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水稻细条病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水稻,细条,细菌性,花脸,可湿性,病原菌,综合防治。
水稻细条病论文文献综述
谢小芳,陈志伟,曹金良,兰涛,官华忠[1](2014)在《水稻细条病抗性QTLqBlsr5a的精细定位及候选基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简称细条病)是水稻中一种重要的检疫性细菌病害。前人研究表明,水稻对细条病的抗性属于典型的数量抗性,由许多微效基因控制。前人已将对表型变异贡献率较大的抗性QTL qBlsr5a定位在第5号染色体短臂上380 kb的区间内。为了实现qBlsr5a的进一步精细定位,本研究利用一个仅在携有qBlsr5a目标区间发生分离的F_2群体(7000株左右),构建了一系列相互(本文来源于《第六届全国动植物数量遗传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4-10-09)
谢小芳[2](2013)在《水稻细条病抗性QTL qBlsr5a的进一步精细定位及候选基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简称细条病)是水稻中一种重要的检疫性细菌病害。前人研究表明,水稻对细条病的抗性属于典型的数量抗性,由许多微效基因控制。深入挖掘现有资源中数量抗性基因座(Quantitative resistance locus,QRL),不但可以为数量抗性的机制研究提供帮助,而且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迄今为止,已经定位的水稻细条病抗性QTL共有13个。其中,位于5号染色体短臂上的QTL qBlsr5a(其抗病等位基因来自抗病亲本Acc8558)对表型变异贡献率较大。前人研究已将qBlsr5a定位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本研究旨在验证前期定位结果的准确性和实验策略的可靠性,并对qBlsr5a进行更精细的定位。将感病亲本H359与其染色体片段代换系H359-BLSR5A(Blsr5a区段来自Acc8558)进行杂交,构建了一个很大的F2群体(9498个有效单株)。利用目标QTL区间两端的分子标记对F2单株进行基因型分析,先后筛选出59个在目标区间内发生交换的重组植株,进一步从重组植株衍生的F3株系中筛选出纯合重组植株,从而构成一系列相互重迭的单染色体片段代换系。对各染色体片段代换系进行人工接种和抗病鉴定,通过图示基因型分析,将qBlsr5a定位在一个78.3 kb的范围内,并纠正了前人定位的错误。检索有关水稻基因组数据库发现,qBlsr5a所在区间内共有10个注释基因,分别为LOC_Os05g01690、LOC_Os05g01700、LOC_Os05g01710、LOC_Os05g01730、LOC_Os05g01750、LOC_Os05g01760、LOC_Os05g01770、LOC_Os05g01780、LOC_Os05g01790 和 LOC_Os05g01810,其中LOC_Os05g01770 推测编码转座子蛋白,LOC_Os05g01690 和 LOC_Os05g01790为未知蛋白,其余7个均有功能注释信息。生物信息学分析初步确定LOC_Os05g01700、LOC_Os05g01710 和 LOC_Os05g01810 较可能为qBlsr5 的候选基因。进一步以感病亲本H359和抗病亲本H359-BLSR5A为材料,对9个注释基因在细条病菌接种后的表达动态进行qRT-PCR分析,结果表明,9个注释基因在两品系中都有表达,其中8个预测基因在细条病菌侵染前后表达都没有变化,而LOC_Os05g01700在两亲本中接种后皆表现为下调反应,但在H359中的下调反应比在H359-BLSR5A中的反应更为显着,接种24 h时抗感材料中的表达差异高达25倍左右。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LOC_Os05g01700具有ABC(ATP-binding cassette,ABC)转运子功能,含有2个细胞质核苷酸结合结构域和2个疏水跨膜结构域。已知ABC转运子家族在植物生长素的极性转运、脂质的降解、外源毒素的解毒、植物抗病和气孔的功能调节等一系列过程中都发挥作用。综合生物信息学分析和qRT-PCR分析的结果,初步确定LOC_Os05g01700是qBlsr5a的候选基因。总结上述结果,本研究建立了一个高效可靠的QTL精细定位技术路线,研究结果为qBlsr5a的图位克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来源于《福建农林大学》期刊2013-04-01)
刘艳如,吴小君,郑永标[3](2012)在《发酵时间对花脸香蘑抑制水稻细条病病原菌活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马铃薯葡萄糖为培养基,对花脸香蘑进行不同时间液体摇瓶发酵,观察发酵液乙酸乙酯萃取物对水稻细条病病原菌抑菌活性的影响,并考察菌丝体生物量和发酵液乙酸乙酯萃取物总量与抑菌活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花脸香蘑对水稻细条病病原菌的抑菌活性与发酵时间相关,发酵时间约在第12 d时花脸香蘑发酵液的乙酸乙酯萃取物对水稻细条病病原菌抑制作用最强。(本文来源于《福建农业科技》期刊2012年12期)
刘艳如,李小明,李军进,吴小君,郑永标[4](2012)在《花脸香蘑对水稻细条病的抑制活性研究初报》一文中研究指出微生物的培养方式对其发酵产物与活性有较大的影响。为了研究花脸香蘑不同培养方式对水稻细条病的抑制作用,以马铃薯葡萄糖为培养基,采用固体平板发酵、液体静置和液体摇瓶3种培养方式对花脸香蘑进行发酵培养,比较3种培养方式的花脸香蘑有机粗提物对水稻细条病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花脸香蘑液体摇瓶发酵液的乙酸乙酯萃取物对水稻细条病病原菌有显着的抑制活性,其最低抑制量为6.25μg,而液体摇瓶发酵的菌丝体及固体平板发酵、液体静置发酵培养的花脸香蘑有机粗提物对水稻细条病无抑制活性。由此可见,花脸香蘑不同发酵培养方式对抑菌活性物质的产生有着重要的影响,液体摇瓶发酵培养的发酵液中含有抗菌组分。(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12年12期)
刘振东[5](2010)在《水稻细条病的发生流行因素及其综合防治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简称为细条病,系一种细菌性病害,是水稻的重要病害和国内植物检疫对象。近年来,该病在我县部分中稻、晚稻稻(本文来源于《福建农业》期刊2010年09期)
于丹[6](2009)在《水稻细条病适用药防效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江苏盱眙县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简称细条病)发生比较严重,为寻求有效的防治药剂,该县植保站仲伟云等人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本文来源于《农药市场信息》期刊2009年16期)
于丹[7](2009)在《水稻细条病适用药防效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盱眙县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简称细条病)发生比较严重,为寻求有效的防治药剂,该县植保站仲伟云等人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 试验设置4种药剂处理,分别为每亩用菌克毒克(8%宁南霉素水剂)200毫升、3.%菌毒净可湿性粉剂60克、龙克菌(20(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技报》期刊2009-07-11)
陈志伟,景艳军,李小辉,周元昌,刁志娟[8](2006)在《水稻细条病抗性QTL qBlsr5a的验证和更精确定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前期利用抗病品种Acc8558和感病品种H359杂交的重组自交系群体对水稻细条病抗性QTL初步定位的基础上,对效应最大的抗性QTLqBlsr5a进行了验证和更精确定位.以Acc8558为供体亲本、H359为受体亲本,通过连续4次回交和2次自交,结合表型选择和标记辅助选择,对qBlsr5a建立了受体亲本的近等基因系.进一步将该近等基因系与H359杂交,建立次级作图群体(F2∶3),对qBlsr5a进行更精确定位.结果表明,qBlsr5a真实存在,位于第5染色体短臂上SSR标记RM7029与RM413之间,表现为加性效应,能够解释26.53%的表型方差.(本文来源于《福建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06年06期)
方圆[9](2006)在《水稻细条病的发生及防治》一文中研究指出水稻细菌性条斑病主要通过种子远距离传播,为检疫性病害。该病主要危害叶片,病斑初呈暗绿色水渍状半透明小斑点,以后沿叶脉逐渐扩展成黄褐色条状,扩展时受叶脉限制,病斑呈细线状或短虚线状。田间湿度大时,病部表面有蜜黄色菌脓溢出,呈露珠状,密密集生,以后干结成黄色(本文来源于《农药市场信息》期刊2006年18期)
黄小嫚[10](2006)在《利用SSR标记定位水稻细条病抗性QTLs》一文中研究指出由水稻黄单胞杆菌[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icola]稻生致病变种引起的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简称细条病)是中国南方水稻上的一种常见病害。近年来,该病已成为继稻瘟病、白叶枯病和纹枯病之后的水稻第四大病害,也是我国目前唯一的水稻检疫性病害。前人的研究结果表明:水稻对细条病的抗性是由微效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开发和利用水稻本身的抗病性,培育抗病品种是防治水稻细条病最简单有效的措施。 DV85和IR24是两个籼稻品种,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简称水稻细条病)分别表现为高抗和高感。本研究利用DV85/IR24组合的一个包含246个单株的F_2群体以及从中随即抽取100个单株组成的F_3家系,对水稻对细条病的抗性进行了连续两年的鉴定(2004年F_2群体,2005年F_3家系),并结合SSR标记分析,对控制水稻细条病的抗性QTL进行了定位。主要结果如下: 1.亲本及群体的抗性鉴定结果表明: 不同亲本在相同年份中抗性表现差异显着,而同一亲本在不同年份的接种鉴定结果差异不大。抗性抗病亲本在两年的鉴定中均表现为高抗,病斑长度分别为0.33cm和0.47cm;而感病亲本的病斑长度分别为3.74cm、3.32cm,表现为高感。两个不同的分离群体(F_2和F_3)的病斑长度均呈连续性变化,其平均病斑长度分别为1.80cm和1.64cm,介于两亲本之间,更偏向于抗病亲本DV85。两个群体的分布偏度均小于1,分别为0.783和0.659,近似于正态分布。 2.利用112对在两亲本间表现多态性的SSR标记对246个DV85和IR24组合的F_2群体进行了标记分析,构建了一张包含98个标记的遗传连锁图,覆盖水稻全基因组的1164.1 cM,两标记间的平均距离为11.9 cM。 3.根据不同群体的抗性鉴定结果,并结合已经构建的分子标记遗传连锁图,共检测到6个控制水稻细条病抗性的QTL,分别分布于第5和第7染色体上。其中第5染色体上有两个位点在不同群体的检测中重复检测到,其余位点均只在其中的一个群体中检测到;6个QTL位点对表型的独自贡献率在6.82%-39.01%之间;除了位于的7染色体上两个位点qBLS-7-1和qBLS-7-2的加性效应为正值,分别为0.50和0.39,表明增强抗性的等位基因来自感病亲本IR24外,其余位点的加性效应均为负值,表明增强抗性的等位基因来自抗病亲本DV85。(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期刊2006-06-01)
水稻细条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简称细条病)是水稻中一种重要的检疫性细菌病害。前人研究表明,水稻对细条病的抗性属于典型的数量抗性,由许多微效基因控制。深入挖掘现有资源中数量抗性基因座(Quantitative resistance locus,QRL),不但可以为数量抗性的机制研究提供帮助,而且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迄今为止,已经定位的水稻细条病抗性QTL共有13个。其中,位于5号染色体短臂上的QTL qBlsr5a(其抗病等位基因来自抗病亲本Acc8558)对表型变异贡献率较大。前人研究已将qBlsr5a定位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本研究旨在验证前期定位结果的准确性和实验策略的可靠性,并对qBlsr5a进行更精细的定位。将感病亲本H359与其染色体片段代换系H359-BLSR5A(Blsr5a区段来自Acc8558)进行杂交,构建了一个很大的F2群体(9498个有效单株)。利用目标QTL区间两端的分子标记对F2单株进行基因型分析,先后筛选出59个在目标区间内发生交换的重组植株,进一步从重组植株衍生的F3株系中筛选出纯合重组植株,从而构成一系列相互重迭的单染色体片段代换系。对各染色体片段代换系进行人工接种和抗病鉴定,通过图示基因型分析,将qBlsr5a定位在一个78.3 kb的范围内,并纠正了前人定位的错误。检索有关水稻基因组数据库发现,qBlsr5a所在区间内共有10个注释基因,分别为LOC_Os05g01690、LOC_Os05g01700、LOC_Os05g01710、LOC_Os05g01730、LOC_Os05g01750、LOC_Os05g01760、LOC_Os05g01770、LOC_Os05g01780、LOC_Os05g01790 和 LOC_Os05g01810,其中LOC_Os05g01770 推测编码转座子蛋白,LOC_Os05g01690 和 LOC_Os05g01790为未知蛋白,其余7个均有功能注释信息。生物信息学分析初步确定LOC_Os05g01700、LOC_Os05g01710 和 LOC_Os05g01810 较可能为qBlsr5 的候选基因。进一步以感病亲本H359和抗病亲本H359-BLSR5A为材料,对9个注释基因在细条病菌接种后的表达动态进行qRT-PCR分析,结果表明,9个注释基因在两品系中都有表达,其中8个预测基因在细条病菌侵染前后表达都没有变化,而LOC_Os05g01700在两亲本中接种后皆表现为下调反应,但在H359中的下调反应比在H359-BLSR5A中的反应更为显着,接种24 h时抗感材料中的表达差异高达25倍左右。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LOC_Os05g01700具有ABC(ATP-binding cassette,ABC)转运子功能,含有2个细胞质核苷酸结合结构域和2个疏水跨膜结构域。已知ABC转运子家族在植物生长素的极性转运、脂质的降解、外源毒素的解毒、植物抗病和气孔的功能调节等一系列过程中都发挥作用。综合生物信息学分析和qRT-PCR分析的结果,初步确定LOC_Os05g01700是qBlsr5a的候选基因。总结上述结果,本研究建立了一个高效可靠的QTL精细定位技术路线,研究结果为qBlsr5a的图位克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水稻细条病论文参考文献
[1].谢小芳,陈志伟,曹金良,兰涛,官华忠.水稻细条病抗性QTLqBlsr5a的精细定位及候选基因分析[C].第六届全国动植物数量遗传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14
[2].谢小芳.水稻细条病抗性QTLqBlsr5a的进一步精细定位及候选基因分析[D].福建农林大学.2013
[3].刘艳如,吴小君,郑永标.发酵时间对花脸香蘑抑制水稻细条病病原菌活性的影响[J].福建农业科技.2012
[4].刘艳如,李小明,李军进,吴小君,郑永标.花脸香蘑对水稻细条病的抑制活性研究初报[J].中国农学通报.2012
[5].刘振东.水稻细条病的发生流行因素及其综合防治技术[J].福建农业.2010
[6].于丹.水稻细条病适用药防效比较[J].农药市场信息.2009
[7].于丹.水稻细条病适用药防效比较[N].江苏农业科技报.2009
[8].陈志伟,景艳军,李小辉,周元昌,刁志娟.水稻细条病抗性QTLqBlsr5a的验证和更精确定位[J].福建农业大学学报.2006
[9].方圆.水稻细条病的发生及防治[J].农药市场信息.2006
[10].黄小嫚.利用SSR标记定位水稻细条病抗性QTLs[D].华中农业大学.2006