货币政策,这是"法治"的核心理念与追求。并且我国目前"促增长,调结构"的重心,即应当关注财政政策等其他政策以及关注实体经济本身存在的问题。(本文来源于《现代经济信息》期刊2015年17期)
王宁[9](2015)在《个体理性还是整体理性——宏观行动者职业角色中的理性张力与角色异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马克斯·韦伯的理性理论未能区分行动者的层级,实际上,处于社会权力结构不同层级的个体其社会行动后果或波及范围不同。由社会行动的层级性所引出的"理性单位"概念可以用来分析宏观行动者的职业角色中所蕴含的个体理性与整体理性的张力。在理想的制度性角色设计中,宏观行动者的职业角色中的个体理性与其职权所管辖的组织或行政区划的整体理性之间应该是一致的。但在委托-代理制中,由于宏观行动者的职业角色履行存在一定范围的"脱嵌"的自主性,使得其个体理性与整体理性常常发生脱节。在"劳动力去道德化"的背景下,宏观行动者也往往会奉行个体理性原则,背离整体理性原则。这种情形,就是宏观行动者的角色异化。要克服这种角色异化,必须建立和完善制度性超越机制、观念性超越机制和价值性超越机制。(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期刊2015年01期)
孙国峰[10](2014)在《中央银行的逆周期调节作用与资产管理公司在宏观审慎管理框架中的角色》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根据金融加速器理论分析了金融体系的顺周期行为,提出"资产负债表效应"来源于资产负债在流动性和价值两个方面的不对称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央银行在逆周期调节中的特殊作用。由于中央银行处于信用货币体系的顶层,而且具有永久存续期的特点,因此不存在负债流动性和资本清算的压力,其资产不需市值重估,从而实现了资产负债的对称性,有能力建立宏观审慎管理框架进行逆周期调节。中央银行宏观审慎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是在金融危机时收购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并通过跨周期运作实现保值增值,以实现"在线修复",保持银行体系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防止"资产负债表效应",支持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作为专业的不良资产处置机构,资产管理公司应被纳入中央银行逆周期调节的宏观审慎管理框架中。(本文来源于《新金融评论》期刊2014年06期)
宏观角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学术研究表明,货币政策所造成的宏观经济环境的长期不变性,是金融体系不稳定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全世界,无论中央银行是否实施银行业审慎监管,中央银行在宏观审慎监管实施中的角色都非常重要。全球实践经验表明,货币政策独立性越强,中央银行在银行业审慎监管中的角色就相对较弱,这也从侧面证明了在中国,中国人民银行实施宏观审慎评估的合理性。本文认为,由中国人民银行负责宏观审慎评估符合国际实践经验,且符合中国国情,但中国人民银行在实施宏观审慎监管中,应做到:宏观审慎部门能改变中央银行资产结构;与中国银监会紧密配合,实现宏微观审慎监管的良性互动;中央银行最高层要行使监督宏观审慎监管部门的权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宏观角色论文参考文献
[1].朱天.宏观层面城市设计的角色探索——以唐山南湖为例[C].活力城乡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7城市设计).2019
[2].刘志洋.论中央银行在宏观审慎监管中的角色[J].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9
[3].王刚山.宏观与微观:高校辅导员职业角色定位研究——以2017年修订《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为视角[J].改革与开放.2018
[4].曼昆,余江.科学家还是工程师?宏观经济学家的双重角色[N].企业家日报.2017
[5].梅青.服务宏观决策科技扮演重要角色[N].中国绿色时报.2016
[6].于震,张鑫.宏观审慎监管中的中央银行角色定位[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
[7].周永胜.央行在宏观审慎监管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C].2015年国际货币金融每日综述选编.2015
[8].张芳.理念缺失与价值偏差影响下我国央行角色的错位——从实施货币政策进行宏观调控的角度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5
[9].王宁.个体理性还是整体理性——宏观行动者职业角色中的理性张力与角色异化[J].社会科学.2015
[10].孙国峰.中央银行的逆周期调节作用与资产管理公司在宏观审慎管理框架中的角色[J].新金融评论.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