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一堂语文好课的评价标准

浅析一堂语文好课的评价标准

向吉艳

摘要:随着新课标的颁布实施,关于“怎样的一堂课是好课”的讨论越来越多,形形色色的标准让我们许多一线教师在沉重的升学考试压力之下莫衷一是。本文以笔者的教学实践,从多个方面探讨了“好课”标准,旨在为中学语文教学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

关键词:新课标;语文好课;评价标准

作者简介:向吉艳,任教于重庆万州高级中学。

在平时的语文教学工作中,我们经常会思考这样的一个问题:怎样的一节语文课才是好的语文课?对此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少人在理论上和实践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意见和看法,并已被广为采用。不过基于学科的特殊性,目前在语文课评价中也存在着一些误区,或多或少地影响着我们的语文教学。究竟什么才是一堂语文好课的正确评价标准呢?“字典”中对“好”的解释是“优点多的或使人满意的”,由此推出“好课”就该是“优点多的或使人满意的课堂教学”。那么对一节好课的评价就是“依据一定的标准,对优点多的或使人满意的课堂教学做出比较有说服力的评价”。

著名教育学家叶澜认为一堂好课有一些可供参考的基本要求,即可以去努力做到“五实”:扎实、充实、丰实、平实和真实。目前教育界比较一致的看法是,能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最优化的课就是好课。特级教师薛法根老师提出要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促发展,让学生获得两种感受:有愉悦,有进步感。

然而随着新课标的颁布和实施,上述理论在实践中仍有可意会却难以操作的尴尬。结合自己的上课及听课感受,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出了几点浅见,下面就结合具体的课例来谈谈:

一、一堂好课应该是有效率的课,而非上和不上一个样

是否是一堂好课应该更多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来判断。语文课切忌上和不上一个样。一个学生拖了数学两节课,他很着急,因为接下来的题目做不出来了。语文老师的课呢?拖了一两个星期也无所谓,似乎除了几篇文章要默一默,其他都无所谓,丝毫不影响学生的语文成绩,能力是语文的素养,那这样的话,我们的语文课就没有给学生一种效率感和进步感,这正是语文的尴尬。语文课强调知识能力和情感体验都能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如笔者执教的九年级,升学压力大,在语文拉分不多的思维主导下,语文自然占不了上风,《武陵春》这样抒发愁情的佳作就很难引起共鸣甚至是喜欢了,一节关于怎样表现愁绪的鉴赏课下来,远不如一节数学课感觉充实。但若赏析后指导学生把如何化抽象为形象的艺术表现手法运用于诗歌或散文创作中,效果就大不一样,学生也会充实。

对于学生而言,一堂好课至少要学到东西,再进一步锻炼了能力,进而发展到有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强烈需求。设计有效率的语文课,是摆在每个语文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

二、一堂好课应该是常态下的课,而非表现上的热闹

近些年来,语文课堂教学朝着多样化、趣味化的方向演变,处处皆见形式丰富令人眼花缭乱的公开课:学生表演、研究调查、多媒体展示等等,不禁让人质疑现代的语文公开课堂颇有形式在于内容之嫌。笔者曾听过某专家所上的作文想象思维训练课,这堂课学生活动相当充分:发言、讨论、表演……教师则是例行公事地予以肯定和表扬。学生表现积极热闹,大有你方唱罢我登场,教师却成为了鼓掌加油的旁观者,其主导作用荡然无存。冷静思考,这样的“好”课,貌似充分的师生互动真的很难让人信服。

新课标关于“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让很多教师在传统的“教师主讲”的讲授方式前望而却步。其实“讲”本身并没有错,问题是怎样“讲”,“讲”到什么程度。教学并不一概排斥“讲”。有些问题就非讲不可,有的课还必须以讲为主,决不能不分具体情况将所有的“讲”都与“满堂灌”混为一谈。用张志公先生的话说:“我们反对过而且现在继续反对满堂灌,然而,这并不等于反对讲,教师就是要讲,讲得好,讲得不好,这关系到教学的成败,关系非常大,讲是要讲的,但是要讲究讲的方法”。可见,教学并不反对讲,不该讲的时候讲了是多余,但该讲不讲也是教学的失误。真实是课堂教学的底限,不管谁在听课,教师都要做到旁若无人,心中只有学生。

三、一堂好课应该是有生成性的课,而非预设味下足

这和上面谈到的其实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一堂好课的教学目标可以设计,教学环节也可以预设,整体过程却无法事先设计和把握。因为当学生的思维真正动起来的时候,可能出现许多教师在备课时所未曾预料的想法观点。课堂的真正价值则在于通过丰富的多方活动,给人以启发。这就是所谓的课堂的生成性。

当然,这对教师的教育机智和素质要求也很高。例如笔者在教学诗歌时,补充了徐志摩的《再别康挢》,笔者从自己大学毕业惜别谈起导入,马上引起了学生的共鸣,因为他们马上就要跟初中好友离别,自然感触颇深,话匣子一打开便再也关不住了。笔者又顺势提到刚批改的周记中有一篇关于生死离别的文字,这下课堂完全沸腾,有的女生甚至泣不成声,一节课下来,笔者的教学任务没有完成,但学生们却似乎意犹未尽。后来笔者才想到,写作需要真情实感,那么多学生有话要说,为什么不趁热打铁,充分的语言表达后就在课堂上将其化作文字呢?教学生自己创作诗歌,也许收获更多。

四、一堂好课应该是思维真正互动的课,而非浅表现性的一问一答

师生思维的完美碰撞是课堂有生成性的前提。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犹如蝴蝶的翅膀,时时舞动闪亮。教师要做的,是创造条件,让其微微的煽动。而作为需要长时间的培养逐步形成能力的语文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尤其需要重视思维的训练。因此,笔者认为:评价一堂语文课是否成功,最关键的就是看在这堂课上,学生的思维是否得到了最充分的调动、训练和提升。几年前我们学校的有位老师上《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公开课,给笔者留下了深刻印象:他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体会小说的悲剧意蕴”,于是在把握情节的基础上,让学生讨论为十娘设计出路。学生自然兴趣盎然,众说纷纭。教师概括了学生的设想后予以引导:“为人物安排命运的时候,要注意她的性格特点以及所处时代背景。”于是学生一一否定自己所设计的出路后意识到了十娘悲剧命运的必然性。这堂课师生思维充分互动,教师的主导性、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体现。教师只是“创造条件”“微微的煽动”,然后就让思维和蝴蝶的翅膀轻盈舞动了起来。

时下流行的评课步入了一个误区,即是认为一堂思维互动的课,一定要热闹非凡,学生回答此起彼伏。前文提到的张志公先生的话是对这等错误认识的有力回击。其实,思维互动有时也可以是课堂表面的风平浪静、安静思考。本校杨老师在公开课《哀江南》就属于这样一类。该课最出彩的地方是引导学生学习该词后尝试写作练习,强化情感体验。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写出了诸如“玉柱压半墙窗棂覆碎瓦,燕雀舞丹墀饿殍塞宫门”、“千载帝业只是明日黄花笑过傲过,万代宗室犹为南柯一梦悲兮叹兮”的对联佳作。写作需要安静而非表面热闹的课堂氛围,当堂得出这样的佳作,没有人否定这样的思维互动才是最高形式的互动。有了语文教师的精心酿造蜜糖,学生思维的羽翼才会舞动得更加有力和美丽。

五、一堂好课的展现不依赖灵感突现,而是日积月累的积淀

上文谈到,教学过程的有效率、真实才是有生成性的课堂,有深层次的认知投入才能达到思维的真正互动。一堂可圈可点的语文好课与教师的基本素养是息息相关的。

对语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长期吸收消化具体说来,要求授课者教态自然大方:语言清晰、标准、洪亮,语调抑扬顿挫,有变化,充满激情;书写简明规范、流利清秀;板书有条理——这都是评定一节好课的基本依据。而要做到上文谈到的教学过程的充分互动,学生思维的活跃等,则要求教师具有更高的语文素养,用某位名师的话说,他准备某节语文课,只需要半小时,而与此相关的知识的准备则需要一辈子。这即是我们常说的“功夫在诗外”。一个好的语文教师必然拥有惊人的阅读量、开阔的眼界和终身学习的习惯。

新课标的颁布及实施不仅对新教师,也对部分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提出了挑战:语文学习早已经不是只背背字词、划分段落、归纳文章大意,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要着眼于学生的终生发展。“学不可以已”,做一名与时俱进的好老师,终身学习的必要性显而易见。以最基本的课堂教学目标的确立为例,新课标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明确作为目标提出来,避免语文学习的过分功利性,要求教学目标制定者打开思维,眼光长远:比如为培养学生学会联系、一分为二地看问题的能力,讲《短歌行》勾连《三国》中对曹操的刻画;讲《失街亭》分析失利原因或者勾连《出师表》,引导他们客观公正地评价历史人物、事件和文学现象,这样的目标意识指导其授课行为,有利于教师高瞻远瞩,以阅读教学带动写作能力的培养。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能力的提高,更利于其在写作中拓宽思维,增强文章的深度。

现代语文课堂是一个变换多端的小世界,有风和日丽,有凉风习习,有浪花点点,有激流澎湃。在语文课评价的形式上,笔者认为应该是多样的而不是单一的。

游走在素质与应试之间,努力上学生、教师都喜欢的语文课,这是摆在每位语文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唯有全心尽力酿造语文好蜜,才能引动学生思维的羽翼,从而让语文课的魅力得到无限展现的同时,给家长、学校和社会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作者单位:重庆万州高级中学

邮政编码:404000

ABriefAnalysisofEvaluationStandardsofAGoodChineseLesson

XIANGJiyan

Abstract:Withtheimplementationofnewcurriculumstandard,thediscussionon“whatagoodlessonis”ismoreandmoreandallkindsofstandardsmakemanyfrontlineteachershavedifferentopinionunderheavypressure.Thispaperdiscussesthestandardsof“goodlesson”fromseveralaspectsbasedontheauthor’steachingpractice,hopingtoprobeintoafeasiblewayformiddleschoolChineseteaching.

Keywords:newcurriculumstandard;agoodChineselesson;evaluationstandards

标签:;  ;  ;  

浅析一堂语文好课的评价标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